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仿之谜——幂姆的认知研究
黄 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原载《外语研究》2007年第3期
摘要:本文以语言的“幂姆”现象为例,对语言复制与模仿之谜做一些认知机理的研究。作为语言的幂姆,只要是被复制模仿,必定涉及两种表达形式:被复制(模仿)前的表达形式和作为复制(模仿)结果的表达形式。前者已被定义为“幂姆”,后者我们称为“仿体”。 我们提出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来解释语言复制于模仿的认知机理。语言使用者的意向性是对幂姆进行不同形式、不同手段和不同程度模仿的动因,通过体现相邻/相似性的拈连操作是实现幂姆模仿的机制,从一般是隐性的幂姆推衍出显性的仿体是幂姆模仿可能的路径,幂姆模仿的结果是形成与幂姆有不同程度的相邻/相似性或称亲代相似性的仿体。
关键词:幂姆; 仿体;自主-依存;意向性;相邻和相似
1. 前言
关于语言作为幂姆(meme,又译模因、觅母、密母、密米等)的研究,迄今国内发表的文章主要涉及两部分的内容:一、介绍和概述,包括一些分类和特点的说明;二、应用的尝试。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都缺乏机理性的深层研究。这一不足,同样表现在我能读到的国外发表的论著。
幂姆是否可作为“学”还可研究,但“幂姆”作为一个概念充当研究文化传播的假设,对语言研究是一种较新的切入点。不过我们要认识到,对这一切入点的合理的运用,应建筑在对这一假设的本质有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下文我们要论证,说“幂姆”是“文化的基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事实上幂姆同基因有不可忽视的根本区别,不宜把幂姆的研究消解为类似于对基因复制自发过程的研究。“幂姆”概念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归根到底,是作为刻画人们认知活动中的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因此,要将幂姆研究引向纵深发展、要对幂姆之所以能从一个人的记忆“复制”到另一个人的记忆中去这一现象作出有价值的说明,其中一个途径,似可把对幂姆的研究引向认知研究。本文以语言的“幂姆”现象为例,对语言复制与模仿之谜做一些认知机理的研究,下文提到对“幂姆”的研究专指语言幂姆,主要涉及如下四个问题:一、进行幂姆模仿的动因(motivation);二、导致实现幂姆模仿的机制(mechanism);三、幂姆模仿可能的路径;四、幂姆模仿的结果。
在研究幂姆的论文中,常会提到复制、模仿、变异。按照我们的理解,模仿是复制的基础,复制是模仿的一种结果;在本文的语境里,复制、模仿常可互用。复制的结果可能无异于原幂姆,也可能有异于原幂姆;变异指复制后有异于原幂姆的结果。
2.幂姆与基因
幂姆的原文meme尽管是模仿gene(基因)一词而创造出来的,但幂姆同基因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假设的,一是实在的;一是人造的,一是自然的。
先说假设-实在的区别。基因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产物,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基因的结构。用通俗的说法,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断,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决定生物物种特有的生物属性的最基本的因子,自然选择就发生在基因这一生物现象的最低的水平上。从这里可以看出,的确有一种唯一的实体可称之为“基因”,因此可以说“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断”,也可以反过来说“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断就是基因”。幂姆是科学家为了解释文化的世代传播和地域传播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一种假说,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幂姆”的特定物质或实体。诚然,幂姆的提出者Dawkins曾说过,时装、音乐旋律、建筑物、妙语、甚至抽象的流行时尚等,都是“幂姆”;他这样说,意思只是说,这些事物可以被复制、被模仿,就像基因被复制一样,故起一个与gene相似的名字meme来称呼它们。因此,“幂姆” 只是对引发模仿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概括,一个总称。可以说“时装、音乐旋律等等是幂姆”,但不可以反过来说“幂姆是时装、音乐旋律等等”。从对语言幂姆的研究来说,语言表达的任何单位都有可能因为某种语用目的而被复制、被模仿,因此,语言的任何单位、任何表达形式都可能被用作“幂姆”。既然语言中什么东西都可能充当幂姆,那么幂姆也就可以是语言中的任何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幂姆并不像基因那样,有一种独立的特定的自身实体存在;把它说成是一种假设性的分析单位,或说成是用以进行研究的一个适用的概念,可能更为合适。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这些事物在被模仿时,人们常常不是对整个事物感兴趣,被模仿的通常只是某一事物中的某一部分,例如,词语“酒吧”被模仿为“氧吧”,其实被模仿的只是“吧”:仿照关于基因的说法,这个“吧”作为幂姆,是“酒吧”这一说法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断,是决定这一说法具有某种属性的最基本的因子,是语言复制、传播的最小功能单位,是使复制后出现亲代相似性状的基本要素。因此,严格来说,所谓幂姆,是指某一事物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因子。尽管不排除这一因子有可能就是事物的整体,但更为通常的很有可能不是完整的一件时装、一首乐曲、一幢建筑物、一句妙语等的整体,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语言幂姆,可以是像《醉翁亭记》那样的长文的全文(见下文),也可以只是“氧吧”里的“吧”。
