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图式理论; 应用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0.01.030
图式治疗(Schematherapy)是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结合理论、理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形成的一种整合式的模型[1]。由Dr.JeffreyYoung创立,主要治疗障碍,慢性,及其他个人和夫妻的问题。现将图式治疗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综述如下。
1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康德(kant)在178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才产生意义。概念并非孤立地存在中,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图式。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2]。鲁美哈特认为图式是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根据图式理论,所有的知识都被整合为不同的单元,这些单元就是图式。除了知识本身,那些被装入这些单元的是关于此知识如何被使用的信息。图式因此就是代表储存于记忆中的属类概念的数据结构[3]。
Peamon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在头脑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按Cook的观点,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也有学者认为,图式是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它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分门别类储存在大脑中。大脑接受一个新的信息后,便会设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即先验图式,或把新的信息输入并保存在先验图式之中。这些释义表述的观点是,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头脑中的对世界产生的一般认识。人们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4]。Cook(1994)把图式定义为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其实他们的解释虽不一样,但表述的观点却基本相似。图式是输入并储存于大脑中的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是头脑中一个常识性概念。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概念、过去的经历及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理论实质上是系统深入探讨长时记忆在理解中的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2]。JeffreyYoung[5]复习了关于心理治疗“失败”的研究发现,对认知治疗无反应者或复发的患者常有更僵化的认知结构;更慢性的,往往是终身的心理问题;更根深蒂固、功能失调的信念体系(beliefsystems)。这些信念源于有不良成长经历的童年,的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或生存方式就发展了。这些应对方式和世界观在患者成年后的生活中,及其人际关系中,会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在这些患者中多数符合人格障碍的定义。DSM-IV描述了人格障碍为明显偏离了个体所属文化能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是普遍和顽固的,从或成年早期开始,这种模式是稳定的,会导致个体痛苦或功能损害。这个定义的关键之一是强调人格障碍的僵化。治疗有人格障碍的病人对认知行为治疗提出了许多挑战。Young 认为,有必要延长治疗时间,花更多的时间探索病人的童年经历,并更加注重治疗关系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早年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些观点使Young的理论更接近精神动力学家,特别是客体关系和依恋理论家,并大大提高了治疗性干预效果。Young 又纳入了一系列技术,从完形治疗和聚焦(emotion-focused)疗法,尤其是意象(冥想)的工作、空椅对话和想象练习(aware?nessexercises),通过意象的工作,观察病人在治疗中的行为模式,以及病人对他们的经历和困难的陈述,揭露18 个图式的原型,制定图式治疗的指导方针,形成一种真正的整合性心理治疗———图式治疗。
2 图式治疗理论的基本概念
图式理论模式中的四个主要概念[1,6]:早年的适应不良图式,图式域,应对方式,图式模式。
2.1 早年适应不良图式(Early MaladaptiveSche?mas,EMS) 早年的适应不良模式是在图式治疗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个关于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术语,从童年时期发展而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功能缺陷。
