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干系的实然近况与应然追

  内蒙古心理网-内蒙古心理学门户网站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生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干系的实然近况与应然追》的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排版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nmgpsy.com],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咨询与治疗中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 综述) *

汤芳 赵静波

【摘要】回顾我国大陆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发现双重关系问题发生率高且难以避免,而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对双重关系的判断上确信度不高且争议较大。探讨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伦理规范上所树立的应然追求应合情合理,在处理双重关系议题时应兼顾专业要求与人情法则。

【关键词】双重关系 dual relationship;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9.055,B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6729 ( 2013) 007 - 0523 - 06doi: 10.3969 /j.issn.1000 - 6729.2013.07.008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 ( 7) : 523 - 528.)

双重关系( dual relationships) [1]是指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除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发展出其他具有利益和亲密等特点的人际关系状况。如果除专业关系以外,还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就称为多重关系( multiple relationships)。在研究中双重关系通常可被分为与性有关的双重关系和非性双重关系,内蒙古心理网本文限于探讨后者。

我国大陆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面临双重关系议题时的应然状态,体现在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 第一版) [1]对该议题的规定中: 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双重关系。而实然状态却是: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违反了伦理守则,与来访者发生了双重关系[2-3]。可见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不一致性较大,暗示着伦理规范正处于失效状态[4]。而行业伦理规范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石,因而解决双重关系伦理规范失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综述: ①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的具体实际情况是什么?②以实然为前提与基础,探讨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等涉及伦理规范的问题上应确立怎样的应然追求?

以“心理咨询”、“”、“双重( 多重) 关系”、“伦理”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以及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价值系统检索等中文数据库与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命中文献数量为83 ( 其中大陆地区51,台湾地区32)。以“psychotherapy”、“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 counsel* ) ”、“nonsexualdual ( multiple) relationships”、内蒙古心理咨询理论技术“boundary”、“ethic * ”于PsycINFO、PsycARTICLES、ESBACO、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Science Online等数据库与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命中文献数量为133。能获得全文且阅读文献数量为103,其中中文文献60 篇( 大陆地区51 篇,台湾地区9 篇),外文文献43 篇。文献选取标准: ①与主题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 主要是非性双重关系) 伦理的联系紧密度;②文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作者的研究方向是否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及相关的领域;文章是否有参考文献的支持;其所发表的杂志权威性)。最终引用国内文献28 篇( 大陆地区22 篇,台湾地区为6 篇),外文文献23 篇。

1 我国大陆地区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实然现状

1.1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证研究现状

大陆地区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2005 年及之后进行,研究内容集中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职业伦理[5-10] 与行为状况[11-12],主要是横断面调查,使用的调查工具主要是: 一是在翻译美国Gibson 和Pope 的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删而编成的伦理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2,5-6,12-14],二是或根据美国咨询协会( AmericanCounseling Association,ACA) 伦理规范自编职业伦理状况问卷[8,10]内蒙古专业心理。调查对象主要包括: ①学校、医院、个人执业等机构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师[5-6,8-9,11-12];②高校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综合医院心理科和专科医院心理门诊的来访者[8,13-14];③准心理咨询与治疗师[7],包括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在心理培训机构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的报考人员。样本在60~1100 人之间,主要是通过各地的专业讲座、培训、会议、各高校心理健康中心或医院心理科获取样本。还有两个实证研究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一是钱铭怡等[15]利用半结构化访谈调查了48名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以了解大陆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伦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高娟[16]以在广州市不同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利用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从业者对行业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的理解。

