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James S. Grotstein 作品《投射性转认同——对投射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Grostein在《投射性转认同——对概念的拓展》这篇论文中,总结了历史上对投射性认同概念的各种观点,并阐述了投射性认同作为幻想如何在人际沟通中起作用,并将后者定义为投射性转认同。Grostein还讨论了投射性转认同的具体运作机制,及其中的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过程,如,。另外,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Bion的观点对Grostein具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1、投射,认同与投射性认同

Grostein摘取了克莱因不同时代关于投射性认同的论述,对其定义进行完整转述,并讨论了投射,认同与投射性认同之间的关系。

克莱茵(1946):对母亲的攻击经由两条路径,口腔;尿道和肛门。分裂出的部分,包括内在客体甚至是超我,伴随着恨和排泄物被排出自我,被投射进入母亲体内。

这些排泄物和自我坏的部分不仅是为了伤害,还为了控制和拥有客体。当母亲包容自我的这些坏的部分,她不是被经验为一个独立的客体,而是被经验为坏自体。这产生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认同,从而建立了侵略性的原型。克莱茵将以上过程定义为投射性认同。

不仅坏自体被驱逐和投射,好自体也会。如此排泄物便有了礼物的意义。

投射的主体不能完全否认与被投射的客体的联系。分裂与投射性认同与自体的去整合化相关联。但整合的倾向又产生了一种对投射的返回(回撤)。Dedecms自动采集插件无意识在投射主体与投射内容之间的泄漏是“迫害”的来源。主体也有可能产生全能控制的无意识幻想以对抗分离的焦虑。

投射性认同形成了攻击性客体关系的原型,中的部分进行伤害,拥有并控制客体的活动。投射主体也可能投射自体中好的部分在客体身上。在正常及非防御性的投射认同中,投射的主体可能将他们自己扩展到客体的表象上,但却不是全能性的和分裂性的,如神入,提前计划等。另外一个投射性认同的正常方面是在性欲发展上的作用,一种天生能够接受另外一个个体的爱和激情的入侵的能力。

Grostein写道,投射这一行为本身暗含了投射者身份认同的改变,如主体的内在世界的某些认同方面在知觉上被归于客体。作为一种防御,一些方面被主体去认同,却在客体身上重新认同。克莱因派对的理解,始终是指对客体关系的无意识幻想,并且总是客体指向的,认同是投射的必要条件,如认同的改变。

2、投射性认同作为无意识幻想和其人际沟通的功能

严格的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的定义仍然是无意识的幻想,而比昂观察到的在治疗中,似乎个案对治疗师做了些什么,治疗师也对个案做了些什么,这不仅是全能性幻想而已。投射性认同具有客体关系的功能,这是如何实现的。从经验上讲,个案似乎向治疗师投进了一些内容,并使得治疗师对其认同,这是如何发生的呢?那么客体关系又是如何受到投射性认同影响的呢?无意识幻想的模式和比昂的人际沟通的模式是怎样的关系?

dede自动采集比昂认为人不可能向一个个体进行投射,而只能向他自己心中的客体表象进行投射,并在无意识幻想中试图操控客体,似乎外在的客体被操控。那么,对主体投射性的认同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这方面比昂的模式对Grostein的启发很大,比昂既保持了克莱因的观点,认为投射性认同是无意识的全能幻想,但同时他还认为应该有些过程和投射性认同一起产生了人际间的投射性认同。

3、投射性转认同

Grostein提出主体间的投射性认同不仅只是投射性认同的操作,还有另外两个机制,a,投射者的意识或的感觉发动诱导系统(sensory-motorinduction),和/或促发技术(心理,身体,姿势,暗示);b,接受方即发的性模拟,(人天生具有这种能力),然而从经验的角度,投射的主体感到摆脱了坏的(或好的)内容,而相信客体是主体,或在被投射的内容方面与客体不能区分,而且根据经验,客体可能会被影响。

