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风格是阿德勒中的一个重要学说,是指个体在追求优越和完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性格和习惯的独特模式。经过个体心理学后继者们的深入研究,生活风格在理论建构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理论建构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生活风格的内涵、功能、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在应用研究方面,编制了多种生活风格,讨论了生活风格的治疗意义。
关键词: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生活风格
中图分类号:B8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902(2014)0l一0039—05
阿德勒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直接关联的理论。他曾指出:“个体心理学试图将个体生活看成整体,并将每一反应、每一活动、每一冲动当成个体对生活态度的一个明显部分。”(阿德勒,2010)个体对待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是通过其生活风格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学希望通过揭示个体的生活风格来理解独特、完整的个体。因此,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就可以把握人的本质,达到“理解人性”的目的。阿德勒提出的生活风格学说是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这一学说经过个体心理学后继者们的深入研究,在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理论建构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生活风格的内涵、功能、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在应用研究方面,编制了多种生活风格量表,讨论了生活风格的治疗意义。
一、生活风格的内涵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优越和完美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实现目标的行为、性格和习惯的独特模式,他将之称为“生活风格”(1ifestyle)。他最初于1912年在《性格》一书中提出“生活计划”(1ifeproject)概念,认为个体的主观信念通过生活计划给予生活目标以某种指引。后来,他又用“引导意象”(guidedimage)、“生活路线”(1ifeline)、“路线”(egoline)等概念表达与此相类似的意思。1929年,他在《生活的科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生活风格”概念以统一以前的各种不同概念。他指出:“我们已经知道,有生理缺陷的人由于面对困难而产生的不使他们遭受着自卑感或自卑情结的折磨。但是,人们不可能长期忍受这种情况,自卑感刺激起他们的行动,从而导致了一个目标的产生。长期以来,‘个体心理学’把导向这一目标的持续一致的运动称作生活计划,但由于这一名称时常在学生中引起误解,所以,现在将它改为生活风格。”(阿德勒,1987)
个体心理学的后继者们在阿德勒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生活风格的内涵。莫萨克(H.Mosak)认为生活风格包括四个部分:自我概念,或者视自我“如斯”;自我理想,或者个人想要成为的自我;世界的图景,即关于在自我之外事情为何如此进展的个人模式;个人的伦理信念。他认为,每个人都发展出了不同的生活风格,一种对生活的基本取向,一份成为行动指南的心理地图。丁克梅尔(D.Dinkmeyer)指出,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基本倾向,是个人思考、感觉和行动的独特模式,也是个人对其长期生活计划的追求导向。兰伯蒂(D.Lombardi)认为,生活风格兼具攻击和防御两种特性,可以通过防御反应、心理防御来表达。生活风格普遍存在于统一自我的所有方面,其外部表征明显存在于特质之中。生活风格是人们用来获得成就感或者体会存在感的策略,也是人们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适应生活的一种有组织的一贯方式。生活风格因人格差异而有所区别。德雷克斯(R.Dreikurs)曾形象地描述过生活风格,认为生活风格就好比一首曲子的曲调,是生活不断重复的旋律。个体特殊的生活计划形成其生活风格,这种风格代表他本人及其行为的特点;他的思维、行为以及愿望都表示了特定的象征并具有特定的模式。梅尔基奥(E.Melchior)和墨菲(J.Mushy)等人认为,生活风格是个体生活的蓝图,决定了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反映信息。因此,生活风格是个普遍存在的概念,影响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吴杰,2012)。
二、生活风格的功能
生活风格与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它不是被动地由过去的经验决定,而是主动、自觉地加入到促进心理发展和塑造人格的过程中,对个体的成长发挥着引导、限制和预测的功能。
首先,生活风格对个体的生活起着引导作用。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所处的环境也千差万别,这导致其寻求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而发展出不同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标识个体独特的生活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统一完整的自我。生活风格成为生活的基本态度、行动指南的心理地图(LesParrott,2009)。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风格来组织自身的活动,调节个体的生活节奏,指导个体克服困难,向着优越完美的目标发展。