1.2 在双重关系上的伦理意识实然现状

职业伦理意识是指从业者对职业伦理的认识、理解和认同的程度,包括伦理认知、伦理情感以及伦理意志,具有行为定向以及统摄情感等功能[4]。目前,大陆地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伦理认知的评价( 又称为判断),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的职业伦理意识状况呈现两大特征: ①对判断双重关系的确信度不高。张爱莲等[6]的调查显示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判断双重关系条目的确信度普遍在7~8 之间( 1 表示毫无把握,10 表示非常确定,≥9 为确信度高);赵静波等[12]在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双重关系的多中心调查中,发现11% 至17% 的被调查者在判断大部分双重关系条目上表示无把握,内蒙古心理学专业网站不清楚所列条目是否符合伦理。②在双重关系上的认知判断上争议较大。依据以下标准: 将90% 以上被试认为符合( 不符合) 伦理的行为视为为普遍认为合乎( 不合乎) 伦理者;40% 及以上被试认为符合伦理,同时兼40% 及以上被试认为不符合伦理者为争议行为,综合分析大陆研究者所得的调查数据[2,5-6,9,11-12],可发现:一是不存在普遍认为合乎伦理的行为;二是存在普遍不合乎伦理的行为,但其数量较少,主要包括“与来访者一起进行商务活动”、“要求来访者帮小忙”、“接受来访者贵重礼物”等行为;三是有争议行为较多,其中争议最大的行为包括“为自己学生或被督导者咨询/治疗”、“邀请来访者参加聚会或其他社交活动”、“参与来访者的特殊活动( 如婚礼) ”、“接受来访者一般性答谢礼物”、“拥抱来访者”。

与台湾地区[17]相比,大陆从业者将双重关系方面的行为判定为普遍合乎伦理或不合乎伦理的数目要少;除了“参与来访者的特殊活动、拥抱来访者”条目外,大陆从业者将双重关系行为判断为符合伦理的比例要高于台湾地区。可见大陆地区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专业伦理意识水平与台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这可能与两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专业伦理体系完善程度有关。首先,职业伦理规范出台晚,至2007 年12 月大陆地区才正式颁布了第一部伦理规范[1]———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内蒙古心理比台湾地区[18]晚了近18 年。其次,缺乏相关法治性基础,这使得专业伦理的落实与推动上遇到大环境上的困难与阻力。2012 年10 月大陆地区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19],至今尚未见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法,而台湾地区于2001 年11 月就颁布了心理师法[18]。第三,专业伦理教育课程未得到重视。2005 年北京大学心理系首次开设了专业伦理课程,至2009 年在大学层次开设的专业伦理课程仍只有这一个[15]。搜索大陆地区各高校心理系网页尚未见开设专业伦理课程。而台湾地区截止2004 年,大部分咨商教育机构以选修或主修的方式开设了专业伦理课程[18]。因此,大陆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专业伦理意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完善职业伦理规范、尽快推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立法以及在各大教育机构开设专业伦理课程是提高专业伦理水平的着力点。

1.3 在双重关系上的伦理行为实然现状

1.3.1 在双重关系上的伦理行为发生状况

钱铭怡等[15]于2005 年对48 名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发现双重关系问题是他们从业中最常遇到的伦理困境。赵静波等[2]调查发现,从业者与来访者发生非性、非商业的双重关系比例高,并进一步指出双重关系中最常发生的类型是咨询与治疗前的既存关系,如“为朋友咨询” ( 34.1%)。殷霞[11]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除了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朋友关系( 28.7%)、师生关系( 38.7%)。刘慧等[3]对132 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为熟人( 含亲戚朋友、同事、学生) 提供心理咨询是较为常发生的多重关系行为,其发生率为48.5%至87.9%。大陆从业者涉及双重关系上的伦理行为还常表现为[3,11]: “邀请来访者参加咨询室的开放宣传活动”( 24.9%)、“接受来访者一般答谢礼物” ( 24.3%~34.1%)、“拥抱来访者”( 22.1%~36.4%)、“与以前的来访者成为朋友”( 16.6%~38.6%)。其他涉及双重关系的行为[2-3,11]还有: “接受来访者邀请参加聚会”、“邀请来访者参加聚会或其他社交活动”、“要求来访者帮小忙”、“与来访者进行商务活动”等。

1.3.2 难以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因

张爱莲等[6]将大陆从业者难以避免双重关系归因于他们专业伦理意识较低,并寄望于加强伦理培训以解决此问题。伦理教育确实能够减少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伦理盲区,提升专业伦理意识。在台湾地区,至2004 年绝大部分教育机构开设了伦理教育课程,其从业者职业伦理意识状况确实要比大陆好。在美国,Ringstd[20]的研究显示,经过多年的伦理教育,当前的被调查者对双重关系伦理敏感度高于Gibsion 等[21]研究中的被试。专业伦理意识高低更多的是反映从业者对专业伦理规范的了解、认同及接受度,但即使从业者对双重关系的专业伦理规范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并不预示着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违反伦理的比率低。