图式由童年期逐渐发展而来,是先天气质和后天经历(与父母,兄妹、同辈相处时的受伤体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这些体验开始于生活的早年,图式对个体来说熟悉而舒适。人们会扭曲对生活事件的看法,来迎合心目中的图式,使其保持正确。被相关的特定图式情境激活前,这种图式保持一种静止状态。EMS是由认知、与躯体的感觉、记忆等组成,包括负性生活模式。它一旦形成,便在整个生命中不断重演。目前确定了18个EMS,其核心是自我挫败感,它会在人的一生不断重复。
2.2 图式域(SchemaDomains) 根据未满足的情感需要的不同,将18个图式分为5个大的、发展性的图式类别,称其为图式域:(1)分离或拒绝;(2)缺乏自主性或执行能力;(3)限制不足;(4)他人指向;(5)过分警惕或压抑。每一个图式域都是童年时期核心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基本情感需求有关。当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就会发展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图式又会影响儿童在图式域中满足自己核心需要的尝试。
2.3 应对方式(CopingStyles) 应对方式是儿童为了适应图式和早年受伤经验所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回避,屈从,过度补偿。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自己的图式。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出生时的气质,可能倾向于胆小,活泼,对人友善,或害羞。气质促使人们向某一方向发展。其次是因为可能“复制”或模仿其父母的行为模式。可以把应对方式看作那些早年生活在困难环境中的孩子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不幸的是他们在成年期仍然重复着这种应对方式,尽管现在已不再需要通过它们来生存。许多时候,这些应对方式会阻碍他们成长。他们可能会选择过量饮酒,变的非常倔强、固执,孤僻,没有同情心,或者虐待他人。
2.4 图式模式(Schema Modes) 图式模式的概念是图式理论中最难解释的部分,它包含了很多原理。图式模式是既往所有经验的点对点(moment-tomoment)的情绪状态和应对反应。通常由一些过度敏感的情感按钮(emotionalbuttons)激活。许多图式模式引导人们对某种情境或伤害他们的行为产生过度反应(overreact)。在特定的时间里,一些图式、应对反应、情感状态是静止的,而另一些则被生活事件激活并支配我们的心境和行为,这部分被激活的图式、应对反应、情感状态称为我们的图式模式,每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从一种图式模式转换到另一种。因为这样的转换,过去静止的图式、应对反应可能会变的活跃起来。正式的定义为:图式模式表现为“当前活跃的图式、应对反应,或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当特定的图式或应对反应引发出强烈的情绪或僵化的应对方式时,一个图式模式就处于活跃状态了。
3 图式治疗发生变化的机制
图式治疗整合了认知-行为治疗,依恋理论,精神动力学,情绪-焦点传统(emotion-focusedtradi?tions)和使患者概念化等理论。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治疗的目的是重组患者的图式、图式模式、应对方式等内在结构。治疗中的四个核心原则:(1)有限的再抚育;(2)经历的意象(imagery)和对话工作;(3)认知重建和指导;(4)行为模式的打破。在治疗的三个阶段进行以下的干预:(1)情绪的连接与调节;(2)图式模式的改变;(3)自主性的发展[5]。
4 EMS的评估
不同的疾病或人格障碍者存在不同的EMS。
4.1 症状评估 一些症状可提示个体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了生活的陷阱(lifetrap)。如:反复出现的同一类型的应对模式(如自残行为等);某些敏感的情境(“情感按钮”);社交恐怖;不自信;人际关系中冲突不断;躯体或情绪问题;成瘾行为等。
4.2 问卷评估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可通过使用问 卷的评估来确定,如Young养育问卷(YoungParentingInventory,YPI)[5]及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问卷 (theEarly MaladaptiveSchemaQuestionnaire-ResearchVersion,EMSQ-R),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图式治疗提供治疗方向和理论依据。有研究也证实了成人依恋、童年与EMS 的相关性,支持图式理论的核心原则[7]。
5 图式治疗的目标,步骤及技术[1]
5.1 图式治疗的目标
5.1.1 总体目标 帮助病人(1)停止使用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结束EMS;(2)学会如何尽快走出自我挫败的模式;(3)通过健康积极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使之最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满足情感的需求。5.1.2 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目标:评估与解释。明确病人主要的生活图式,并对其进行讲解。连接图式与目前的问题及生活史;探索图式起源,使病人接触围绕图式的情绪,确定功能失调的应对方式;(2)第二阶段目标:改变。认知:重塑与图式相关的思维;发展健康的交流。体验:重演事件,使病人能够宣泄早年愤怒与悲伤。治疗的关系:注重治疗的关系,医治被激活的图式及应对方式。行为模式突破:通过改变行为打破外在的生活模式。
5.2 图式治疗的步骤
5.2.1 识别(Recognition) 确定你的生活陷阱(li?fetraps),思考它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