其次,生活风格限制了个体的活动范围。生活风格作为个体克服自卑、追求优越完美的工具,决定了个体怎样看待生活问题,重视生活问题的哪些方面,如何解决这些生活问题。“生活风格规定所有形式的表达,整体指挥各个部分”(Adler,1956)。一切局部的活动,如欲望、感觉、和做梦等都从属于生活风格这个整体。个体的行为活动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其表现不会超出自身生活风格所作出的限定。例如,一个以逃避解决生活问题为目标的人,我们可以猜到他会经常梦到自己失败和跌倒。这样的梦像是对他的一个警告:“不要前进——你会被打垮”(阿德勒,2010)。逃避解决生活问题的个体会限制自身的行为,不敢勇敢面对生活问题,从他的梦就可以看到生活风格怎样阻止其前进。
再次,生活风格在个体的生活中具有某种预测作用。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将来,就必须了解他的生活风格。因为生活风格是个体朝着从童年早期发展起来的自我创造的目标和理想所做的独特而持续的运动(艾伦,2011)。在个体心理学家看来,个体在寻求目标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生活风格塑造了个体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作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再需要大脑的有意控制,为个体的生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生活风格成为了万法之源,决定了人们如何为生活中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准备。
三、生活风格的心理机制
尽管人们生存在相同的世界中,但由于其生存的环境各不相同,其在世存在的方式也各异,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风格。遗传和环境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其提供了可能和客观的条件。在个体心理学家看来,个体的人格形成不在于从遗传和环境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运用这些因素。生活风格通过统觉偏见(apperception prejudice)和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两种心理机制来使用从遗传和环境中汲取的种种因素。
统觉偏见是生活风格最普遍的机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4到5岁的时候就基本定型了,并为今后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处理各种经验提供基本依据。这个依据即是“具有抓住生活的特殊方法、征服生活的战术以及一定水平的合作能力”(Adler,1930)。这种方法、战术和能力以统觉偏见的方式表现出来。统觉偏见本身就具有存在的意义,并以一种的方式起作用,而个体自身却难以察觉到。个体心理学咨询师在咨询时常常要求回忆他们所意识到的重要的事物。来访者往往会说出衣服、家具、头发、项链等等。但很少有人会列出空气。因为空气无处不在,所以人们常常忘记它;直到大风来临时,人们才会注意到空气产生了流动。也就是说,只有在面对新环境或者处理新生活问题时,个体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风格如何在起作用。
生活风格发挥作用的另一种机制是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结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不仅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对未来制定计划和确定目标。在个体心理学家看来,每个人之所以能坚持不懈,追求优越,就是因为他具有预期未来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人能以自己的生活风格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行为依赖于某种社会行为标准。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个体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肯定。关注他人、做出有益于社会行为的个体,其生活风格便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其生活信念就会得到增强,生活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处理生活问题的方法就会更加多样化,从而更加肯定自身的行为。
四、生活风格的影响因素
个体心理学重视遗传和环境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个体的身体水平影响其心理的发展,因为机体的生理缺陷会让人产生自卑感,进而会促使人寻求补偿,积极推动个体的生活。然而,人不仅仅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会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因此,个体的身体、心理以及外部环境都可能影响其生活风格的发展。
首先,就生理因素而言,器官自卑和生理需求影响生活风格的发展。个体心理学家认为,人生而赢弱,其器官系统非常脆弱,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功能或结构上的缺陷可能会使个体产生适应问题,因此需要寻求补偿措施。德雷克斯和马尼亚奇(M.Maniacci)认为补偿有三种形式:身体补偿(SO.maticcompensation)、交感补偿(sympatheticcompen—sation)和心理补偿(psychiccompensation)。除了生理机能之外,生理需求也是个体成长的必备要素。福格斯(R.Forgus)和舒尔曼(B.Shulman)认为,为了生存必须满足四种需要:生理需求、保护和安全、控制、感觉变式。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婴儿就会产生无法成长的体验,其心理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以饥饿为例,如果得到适当的喂养,他就会健康地成长。如果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可能会引起肥胖症等许多医学并发症(卡尔森等,2012)。