投射的主体和客体组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自我激发系统,这样的主体间过程Grostein定义为“投射性转认同”。换句话说:在这样一种双方的自我激发系统中,投射主体激发了外部客体本来就已经具有的静止的东西,而外部客体所具有的共情能力,织梦CMS全自动采集插件及与主体的内在投射性认同配对的潜在能力被引发出来。Grostein引用Joseph(1989)的“改变中心参与”(Altero-centeredparticipation)的概念:“改变中心参与是指天生具备的,通常无意识地,能够去经验其它人正在经验的能力。这是一种不自主的经验,似乎你的定位和视点中心在另外一个人那里。这并不是一种对他人知识的形式,而是对他人经验的参与。此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人际能力,使得模仿、同情、共情、情绪传染以及认同能够发生。虽然是先天的,但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发展增强,并更为精炼。”

Grostein提出在投射性转认同中,客体同时也是主体,对投射的主体也形成自己的表象。最终,相互诱导的回声在两组表象中显露。作为投射性认同的结果,人格的婴儿部分可能是将自体认为是客体,投射进自己知觉中的客体,并微妙地促使客体或向客体施压使之按其投射行为。

在投射性认同的框架中,Grostein给比昂的理论留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比昂假设当婴儿向母亲投射时,母亲在一种幻想状态中,使用“alpha功能”(1962)吸收,解毒并精炼投射,从而能够以一种有意义,适切的方式对婴儿回应,如命名为一种和情绪相配合的感受。

比昂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认识论,他认为未完成的思想通过婴儿的“无思考者的思考”投射给其母亲,而母亲作为容器,使用其幻想和alpha功能将之转化为可以进行思考的思想,感受,梦思和回忆。

当母亲的alpha功能后来被内化时,婴儿能够开始自己进行思考,通过使用alpha功能投射到自己的内在容器。比昂的模式是“婴儿——母亲 投射——容器组合”,是一个二人模型,而克莱因的版本则默认是失败容纳的结果。

Grostein概括比昂的观点:认为分析师在受到被分析者的投射以后,这些投射承载了无法处理的Beta元素,(o的情绪印记,未知及不可知的内容),能够通过经受O的转化,转变为知识而进行包容。

比昂的二人模型考虑了和客体的关系中多种动力变化依赖于客体作为投射性认同的容器是否有效。

在Grostein看来,分析者必须召集他自己的自我激发的对病人经验的模拟,并尽可能地成为它,这就是比昂所谓的“成为病人”。

Grostein认为他有关主体和客体是两个独立的自我激发系统且能够互相共振的假说和比昂的概念模型很符合。

4、投射性转认同与婴儿抚养及分析关系

Grostein细致地描述了投射性转认同中所发生的事情:被分析者就像婴儿,可能运用明显的或微妙的语言,包括姿势,嗓音(韵律),或微妙的身体语言促发人际沟通,在这其中婴儿和母亲,被分析者和分析师亦然,能够读懂互相的身体语言。

婴儿或婴儿部分的人格在受到逐渐增强的情绪压力时,会在母亲(或分析师)身上诱发出对应的状态,使得母亲/分析师无意识地激发了自己过去实际或可能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自体经验,并选择性地召集其中最为相关的部分来进行有意识的考虑,从而产生想法和/或行动(诠释)来说明婴儿或被分析者的压力。

母亲和分析师包容得不是婴儿或被分析者的投射,而是相应无意识对其自身经验唤起的情绪效果,这从而又重建了他们对婴儿的共振经验。在婴儿/被分析者的情绪诱导面前继续保持自我包容,我认为这个过程和比昂所说分析师需要“成为病人”的真正含义非常符合。分析师必须深层地成为和被分析者对应的自己的一些部分。

5、投射性认同与移情,反移情的关系

无论是将移情看作是对过去客体投注的置换,还是对现在精神表象的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所有种类移情的根本机制。被分析者尝试通过恳求,影响,操控,诱惑,毁灭,模仿,融合等各种方式来对分析师投射。但他们这样做时,他们无意识地操控他们自己的分析师表象,并试图通过感应或促使(姿态)使得分析师符合他们的表象。

