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中国文化的思考
标签: 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方法 rogers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接触来访者中心疗法()和以人为中心方法(PCA)不久,我感到罗杰斯的在三大主要理论中最接近我自己的,于是很快就投入了那个圈子,一转眼就在里面泡了十七、八年了。
在美国学习与生活,一方面,心理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很强调人类多元化;另一方面,我常常面对各种对中国文化、以及注重集体的文化模式的种种偏见与曲解;再者,我感到,很多西方学者在论述文化差异的同时,又制造出来很多关于文化的新神话与新的刻板印象,于是,我有意无意地在文化多元化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在这种思考中,我越来越感到来访者中心疗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适应性。
我在西方看到有学者说中国人注重权威,我觉得这是一种曲解。大约十年前,我来试听说,有中国学者认为来访者中心疗法很不适合于中国文化。我很想与这样的学者交流,但很久没有看到具体的论述。去年,我终于在中国知网开了个账户,下载了几十篇在中国发表的有关“来访者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方法”、“咨客中心疗法”、“卡尔·罗杰斯”等等的学术文章,看到了中国学中在这方面的各种观点,包括关于这个方法与中国文化的论述,有的认为适合,有的人为不适合。三月份在武汉的人本大会上,也听到了这方面的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