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出发,介绍了从“自恋”到拉康的“镜子阶段”的一系列发展过程。在厘清从弗洛伊德各个时期到及其后继者安娜.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茵,再到拉康的理论框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冲动、力比多、、认同、自我理想和理想自我、、好客体/坏客体、、镜子阶段、想象界等的同时,本文尝试着回答这样的问题: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如何影响了和发展为拉康的“镜子阶段”概念?
主体投向自身的如同投向客体的爱的自恋,因为自我的歧异性的位置,让弗洛伊德走入了一个困境。弗洛伊德的后继者努力摆脱这个困境,而正是“镜子阶段”的引入,让拉康离开这个困境,并将引向一个新的理论发展层面:自恋,既是主体对自己身体意象的爱,也是从彼者的爱与关注出发的。
通过对从自恋到镜像的这个问题的疏理,帮助我们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与实践,也帮助我们理解拉康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从而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从经典到现代的转变。
关键词: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自恋 拉康 镜子阶段
目录
1纳西斯的神话
2.1 “自恋”概念早期的运用
2.2 Schreber个案对“自恋”的影响
2.3 弗洛伊德在《论自恋》中对“自恋”的阐释
2.4.关于“自恋”的几个重要概念的梳理
2.4.1冲动
2.4.2力比多
2.4.3自我
2.4.4认同
2.4.5妄想狂
2.4.6自我理想和理想自我
2.5第二个拓比理论中的“自恋”的变化及这一部分的小结
3.1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概念中的发展
3.2 梅兰妮‘克莱茵的贡献
3.2.1好客体,坏客体(0bjet<BnoetMuavais>)
3.2.2.客体关系(Objet<Rela七iond’>)
3.2.3.投射性认同(工dentifieationProjeetive)
3.3小结
4拉康对弗洛伊德的重新阅读
4.1 Aioée个案对拉康及“镜子阶段”的影响
4.2.拉康对冲动、力比多、自我的再解释,对进化论的摈弃,及对声音赋予的优势地位
4.3关于“镜子阶段”的几个重要概念
4.3.1镜子阶段
4.3.2想象界Imagniaire
4.4关于光学图式的思考
5 关于镜子阶段的一些讨论
5.1“镜子阶段”中的转移和爱的问题
5.2 镜子的作用:“认同”或者“认异”?
5.3小结
6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声明
后记
1、纳西斯的神话
关于纳西斯(Narcisse)的神话有很多个版本。我们所说的“自恋”,与神话本身有着一些极为密切的联系,我们有必要再次看看这个神话的内容。
“希腊传统中,术语自恋指示着个体对他自己的爱。这个传说和纳西斯这个人物由于奥维德(Ovide)的第三部分‘化身’而出名。
“纳西斯是塞非斯神(ledieue‘phise)的儿子,仙女利萝蒲(lanyri甲heLioriPe)和与仙女同名的花朵的保护者。他生得美貌举世无双。他吸引了不少的仙女,其中一个名字叫爱柯(Echco),但是被他所拒绝。绝望中,爱柯重病并恳求女神勒眉西斯(ald忱sseN6m自si)为她报仇。在一次打猎的途中,这个年轻人在一口有着平静水面的泉眼边歇脚。被他自己的影子所吸引,纳西斯吃惊而且有些愚蠢地相信了他看见的是另一个存在,再也不能把目光从其实是属于他自己的脸上移开。由于钟情于自己,纳西斯将手臂浸入水中试图触摸这个让他无力自持的形象。被这不可能的欲望所折磨,他留泪了,并到他自己就是那个被就爱的对象。于是他想从自己的身体中抽离,面对着这面命运的镜子,他说了永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接收到哀伤的信号的他的姐姐们,娜伊阿德(lesNa工da)es和笛压德(lesDydaes),割断了她们的头发。将纳西斯的躯体安置在一个柴堆上,她们目睹了他变成一朵花。”①
这个版本记录在《精神分析词典》中的词条“自恋”中间。这样的一个神话,对后来的自恋研究提供了以下几个要点:
对他人之爱的拒绝;
看到自己的形象;
将(力比多)投注到自己的形象上;
一个强烈悲剧色彩的结局。
我们下面的讨论也将围绕这几个要点来进行。即关于这个故事提供给我们的要素,我们将分别梳理由弗洛伊德和拉康带给我们的东西:背景、概念以及关系。在这里的纳西斯神话仅仅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一个切入口。像精神分析中的俄底普斯或者其他所有神话一样,人类的自恋并非从纳西斯神话才开始;在东方,人们也没有因为缺少这个神话而缺少自恋。
①亡lisbaethRoudineseoetMiehelPlon,DietionnairedelaPsyehnaalyse,LibaririeAhrt色me Fysdar,1997,Nareissisme,R721一725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