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寇哈特 /
|
1913生於維也納,猶太人後裔,是家中的獨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鋼琴演奏家的父親中斷追尋音樂的生涯,父親的抑鬱感染到年幼的Kohut。
Kohut孩童時期與母親親近,然而母親十分投入社交生活,將小Kohut留給僕人及家庭教師照顧。
Kohut在家接受私塾教育,未進公立學校;長大後,被屏除在非猶太人的朋友區外→在群眾前感不自在。
1938 得到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學位。
1940 納粹壓迫之故,由維也納前往美國芝加哥。以臨床神經學家身分,接受芝加哥大學神經科訓練。而後離開了該領域,投入心智運作的研究,於精神分析學院受訓,接受當時盛行的古典佛洛依德理論教育。
論文撰寫顯示其日後工作三項大原則:
1.對佛氏後設心理學的興趣(起源學精神動力精神能量觀點)
2.自戀的議題
3.知識論上的關注:精神分析情境下,資料收集的方法學。
強調自己的思想是佛氏理論的添加物,無意圖取代之。
1958~1960在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授課:強調開闊胸襟審視,認為精神分析理論是不斷演進有所改變的。
1964~1965 成為美國精神分析協會會長。
1971 出版《自體的分析(Analysis of the self)》。同年,得知自己有慢性白血病。
1977 出版《自體的重整(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將自體及其變遷至於心理學理論中心,質疑雙重本能理論,與古典理論分道揚鑣。
1978 出版《 The Psychology of the self 》:認為學說需要蒐集豐富的個案病史加以說明及支持,並充分討論之。
1979 出版自傳式分析之《The Two Analyses of Mr. Z》針對同一個人在其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進行前後兩次精神分析報告。
1981 在柏克萊自體心理學第四屆年會發表演說,三天後於芝加哥病逝。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