Grostein认为反移情是移情的强制的对应部分,涵盖了分析师在分析情景中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当分析师似乎和被分析者所创造的表象认同时,这个认同可能是试认同或部分认同(Fliess,1942,p.249),具有直觉性分析工具的功能。

当一个分析师受到被分析者的感染而苦恼时,Mason将之定义为“互相催眠”或“folie _ deux,”。Grostein认为Foliedeux具有正常的功能,是直觉和同理的基础。客体自己的无意识天性地,结构性地可以和主体的思想相配对。

在投射性转认同的过程中,分析师经验到被分析者的激发性感应刺激后,在自己的相应的无意识幻想中召集和被分析者经验相配对的部分。专心照顾其婴儿时的母亲的幻想也是同样的机制。当分析师似乎是担任被分析者报告经验的容器时,Grostein假设被分析者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情绪状态投射给分析师,希望能够摆脱这种痛苦,并通过操控其对分析师的表象在分析师身上诱导出这种反应。乐意成为一个助人且在此结合体中共同参与的分析师,能够通过同理性共振来对被分析者的输入保持开放而接纳。这种共振使得分析师可以对被分析者的投射(beta元素)的相关表象进行反创造(counter-creation)。Stern声明:婴儿生来具有对他人心理同调的能力,并能通过其行为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允许自己使用简略的表达:你在将你的感觉投射给我。这样是实际的,而且描述了真实的经验。Grostein的观点是,虽然似乎如此,但当我们考虑对整个过程范式的理论理解时,这样的说法就过分简化了中间的步骤。Grostein引用Bion的“成为”的概念,他并不是说”认同”,认同是指一部分自体的丧失,比如自我疆界的消失,只有当分析师的联系屏障是完整的时候,“成为”才会发生。所以分析师可能成为原来就潜藏其无意识内部的自己的部分,这个部分之前是在他内部潜伏的,但潜在地和被分析者投射的情绪相关。

6、第三方主体

Grostein还介绍了第三方主体的概念。Ogden(1994)提出分析关系产生了一个第三方主体——征服性第三方主体。能够无意识地指引双方的主观性。同时也是双方主观性的相互影响和合并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主体,能够独立于参与者,并在分析剧码中指引被分析者与分析师。
另外一方面,被分析者出于破坏分析的需要,可能会从这种结合中分离出去,这时会发生一种共谋,却被对被分析者部分认同的分析师看成是治疗性的。此时能够退后一步反思发生的一切,可以将剧码转换成诠释。

总的来说,通过这篇论文,比昂陈述了以下几个假说:
a,投射性认同的操作,投射者的意识或潜意识的感觉发动诱导(sensory-motorinduction),和/或促发技术(心理,身体,姿势,暗示);接受方即发的共情性模拟,后面两个可称为:自我激发系统,这三个机制构成了投射性转认同;
b,主体只能对表象进行投射和操控,而不是外在客体;
c,投射性认同会在内在客体表象和客体所形成的表象中产生一种诱导(感应性)的共振回响;
d,对一个客体表象进行投射性认同紧接着是内射被投射改变了的客体的表象,最终形成了主体的超我和自我。如果恨被投射,主体会经验可恨的超我和自我;
e,从克莱因和比昂的观点出发,投射和投射性认同是不可分离且完全一样的,但美国的主流观点认为他们是不同的。

Grostein还试图将克莱因,比昂,生理的观点,以及其他一些家的许多概念整合到一起,建立了一个内部幻想如何在人际沟通中发挥作用的模型——及投射性转认同的机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对于理清这些概念及理解治疗关系的本质都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James S.Grotstein,January 13,2005 A,“PROJECTIVE TRANSIDENTIFICATION”:AN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sychoanalysis.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