台湾学者卢怡任等[17]调查显示,尽管被调查者中只有5.8%的人认为给朋友咨询或治疗是符合伦理,但实际上有40.2% 的人报告自己曾为朋友咨询或治疗。学界对此作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强调避免双重关系的专业伦理规范与我国重视和谐关系的社会文化规范起冲突。陈秉华[22]认为,这种知行不合一的现象折射出将依据美国伦理守则修订的咨商专业伦理守则应用于华人社会的适切性问题。赵静波等[2]指出,参照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守则修订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该守则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二是与我国从业环境有关。洪莉竹[23]在探讨台湾中学辅导人员从事辅导/咨商工作中所遭遇的伦理困境时,发现机构因素( 即工作单位的文化氛围及行政运作机制)是形成专业伦理困境的部分原因。张爱莲等[5]在探讨大陆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与医生的伦理意识现状时,发现职业环境是造成两者伦理意识差异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大陆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落实避免双重关系的专业伦理规范上存在困难,其原因有大陆行业伦理规范体系不完善,伦理教育课程缺位等因素导致从业者伦理意识低,但外在环境因素亦是造成大陆从业者难以落实避免双重关系的专业伦理规范的重要原因。

2 我国大陆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伦理规范上的应然追求

2.1 在双重关系上的应然追求应合理

在大陆地区,较为权威的业内协会———中国心理学会,给从业者树立的应然追求主要体现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1]中。在双重关系上,该守则要求从业者: 要清楚地了解双重关系( 例如与寻求专业帮助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亲密的个人关系) 对专业判断力的不利影响及其伤害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双重关系[1]。该守则暗示着所有双重关系都是有潜在危害性的,禁止所有双重关系的发生。然而根据上述关于大陆从业者难以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因分析来看,这种“一刀切”的规定是欠妥当的。

罗国杰认为在确立伦理准则( 应然追求) 时应符合合理原则[4],即在确定关于双重关系的具体伦理规范应体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要求,保障从业者专业服务的水准。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要求的角度对双重关系的利弊影响所进行的研究主要还是引自国外,故本文对国外( 主要是美国) 关于双重关系利弊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美国学术界对双重关系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是从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该阶段学者们讨论采取的视角是学者Barnett[24]所称的传统视角。该视角从及动力学出发,视治疗关系为基于的关系,又加之权力差异的存在,稍有不慎则会导致从业者专业判断力的削弱以及剥削或利用来访者事件的发生[25]。为了给来访者塑造安全与信任的治疗氛围,因而主张禁止发生双重关系;另外,Gutheil 与Gabbard[25]于1993 年用“滑坡论”来解释从业者与来访者性关系的发生过程,认为性关系是非性双重关系累积的结果。“滑坡论”使得没有危害的非性多重关系也被看做具有潜在风险性。在此论调下,任何双重角色/关系都成了“对性方面或其他剥削性的不正当行为的含蓄说法”[26]。该时期的伦理准则[27]明令禁止双重关系。对于从业者来说,避免双重关系已成为一条强制命令[27]。阶段二是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至今,学者们围绕多重关系的复杂性、僵化理解界限的危险性以及越界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广泛地探讨[24,28-37],并在以下观点上达成了共识: ①从业中双重关系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双重关系在本质上并不具有剥削性[31,34-38];②跨越双重关系界线并不一定会给来访者造成伤害[39-40];③在某些情况下,跨越双重关系界线是恰当的,有助于治疗目标的实现[24,32,41];④严格地遵守僵化的双重关系界线,反而会阻碍咨询与治疗的进展,给来访者带去伤害[24];⑤在进入双重关系时,从业者应非常审慎,需按照一定的规范以确保来访者免受伤害以及获得最大获益[24]。美国伦理守则的修订过程考虑了这些学者的意见与呼声,2002 年版本的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 伦理守则中的准则3.05[42]就明确指出: 如果没有理由认定多重关系会造成损害、潜在剥削或伤害,那么多重关系并非不。2005 年版本ACA 伦理准则[43]在双重关系问题上显得更宽容,没有规定什么时候应当避免双重关系,而是指出什么时候可发生双重关系,以及发生双重关系需执行的要求与规范。2010 年版本的康复心理咨询师认证委员会( Commission on Rehabilitation Counselor Certification,CRCC) 伦理守则[44]以6 项非专业接触或关系( non-professional interactions or relationships )取代了双重关系术语,涉及非性双重关系的有2 项( 不涉及性或浪漫的非专业接触或关系),在非专业接触或关系准则( A.5.d) 明确指出: 如果非专业接触对来访者来说存在获益或潜在获益,则允许发生这类的接触。