其次,就心理因素而言,心理动力、目标和活动程度在生活风格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遗传素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婴儿时期的四种需要逐渐社会化。在出生以后儿童最初是环境的被动反应者,随着生理机能的发展,他们有条件地参与周围的活动。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世界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四种基本需要发展成为心理目标:生理需求发展为的目标,保护和身体安全发展为心理安全的目标,控制发展为能力的目标,感觉变式发展为认知的目标。福格斯和舒尔曼指出,这四种心理目标又表现为内控点对外控点、狭窄扫描对广泛扫描、模棱两可的高容忍对低容忍、场依存对场独立、极端主义者对平均主义者、沉思一分析对冲动一整体等六种信息加工类型。例如,内控点的人把行动的发源地看作源自他们自己的内部,外控点的人则把行动的发源地看作是来自于外部(卡尔森等,2012)。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每个人出生时都带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其活动范围和形式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不同水平的活动,个体正是以其活动的过程来应对他所面对的生活问题。活动程度在个体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酷爱阅读的儿童与生性好动的儿童相比,其活动程度明显不同。
再次,就外部环境而言,家庭氛围和适合度为生活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适合度是指儿童的活动程度与周围环境的匹配程度,也就是说,外部环境能否给儿童提供健康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爱运动、善于合作的儿童将会在社区中得到健康发展,这个社区有资源和机构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卡尔森等,2012)。个体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其生理需求、心理目标和环境资源间的有效结合。过分强调任何一种因素而排斥其他因素都会形成不健康的生活风格。在阿德勒看来,个体自出生起就必然会接受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氛围。在家庭氛围中,父母的价值取向、与子女的互动方式、兄弟姊妹的出生顺序都会影响个体的成长。其中出生顺序对生活风格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舒尔曼和莫萨克指出,对出生顺序应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顺序位置,涉及兄弟姐妹实际的出生顺序;另一种是心理位置,指孩子在家庭结构中定位和感知自己的方式(Shulman&Mosak,1977)。不同的外部环境对于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来说,其内心认知可能不尽相同。兄弟姐妹的差异不在于出身顺序本身,而是由自我感知的位置决定的。
五、生活风格量表的编制
自从阿德勒提出生活风格概念以后,个体心理学家根据各自的视角编制出不同的生活风格量表,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1982年,华特金斯(c.E.Watinks)编制了《自我管理生活风格分析量表》(Self-AdministeredLife—StyleAnalysis,即SLASA)。SLASA分为四个基本部分:1)个人观念,2)生活任务的方法,3)家庭气氛和排行顺序,4)早期记忆。该量表通过收集四个方面的信息来分析来访者的生活风格的图景(Watkins,1982)。
1991年,威尔等人(S.Wheeler,eta1.)编制了《生活风格人格量表》(Life.StylePersonalityInvento—ry,即LSPI)。LSPI共有164个项目,由七个生活风格主题和社会兴趣指数构成,其测量内容反映了儿童对早年生活事件的知觉。七个生活风格主题包括服从/积极、服从/消极、控制/积极、控制/消极、探索/积极、探索/消极、表现不胜任感(Wheeler,Kem,&Curlette,1991)。
1994年,斯维尼等人(T.J.Sweeney,eta1.)编制了《生活风格的健康感评估量表》(WellnessEvalua.tionofLifestyle,即WEL)来测量一个人的健康程度。WEL最初根据高中生的阅读水平编制而成,包括114个项目(Sweeney,2007)。1995年,梅耶思等人(Myers,eta1.)以七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标准,将WEL的项目减少到100个。在WEL量表中,答题者对健康感的项目和陈述所做的选择,可以反映出他们个人对于生活风格的选择。精简后的WEL分为四个基本部分:1)精神,包含了希望、乐观主义、生活的目的、安全感、祈祷、家庭和社区的相互关系,以及利他活动;2)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在日常活动中在追求长期目标时对自我的调节、指导与规范,包括价值观、控制感、务实的信念、对的觉察和应对、解决问题和、幽默感、营养、运动、自我照应、压力管理、性别认同和文化认同;3)三种生活任务,包括工作和休闲、关爱以及友谊;4)外部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社区、媒体政府等(Sweeney,2007)。
六、生活风格的治疗意义
个体心理学的是以人的整体性、选择性、社会性为基础,通过对家庭氛围、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的内容、基本错误和优势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重新组织来访者的认知信念,发展出具有社会兴趣和更为有效的生活风格,使其表现出更多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个体心理学的心理治疗通常包括建立治疗关系、评估与分析、顿悟与解析、重新定向与再教育四个阶段。其中评估与分析、顿悟与解析这两个阶段都围绕生活风格展开。在评估与分析阶段,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生活风格的评估主要包括:了解来访者的生活风格、了解生活风格如何影响生活任务的完成。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师就通过生活风格问卷了解来访者。问卷的内容涉及来访者生活中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哪些生活事件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来访者对生活的应对方式等。在顿悟与解析阶段,治疗师主要通过鼓励方式帮助来访者增强生活的信心和重建生活的信念,发展出自我觉察的能力,改正自身存在的基本错误,为来访者发展出行之有效的生活风格奠定基础。
