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 大致年龄 | 自我危机 | 自我品质 | 理论关键词 | |
---|---|---|---|---|---|
1 | 口唇-感觉期 | 0-1岁 | 基本信任Vs.不信任 | 希望 | 基本信任感basic mistrust 希望hope |
2 | 肌肉-肛门期 | 2-3岁 | 自主Vs害羞和怀疑; | 意志 | 羞愧和怀疑 shame and doubt |
3 | 运动-性器期 | 4-5岁 | 主动Vs内疚; | 目的 | 内疚感 guilt |
4 | 潜伏期 | 6-12岁 | 勤奋Vs自卑 | 能力 | 勤奋 industry 自卑 inferiority |
5 | 期 | 13-19岁 | Vs角色混乱 | 忠诚 | 同一性 identity 角色混乱 role confusion 总体主义 totalism 同一性混乱 identity Diffusion 提前终止 Foreclosure 延缓 Moratorium 同一性获得 identity Achievement |
6 | 成年早期 | 20-24岁 | 亲密 Vs孤独; | 爱 | 亲密感 intimacy 孤独感 isolation 亲密的个体 intimate individuals 前亲密的个体 preintimate individuals 刻板的个体 stereolyped individuals 假亲密的个体 pseudointimate individuals 孤独的个体 isolation individuals 混乱的个体 merger individual |
7 | 成年中期 | 25-64岁 | 繁殖Vs停滞 | 关心 | 繁殖期 generatirity 停滞期 stagnant 繁殖感状态 generative statuses 繁殖型 generative style 传统型 conventional style 代理型 agentic style 理他型 communal style 停滞型 stagnant style |
8 | 成年晚期 | 64-死亡 | 自我整合Vs绝望 | 智慧 | 自我整合 ego integrity 子孙满堂 grand-generativity |
Erikson 1950, 1963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