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过程研究视角,以 38 个会谈为对象,考察咨询师和当事人对当事人阻抗的影响,并检验三者对工作同盟的影响。结果:指导正向预测阻抗,特质逆反则不能,二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阻抗负向预测工作同盟,指导则不能,二者的交互作用和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阻抗的中介效应相对更大。结论:咨询师指导增加当事人阻抗;当事人阻抗破坏工作同盟,并在咨询师指导对工作同盟的影响过程中可能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 阻抗 工作同盟 指导 特质逆反 心理咨询过程研究
阻抗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伴生现象 (Beutler, Rocco, Moleiro, & Talebi, 2001),Bischoff 和Tracey(1995) 从跨理论的研究角度将其定义为“当事人在会谈中对咨询师、咨询过程或咨询师计划的任何公然或隐蔽的对抗行为”。众多研究证实,阻抗阻碍或破坏咨询,与咨询效果之间存在普遍的消极关系 ( 负相关 )(Beutler et al., 2001; Beutler, Moleiro, & Talebi, 2002; Chamberlain, Patterson, Reid, Kavanagh, & Forgatch, 1984)。但少数研究发现,相对低水平的阻抗与消极咨询效果正相关,适当水平的阻抗是积极咨询效果的调节因素 (Bischoff & Tracey, 1995)。主要可以从当事人和咨询师两个方面分析阻抗产生。就当事人变量而言,心理逆反受到了不少研究关注。
Brehm 和 Brehm(1981) 将其定义为“个体丧失自由或自由受到丧失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动机状态”( 即状态逆反),旨在恢复自由。状态逆反被看作是阻抗的一种“极端原型形式”(Beutler et al., 2001)。另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特质逆反,即“个体产生状态逆反的一种内部倾向”,是一种稳定的特质(Beutler & Clarkin, 1990; Miron & Brehm, 2006)。低水平逆反当事人更认可咨询师,而高水平逆反当事人在会谈中有更多“无表现”行为 (Johnson & Buboltz, 2000)和人际疏远行为 (Seibel & Dowd, 1999)。就咨询师变量而言,咨询师指导是“引导、指导或控制咨询会谈”及“挑战或对质当事人”的行为,容易造成当事人阻抗 (Bischoff & Tracey, 1995; Shechtman, 2004);但少数研究发现,咨询师指导并不引起阻抗 (Watson & McMullen, 2005),反而咨询师非指导造成当事人(尤其是高支配性者 ) 更多阻抗 (Hagebak & Parker,1969)。因此,考察咨询师指导对阻抗的影响时应考虑当事人变量。Beutler 和 Clarkin(1990) 提出咨询效果的“特质逆反—指导性”交互作用模型,即低逆反结合高指导、高逆反结合低指导带来积极咨询效果。不少研究支持该模型 (Beutler et al., 2001; Beutler et al., 2002)。结合该模型,基于阻抗与咨询效果之间普遍的消极关系,本研究假设 1:咨询师指导与特质逆反的交互作用影响阻抗,即咨询师指导越多,高水平逆反当事人阻抗越多,低水平逆反当事人阻抗越少。
作为咨询过程中的基本成分,工作同盟是咨询关系健康发展的保障,对咨询效果有着稳定的影响 (Horvath, 2006)。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和联结( ) 是衡量工作同盟的两个核心成分( 朱旭,江光荣 , 2011b)。本研究假设 2:阻抗与工作同盟负相关。
当事人的人际能力与工作同盟关系密切。当事人对人友好或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与工作同盟正相关,而人际关系不良、对人有敌意的当事人与咨询师建立工作同盟比较困难( , 江光荣, 冯玉,2009);回避型依恋的当事人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对工作同盟的评价都较低( 牛宏伟, 江光荣, 郝嘉佳,2013)。高水平逆反者对人缺乏亲密感和信任感,攻击性强,人际能力差( 王铭, 江光荣, 2008)。本研究假设 3:特质逆反与工作同盟负相关。
