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隐喻映射与词义范畴的延伸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认知机制
彭宣维[①]
(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汉民族集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隐喻映射手段,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词串和词族为代表——形成的内在历时机制。这里将讨论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议题:(一)认知过程和新范畴形成的相互关系;(二)隐喻映射在词义范畴扩展和词义网络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映射的主要类别;(三)源范畴和目标范畴通过能指成分形成词义范畴网络体系的内在机制。从而说明以词串和词族为标志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历时语用过程。
关键词:认知;词义范畴;词汇;源范畴;目标范畴;隐喻映射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 (2004) 03-
一 引言
首先是本文的基本对象、目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基本结论。从研究对象和目的看,本文试图以词串和词族的语义范畴为着眼点,考察汉语词义范畴(Lexical semantic category)的扩展和延伸过程,从而说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历时机制。理论依据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1]、发展语言学(尤其是语言的历时—共时整合观)[2]以及其他相关理论(如索绪尔的符号观)[3]。研究方法是自下而上的,即从词串和词族现象入手,上升到对词义范畴的形成与认知深化的关系的探讨,最后落到起支配作用的隐喻映射手段上。结论是,汉民族集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隐喻映射手段,在汉语词义范畴的扩展和延伸以及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其次是相关研究背景和相关议题。语义范畴的扩展问题,此前台湾学者曹逢甫等已从“身体”以及身体器官的角度,对汉语相关现象进行了论述[4]。但我们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词串”和“词族”现象,还缺乏更明确的了解,尤其是词义范畴以及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内在机制。为此,本文拟从词义范畴的延伸和认知发展的互动关系,来揭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演进历程。
三是相关概念和术语的使用,包括词串、词族、隐喻映射以及标题中使用“延伸”一词的原因。(一)词串(Word chain)是指汉语中以同一个语素为基础形成的词项关系。例如,血气,血腥,血液;脓血症,抗血清,干血浆;贫血,心血,浴血。“血”这一语素分别出现在词首、词中和词末,从而形成由同一语素构成的词串。(二)“词族”(Word family)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特征的一组词所形成的词项系统[5],如“拥挤”、“摩肩接踵”和“水泄不通”,或者“安静”、“宁静”和“沉寂”等。因此,这里不讨论具有相同经验语义特征的词串,因为这一类词串在很大程度上与词的(褒贬评价和正式性)人际意义有关,拟另议。可见,词族可以是词串,如安静和宁静;但词串不一定是词族。
(三)词义扩展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以“经验基础”(Empirical basis)为前提的认知“推理”(Reason),这是隐喻映射的工作机制。认知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6](PP.3~4) 在提出“经验”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这一与西方传统认识论相悖的基本观点时指出:“推理不仅包括我们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也包括我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出评价、提出批评、审视我们该如何行动、理解我们自身、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能力。”而基于经验基础和推理的隐喻(Metaphor)和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则指以相似性(Resemblance)为推理依据、通过一种概念诠释另一概念[7](P.105)的认知过程:
隐喻不仅是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来认识和构造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模式,而且是将整个认知模式的结构、内部关系转移,这种转移被称为源模式向目标模式结构的映射(mapping of the structure of a source model onto a garget model)。这种映射是经验和理解的结果。
(四)标题中有一个与词义范畴有关的“延伸”概念。我们在行文中还将根据情况把“扩展”和“拓展”作为替代性近义成分使用。标题中使用“延伸”一词,指在以词串和词族为着眼点的汉语词汇系统中,各相关词义范畴之间不是离散关系,而是以一些基本范畴为中心延伸开去的词义特征束和范畴家族,彼此之间有含盖和交叉关系,从而形成各种系统关系;当然,使用“延伸”而不是“扩展”,还有对标题的音韵关系的考虑。
最后是本文的组织。作者拟首先说明认知能力的深化与词义范畴扩展的关系,然后说明隐喻映射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相关作用,最后阐述隐喻这一现象在新范畴的形成以及认知深化过程中发挥的直接作用,由此揭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复杂纷繁的历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