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滨:从“大闹天宫”的辩论中反思父亲的功效

  《郝滨:从“大闹天宫”的辩论中反思父亲的功效》是一篇有关于心理学的好文章,觉得心理学方面有用就收藏了,把错别字改掉了,希望对心理学有兴趣的网友有用。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从“”的冲突中反思父亲的功能与咨询师的作用

本文中所要提及的父亲和母亲,不仅是指现实中的父母亲,还包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可以起到父母亲作用的人。《西游记》里的重要人物孙悟空,在成长历程里就遇到了一些人,在功能上起到了父亲和母亲般的作用。

孙悟空在一出生时就有了一次重要的互动,这次互动很类似于孩子与父母间的早期交流。交流的对象,正是后来“大闹天宫”时,他与之发生剧烈冲突的玉帝。孙悟空初生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帝”,玉帝派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前去观看,这次观看有些类似初生的“”和父母的第一次对视。在依附理论中,孩子生命的早期,从与母亲的眼神交流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婴儿用眼睛去寻找母亲的眼神,以便于和母亲进行连接。孙悟空出生时,也是用眼神在和外界交流,玉帝被这眼神惊动后,派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去南天门外观看,这种观看,似乎隐喻了和孙悟空的眼神互动。然后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表明玉帝接纳了他的出生。对一个生命而言,内蒙古专业心理父母亲对其降临世间的欢迎与接纳,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汉传文化中,天地有时象征父母。《周易》中的第一卦是“乾”。乾为天,也可以用来代表阳、男性、父亲;与之对应的就是“坤”,坤为地,也可以用来代表阴、、母亲……乾坤象征天地、阴阳和父母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去看待这段情节,可以理解为玉帝作为一个代表上天的具象化人物,象征化的作为孙悟空的父母,接纳了他的出生。从的视角去理解,孙悟空通过眼神被玉帝看到,和父母进行了初步的交流。比较遗憾的是这次初步的交流有缺陷,玉帝通过千里眼和顺风耳“看见”了孙悟空的初生,也接纳了他的到来,但是那时的孙悟空已经“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了”,他那时没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呀,他无法看见玉帝,也无法听见玉帝垂赐恩慈时说的话呀,父母亲和婴儿的最初接触,不但要看见婴儿,还需要使婴儿感觉到,自己是被“看见”的,这样更有利于婴儿从养育者的眼神中获得成长的动力。所以悟空和天地的最初互动很大的缺失,这象征着悟空初生时,父母亲的功能的不足之处,后来的冲突,在此刻已经打下伏笔。

接下来,就像是婴儿被父母亲抚养一样,他在苍天和大地组成的自然界中生存。山中食草木,饮涧泉,象征他从大地母亲那里获得了食物,从中可以知道父母亲在起到供养作用;可以和狼虫为伴,虎豹为群,一定是受到了护佑的,所以这里也象征着天地父母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护佑功能。父母亲提供保护,保障婴儿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从“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我可以联想到内蒙古心理网陪伴与抚慰,在生命的早期,通过友好的接触,使孩子感觉到抚慰,这是很重要的功能。

供养、护佑、抚慰和陪伴这些功能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这些早期的安全感,可以给孩子提供继续探索世界的勇气。父亲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协助孩子获得去向外界的勇气。有一天,他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被猴群尊为“美猴王”。

他从出生至成为美猴王的历程中,养育过程有功能缺失的部分,抚养+教育=养育,既有抚养又有教育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养育过程。在孙悟空这个时期的经历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养,很少看到育。他生存需要获得了充分满足,但是行为上缺乏适当的提示和限制,这是他早期教育缺失的部分。孩子在形成的时候,需要适度的逐渐失去一些即刻的无限满足感,这有助于协助他发展现实感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同时孩子的行为上也要开始逐步的受到提醒和限制,这时的父母需要具备“适当的规训”的能力,例如:孩子的父母有时会阻止孩子的一些行为,孩子在父母的阻止中,逐渐的受到提醒。这种提醒会使他知道,无论是情感的享受,还是物质需求的满足,都不是无限的。无论是否情愿,需求与愿望都会有不被满足之时,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当然,这种阻止的方式需要适当,同时需要注意阻止给孩子会带来挫折和沮丧感,这种挫折和沮丧感不可以过强,如果过强了,会使孩子有性的体验。孙悟空是王,他缺乏来自于外部的,恰当而持续的提醒,以及适度的行为约束。这个时期,没有看到孙悟空身边有明确起到父亲搬的,内蒙古心理学专业网站约束他行为的人。这就使他在发展过程里,在自我约束方面留下隐患。以至于在未来的生活中,当需求不被满足时,他难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不满,也不懂得用恰当的行为处理事情。这个成长中的缺陷,在他后来多处的生活道路中有显现,并使其处于危险境地,例如大闹天宫的时候。