由此可见,美国学术界及伦理规范对双重关系的认识与态度是发展变化的,从原先的明令禁止,到对其不可避免性的接受,再到主动发现、利用双重关系对咨询的积极面。而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伦理守则对双重关系的规定,并没有参考美国所做的改变趋势,对双重关系的认识还处在较为消极的阶段。因此,大陆地区需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及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讨,理清双重关系在国内文化氛围及从业现实环境下的利弊影响,确定哪些双重关系是需避免的,哪些是可接受的和必要的,并寻求应对这些双重关系的恰当措施,这也是完善我国现行伦理守则需进行的工作。

2.2 在双重关系的应然追求应合情

罗国杰[4]认为在确立伦理规范( 应然追求)时,应与人们日常奉行的人际伦理规范相吻合。瞿学伟[45]认为人情法则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核心,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伦理规范。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中,人情法则对从业人员、来访者及其相关者的影响颇大。

首先,人情法则影响了来访者在求助对象上的选择。在人情法则的调节下,人们养成了遇事托关系、讲人情的行为习惯,这使得来访者在寻求专业服务时往往倾向于找熟人或托熟人介绍。高娟等[16]在其研究中发现,来访者或其家属常常会托关系找一个信得过的熟识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廖新春[46]认为熟悉感是吸引学生进入咨询室的助力,陈惠雯等[47]也发现相对于陌生的专业人员,学生宁可找其熟悉却未必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第二,人情法则使得来访者倾向于主动与从业者构建咨询室外的特殊关系,人情社会讲究人情投资,来访者通过请客送礼与专业人员建立私交,以期获得高质量服务。朱建军[48]认为纯粹的专业关系是中国来访者不熟悉的关系,他们会把咨询关系或治疗关系类比为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或家庭关系。高隽等[8]在其文章指出来访者会通过请客送礼寻求发生双重关系。钱铭怡[49]报告称35.9% 的从业者遇到过来访者送礼的情况。第三,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法则使得从业者内心更认同双重关系,邓晶等[9]考察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内隐情感态度,发现在主观情感上他们更能接受和容许双重关系行为的发生。第四,人情法则影响从业者在双重关系问题的处理方式,钱铭怡等[15]在其研究中发现从业者在处理这类关系时会考虑人情原则,不能直接拒绝找自己做咨询或治疗的熟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给熟人面子,不给人面子行为是不符合百姓人际伦理规范的[45]。如果拒绝熟人的请求,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让熟人感到难堪,受损,后果之二是从业者的社会人际网络萎缩,危及其长远的发展[50]。

综上所述,在我国约定俗成的人情法则文化氛围下,来访者或其相关者常有与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发生非专业人情交往的需要,并期望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也能够给与回应。若从业者不考虑人情,直接拒绝非专业的人情交往,则可能产生对双方均不良的影响。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处理双重关系时需平衡专业要求和人情法则。

3 总结与展望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的实然现状如下: ①我国大陆地区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专业伦理意识状况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在判断双重关系行为上的信心指数不高,二是在判断双重关系行为上广存争议;②与国内台湾地区相比,大陆从业者在双重关系上的专业伦理意识水平有待提高,提高途径可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③双重关系问题大陆从业者中发生率高且难以避免,其原因包括,一是从业者伦理意识低,二是中国社会文化与从业环境特征的影响。在确立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双重关系上的应然追求时,应以实然为前提与基础,同时要对实然现状的批判性继承和反思超越。具体应做到: ①应符合合理原则,以双重关系利弊影响为依据;②应符合合情原则,考虑我国人际交往中奉行的人情法则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影响。

涉及双重关系的文献主要还是思辨性类文章,实证类文章呈逐渐增多趋势,实证类研究主要还是依靠量化的问卷调查,这与李杨等[51]文献回顾研究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相对于双重关系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目前的研究方法稍显粗略与表浅,未来的研究需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才有可能使得双重关系伦理研究继续深入与精细化。另外,在双重关系伦理研究内容方面,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身上,研究聚焦在伦理规范上,即“咨询师或治疗师应做些什么”,而对美德伦理的关注欠缺,即后续研究应该关注“咨询师或治疗师应成为怎样的人”。同时,今后的研究还应该关注来访者、工作情境在伦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守则制定工作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第一版)[J].心理学报,2007,39( 5) : 947 - 950.

