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隐情绪调节是情绪调节的一种重要形式 , 它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监控和意图的情况下改变了自身情绪反应的品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的一种情绪活动过程。内隐情绪调节的内部机制是自动反向调节 , 它能让个体的情绪保持平衡状态 , 具有自我保护作用 ; 其实验研究过程一般分为诱导特定情绪、引发内隐调节过程两个步骤。内隐情绪调节涉及的脑区主要有前扣带回皮层、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内隐情绪调节的形式包括重评和情绪标签等 , 这些调节方式本身可能受个体差异、情绪体验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内隐情绪调节; 内隐认知重评; 情绪标签; ;
【分类号】B842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人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法 , 它是指个体通过改变自身情绪体验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品质等来改变情绪反应(Gross & Thompson, 2007)。Gross (2011)认为情绪调节过程可以是有意识的 , 也可以是的; 情绪调节既可以对情绪的发生过程产生单一影响, 也可以产生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影响 , 他提出了自动情绪调节 (automatic emotion regulation, AER)概念。之后的一些研究证实 , 情绪调节过程确实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 (Vogt, Lozo, Koster, & De Houwer, 2011),因此, 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系统研究内隐情绪调节 (implicit emotion regulation)问题。
1 内隐情绪调节
1.1什么是内隐情绪调节
内隐情绪调节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调节方式 , 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监控和主观意图的情况下改变自身情绪反应的品质、强度、持续时间等的情绪活动过程 (Koole & Rothermund, 2011)。也就是说, 内隐情绪调节是由刺激物直接激活而发生的 , 它不需要意识的监控或察觉就能自动完成 (Etkin, 2011; Gyurak, Gross, & Etkin, 2011)。基于对内隐情绪调节内涵的理解 , 一般认为内隐情绪调节通常具备 3个显著特征:
第一, 无意识性。内隐情绪调节的过程没有被主体意识到 , 是自动进行的。主体没有对自己的情绪过程进行有意识加工 , 发生了情绪调节而不自知。
第二, 由外在刺激引起。尽管内隐情绪调节没有被主体意识到 , 但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启动自己的内隐情绪调节。内隐情绪调节是在一定的外在刺激影响下发生的 , 外在刺激是内隐情绪调节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 只有刺激事件发生之后 , 个体才有可能启动内隐情绪调节 , 如果没有外在刺激事件, 内隐情绪调节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 目标指向。内隐情绪调节是无意识的 , 但它却指向一定的目标。内隐情绪调节的无意识性是指调节者没有调节的主观意图 , 并不是指调节本身没有目的性 (Koole & Rothermund, 2011)。 Gross (2013)提出由目标启动的情绪调节过程可以是内隐的, 也可以是外显的。 Bargh, Schwader, Hailey, Dyer和 Boothby (2009)的研究也发现 , 内隐情绪调节过程是有一定目标的 , 而这个目标在不需要意识知觉到的情况下就能被激活并自动执行。内隐情绪调节的目标可能有助于人们决定自身是否需要进行情绪调节 (Koole, Webb, & Sheeran, 2015), 一旦情绪调节的目标被激活了 , 相应的内隐情绪调节过程就会自动启动。
除此之外, 从功能角度上来说, 内隐情绪调节还具有有效、快速等特点。相对于外显情绪调节而言 , 内隐情绪调节可能更有效 , 这是因为外显情绪调节过程需要意志努力 , 需要消耗一定的自我控制资源 , 而当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不足时 , 这种调节就并不一定很有效 ; 而内隐情绪调节基本上不需要意志努力 , 是自动进行的 , 在没有意识的努力和监管下就能完成 , 这一过程可能不消耗或者仅仅消耗很少的自我控制资源 , 所以, 内隐情绪调节过程更有效、且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当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有限时 , 内隐情绪调节就更具优势。不仅如此 , 情绪还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心理现象 , 外显情绪调节的有意识性经常跟不上这种变化 , 所以内隐情绪调节就会比外显情绪调节更有效(Koole & Rothermund, 2011)。
1.2内隐情绪调节的内部机制
人为什么会产生内隐情绪调节 , 其背后的内部机制到底是什么?这是内隐情绪调节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发现, 在经历了能引起个体消极情绪的应急事件之后 ,人们一般会自动朝向能引起个体积极情绪的那些信息 , 这种朝向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加工反应 , 它使得能引起积极情绪的这些信息在此时此刻更容易加工 (DeWall et al., 2011);反之,当个体由于经历积极事件 (或信息 )而体验到积极情绪之后 , 个体却会无意识地自动偏向于加工那些消极信息 (Schwager & Rothermund, 2013)。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 , Schwager和 Rothermund (2014)提出内隐情绪调节的内在机制可能是一种自动反向调节。自动反向调节是指个体在体验 (或在追求)一种情绪状态时 , 能自动将自己的注意力分配于与当前情绪状态或追求的目标状态具有相反效价的刺激上 , 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与当前情绪状态或追求的目标状态效价相反的情绪 (Koole & Rothermund, 2011; Rothermund, Voss, & Wentura, 2008; Rothermund, 2011)。
从理论上说, 内隐情绪调节的这种反向调节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 , 当个体在体验积极情绪时 , 这种反向调节会自动平缓当前的积极情绪, 这有助于人们正确评价当前情境中的积极信息, 防止发生冲动性行为; 同样, 当个体正在体验消极情绪时 , 这种反向调节会自动平缓当前的消极情绪 , 这不仅帮助人们减弱了当前的消极情绪体验 , 方便人们找到远离威胁情境的途径和方法, 还能防止人们因消极情绪体验而产生痛苦 , 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内隐情绪调节在提高心理适应性 , 保护已确立的人际 , 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Koole & Rothermund, 2011)。
内隐情绪调节的内部机制是否只局限于这种自动反向调节呢?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心理机制呢?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报告来看 , 还暂时没有发现。理论上 , 内隐情绪调节是发生在个体意识之外的一种自动化的调节 , 它主要是为了使个体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 因为平衡的状态更有利于个体的存在 , 不过这一问题还有待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2 内隐情绪调节的实验研究范式
2.1一般研究过程
内隐情绪调节的实验研究过程相对比较固定 , 一般分为两步:诱导特定的情绪 , 引发自动反向调节过程。
2.1.1 诱导特定情绪
内隐情绪调节研究的第一步是启动被试相应的情绪体验 , 既可以是内隐情绪 , 也可以是外显情绪, 主要有以下 3种启动类型:
第一, 语词启动, 即通过语词的含义和效价来启动被试相应的情绪。例如通过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目标词的效价 , 或者按照目标词的效价进行词汇匹配等任务来引发被试的情绪 (Koole & Fockenberg, 2011)。
第二, 图片启动, 即利用图片的性质和效价来启动被试相应的情绪 , 图片一般有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 , 图片启动是实验研究中昀经常用的情绪启动方式。例如 Schupp, Schm.lzle和 Flaisch (2014)在研究中通过让被试被动地观看以愉悦内容、非愉悦内容和中性内容为背景的复合图片 , 从而启动被试相应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