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ud 1918a 处女的禁忌(爱情心理学 III)

发布时间:2019-04-05 20:45:06   来源:admin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学空间$TKm`BS,kin

1918a 处女的禁忌
.G'z*KM*\Y5})L!b0Beitrage zur Psychologie des Liebeslebens II Das Tabu der virginitat  GW VII 161-80
A m ?x*[+xii0The taboo of virginity  ( Contributions to the psychology of love III ) SE XI 193-208空间5Bos4OgLba

[i%IPy&u0

]mpt,D"c'^0在原始人的性生活细节中,很少有像对处女的态度(女人保持从未被人碰过的状态)那样令我们感到陌生的。今日的追随者对其贞节的高度重视似乎是根深蒂固的,好像这本该如此,以至于当别人问其理由时我们却不知所云了。要求女孩不应把与另一男人性关系的带入自己的之中,这不过是男人对女人绝对占有权的逻辑性延续,这便是一夫一妻制的实质,整个历史都是如此。

tr'B p$lv`0内蒙古心理网F K.|c jY|N

从这一点出发分析女人的性生活,我们不会有任何困难就可证明一些现象看上去是颇有偏差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之下,只有经过漫长、艰苦的控制,处女才能初尝禁果的美妙,而一旦与某个男人结合,她便委以终身,再也不能将爱的心扉向其他男人敞开。这一经验(即与某男人的结合)保证了女人为某一男人占有将永不受到干扰,使得她能抵住任何外界的新印象、新诱惑。

xdk4z'?;I3l%^0

}*eO#g u i1A2c e/O0埃宾(Von Krafft—Ebing,1892)曾用“性臣服”(sexual bondage)来描述下列情形:一旦一个女人与某一男人发展了性关系,她就对他产生了不寻常的高度依赖,失去自我独立。这种“性臣服”有时会发展到极端状态,以致于失去所有的独立意愿,并对自我利益做出最大程度的牺牲。埃宾同时认为,“要使这种关系保持一定的时间、一定程度的依赖是绝对必要的。”要维护文明的婚姻,反对威胁这一婚姻的多偶制(polygamous)倾向,一定程度的性奴役绝对不可或缺,我们的社会群体应不时地对这一因素做出估计。

R$H V)OM SQ0

-mVifd&N4t(T0在埃宾看来,“性臣服”形成于这样的组合:“一个极易产生爱和性格软弱的人”与一个极度自我中心(egotism)的人产生了结合,然而,的经验却很难使我们满足于这种简单的解释。我们宁肯认为,决定性的因素是需要战胜的性抗量(amount of sexual resistence),以及这一战胜过程仅能集中精力一次,只能发生一次。这种臣服状态,女人的频度与强度都胜过男人,尽管在男人中发生的频度已超过古代。在我们所研究的男人性臣服中,它均源于通过某一女人对心理性阳痿的克服,他与这一女人的关系便固定下来。许多奇异的婚配和悲剧事件(有些事件甚至影响深远),似乎均可依这一根源予以解释。内蒙古心理网 Kn,D f"u8S9H

内蒙古心理网"s0ML!rT+p%E

现在让我们转向对原始人的态度问题。如果认为他们不看重童贞,并用女孩在婚姻中的性关系之前就已失去了童贞(defloration)的证据予以证明,是不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对女孩子来讲,婚前失贞同样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不过这已变成了一种禁忌(taboo)——一种性的限制。不让她们将童贞献给新郎及未来的婚伴,习俗要求他们避开这一行为。内蒙古心理网;j"jN1NA

内蒙古心理网3r?1QBG[~t

我无意搜集所有的文献以证明这种习俗性限制的存在,也无意寻求它在地理上的分布及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我只想陈述这样的事实,在今日仍存在的原始部落中,这种在婚前弄破女孩处女膜的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诚如克罗莱所说:“这种由丈夫以外的人穿破女孩处女膜的婚姻仪式,在文明程度较低的阶段是很普遍的,尤其在澳大利亚。”

w ZP'G+Xj5cV o,D2xEu6[0内蒙古心理网0gjAv,@N*_TE

然而,既然失贞不是婚姻中第一次性交的结果,那以,它一定发生在婚前——不管方式如何,也不管由谁操作。我将引用克罗莱书中的一些章节,以证明这一点,同时也为一些富有批判性的观察提供基础。

rjEYG Q0内蒙古心理网l%gov-C%b#ur#c C

在第191页中,他写道:“在澳大利亚的笛里(Dieri)及邻近部落,在女孩进入时弄破其处女膜是普遍的习俗(《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杂志》,第24卷,第169期),在波特兰和哥里尼格部落,通常由一位老妇人为新娘子做,有时则请白种男人让新娘失贞[见史密斯(B.Smith)1878年的著作,第2卷,第319页]。”

