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发现不同语言的相似机制
作者:卫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球的移动(眼动)可以很好地反映大脑思维过程。人们在执行大部分活动时,眼动的轨迹并不是平滑的,而是由不连续的注视(fixation)和眼跳(saccade)组成的。人们只能在注视时获取信息,注视的位置和时间长短均与执行的任务及注视区域的信息有关。通过眼动跟踪技术,可以获得人们信息加工时的眼动数据(如注视位置、注视时间和眼跳轨迹等指标),反映出大脑中丰富的认知过程,从而帮助我们揭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大量对字母文字的研究表明,在西方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等)的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受词属性(如词的频率、长度和预测性等)的影响。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西方文字系统中,词与词之间有空格,因而每个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且突出的知觉单位。然而,中文里的字与字、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字与字、词与词的间距都一样。研究中文阅读加工中字的加工和词的加工是如何交互并进而影响阅读加工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文阅读的认知机制,也将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阅读加工的共性或特异性,进而构建统一的或特异的阅读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兴珊研究组与其合作者,通过对中文阅读过程中眼动跟踪数据分析,发现了中文阅读中字的属性和词的属性都会影响注视时间。研究还发现,即使排除字的属性的影响,词的属性对注视时间依然有显著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和字母文字中的词的属性对注视时间的影响方式类似。这表明虽然中文的书写系统与字母文字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的阅读机制是相似的,证明了语言文字的不同并没有改变阅读加工的过程。
研究采用了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探讨了读者在阅读中文句子的过程中,目标词前后的词的属性(包括词的长度、预测性、频率等)和字的属性(字的笔画数、频率等)对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注视概率以及眼跳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词属性对目标词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概率的影响重复出了之前在字母文字句子中发现的效应,包括词长效应(词的长度越短,注视时间越长)、词频效应(词频越高,注视时间越短)和预测性效应(预测性越高,注视时间越短);还发现了词频和预测性的溢出效应(前一个词的词频越高,预测性越高,对当前词的注视时间越短)和词长的反溢出效应(前一个的词长越长,对当前词的注视时间越短),这两种效应与字母文字句子的阅读研究中的发现是完全一致的。在模型中加入了字属性的变量后,词属性对目标词的影响依然显著。此外,词属性对目标单字以及眼跳长度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中文和字母文字结果的相似性说明了在不同语言中的阅读加工机制是相似的。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YW-BR-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904),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HD065829)的资助。文章已被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接收并在线发表。
Li. X., Bicknell, K., Liu, P., Wei, W., & Rayner, K. (2013, July 8). Reading is fundamentally similar across disparate writing systems: A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ow words and characters influence eye movements in Chinese read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 10.1037/a0033580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