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咨询;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朋辈咨询在美国已经有40多a的发展历史。笔者综述了朋辈咨询的定义以及开展朋辈咨询的意义和作用,介绍美国、我国台湾地区、大陆在朋辈咨询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朋辈咨询的发展进行了述评。
1 朋辈咨询的概念
朋辈咨询(peer counseling),又称辅助性咨询(paracounseling)、半专业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朋辈帮助(peer helping)、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等。
Sussman[1]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服务。Varenhorst[2]认为,朋辈咨询是由受过训练且接受督导的学生来执行助人工作之历程,其服务对象只限于年龄相近的求助者及他人转介的当事人。Tindall等[3-4]认为,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训练的学生,在专业人员督导下,提供倾听、支持、意见沟通,但很少或不给予劝告,以为其他同学服务的过程。
我国学者也对朋辈咨询作了概念上的界定。陈国海等[5]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孙炳海等[6]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庄涵茹[7]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学校咨询人员鉴于服务的需求,运用与受辅对象年龄层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挑选并予以短期的训练,以期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即朋辈咨询员,能够对其他学生提供倾听、同理与经验分享,以协助同学探索、适应环境,增进自我成长的一种咨询方式。
2 开展朋辈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Tindall[4]认为,朋辈咨询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之一。从朋辈咨询的发展历史来看,朋辈咨询的产生首先归结于社会对咨询需求的增加与咨询服务部门无法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弥补专业咨询人员的不足,培养具有一定咨询和技能的非专业人员就应运而生。
从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方向来看,已经从障碍性心理咨询模式转变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基本理念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咨询的需要,特别是成长中的和,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成发展任务[8]。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需要更多的咨询人员参与到其中,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发展任务,以达到全员咨询的目的。
景怀斌[9]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如有心理困扰或问题,最想寻求同伴的帮助,朋辈咨询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9]。在心理咨询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开展心理咨询,既帮助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也希望能帮助他人,解决他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升他人的发展潜能。朋辈咨询模式切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3 朋辈咨询的发展简史
3.1 美国朋辈咨询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存在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的现象,一些接受过半专业训练的人员逐渐受到重视。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学者[10-11]开展学生学业朋辈咨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0年代初期,Hamburg等[1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起了朋辈咨询运动。之后,朋辈咨询运动得到推广,朋辈咨询逐渐被大家熟悉和认可[13]。朋辈咨询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应用的领域涉及咨询、咨询、自我探索咨询、生涯咨询、适应性(跨文化适应、学校适应)咨询、性心理咨询(避孕、性交、怀孕)、学业咨询、道德伦理咨询、药物滥用咨询、酗酒咨询、问题解决咨询、咨询、辍学咨询、危机干预咨询、经济问题咨询、时间管理咨询、社会兴趣咨询等。
起初,专业心理咨询协会将朋辈咨询的重点放在事务性的活动上,但有研究强调了朋辈咨询员人际交往的能力,并提醒不要将朋辈咨询员当作事务性的助理人员[14-15]。对朋辈咨询模式的逐渐认可与朋辈咨询产生的积极效果有关,虽然已有的研究在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是有研究表明,经过20~40 h培训的半专业人员也能产生同专业人员一样的效果,并且有时候还会对个案产生积极的改变[16-17]。
美国已有2/3的公立高中开展朋辈咨询计划[18]。许多大学和高中设有学生朋辈咨询中心。如哈佛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下设5个本科朋辈咨询团体和1个研究生朋辈咨询团体,提供学校适应、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性、饮食、酗酒等方面的咨询[19]。加州地区的诺哥中学提供多种朋辈咨询服务,九/十年级朋辈咨询员提供冲突解决的方法,参与最佳伙伴计划和社区服务计划;十一/十二年级的朋辈咨询员组成一个社区关照班,班级又分2个团体,大使团体负责策划社区服务计划,健康促进者团体负责处理少年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包括避孕、酒精和药物滥用、艾滋病、暴力和亵渎等,该校的服务计划曾获全国学校董事联合会(NSBA)优异奖和加州学校董事联合会(CSBA)金带奖[20]。佛罗里达州大西洋中学创办了一个TALK计划,该计划已有7 a的历史,培养了40名左右的学生。学生首先接受1个学期的培训,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进入TALK中心开展朋辈咨询服务,学校给予这些学生学分。同时,朋辈咨询员每周还要进课堂1次,开展冲突解决和防止性骚扰的单元辅导[20]。
3.2 我国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朋辈咨询开始兴起,一些机构开始实施朋辈咨询计划,如生命线、家扶中心等[2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学校朋辈咨询的实证研究。李泰山[22]在199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73%的台湾高校已建立朋辈咨询组织。高中虽然也建立了朋辈咨询制度,但缺乏对朋辈咨询员的系统训练和评估,一些学校也由于缺乏经费的问题而无法持续进行[7]。
3.3 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
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较迟,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方面。其中既有理论介绍部分[23],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徐刚等[24]在某医科大学挑选了18名大学生担当同伴教育者,经过2周培训后由他们对本校的265名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教育,结果表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提高。施榕等[25]在上海3所大学645名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结果表明,目标人群的总参与率为92.6%,目标人群和项目监督者对教学情况评价分别为4.13分和4.56分(5分制),有93.2%的受教育者喜欢同伴教育的形式。
同时,研究者开始在中学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如王燕玲等[26]抽取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421名学生为被试,结果表明,干预组在同伴教育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知识的答对率比教育前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作振等[27]抽取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34名同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教育前后的平均增长高于对照组,学生对同伴教育以积极的评价为主。
除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之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学业朋辈咨询。张双祥[28]探讨了24名中学生在英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同伴作文修改和教师批改对他们定稿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批改作文更侧重于篇章宏观结构方面的修改,而同伴修改更侧重于微观语言方面的修改;同伴修改能够使作者增强读者意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强化了作者对于文章的主人翁意识,能够促进他们的合作学习。因而认为,同伴和教师修改作文的作用是互补的,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将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