8~[#w-V)L.I2A1r0内蒙古心理网!R"`~tN?

在第307页,他写道:“有时在期就弄破处女膜,但大多在青春期……在澳大利亚,它常与性交仪式合并进行。”内蒙古心理网Fj#gvn|

内蒙古心理网.F O-w)G4K

在第348页(摘自斯宾塞和吉伦[Spencer and Gillen,1899]的通讯。在澳大利亚部落中,异族间的婚姻限制是强制的。)他写道:“处女膜先人工穿破,然后男人们按顺序依次接近这个女孩(看来是仪式性的……)这一行为分为两部分:穿破与性交。”内蒙古心理网4M6dxi3e-vpF~1u

内蒙古心理网Ik&Xs q

在第349页,他又写道:“在马萨(Masai,赤道非洲的一个地方),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便是对女孩施行手术(见汤姆森[J. Thomson],1887,第2卷,第258页)。在萨克斯(马来)、贝勒斯(苏门答腊)及西里伯斯岛的阿福尔斯部落,女孩的处女膜往往由父亲在其做新娘前弄破(见普洛斯和巴勒斯[Ploss & Barrels]1891年,第2卷,第490页)。在菲律宾,假如在童年期没有老妇人将处女膜弄破,那么某些职业男人将会去做(见费瑟曼[Featherman],1885~1891年,第2卷,第474页)。在一些爱斯基摩人部落,让女孩失贞通常由巫医(angekok)或牧师予以操作(见克罗莱,第3卷,第400页)。”

[/wKv&G,xw4az;G0

7\V.b&Q:W+O0以上所引的内容有两点是很关键的:第一,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报道未能将“无性交而简单地弄破处女膜”与“通过性交弄破处女膜”区别开来。只有一处说到将这一过程分为两部分:弄破(用手或其他工具)及紧接着性交。普劳斯及巴勒斯的材料尽管更丰富,但对我们却无助益,因为他们对“破贞”的描述仅有利于解剖学,而根本不谈其心理学意义。第二,若“仪式的”(cerenonial)性交(纯粹正规的或官方的)与一般的性交有何区别能为我们所知,那就令人高兴了。在我所援引的作者中,要么为讨论此事感到尴尬,要么再次低估了这些性细节的心理学意义。我真希望旅行家及传教士能为我们提供更完整和明确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由于这类材料大部分是国外的,眼下我们还得不到,故我还不能肯定到底有多少适于这一问题。此外,如果我们承认,仪式的性交不过是代表了或完全取代了早先本该完成的行为,那么第二点中的疑问便可攻破。

&THweB}v0

(s8J@1T/V/C~0下面我将简单地列举一些可适于解释对处女的禁忌的不同因素。处女一旦“破贞”必然会流血,因此,对视血为生命之源的原始氏族而言,这是恐惧的,这可以成为第一种解释。血禁忌(blood taboo)可在许多与性无关的活动中观察到,显然它与禁止谋杀有关,从而形成了反对原始人嗜血和以杀人取乐的防制措施。根据这种观点,处女的禁忌又与月经的禁忌有关,(月经几乎随处可见)。原始人很难将这种每月流血的困惑现象与施虐观念区别开来。他们把月经,尤其是第一次,解释为某些鬼怪动物(spirit animal)所咬的结果,或者是与鬼怪性交的迹象。偶尔的报道又证明这一鬼怪是一个祖先,其他发现便支持了这一结论。我们认为,所以视经期的女孩为禁忌,因为她身上附有祖先的灵魂。内蒙古心理网P ^S.I }|A)x

