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中表现出差异性的神经

发布时间:2019-04-06 16:04:53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2014-22-3, 448–457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学空间|o"l$B O:pz?P

风格在中表现出差异性的

R&j_3S:J[+R}|0内蒙古心理网!^"W6z"[nar

张晓露 陈旭

[t;\u a0`P0内蒙古心理网8a:w cO d8vr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0P _f,T+u7xBB0内蒙古心理网h9pkpv8@6o{ L

摘要内蒙古心理网3PzO mnQIOu

WSM-I[0依恋风格的神经机制研究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依恋行为与类型: N1、N200、N400和 P300等脑电成份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依恋风格在编码、提取及注意资源分配上的不同;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颞极、杏仁核、海马等脑区可以反映不同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性质和注意资源分配上的差异。已有研究除安全依恋和非安全依恋策略的有效性在脑成像上的研究与一致外,其余研究还存在争议。未来的研究可深入探究更高质量的依恋测量工具,依恋风格对内隐刺激加工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细化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和脑成像研究; 以及关注依恋风格对信息加工影响差异的脑机制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内蒙古心理网W~7C5q&d$o

)^{A k0s'w TU0L w0关键词

G D'_:dXB5[(R0

n6|$V]"a?G C;G0成人依恋风格; 信息加工; 神经机制; ; 内蒙古心理网:k"n`z1vl

内蒙古心理网8m {1tJ.XOz

分类号 B844;B845

J8Q$Z8N2o\ ts0内蒙古心理网g$E m v`V

引言内蒙古心理网%yDc9_3r0V.G

+L$|Y{ j;^1Z&@g0就成人依恋风格而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很多时候个体并不能准确地被划分为某种依恋类型,而以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潜在维度为基础的测量更能准确描述和预测成人依恋风格的个体差异(尤瑾,郭永玉,2008)。他们提出了连续维度的划分方式将成人依恋归为两个正交的维度:依恋和依恋回避 (Brennan,Clark,& Shaver,1998; Cameron,Finnegan,& Morry,2012; Fraley,Waller,& Brennan,2000)。研究已表明成人依恋风格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并表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信息加工早期的感知觉判断、注意、和晚期的解释、评价、归因阶段,还体现在对信息的管理和调节中 (Edelstein,2006; Edelstein & Gillath,2008; Kohn,Rholes,& Schmeichel,2012; Vrtička,Sander,& Vuilleumier,2012; Vrtička & Vuilleumier,2012; 郭薇,陈旭,2012; 张若舒,2010)。但对这种差异性的解释还存在众多争议:如 Mikulincer,Dolev,& Shaver (2004)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不同依恋风格个体运用的策略不同所致;Vrtička 和 Vuilleumier (2012)则质疑不同依恋风格的个体差异究竟是人格特质还是其本身就是影响个体依恋行为的潜在机制?亦或者说不同依恋风格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认知加工缺陷引起的,还是就是其本身导致了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认知加工缺陷,还是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郭薇,陈旭,2012)。内蒙古心理网 u T+w cR9?

e ]`'w$N'pl7T I0鉴于行为实验难以解决已有分歧,近年来一些研究采用 ERP和 fMRI等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和技术从认知神经角度探求不同依恋风格的神经机制,这为更深层次理解依恋行为与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弥补了行为实验研究的不足。目前对依恋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中注意资源的分配,编码、提取等具体的信息加工阶段和信息加工的性质等方面。为此,我们对近年来从神经机制角度研究不同依恋风格影响这些方面并表现出差异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i(A6H"~ {'Cg/y!]8A0内蒙古心理网9R^7u@X'L

2 成人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RZ/Wr&R1D w8K0内蒙古心理网n:C*q ir

依恋理论表明焦虑型依恋的过度激活策略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加强负性情绪状态和夸大事件的威胁方面,过度追求亲密以满足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相反回避型依恋个体的去激活策略则倾向于忽视威胁性事件,抑制任何可能激活依恋系统的情绪和想法 (Ein-Dor,Shaver,& Mikulincer,2011)。因此,焦虑型依恋个体对积极和消极刺激都会表现出过度警惕 (Dykas & Cassidy,2011),给予注意。这也得到了来自脑成像(fMRI)研究的支持,研究表明积极和消极刺激都能增加焦虑型依恋脑活动 (Vrti.ka,Andersson,Grandjean,Sande,& Vuilleumier,2008)。而回避型依恋个体则会刻意忽视消极刺激 (Zilber,Goldstein,& Mikulincer,2007),但也有人从动机性关注角度指出回避型依恋个体会对消极刺激给予关注,表现出负性偏向 (Chavis & Kisley,2012)。内蒙古心理网R%aPaf;b_O"z