在阿德勒看来,个体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出生顺序、早期记忆和梦的内容来分析来访者的生活风格。个体心理学的后继者们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分析个体生活风格的有效途径,他们认为家庭氛围、基本错误和优势偏好同样可以揭示来访者的生活风格。家庭氛围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父母对于管教方式的看法、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各自出生家庭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程度、夫妻的关系、父母的养育技能以及父母的任何个人问题,这些因素对个体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出生顺序会影响与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影DI~JL童的生活风格的发展(沙夫,2009)。儿童在家庭中的排行顺序不同,其自我感知的心理地位也会不同,人际互动形式也大相径庭,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早期记忆是指那些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早期生活经验。“早期记忆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首先,它们显示了生活风格的来源及其最简单的表现方式⋯⋯我们进而可以看到儿童与母亲、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阿德勒,2013)因此,揭示生活风格的最佳途径是要求来访者说出他们的早期记忆。通过对早期记忆的整理,治疗师可以关注那些特别的记忆,这些记忆投射出来访者的生活信念和基本错误。基本错误是从个体早期记忆中分析出来的、阻碍个体生活风格形成的一些想法、信念以及欲望。它常常表明个体对社会问题的回避、退缩的态度,对自我的兴趣和对权力的欲望。莫萨克认为基本错误有五种:以偏概全、虚假或者不可能的安全目标、对生活要求的错误知觉、贬低或者不承认自己的价值以及错误的价值观等(沙夫,2009)。个体可能完全不清楚他们自身的这些“基本错误”,因此治疗师要给来访者展现这些错误,以塑造健康的生活风格。心理学家克弗尔(NeraKefir)首先提出人们具有四种偏好:优越(superiority)、控制(contro1)、安逸(comfort),以及讨人喜欢(pleasing)(Sherman&Dinkmeyer,1987)。在莫萨克看来,偏好选择可看作是个体的信念,因为信以为真,所以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要从偏好选择中找出来访者的基本错误,纠正这些错误才会改变来访者的现状。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一方面反映了个体的生活风格,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生活风格。梦表现了个体对生活问题的态度,是人类心理的创造性活动。梦的内容指向了某个生活事件,引起了与个体生活风格相适应的态度和行为。因此,通过分析一个人在梦中如何处理问题,可以掌握个体生活风格的大量素材,进而可以深入了解这个人。参考文献:阿德勒.(1987).生活的科学.苏克等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阿德勒.(2OLO).心理与生活.叶颂姿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阿德勒.(2013).自卑与超越.吴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贝姆 ·艾伦.(2011).人格理论:发展、成长与多样性.高峰强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郭本禹,吴杰.(201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理查德 ·沙夫.(2009).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概念与案例.董建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esParrott.(2009).咨询与心.璎治疗.郭本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乔恩 ·卡尔森等.(2012).阿德勒的治疗:理论与实践.郭本禹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Thomas,J.,Sweeney.(2007).阿德勒游商.唐子俊等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dler,A.(1930).Theeducationofchildren.Chicago:HenryBegnery.Adler,A.(1956).TheIndividualPsychologyofAlfredAdler.H.L.Ansbacher,&R.R.Ansbacher(Eds.).NewYork:BasicBooks.RobertSherman.,&DonDinkmeyer.(1987).跏把册ofFam一Therapy:AnAdlerianIntegration.NewYork:Brunner-MazelInc.Shulman,B.H.,&Mosak,H.H.(1977).Binhorderandor.dinalposition:TwoAdlerianviews.JournaloflndivivualPsychology,33(J),114—121.Watkins,C.E.Jr.(1982).Theserf-administeredlife—styleanalysis(SALSA).JournalofIndividualPsychology,(粥)4,343—352.Wheeler,S.,Kem,M.,&Curlette,L.(1991).Life—styleCanbemeasured.Journa/ofIndividualPsychology,47(2),229—24O.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