四岁的孔融会让梨吗?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四岁的孔融会让梨吗?
u4C'BGIB0 
|ak e?#MnE?0新闻事件:学空间YhRn)zl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一天时间里就被转发近2000次,评论400多条。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孩子的父亲说:“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妈还有奶奶夹菜。”这位家长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空间A;jr3uID
 内蒙古心理网H B)h6H$JT5}
心理解读:
4Vq/c|v8D0 
Cb1` H5u@3qE0  据史料记载“融四岁,能让梨”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然而从的角度来看,四岁孩子的道德发展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四岁的孩子是否已经懂得“谦让”的美德了?内蒙古心理网y-Ee8ie]ea
 
QnsN;t-bz&?B3AO3?Q0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从三岁开始,幼儿的道德发展进入“他律道德”阶段(一般来说3~7岁孩子属于这一阶段)。“他律”的意思就是遵守成人标准、服从成人规则,这个阶段孩子道德发展的特点表现在绝对遵从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的要求。儿童认为服从家长等“权威”就是“好”的,不听话就是“坏”的。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眼中,父母赞许的行为就是“对”的行为。如果父母告诉孩子大梨“应该”让给哥哥,孩子就会认为这一行为是“对”的;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谦让是正确的行为”,而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说的都是正确的行为”。换言之,他们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主观动机来判断的。
@Ww kaVX9P7j\0 
"wxgNgGz0  同样的,另一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也认为,四岁左右的孩子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意思就是说这个水平下的孩子做出“道德”行为是为了避免受到父母等成年人的惩罚,或者是为了博取家长欢心、得到物质奖励,而不是因为真正理解了一定的道德准则。按照这一理论,“让梨”行为出现在四岁孩子身上恐怕不可能是因为孩子学会了“谦让”的美德,而更可能是由于“让梨”能得到长辈更多的称赞和奖赏。本新闻中的小学生认为“不会让梨”的理由也是“他才四岁”,从道德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有道理的。当然了,以上我们所讨论的是绝大多数孩子的普遍行为,并不能排除存在个别超前发展的孩子。内蒙古心理网r/tZ1Sw o7a5T/f;\7L o
 内蒙古心理网8y2|%d*~ P~.C'T
  综上,孩子的道德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当孩子一点点长大,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对“道德”的理解也会慢慢深化,对是非标准逐渐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能自己分辨什么是“对”的行为,什么是“错”的行为,而不再依赖于服从成年人的要求。同时,他们对“规则”的看法也不再那么绝对化,开始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u%HUM3q \3R?U0
+p9v1@"on9P,~0  所以,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过程,不用急,也急不来。“我不会让梨”其实是一句大实话,谈不上“错”,当孩子开始理解“道德规则”以后自然会对“该不该让梨”有自己的判断。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