*|h]*E P;L02.1 不同的脑电成分反映成人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分配上的差异内蒙古心理网0S_ ADJ.odm]a

\#x0o6|'G$})yKF0LPP波又叫 P300,是刺激呈现 300ms 左右在顶叶出现的脑电成分,主要反映个体对刺激的动机性注意及注意资源分配 (Schupp,Cuthbert,Bradley,Cacioppo,Ito,& Lang,2000; Zilber et al.,2007)。LPP波常被用于考察不同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分配差异上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却十分不一致。内蒙古心理网+K:x%LZ.v

内蒙古心理网2IA3fgY a$ne%z"^

Dainer-Best (2009)的研究发现在不同效价刺激下,所有依恋风格的 LPP波都没有变化,而郭薇和陈旭(2012)却发现对在无效线索条件下所有效价靶刺激诱发的 P3波幅,恋爱受挫非安全依恋型被试明显大于非恋爱受挫组安全依恋型被试,这说明恋爱受挫的非安全依恋被试对信息投入的注意资源较多。但郭薇等并没就非安全依恋类型展开研究,显得有些笼统。Zilber等人(2007)让被试在观看愉快、不愉快和中性图片时记录他们的 LPP脑电波,结果却发现,只有焦虑上得分高的被试对负性目标刺激表现出了增强的 LPP波幅,而高回避和低回避得分者也都对负性目标刺激表现出了增强的LPP波幅。可见,Zilber等人(2007)的研究只支持了焦虑依恋的过度激活策略。为什么回避型依恋被试会对负性刺激表现出增强的 LPP波幅呢? Chavis等人(2012)的研究给出了解释,他们从动机性注意角度考察不同成人依恋风格在感知情绪刺激中的差异,研究发现焦虑型依恋对积极刺激的神经反应比消极刺激大,表现出增强的 LPP波幅; 回避型依恋相反对消极刺激表现出增强的 LPP波幅。Chavis等人将其解释为这是由不同依恋风格个体为实现动机平衡所导致的,回避型依恋个体关注负性刺激有利于人际退缩,焦虑性依恋关注积极刺激有益于满足其渴望关注的心理需求。尽管 Zilber等人(2007)和 Chavis等人(2012)的研究结果有差异,但可以看出他们都关注不同依恋风格在积极和消极两种效价刺激上的注意分配,那不同依恋风格在同一类效价的刺激上的注意资源又是如何分配的呢? Mark,Geurdes和 Bekker (2012)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同为消极刺激的生气面孔和恐惧面孔,高焦虑得分者对生气面孔出现了增强的 LPP波幅。可见,成人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分配上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效价的刺激之间,还存在于同一效价的刺激之间,这也说明成人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上的分配不仅有方向上的差异,还有程度上的差异。内蒙古心理网 z q;Q[ CbM

-ni.`2^ b(S?0N1常被看作是注意的指标 (转引自 “Zhang,Li,& Zhou,2008)。Zhang等人(2008)用向后掩蔽范式 (backward-masking paradigm)在被试观看恐惧、高兴和中性刺激时记录其脑电波,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比焦虑型依恋显示出更小的 N1负波,这说明焦虑依恋比回避依恋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这支持了 Zilber等人(2007)的研究。但是同样是考察 N1,Mark等人(2012)的研究却发现,焦虑型依恋对生气面孔表现出较小的 N1波幅,回避型依恋则表现出增强的 N1。Mark等人(2012)的研究与 Chavis等人(2012)的研究相似,支持了回避型依恋具有负性情绪偏向的观点。

