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他人是最基本的而社会行为之一。虽然模仿对成人来说再自然不过,但对年幼的婴儿来说,的确是个挺艰巨的过程。
模仿的核心是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瑞士著名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皮亚杰)认为对于婴儿来说,这并不是很快就能做到的。他认为,婴儿要到8-12个月才能模仿他人。
吐舌头
1977年,牛津大学Andrew Meltzoff和华盛顿大学的Keith Moore 发表了一项研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质疑。这项研究后来成为了儿童心理学的一项经典实验。
他们的实验非常直接。一位实验者坐在12-21天大的婴儿面前,对着婴儿吐舌头、张大嘴、撅起嘴唇并摇动手指。之后实验者一脸平静地看着婴儿,等待他的反应。
很明显,婴儿在模仿他。
这项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婴儿的确是在模仿实验者,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吐舌头或者张大嘴。换句话说,这真的是模范还只是一些不能算作社会性互动的本能动作?
到底是不是模仿?
Meltzoff and Moore对其他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排查:
婴儿是不是单纯因为实验者而感到兴奋?大概不是:当实验者张大嘴的时候,婴儿也张开嘴,但却没有吐舌头。实验者吐舌头的时候,婴儿才吐舌头。
这些模拟是不是一种反射性动作?大概不是:即使实验者吐舌头的时候婴儿含着奶嘴,如果随后取下奶嘴,婴儿也会跟着吐舌头。
是不是父母事前训练过孩子?不是。家长直到实验之后才被告知实验目的。
实验者在最初吐舌头或者努嘴之后,有没有一些其他的面部表情给了孩子提示?没有。实验者的面部被录了下来并进行单独的评定,在“婴儿反应期”的段时间内,他的面部表情被评定为“空白”。
与生俱来的社会性技能
对那些认为婴儿天生具备部分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无疑是他们的一张王牌。这项实验后来被多次验证,说明婴儿并不需要赤手空拳闯天下,从很早起开始,他们就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且可以模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