另外,一些研究者开始系统介绍国外的朋辈咨询。如陈国海等[5]从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朋辈咨询的含义、主要理论与技术,朋辈咨询员的素质和培养,并从压力、人际关系、婚恋、学习、职业、物质依赖、自杀等7个方面探讨了朋辈咨询的具体应用。孙炳海等[6,29]介绍了朋辈咨询的含义、理论基础、类型、要求、一般技术、意义等。向光富等[30]介绍了美国大学朋辈咨询的兴起,朋辈咨询的定义、功能和特点、主要类型、实施原则,并为开展朋辈咨询提供了建议。
我国部分大学和中学创办了类似于朋辈咨询组织的学生社团,如心理互助社、心理学会、心理研究会,通过讲座、电影、沙龙、小品、心理测验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心理互助社,互助社成员由学生组成,协助辅导教师组织学校范围的宣传和辅导活动,自编《心灵相约》报,为低年级学生成长提供帮助,同时负责班级心理辅导的联络和宣传,作为联系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的纽带,及时将班级出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学校探索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对学生辅导员进行ABC理性情绪教育及相应的辅导方法培训后,让他们回班级以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其他学生;最后,完成认知家庭作业和开展反思交流。结果表明,这种辅导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辅导员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和合理认知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31]。
4 启示和展望
美国的朋辈咨询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小机构到全国都设有朋辈咨询组织,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作保障。我国的朋辈咨询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还有很大的局限。借鉴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应在朋辈咨询的经费划拨、朋辈咨询员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加强组织和管理,以保证朋辈咨询的高效运行。
朋辈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咨询的效果。朋辈咨询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我国学校朋辈咨询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热点。
【参考文献】
[1]SUSSMAN MB.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a model for training peer group counselors in a multi?ethnic junior high school. Dissert Abst Int,1973(34):626.
[2]VARENHORST BB.Peer counseling: Past promis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LENT RW,Eds.Handbook of Counselling .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84.
[3]TINDALL JA GRAY HD.Peer counseling: An in?depth look at training peer helpers. (3rd ed). Muncie, Indiana: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1989.
[4]TINDALL JA.Peer power, Book 1: Becoming an effective peer helper and conflict mediator (3rd ed). Bristol, PA: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c, 1994.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5.
[6]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3(9):65-68.
[7]庄涵茹.高中生同侪生涯团体咨询效果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高雄师范大学,2003.
[8]刘宣文.论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教育研究,2004(7):55-59.
[9]景怀斌.自我心理保健若干问题研究.广东社会科学,1998(4):111-116.
[10]BROWN WF.Student?to?student counseling for academic adjustment. J Perso & and Guid J,1965,43:811-817.
[11]VRIEND TJ.High?performing inner?city adolescents assist low?performing peers in counseling groups. Person Guid J, 1969, 47:897-904.
[12]HAMBURG BA,VARENHORST BB.Peer counseling in the secondary schools: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project for youth. Am J Orthopsychiatry,1972,42(4):566-581.
[13]SALOVEY P,D'ANDREA V.A survey of campus peer counseling activities. J Am Coll Health,1984,32(6):262-265.
[14]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 Position statement: Peer facilitating. Alexandria, VA: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1984.
[15]BROWN WF.Effectiveness of paraprofessionals: The evidence. Person Guid J,1974,53(4):257-263.
[16]HOFFMAN AM,WARNER RW. Para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Person Guid J,1976,54(10):494-497.
[17]SCOTT SH,WARNER RW.Research in counseling. Person Guid J,1974,53(3):228-231.
[18]YOUNGER CR.Team partners in safe schools: Peer counseling and student violenc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2,53:3 079.
[19]Harvard College. Peer counseling. http://www.college.harvard.edu/services/peer_counseling,2005.
[20]Peer Resource. Peer program descriptions.http://www.peer.ca/peerprograms.html#schools,2005.
[21]牛格正.同侪辅导的理论基础.辅导季刊,1994(2):41-49.
[22]李泰山.大专学生同侪辅导者训练模式之建立与分析研究:以勤益工商专校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彰化师范大学,1999.
[23]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29-430.
[24]徐刚,叶冬青,王德斌,等.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22-424.
[25]施榕,朱静芬,蔡泳,等.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过程评价.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18-19.
[26]王燕玲,常春,钮文异,等.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29-331.
[27]王作振,王克利,苗鹏,等.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初探.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69-570.
[28]张双祥.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作文修改的效果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29]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教育评论,2003(6):49-51.
[30]向光富,向靖.让同辈咨询在大学推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58-860.
[31]李伟健.学校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45-152.
-----------------------
作者单位:黄小忠(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专业学位中心)
龚阳春(浙江师范大学专业学位中心)
方婷(浙江理工大学学工部)
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金华,321004)
刊 名:中国学校卫生 ISTIC PKU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年,卷(期):2007 28(12)
分类号:R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