%}#S"y0vstL!L0内蒙古心理网q@ _2W%R

对安全型依恋来说,依恋理论认为安全型依恋的安全基地策略以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那么是否可以推测无论是积极刺激还是消极刺激都不会引起安全依恋个体 LPP波幅的变化呢?有研究支持了这一推测,发现积极和消极刺激都不会引起安全依恋的 LPP波幅反应(Chavis & Kisley,2012; Dainer-Best,2009)。但 Fraedrich,Lakatosb和 Spangler (2010)在情绪 oddball实验范式中考察安全和非安全依恋母亲分别在观看积极、消极和中性的面部表情时的神经活动,发现安全依恋母亲面对面孔刺激时出现的 LPP波幅比非安全依恋母亲的大。但是该研究一方面没有深入分析安全与非安全依恋母亲的在不同效价刺激上的注意资源分配情况,也由于在选取被试时焦虑型依恋的数量太少被排除,使得研究实际上是在安全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之间进行。然而,同样的情绪 oddball实验范式,Mark等人(2012)在呈现生气、恐惧和中性的面孔时记录神经活动,却发现当生气面孔在中性背景下呈现时,安全依恋会表现出减弱的 LPP波幅。这支持了安全型依恋的安全基地策略理论假设。

c1Q8? ~4E(Piq0

@7[5J'w}0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1)目标刺激在内容、唤醒度、性别以及是否与依恋相关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研究中选择的目标刺激有些是人物图像,有些又是没有人物图像的混合刺激 (Zilber et al.,2007),有些又全是人物图像 (Chavis & Kisley,2012); 有的又是面部表情 (Fraedrich et al.,2010; Mark et al.,2012); 还有的单独考察女性被试 (Mark et al.,2012)。然而,来自 ERP和 fMRI的研究都表明不同刺激激活的脑区会有所区别以及大脑会根据刺激种类的不同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Harris,McClure,Van Den Bos,Cohen,& Fiske,2007; Ito & Cacioppo,2000)。对于依恋研究来说,不同的目标刺激物还可能涉及到与依恋风格相关的潜在变量,如回避型依恋个体可能会对积极的非人物图像有较大反应,而焦虑依恋个体则可能对积极人物图像有较大反应 (Chavis et al.,2012);回避依恋个体可能更倾向于对压力环境做出反应,焦虑依恋个体则更倾向于对分离相关的事件做出反应(Selcuk,Zayas,Gunaydin,Hazan,& Kross,2012); 由于依恋理论是有关个体与重要他人的互动,所以自变量中加入重要他人和熟悉的他人等不同的控制水平,这时熟悉度、个体自身的焦虑特质等因素常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干扰变量 (王争艳,杨叶,汪斌,2006)。(2)测量依恋类型的工具不一样。这些研究中有亲密关系修订 (ECR-R)和成人依恋量表 (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AAQ) (Dainer-Best,2009)、亲密关系量表 (ECR) (Chavis & Kisley,2012)、成人依恋风格量表 (Attachment Style Questionnaire,ASQ) (Mark et al.,2012),成人依恋投射 (Adult Attachment Project,AAP) (Fraedrich et al.,2010)。不同测量工具的考察对象、运用条件、测量标准等都不一样,结果自然会有差异 (Ravitz,Maunder,Hunter,Sthankiya,& Lancee,2010),即使是运用同一测量工具,实验范式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havis et al.,2012; Zilber et al.,2007)。

(B |8Wx.H#pr0内蒙古心理网 kZ(b.G1H&Q&d

2.2 不同的脑区反映成人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R J;p0i0C)Ap0内蒙古心理网5}5j`wy!l+](f

不同依恋风格在注意资源分配上的差异不仅体可以通过不同的脑电成分体现,还可以通过在情绪调节中激活不同的脑区来体现。

ZK(_{ v#r@m.\?0

eb[ P%W0h?/t*qIak0情绪唤醒相关的脑区,如杏仁核 (Amygdala)、前扣带回皮层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及其相关脑区、岛叶 (Insular cortex)、颞极(Temporal pole)、腹内侧纹状体 (Ventromedial striatum),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如眶额叶皮层 (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前额皮层 (Prefrontal cortex,PFC)。依恋风格的个体差异体现在对不同类型刺激进行加工时的脑激活程度。内蒙古心理网)G;V%v(P5k7bR

