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E·希尔
《助人技术》
助人过程包括让当事人“沉下去”了解自己,然后“浮出来”融入世界,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Carkhulf. 1969; Carkhuff &. Anthony,1979) 。助人三阶段模式是一个运用助人技术,引导当事人探索其问题,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在生活中做出改变的一个框架。图2-1表明了助人过程,包括从探索到领悟,再到行动的三个阶段。助人者的角色是合作者和辅助者。尽管他们并没有指导当事人应该如何生活的特殊知识和智慧,但是他们可以运用同感和助人技术引导当事人去探索自己的和价值观,了解自己的问题,做出选择,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做出改变。
探索阶段 ⇒ 领悟阶段 ⇒ 行动阶段
图2-1 助人三阶段模式
探索阶段 Exploration Stage
在探索阶段,助人者要建立良好的氛围,发展治疗关系,鼓励当事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当事人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促进情感唤醒,并且了解当事人。探索阶段则给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很好地表达情感、彻底思考自己的问题的机会。同时,给当事人提供回音壁和镜子是有帮助的,因为这样当事人就可以更加开放自己;助人者耐心倾听可以让当事人更容易检查自己的问题。通常当事人独自思考自己的问题时一般会因有防御和而受阻。在受阻情况下,当事人觉得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获得领悟,未能做出改变。
探索阶段也给助人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当事人的机会。即使当助人者和当事人年龄、性别、种族、信仰以及性取向等方面都相仿,也不能主观地认为自己就可以了解当事人的情感和问题。如果助人者主观地认为自己了解当事人的问题,明白当事人应该如何解决,就可能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当事人。例如,詹妮弗与她的助人者在年龄、种族和性别上都相仿,她表露说自己最近刚刚订婚。詹妮弗的助人者刚好最近结婚,正沉浸在之中,就自认詹妮弗跟她感受一样并祝贺她,然而詹妮弗听后哭着夺门而出。幸运的是助人者到自己错了,追上去向她道歉,并请她回来重新开始会谈。原来,詹妮弗对订婚这件事,感觉颇有压力,事实上,她对这个恋爱关系是相当矛盾的。如果助人者不是主观臆断,她本可以准确了解詹妮弗的真实感受。
领悟阶段 Insight Stage
在领悟阶段,助人者与当事人合作以使当事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行为。同时让当事人有机会认识自己在问题的维持中起着什么作用。领悟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当事人从新的视角看待事物并使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控制自己的问题。
若当事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就更容易改变。例如,杰奎斯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疏远是源于母亲对自己不恰当的惩罚而形成的不安全关系,自从杰奎斯明白这点后,他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了。因此,即使理解不那么完美,却可以引导以后的行为。领悟也会让改变更持久,因为它给当事人提供了一个透过表面看本质的模板,帮助他们做出较好的选择。
虽然人们可以自己获得领悟,但从一位体贴的助人者那里聆听新观点,并获得反馈,可以使他们培养更深层次的觉察。相比于纯粹的当事人中心的探索阶段,领悟阶段的助人者要更积极地参与,与当事人共同构建新的意义。助人者不仅要保持共情同感与合作的状态,偶尔还需挑战当事人的观点,试探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运用自己的经验从新的角度看待当事人的问题。当事人有时候需要助人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新的反馈,特别是他们思维阻塞的时候。当然,助人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能给当事人提供值得他们思考的选择。
另外,助人者对当事人在会谈中的行为提供反馈,并帮助当事人了解这些行为当初如何发展出来,现在起到什么作用。通过了解助人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当事人常常能更好地了解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有时,当事人和助人者一起处理治疗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能让当事人获得矫正性关系体验,模仿如何更有效地与人交往,并通过共同合作来获得对关系的领悟。因此,治疗关系本身也可以是领悟阶段学习的焦点。
行动阶段 Action Stage
在行动阶段,助人者帮助当事人思考能够体现他们所获领悟的改变。他们一起探讨改变在当事人生活中的意义, 一起运用“脑力激荡”法讨论不同的改变方法并确定可行的方案。有些情况下,助人者会教授当事人一些改变的方法。另外,助人者帮助当事人发展一些新的行为策略并从治疗关系外的其他人那里寻求反馈。助人者和当事人也会评估行动计划的结果并进行修改以帮助当事人获得预期结果。与前两个阶段一样,这个阶段也是合作关系。助人者不断询问当事人关于改变的感受。助人者不是专家但可以辅助当事人探索关于行动的想法和感受并作积极改变。
理论家认为领悟可以自然地引导行动,因此助人者不用刻意去鼓励当事人改变。对一部分当事人来说这是正确的,但当事人通常都没有足够的方法去改变,或者现实困难阻碍着他们改变,因此他们需要帮助以促进改变的发生。当事人可以将新观点付诸行动来巩固他们在领悟阶段关于改变的想法,没有行动,改变的领悟往往转瞬即逝。
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ages
探索阶段为当事人理解自己的动机,承担改变的责任奠定基础。在设计行动计划前,助人者和当事人要了解问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我们不能像电视和收音机里的脱口秀一样,只是听了当事人三两句话就给出建议,助人者需要耐心而专注地倾听,帮助探析他们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获得新的领悟。
因此,助人模式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重要的。彻底的探索,是为当事人获得领悟搭建舞台;深入的领悟,是为行动的决策铺平道路。进一步说,改变还会鼓励当事人回过头来探索其他问题。因此,助人者应充分重视这三个阶段。
虽然从探索到领悟到行动,似乎是直线前进的,但实际助人中并没有这么顺利, 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也不是按序进行的(图2-2 表示基本模式的各种变式) 。在助人过程中,助人者和当事人有时候会转回前一阶段或跳跃到下个阶段。例如,在领悟和行动阶段可能会跳回到探索阶段探索新发生的与当事人问题有关的事件。另外,获得领悟要求当事人重新探索新认识到的思维和情感。如果意识到当事人不愿意改变则需要回到影响其行动的障碍进行探索和领悟。如果当事人身陷危机需要危机干预时,则行动要在探索分析之前。例如, 一个由厌食症引发身体疾病的当事人首先需要学习正确的饮食习惯,然后过一段时间才可能去探索导致庆食的动机。
有时,当事人只有先放松才能开始自我探索。有些当事人不愿意分析自己也抗拒别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只要求对于特定问题的指导。对这样的当事人,助人者可能需要尽快进入行动阶段。不过,我提醒助人者,在"冲向"行动计划前, 一定要有足够的探索,以确定当前情形如何,以前采取过什么行动,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总之, 三阶段模式为助人过程提供了一个路线图,但助人者在任一时刻考虑该作何反应前,应充分倾听当事人的个人化的需求以及当时的环境压力。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或操作手册,告诉你在助人的某个特定时刻做什么。鉴于不同的助人者和当事人可能出现的助人情景是千差万别、无穷无尽的,要编写这样一个手册实不可能。相反,助人者需要考虑在助人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上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能熟练运用各种技术,然后观察当事人的反应以便于为这位当事人提供更合适的干预。
专栏2-1 三阶段的目标与技术
阶段 | 目标 | 相关技术 |
探索 | 专注、观察、倾听 探索想法 探索情感 | 非言语行为、轻微的言语行为 重述、针对想法的开放式提问 情感反映、情感表露、针对情感的开放式提问 |
领悟 | 促进觉察 促进领悟 促进治疗关系的领悟 | 挑战 针对领悟的开放式提问、解释、领悟性自我表露、 即时性技术 |
行动 | 促进行动 | 针对行动的开放式提问、提供信息、过程建议、 直接指导、策略性自我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