咨询师指导与工作同盟的关系尚不明确。Ackerman 和 Hilsenroth(2001) 指出,咨询师的一些指导性行为破坏工作同盟。Duan 等人 (2012) 却发现,中国咨询师会谈后报告的指导性行为数量与其评估的工作同盟之间正相关。胡姝婧和江光荣 (2010) 还发现,只有当事人认同或接受咨询师指导时,咨询师指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当事人评估的会谈效果。可以看出,咨询师指导对工作同盟的影响过程比较复杂,除了文化因素和加工视角的影响,当事人阻抗也可能有间接作用 ( 调节或中介 )。本研究假设 4:阻抗在咨询师指导对工作同盟的影响过程中起间接作用。
综上,克服阻抗、建立良好的工作同盟,是促进咨询进展、获得积极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心理咨询过程研究的视角,采用跨理论取向的横断设计,考察咨询师指导与特质逆反的交互作用对阻抗的影响,并检验咨询师指导、特质逆反、阻抗对当事人眼中工作同盟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在某市 3 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征集研究对象。
当事人
当事人以大学生为主,共 38 人( 男性 13 人);年龄最小 18 岁,最大 27 岁 ( 中位数为 20.50);求助问题类型多样,以探索与成长、人际关系、学业、调节为主。
1.1.2 咨询师
咨询师共 19 人 ( 男性 7 人 );年龄最小 25岁,最大 52 岁 (M=35.89±8.51);受教育程 度:本 / 专科 1 人,硕士 10 人,博士 8 人;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时间最短 20 个月,最长 216 个月(M=71.26±56.82)。咨询师根据 9 点 Likert 量尺 (1=最不倾向,9= 最倾向) 分别评估自己在 3 种咨询理论取向( 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以人为中心)上的倾向性。该评估工具内部一致性良好 (α=.92);咨询师在 3 种理论取向上的倾向性评分不相关,M分别为 5.00±1.80,6.16±1.86,7.63±1.21。说明咨询师样本是跨理论取向的,整体上呈整合/ 折中取向。
1.1.3 咨询会谈
咨询会谈录音共 38 个,来自 19 名咨询师与 38名当事人正在进行的咨询。其中,10 名咨询师各 1名当事人,4 名咨询师各 2 人,3 名咨询师各 3 人,1 名咨询师 4 人,1 名咨询师 7 人。会谈次数最少是第 3 次,最多是第 30 次( 中位数为 6.00);8 次及以下会谈共 31 个。
1.2 研究工具
1.2.1 当事人阻抗编码 (The Client Resistance Code, CRC)CRC 由 Chamberlain 等人 (1984) 编制,信效度良 好 (Bischoff & Tracey, 1995; Watson & McMullen,2005),评定当事人 11 种阻抗反应和 2 种合作反应。11 种阻抗反应包括:挑战、不同意、无望、责备、保护他人、自我防卫、自我议程、跑题、无反应 (5秒及以上)、不回答、不合格( 无效反应)。CRC 以当事人谈话轮作为评定单位,若某个谈话轮出现任何 1 种阻抗反应,则被评定为阻抗性谈话轮。本研究采用 1 次会谈中阻抗性谈话轮数量作为当事人阻抗的指标。
1.2.2 咨询师行为编码—修订版 (The Therapist Behavior Code-Revised, TBC-R)
TBC-R 由 Bischoff 和 Tracey(1995) 修订,信效度良好 (Watson & McMullen, 2005),评定咨询师 5类指导行为和 5 类非指导行为。5 类指导行为包括:教导、结构化、对质或挑战、指导性询问或探索信息、指导性解释或重构。TBC-R 以咨询师谈话轮作为评定单位,某个谈话轮的性质( 是否指导) 由最后 1个可被评定的言语行为性质决定。本研究采用 1 次会谈中指导性谈话轮数量作为咨询师指导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