内蒙古心理网A o)]:w8U6]9W

Gillath,Bunge,Shaver,Wendelken和 Mikulincer (2005)的研究发现焦虑型依恋个体在思考积极人际情景时与背侧前扣带回皮层 (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dAcc)脑区活动呈正相关;在思考负性人际情景时与颞极、海马 (hippocampi)和背侧前扣带回脑区活动呈正相关,但是当抑制相关想法时,眶额皮层上表现出较低的活动,而且在前颞极 (Anterior temporal pole,ATP)和眶额叶皮层(OFC)上表现出相反的活动倾向。Gillath等人 (2005)的研究支持了“过度激活策略”,同时也说明焦虑型依恋对积极和消极加工对象的脑机制不同。Vrti.ka,Bondolfic,Sandera 和 Vuilleumier(2012)的研究支持了 Gillath等人(2005)的研究,他们发现焦虑型依恋对积极和消极刺激都在杏仁核和海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活动,这证实焦虑型依恋个体不仅注意到社会拒绝、社会批评等消极刺激,还会注意到积极的社会刺激。

/_e]S at0

^SM3a;o0Vrti.ka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当给予被试积极反馈时,回避型依恋的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活动减少,这意味着回避型依恋对社会赞赏的冷漠; 当给予被试消极反馈时,焦虑型依恋的左侧杏仁核被激活,这说明焦虑型依恋对社会惩罚的敏感。Rognoni,Galati,Costa和 Crini (2008)在被试观看高兴、伤心和恐惧图片时,发现不同依恋风格存在前额叶不对称。回避型依恋个体对积极刺激表现出主观体验的低唤醒和右前额叶不对称; 相反焦虑型依恋个体表现对积极刺激表现出高唤醒体验和左前额叶不对称。这说明不同依恋风格对积极刺激加工具有不同的脑区和不同的注意资源分配。Rognoni等人(2008)和 Vrti.ka等人(2008)的研究都表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对不同的社会刺激具有不同的注意资源分配,也说明不同依恋风格可能作为影响信息加工的潜在机制具有不同的脑机制。

0nk&O2A_0内蒙古心理网h,x}Vf E g }

综上可以看出,不同的脑电成分和脑区激活不仅再次印证了不同依恋风格在加工不同效价刺激时存在注意偏向的结论,而且还进一步发现在同一类效价的刺激之间也存在注意资源分配的差异。只是由于测量工具、被试特征、实验范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对此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还不一致,今后需继续探寻更有效的测量工具为依恋研究提供测量上的质量保证,同时筛选被试时要充分考虑到被试自身的人格特质等因素以减少实验误差。

c;j/xa0C0

Rk9Zc(S-p_*|F03 成人依恋风格在编码和提取阶段上的差异内蒙古心理网0v P;PW@.s:e7q \w L

pN#H _)E:uGL|0成人依恋风格影响信息加工,但对其具体发生阶段的神经机制还不清楚。ERP具有锁时 (time-locked)的特点,其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 (Zilber et al.,2007),这为考察成人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不同阶段的差异成为可能。内蒙古心理网 c'~*StQn:Jg

内蒙古心理网6{5V*X[3_

Zilber等人(2007)研究发现高焦虑得分者对消极刺激表现出了增强的 LPP波,他们认为过度激活策略可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后期阶段而不是发生在刺激分析的早期阶段。N200可以反映面孔结构属性的结构性编码,在依恋与面孔的研究中 Fraedrich等人(2010)发现对所有效价的面孔刺激,安全型依恋比回避依恋都表现出较大的 N200波幅; 而 Zhang等人(2008)的研究却发现依恋类型只与 N200的电极点交互作用显著,在 Fz电极点上,相比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都表现出更小的负波 N200。这两个研究都说明非安全型依恋对信息采取的是非精细编码加工方式。对面孔 N170成分的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比安全型依恋表现出较大的负性 N170波幅,这也说明回避型依恋较之安全型依恋在编码上更困难,因为他们激活了较多的信息加工资源,干扰了对刺激材料的编码(Fraedrich et al.,2010)。内蒙古心理网K)C#[`]o X0s:B

内蒙古心理网 }Vr$_0g'R,WT H"{

C1 (50~80 ms)和 P1 (80~120 ms)脑电成分也可以反映信息加工早期感知皮层加工阶段的特点。Dan和 Raz (2012)对其研究发现,面对生气面孔时,只有回避型依恋个体出现了明显的 C1和 P1波幅,这说明依恋在情绪加工中的差异出现在刺激分析的早期感知阶段,这让回避依恋能迅速识别威胁信息并回避之。内蒙古心理网;v]BE k;ym