后来,孙悟空和菩提祖师的关系,也有一些类似于父子间的互动。祖师给予了孙悟空姓名和辈分,协助他建立身份认同;并且对他传授本领、进行教导。在上述方面,祖师完成了一些类似于“父亲”的“教育”功能。在他学艺期间,祖师给予了孙悟空一些行为上的限定的,不足之处是某些做法过于专制。例如:当祖师意识到孙悟空未来可能使用在他那里学习到的本领去闯祸时,没有给孙悟空明确的提示、引导和约束。反而是强行让孙悟空立即离开,并且在临别前告诉悟空:“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此刻的祖师,像是一个不负责任。又过度严厉的父亲,没有告诉孙悟空不可以做哪些行为,而是一味恐吓,终止关系。这是很具有伤害性的做法,孙悟空当时表现的很顺从,连理由都没问,就答应了。但是一些创伤性的体验会存在于中。在未来的生活中,会对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确实需要行为约束,不过给予约束的方式需要恰当,程度需要适度。如果采用过于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恐吓或者打击,所造成的挫折、内蒙古心理挫败、恐惧等感觉超过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孩子有可能会产生创伤性的体验,其心理发展的动力会被压制,从而可能妨碍其正常发展。孩子过度的受到压制可能会转成过激的反抗,那些早年的挫折、挫败、恐惧等感觉终会以愤怒的形式喷涌而出,并且将攻击性指向那些坏客体的象征物或人。当然,也有可能倒流回内部,席卷自身。孙悟空就是这样的,这种当时被压制的攻击性,在后来孙悟空对玉帝的一些过于激烈的对抗性行为的时候有所体现。所以父亲在管教孩子时要注意:当发现孩子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父亲的功能是及时的提醒和适当的行为约束。在约束孩子行为的时候,父亲需要避免过度压制。在咨询关系中,也是这样的。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也应该一方面注意与来访者维护咨询关系;一方面温和、清晰、坚定的表明立场。在这里咨询师需要起到一个类似于好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边界需要清晰立场需要坚定态度需要温和。此刻的咨询师一方面需要避免因为对来访者的“溺爱”,而导致来访者的行为过于“放纵”,一方面需要防止方式过于粗暴,而导致咨询关系被破坏。

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关系中断,会对其后来的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悟空回到花果山后,行为模式突变,频繁使用暴力。他滥用神通,从傲来国取来兵器;大闹龙宫,夺来“定海神珍”;大闹地府消了自己和诸猴的死籍,有些为所欲为,并且很明显的把攻击性行为指向了权威和规则。结果龙王和阎王去天庭把他给告了。

 

内蒙古心理咨询理论技术玉帝准备下旨擒拿,太白金星建议招安。这个时候啊,作者笔下的父权的象征——天庭集团的边界不够清晰。太白金星建议玉帝:“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本意是好的,给他一个身份,让他受些约束,受天命就升赏,违命再缉拿。但此时决策上有失误,当时孙悟空已经有行为过失了,他去龙宫强行取走“定海神珍”,在地府严重的扰乱规则。天庭集团不依据事实问罪,反而给他封官,清晰的界限在哪里啊?此时天庭是需要有明确界限的,该判的判,该罚的罚,服过刑后,觉得他有本事可以录用,再酌情使用。可是玉帝见到孙悟空后,既没有追究他违法的责任,也没有详细了解他的能力,更没有问他的工作意愿,而是直接给他一个职位——“御马监正堂管事”。在《西游记》成书的年代,这个职位其实是有太监担任的。而“弼马温”源自民间传说,人们把母猴和马的尿液混合后喂马,可以避免马匹生病。把由太监充当的职位,和原本属于于母猴的功能施加到孙悟空身上,其实象征着试图对其“阉割”,这个职务的本身,是在攻击他的身份认同和基本尊严。在孙悟空有过失行为时,为彰显慈恩和避免劳师动众,没有合理惩处。在职务安排时,却进行羞辱。此刻天庭的做法,像是一个失职的父亲,在功能上有很大的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需要逐渐的给孩子规范行为界限,告诉孩子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这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一般来说,父亲需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

 

十五天后,孙悟空知道原来这职位是负责养马,大怒,打出南天门。孙悟空说的: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在感觉被贬低后,他有强烈的羞耻感和愤怒。回花果山后,他自封“齐天大圣”,打败了缉捕人员,并宣称不封齐天大圣就打上天去。这封号和行为,很有“”的意味。此刻,天庭集团采取的做法是“哄骗”。给个虚名,不给编制和实权,希望收他邪心。还是没有明确的告知他行为规范。所以孙悟空这两次来到天庭,都没有受到合理的教养和约束。在这期间,天庭既没有协助孙悟空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缺点,也没有适当规训其行为,更没有起到模范作用。

 

父亲在孩子出现行为过失的时候,是需要是非分明的。父亲需要让孩子知道,他的哪些行为是有过失的。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造成后果,那么父亲需要让他知道,他要为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即便因此和孩子发生冲突,那么也应该去具有建设性的直面冲突,这样才可以为双方的关系发展,也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争取一个更大的可能性。这时父亲的做法可以使孩子感到敬畏,并且通过这种“提供模范”的功能,完善孩子逐步对同性父母认同的条件。如果孩子的父亲有时懦弱、无能或者无所事事,有时又过于凶狠。那么孩子没有认同父亲的条件,孩子会越来越失去对父亲的敬畏,同时甚至会对母亲也很鄙视。这样会使孩子在需要父母来协助发展的阶段,只能独自用原来的心智水平来应对和理解世界,他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能力就不会很好的发展出来,行为方式也会极具孩子气。