再说人造-自然的区别。在完全的自然状态下,基因是进化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的复制、变异,是基因自发发生的,是基因自身自在的行为,其根本特点是它的自然性;自然性是不涉及人类干预的,它不需要、也不可能由人类来控制 [1] 。所谓进化,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变异后因为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被环境选择而保留下来,就发生了进化;适者生存就是适合的基因得以生存。社会建构的人造物其最大的区别是人为性。充当幂姆的语言,归根到底是人造物,幂姆的复制云云,是人对它进行复制操作,是人为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建构,其根本特点是按人为的设计实施、有人为的目的在干预;而且,复制、模仿、变异过程发生后,幂姆还是以原来的面貌存在,复制、模仿会产生一个新的结果,如果有变异也是一个新的生成物。人为性作为社会建构物的本质特点,是人类为适应环境而主动地、有目的地对某事物进行变革,使它按预期的目的发生变异,整个过程是从目的出发,最后又归结到预期的目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所以也可戏称为“为人性”(即为了人)。如果说自然性表现为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自然选择,那么人为性则表现为依据各人自己的意向性和价值观进行协商,并依据社会受欢迎至少是可接受的程度,并依据事物自身的特点对有关事物进行建构或变革。例如,在研究幂姆的文章中常会提到修辞格“仿拟”的运用,其实这是人在仿拟:庾信的有名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被王勃仿拟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为使自己的《滕王阁序》增色而对庾信的原句作出变异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归根到底这是王勃的行为,庾信原句还是原句,并没有发生像基因变异那样的本体的变化。当然,作为一种转喻的说法,也不妨碍我们说“落霞-秋水”句是“落花-杨柳”句的仿拟,“落花-杨柳”句发生了变异;下文我们说幂姆的复制、传播、变异——一句话,对幂姆的操作,都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的。
总之,幂姆和基因,社会建构物和自然进化物,分别是无机世界和有机世界两个世界的存在。基因是自然选择所形成的生命体,通过自我繁殖而得以遗传,如果发生变异那是偶然性的自发随机过程,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人类是不能作出控制的。与之相对应,幂姆是非生命体,它的复制和变化是由人实现的,复制和变化前后,被称为“幂姆”的成分本体是不变的,所发生的变化已体现为另一个语言单位,所发生的变化是可按人为的目的性加以控制的,是可设计和可预测的,是受价值观影响的,它的复制、传播、变异是通过对其价值的筛选进入现实世界的。这一比较启发我们,对幂姆的认识和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其变化是如何按人为的目的性加以控制的。脱离了这一点,只是泛泛地谈幂姆的复制、变异,有可能将“幂姆”现象消解为生物现象,达不到研究它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的随机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语言幂姆复制、模仿、变异,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它是以它的使用者的意向性为指向(user’s intention-oriented)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它通常是被设定为有利于该使用者的,是该使用者的意向性之所在,至少该使用者认为是这样。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抹煞语言幂姆的模仿复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的一面,而是要提醒,该语言使用者把它设定为有利于自己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例如,有些作为省市的主要日报,也喜欢模仿一些年轻人在言谈中夹杂英语单词的现象,在新闻标题和内文出现英汉语码混用,这也许是作者编者要表现自己的“时尚意识”和文风生动活泼,但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一导向会对社会语用产生什么影响。因此,要使语言幂姆复制、模仿健康运用,就要充分揭示它作为社会建构的人为性的一面,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幂姆的复制、模仿是一种社会建构行为,要将有利于该使用者同有利于社会统一起来。只有保持着这样清醒的认识,在这样的意义下研究幂姆,我们才能对幂姆的运作有恰当的理解,对“幂姆”概念作为分析工具的运用有恰当的把握,不会将“幂姆”现象消解为生物现象。
3.“幂姆”概念的方法论基础
那么,将“幂姆”概念作为分析工具运用到文化包括语言的研究,是在怎样的方法论的背景上提出来的呢?
科学研究常常会在不同领域的类比中得到灵感。在古代,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研究远早于、远多于对生命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对物质研究的方法也因此远比对生命体研究的方法成熟;正因为这样,当中世纪对生命体的研究发展起来的时候,常常就会借鉴对物质研究的方法。1858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划时代地提出了进化论,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科学理论之一,对当时在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机械论和线性确定轮提出了挑战,这就导致开始出现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参照对生物世界的研究的变化。这种情况,就是乔治巴萨拉所说的:“最初,生物-机械类比的潮流是从技术向生物移动。有生命的有机体的结构和生命的过程是用机械术语来描述和解释的。但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反向的比喻潮流。……技术的发展首次通过用生物的类比来解释。”(巴萨拉,2000:16)到了当代,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生物向无机物移动或从无机物向生物移动都一样普遍。在语言学研究中,也不乏其研究方法从生物向无机物移动的例子,如借鉴进化发生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的起源、借鉴进化谱系学的方法研究语言谱系等。幂姆论试图用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来类比文化的传播和变化,就体现了从生物向无机物移动这样的一种潮流。
再进一步说,基因是自然科学的概念,幂姆是社会-人文科学的概念。卡西尔说,自然科学的概念是“实物概念”、“实体概念”,自然科学的概念的确立是一个以事实为基础进行论证的逻辑过程。社会-人文科学的概念是“形式概念”、“意义概念”,这样的概念确立的过程是解释学的过程。(卡西尔,2004:113-124)这样说来,幂姆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意义概念,它只为所研究的语言现象提供一个用于解释的说得通的理由。
4. 幂姆的复制与传播
幂姆的复制、变异是类比于基因的复制、变异。为什么可以进行这样的类比呢?这是因为基因同幂姆也有明显可通约的地方:
第一、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到下一代,使后代表现出亲代的相似性;语言的幂姆被复制、模仿,使结果也表现出同幂姆的“亲代”相似性。
第二、基因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变异,亦即复制后后代基因发生了有异于前代基因的变化;语言的幂姆被复制、模仿过程发生变异的情况也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