内蒙古心理网%}{g2w%v NiXL

此外,N400波幅的变化可以反映语意提取容易度。Zhang等人(2008)研究发现对情绪刺激内容,焦虑型依恋和回避依恋都在一定程度表现出较小的 N400。这说明,非安全依恋比安全依恋提取更困难,或许对回避型依恋来说正是因为他们在对刺激编码不够精细才导致了提取困难。

H?,m9B_0

3L+~6b YA/lYo0综上可知,N200等脑电成分可以反映成人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编码和提取等具体阶段上的差异性。但由于目前对此的研究相对较少,加上研究者们选用的脑电成分相对分散或者数量单一,使得分析比较困难。今后可以增多考察不同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具体阶段的研究,以更好揭示成人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中表现出差异的具体发生阶段。内蒙古心理网 WI1^!H^

_2o8A)El2k$f9J04 不同依恋风格的信息加工方式差异:上调节 (up-regulate)与下调节 (down-regulate)

qTL*V/cfJ r0

4~6FH[[ ]04.1焦虑型依恋上调节(up-regulate)信息加工内蒙古心理网KB"_~ E-t

_eY!n|W0焦虑型依恋的依恋系统容易被激活,表现出高度的情绪反应,却不能有效调节由刺激诱发的负性情绪,对消极刺激表现出高唤醒和低控制的倾向(Vrti.ka et al.,2012b)这可能是因为焦虑依恋采用的是自动加工(Dewitte,Houwer,Buysse,& Koster,2008)和上调节的信息加工方式 (Mikulincer,Shaver,Sapir-Lavid,& Avihou-Kanza 2009)。这意味着对于焦虑依恋个体来说,当与情绪唤醒相关的脑区,如杏仁核、前扣带回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岛叶、颞极、腹内侧纹状体等被激活时,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如眶额叶皮层、前额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在 Gillath等人(2005)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证。Gillath等人(2005)的研究发现焦虑型依恋个体在思考积极人际情景时与背侧前扣带回皮层脑区活动呈正相关; 在思考负性人际情景时与颞极、海马和背侧前扣带回脑区活动呈正相关,但是当抑制相关想法时,眶额皮层上表现出较低的活动,而且在前颞极和眶额叶皮层上表现出相反的活动倾向。这说明焦虑依恋个体在体验高度情绪唤醒的同时却表现出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内蒙古心理网5s%N"P}a

T"y(_(zP9a;@@0此外,海马还与记忆提取相关,在唤醒情绪体验时,焦虑依恋的海马脑区被激活,这也可能说明焦虑依恋者在思考负性记忆时,与此相关的负性记忆也因此被自动激活,可能也正是这样的高激活和高负性记忆通达性导致焦虑依恋个体无法抑制消极想法、记忆和感受,从而无法阻止依恋系统的激活 (Gillath et al.,2005; Vrti.ka et al.,2012a)。Benetti等人(2010)和 DeWall等人(2012)分别从焦虑型依恋对丧失和拒绝情绪加工影响的角度支持了上述结论。但 Donges等人(2012)的研究却发现,只有当愉快的情绪被掩蔽时,焦虑依恋才表现出与左下、中间和内侧前额叶区 (left inferior,middle,and medial prefrontal)、苍白球 (globus pallidus)、屏状体 (claustrum)和右侧小脑 (right cerebellum)活动的正相关;然而当伤心情绪被掩蔽时则没有发现相关脑区被激活,这说明焦虑型依恋个体对积极的社会刺激更倾向于用自动加工的方式。Donges等人的研究只是部分支持了依恋焦虑的 “自动加工说 ”。一方面尽管焦虑型依恋对威胁性信息敏感 (Vrti.ka et al.,2008),但相对于生气表情来说,伤心可能代表的是无助而非威胁(Niedenthal,Brauer,Robin,& Innes-Ker,2002);另一方面可能是所选表情刺激过于宽泛所致,Donges等人采用的是陌生人的表情,如果改换成依恋相关人物的表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具体如何,还需做进一步深入探讨。内蒙古心理网bz$W4Q[YxTZ