 

果然,后来在蟠桃宴时,孙悟空偷吃了酒宴的东西和太上老君的金丹。因为基本的现实感和恐惧感尚在,知道做错事情了,又跑了。跑了后,又隐身回去,再次偷盗。其他自己是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但还是做了!这和他最初做错事情没有受到及时的适当惩戒有关系。结果开始越来越放纵,越闹越凶。这次天庭集团才下了决心,把他缉拿归案,判处极刑。结果他从八卦炉里出来,一直打到灵霄殿外。天庭集团请来“如来”。孙悟空声称要让“玉帝”让位与他。此刻的对抗是异常激烈的,并且这种竞争是恶性的,一个中国版的俄狄浦斯王跃然纸上。 

这种激烈对抗和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天庭集团请来外援——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把孙悟空压住,他将面临着五百年的“监禁”,和未来取经路上的成长。

作者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诗句,有几句是这样写的: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很明确,作者并未赞扬他“大闹天宫”的行为。我也认为“大闹天宫”是孙悟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成长环境的缺陷,导致的激烈对抗和恶性竞争行为。

通过在精神分析视角下对“大闹天宫”故事情节的反思,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需要具有一些重要的功能,以便于和孩子的母亲一起,完成对孩子的养育过程。我们上文中所提及的:接纳、供养、陪伴、抚慰、护佑、恰当规训、协助建立身份认同、帮助其正确的认识自我、提供模范等一系列的能力,都是父亲在和母亲共同养育孩子的时候的重要功能。如果一些功能严重缺失,而在后来的生活中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代偿,则可能会导致心理发展发生某些方面的阻滞,到那时,可能需要师和治疗师在未来的治疗环境中去进行修复。

孙悟空的成长环境是有很大缺陷的,他后来的“大闹天宫”和“父母”功能的缺失有关,我们这次主要谈及的是“父亲”缺失的功能,未来有机会再谈“母亲”缺失的功能。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象征着父亲的那些人有些功能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恰当规训”和“提供模范”这两个方面。父亲在帮助孩子建立行为界限方面,需要具有“恰当规训”和“提供模范”的能力。例如:要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及时的提示、恰当的引导和适度的约束;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建立起行为界限,以使其适应成年后的社会生活。同时既需要避免过度压制和态度上的过于强硬,也需要避免界限不清,得过且过。如果父亲过于懦弱,会使孩子无法建立对规则的敬畏。过于强硬,又会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对抗。如果这种对抗性未来向外投射:可表现为破坏性、攻击性、挑衅性、侵略性等,例如:争吵、斗殴、挑起战争等。向内投射:表现为自我谴责、自我痛恨、自我惩罚、自我毁灭等,例如:自伤、自残、等。孙悟空就是一个例子,在孙悟空出现行为偏差时,他的行为没有受到及时提示、恰当引导、适度约束。他受到的是被忽视、被专制的对待或者被哄骗,再加上早期的一些创伤体验,他开始了更加激烈的行为。“大闹天宫”正体现了孙悟空的激烈对抗和恶性竞争。临床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在某种情境的刺激下,突然开始了暴力行为,仔细一了解,这些行为和其幼年时所受到的不恰当对待有关联。

如果父亲没有很好的完成这部分的功能,而导致孩子的某些行为没有被及时的,恰当的限定,以至于此人像孙悟空一样,在成年后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遇到困境。需要咨询师或治疗师在咨询或治疗关系中,起到如下作用:首先是能够对来访者的不当行为,持续性的进行温和的提醒和必要的限制;二、帮助来访者逐渐的把对于父母亲的仇恨、对抗和恶意竞争适当的表达出来和进行适度的压抑;三、正确认识、理解父亲或者母亲的缺点与不足,并且加以规避和修正;四、把对抗与恶意竞争逐步转变为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并且使同性别父母的模范作用的得到发挥,这样也可以为较好的完成性别方面的身份认同打下好的基础;五、充分意识到,并吸收“同性父母”的一些优良品质,并且把这些品质作为成长的资源促进其继续发展。

在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把和“同性父母”的关系,由对抗过度到认同的过程里,来访者在内心中会形成一种自发的适度压抑欲望的能力,使这一时期心理发展得以完成,从而发展起良好的自我功能。这样,当本我和超我产生冲突时,自我才会有相应的平衡能力,去很好的协调冲突。简言之,这种情况下,咨询师的作用是在治疗关系中,弥补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父亲或母亲功能的不足,协助来访者获得更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建立更清晰的行为界限,从而进一步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郝滨

中国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催眠学组成员、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成员、完形学组成员,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首席专家。截止目前已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编写教材一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以上就是《郝滨:从“大闹天宫”的辩论中反思父亲的功效》的全部内容,涉及到孩子、行为、孙悟空、需要、父亲、功能、没有、父母等方面,觉得学习心理学有帮助就按CTRL+D收藏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