[ 2] Zhao JB,Ji JL,Yang XL,et al.National survey of ethical practicesamong Chinese psychotherapists[J].Prof Psychol Res Pract,2011,42( 5) : 375 - 381.

[ 3] 刘慧,高旭.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多重关系的伦理态度与伦理行为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3,( 1) : 53 - 57.

[ 4] 李萍,罗国杰.伦理学基础[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 5] 张爱莲,钱铭怡,姚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与医生的专业伦理意识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 5) : 362 -367.

[6] 张爱莲,钱铭怡,姚萍.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调查及与美国相关调查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 1) : 55 - 61.

[ 7] 侯艳飞,赵静波.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相关人员的伦理意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 12) : 904 - 909.

[ 8] 高隽,钱铭怡,蔡文虹,等.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职业伦理的态度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1) : 68 - 72.

[ 9] 邓晶,钱铭怡.咨询师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情感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 12) : 897 - 903.

[ 10] 陈发展,张洁.有无临床督导经历的心理咨询师在职业伦理意识方面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 ( 23 ) : 2746 -2748,2771.

[ 11] 殷霞.高校心理咨询伦理问题调查研究[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11.

[ 12] 赵静波,程文红,付深省,等.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多中心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 5) : 37 - 40.

[ 13]Zhao JB,Ji JL,Tang F,et al.National survey of client' s perceptionsof Chinese psychotherapist practices[J].Ethics Behav,2012,22( 5) : 362 - 377.

[ 14] 赵静波,季建林,程文红,等.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伦理行为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 1) : 1 - 6.

[ 15]Qian MY,Gao J,Yao P,et al.Professional ethical issues and the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al standards in counseling andclinical psychology in China[J].Ethics Behav,2009,19( 4) : 290 -309.

[ 16] 高娟.广州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现状解读的质性研究[D].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09.

[ 17] 卢怡任,王智弘.咨商心理师伦理判断与伦理行为之调查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2012,43( 4) : 783 - 804.

[ 18] 王智弘.咨商专业伦理之理念架构与咨商专业伦理机制的运作模式[EB /OL ].http: ∥www.heart.net.tw /wang /paper-new /paper20041120.htm.( 2004 - 11) [ 2012 - 12 - 10].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EB /OL ].http: ∥www.gov.cn /jrzg /2012 - 10 /26 /content _ 2252122.htm.( 2012 - 10 - 26 )

[ 2012 - 12 - 10].

[20]Ringstad R.The ethics of dual relationships: beliefs and behaviorsof clinical practitioners[J].Fam Soc,2008,89( 1) : 69 - 77.

[ 21]Gibson WT,Pope KS.The ethics of counseling: a national surveyof certified counselor[J].J Counsel Dev,1993,71( 3) : 330 - 336.

[ 22] 陈秉华.重建台湾/华人咨商伦理的文化思考[J].亚洲咨商学报,2003,10( 1) : 11 - 32.

[ 23] 洪莉竹.中学辅导人员专业伦理困境与因应策略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2008,39( 3) : 451 - 472.

[ 24 ] Barnett JE,Lazarus AA.Boundary issues and multiple relationships:Fantasy and reality [J].Prof Psychol Res Pract,2007,38( 4) : 401 - 410.

[ 25]Gutheil TG,Gabbard GO.The concept of boundaries in clinicalpractice: theoretical and risk-management dimensions [J].Am JPsychiatry,1993,150( 2) : 188 - 196.

[ 26]Coale HW.The vulnerable therapist: Practicing psychotherapy in anage of anxiety [M].New York: Haworth Press,1998.