内蒙古心理网;l|l.Kk7P`

4.2 回避型依恋的下调节(down-regulate)信息加工内蒙古心理网@MhX q Ef

内蒙古心理网j&EG"U9[F6r m

“抑制”或下调节作为回避型依恋的核心认知机制已在行为实验中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 fMRI研究中却存在不一致的地方。Gillath等人(2005)从依恋理论推测当回避依恋被试思考各种人际情境时,与思维抑制相关的脑区会被激活,相反与情绪唤醒相关的脑区则会被抑制,但结果却与预期相反,因为高回避依恋个体在要求不思考人际情境时表现出稳定的激活水平,而低回避依恋个体则表现出强烈的去激活。内蒙古心理网 gX8s2oIZ8{ay

!z C_$e B AR l0不过,Suslow等人(2009)的研究则直接证明了抑制作为回避型依恋的核心认知机制在信息加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他们用伤心和愉快的面部情绪作为目标刺激,以掩蔽在中性图片后的方式呈现。结果发现,当伤心面部情绪被掩蔽时,回避依恋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BA 3)的反应活动呈负相关,初级躯体感觉皮层 (BA 3)主要参与对可能增加同化的情绪的模仿的信息加工过程,该脑区较低的反应说明个体习惯性地不愿意处理同伴的沮丧和亲近的需求。这与依恋理论一致,说明回避型依恋在密切的中表现出退缩的特征。内蒙古心理网iH$Y,L/iN!S;Q

w }w B^1b-j!l0但是对回避型依恋 “抑制”的发生阶段却还存在较多争议。有研究者认为 “抑制”通过前摄抑制 (Preemptive Defenses)和后摄抑制 (Psotemptive Defenses)两种途径发生作用,发生在早期编码阶段的称为前摄抑制,发生在后期提取阶段称为后摄抑制 (Fraley,Garne,& Shaver,2000)。但是 Fraley和 Brumbaugh (2007)又研究发现前摄抑制较后摄抑制更有效。这得到了依恋脑电研究的支持 (Chavis et al.,2012; Dan & Raz,2012; Mark et al.,2012)。尽管如此还是有研究者认为回避依恋其实和其他依恋类型注意到了一样多数量的信息,只是由于后期动机性的提取困难才造成不能回忆更多依恋相关的信息 (Mikulincer et al.,2009)。在后期控制加工阶段回避依恋类型对负性刺激表现出增强的 LPP波幅就是一个例子。因此,要更好弄清楚抑制的发生阶段,今后的研究还可以借助 fMRI和 ERP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不同时期段的脑活动,以更为清晰地揭示回避型依恋的信息加工性质。

U ~X;^T7R'E#Gi0

|Tk0R @Nz05 不同依恋风格策略有效性的差异内蒙古心理网#T;|-[rVMY-M3N ?e

内蒙古心理网&X8P%}lE E's/H

依恋理论认为安全基地策略有助于安全依恋个体在压力事件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反应,相反不安全依恋却显示出低效的情绪调节,甚至调节困难。这与脑成像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发现安全依恋与外侧和内侧前额叶皮层 (the lateral and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腹侧前扣带回皮层 (ven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vAcc)以及下丘脑(hypothalamus)脑区的活动呈负相关 (转引自 “Vrti.ka & Vuilleumier,2012”)。但这仅能说明安全依恋与这些脑区活动的相关性,不能很好揭示安全基地策略是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Karremans,Heslenfeld,van Dillen和 van Lange (2011)通过比较安全和非安全依恋组在社会排斥中的脑活动,发现安全依恋策略有助于缓解由社会排斥产生的负性情绪,更直接地证实了安全依恋策略的有效性。类似的研究还有 Eisenberger等人(2011)发现激活依恋人物可以激活 “”相关的脑区腹内侧前额皮层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和降低痛苦的体验。内蒙古心理网S#lS8U}*kS:^

内蒙古心理网dG.r.R&q

但问题是对于非安全依恋个体来说,激活他们的依恋人物意味着什么呢? Eisenberger等人 (2011)的研究并没有对此做出详细区分,所以结论也值得商榷。Warren等人(2010)研究发现:不安全依恋风格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眶额叶皮层上都表现出较低的活动,这与已有研究一致,说明非安全依恋容易对依恋相关的信息分心,需要对任务相关的非情感信息投入较多的认知资源。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