Qvacngs-C0然而,关于其他问题的思考提醒我们,不要高估惧血(horror of blood)的因素。因为在同一民族中,惧血尚未强烈到压制下列现象的出现,如割掉男孩的包皮,更有甚者,切除女孩的阴蒂和阴唇。这些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习俗,当然他们也不放弃其他涉及流血的仪式。所以,若第一次性交时对血的恐惧的克服是为了丈夫,那就没什么令人惊奇的了。

9B U$RO.EA'\0

:e5aAW+S0J+L0第二种解释也与性无关,只不过比第一种涉及的范围更广。如同精神分析理论所研究的性一样,原始人长期受害于潜伏的恐惧。这种恐惧在所有不同寻常的情形下都表现得异常强烈,比如新事物或未料到的事情出现时,遇到不理解或无能为力的事情时。这种恐惧还是各种仪式的根源,后来被宗教所广泛采用。比如,在新的行业开始之初,在每一新时代的开始,在人和动物初添新子及植物新果来临之际,都会举行形式不同的仪式。对焦虑的人而言,对威胁自己的危险的期待远较实际的危险为甚。同样他们也只是通过期待来保护自己。因此,就其重要性而言,婚姻中初次性交前的预防措施不可或缺。“惧血”与害怕“第一次”,作为两种解释并不矛盾,而且是相互强化的。初次性交举足轻重,若发现流血,岂不惧之更甚了!内蒙古心理网3n+a)qD { oz

dB;}RD0第三种解释(即克罗莱所偏爱的)强调,对处女的禁忌是整个性生活禁忌的一部分。不仅女人的初次性交受到禁忌,而且几乎所有的性交都受禁忌,我们或许可以说,女人整个都受禁忌。女人不单单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诸如经期、孕期、生孩子及坐月子时,其性生活被限制,而且每次性交都受到严格的、多重的限制,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野蛮人性自由的说法。的确,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原始人的性活动不受限制,然而,在大多数情形下,他们受到了比文明程度更高的人的更严格限制。当男人需要做一些特殊事情时,像出远门、狩猎或出征,他必须远离妻子,尤其不能与其性交。否则,她就会麻痹他的精力并给他带来厄运。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远离异性的趋势。女人与女人住在一起,男人与男人住在一起。许多原始部落根本不存在今天意义上的家庭。这种分离有时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以至于连呼喊异性的名字都不允许,于是,女人便发展了自己的特殊词汇,当然性的需要会不时地冲破这种分离之障。既然如此,在一些部落中,甚至丈夫与妻子的相会也要在室外秘密地进行。

4kT"Jz6k$F0

lDt#h,~$u#yA0原始人的每一种禁忌都代表着一种恐惧。毫无疑问,在所有的回避规则中,都存在着对女人的概括化了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许建立在这样的事实之上,即女人与男人不同,她们总是不可思议、神秘兮兮、奇异怪诞的,因此,也必然是充满敌意的。男人害怕因女人之故而软弱,因染上女人的特征而变得无能。性交释放了男人的紧张,使他变得软弱乏力,这可能是男人恐惧女人的原始心态。女人常通过性交获得力量,对男人施加影响,这种意识更加剧了恐惧。所有这一切并非已绝迹,而是仍活在我们当中。

/|rF"Qw Y p#~0内蒙古心理网p;lK`OWZ|

许多人在对现存原始民族的观察后指出,他们的冲动比较微弱,从未达到文明人的强烈程度。当然,另外的观察者会有反词。无论如何,我们所描述的每一种禁忌都证明,确实存在着反对爱的一种力量,那就是因为女人奇怪而有敌意。内蒙古心理网RW uX0q

内蒙古心理网+N(gqj$|#`+@ h

克罗莱用几乎与精神分析的当代术语相差甚微的语言表述道,个体间的分离源于“个人隔离禁忌”(taboo of personal isolation)。更确切地讲,本该相同但却存在着细微差别的人们,会体验到对方的奇怪与敌视。由此很容易溯源至“细微差别的”,人际间的敌视成功地战胜了同伴之情(fellowship)及人人互爱的训诫。精神分析学相信,它已发现了潜伏于男人自恋式的反对女人的许多背后原因,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及其影响下的对女人的看法,共同左右着对女人的鄙视程度。内蒙古心理网9a0po@D|'c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