[ 27] Gottlieb MC.Avoiding exploitive dual relationships: a decisionmakingmodel[J].Psychotherapy,1993,30( 1) : 41 - 48.

[ 28]Lamb DH,Catanzaro SJ.Sexual and nonsexual boundary violationsinvolving psychologists,clients,supervisees,and students: implications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J].ProfPsychol Res Pract,1998,29( 5) : 498 - 503.

[ 29]Cottone RR.Detrimental therapist-client relationships-beyond thinkingof "dual" or "multiple" roles: reflections on the 2001 AAMFTCode of Ethics[J].Am J Fam Ther,2005,33( 1) : 1 - 17.

[ 30] Lambert-Shute J.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in marriage andfamily therapy programs: navigating successful non-sexual dual relationships[D].Virginia: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University,2004.

[ 31]Tomm K.The ethics of dual relationships[J].California Therapist,1993,5( 1) : 7 - 19.

[ 32] Lazarus AA,Zur O.Dual relationships and psychotherapy [M].New York: Springer,2002.

[ 33]Lazarus AA.Not all' dual relationships' are taboo: some tend to enhancetreatment outcomes[J].National Psychol,2001,10( 1) : 16.

[ 34]Zur O.Going too far in the right direction: reflections on the mythicban of dual relationships[J].California Psychol,2000,23( 4) : 14,16.

[ 35]Zur O.In celebration of dual relationships: how prohibition of nonsexualdual relationships increases the chance of exploitation andharm[J].Independ Pract,2002,20( 3) : 97 - 100.

[ 36]Zur O,Lazarus AA.Six arguments against dual relationships andtheir rebuttals [M ]∥Lazarus AA,Zur O.Dual relationships andpsychotherapy.New York: Springer,2002: 3 - 24.

[ 37]Knapp S,Slattery JM.Professional boundaries in nontraditional settings[J].ProfPsychol Res Pract,2004,35( 5) : 553 - 558.

[38]Zur O.How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prohibition of dual relationshipshas been contrivedJ].In Zur O.Dual relationships and psychotherapy[M].New York: Springer,2002: 449 - 462.

[ 39]Williams MH.Boundary violations: do some contended standards ofcare fail to encompass commonplace procedures of humanistic,behavioral,and eclectic psychotherapies?[J].Psychother Theory ResPract Train,1997,34( 3) : 238 - 249.

[ 40]Lazarus AA.How do you like these boundaries[J].Clin Psychol,1998,51( 1) : 22 - 25.

[ 41]Zur O.Out-of-office experience: when crossing office boundariesand engaging in dual relationships are clinically beneficial and ethicallysound[J].Independ Pract,2001,21( 1) : 96 - 100.

[ 42]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and code of conduct[J].Am Psychol,2002,57( 12) : 1060 -73.

[ 43]American Couseling Association.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 ofPractice [OL].( 2005 ) [ 2012 - 10 - 17 ] http: ∥www.counseling.org /Resources /CodeOfEthics /TP /Home /CT2.aspx.

[44]Cottone RR.Rol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clients in rehabilitationcounseling: beyond the concept of dual relationships [J].RehabilCounsel Bull,2010,53( 4) : 226 - 231.

[45]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5: 48 - 57.

[46] 廖新春.高中辅导专业建立之历程: 持续辅导的动力哪里来[J].应用心理研究,2006,30: 181 - 200.

[47] 陈惠雯,王晓薇,韩昌宏,等.从中小学辅导工做的挫败看专业证照助人工作者驻校模式的救济: 走一条寻回专业的路[J].应用心理研究,2006,30: 155 - 179.

[48] 叶斌,朱建军,郑宁.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来访者请客送礼的讨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 3) : 211 - 213.

[ 49] 钱铭怡.礼物: 困扰咨询双方的难题[J].心理与健康,2011,( 1) : 65 - 67.

[ 50] 郑剑珠.背景下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双重关系探讨[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zl) : 136 - 137.

[ 51] 李扬,钱铭怡.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及其利弊( 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1( 12) : 858 - 861.编辑: 靖华2012 - 10 - 17 收稿528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Vol 27,No.7,2013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以上是《生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干系的实然近况与应然追》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关系、双重、伦理、心理咨询、来访者、从业者、专业、治疗等,希望对网友学习心理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