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模拟情境实验来探究个体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将作为特质性因素,而将、作为情境型因素,将被试置于模拟情境中,探讨道德与名利博弈之下,特质与情境对被试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厚黑人格对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高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低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2)制度环境对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制度失范、行为无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制度规范、行为有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3)利益诱惑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利益诱惑大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利益诱惑下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4)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的交互作用。高厚黑人格者在不同利益诱惑条件下表现出“潜伏效应”。
【关键词】厚黑人格 制度环境 利益诱惑 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以解放思想为名不断松绑道德底线,以实事求是为由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国人在追逐市场经济利润过程中不时出现操纵他人、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这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中国的流行,[1]从大学教授骗人又打人,大学生撞人又杀人,长江渔民只捞死人不救活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什么导致了当下中国人马基雅弗利行为的盛行?在人格心理学研究领域,在人的行为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个问题上,一度存在两种对立的立场,一种强调内在因素如人格特质对行为的决定性影响,一种强调外部因素如情境对行为的影响。特质和情境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都进入人格心理学家的视野,二十世纪60年代之前,特质论占据主导地位,人格心理学用特质来界定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而揭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但特质虽然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性,却未能涉及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性。[2]1968年,Mischel在《人格与评鉴》一书中指出:有关行为跨情境一致性方面的证据并不多,而且以行为由内部因素决定的观点为基础的理论在行为预测方面收效甚微,因此特质等倾向性描述似乎只能代表人们对人格研究的认知结构,并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行为,与其寻找特质,不如关切那些能够激发和保持某种行为的特定环境条件。二十世纪60年代后,特质论开始受到情境论的强列挑战,人格心理学领域内一度陷入“特质—情境”之争。在人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上,互不相让,相持不下,但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喋喋不休地争论孰重孰轻实在是毫无意义的,行为无疑是由二者共同决定的。人格与情境的相互作用模型也随之出现,将两个变量同时作为影响行为的自变量。[3]当下中国,厚黑乱行,看似杂乱无章,但如果将当下社会现象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剥离并上溯到人格心理学中的特质和情境两个理论渊薮则有迹可寻。个体自身内的行为变异(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行为的变化)蕴含着有关个体特征的大量信息,而自身内在变异规律可能反映了人格的内在机制和动力过程。[4]毫无疑问,中国人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也是特质与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固然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个体身上的固化和内化,是个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操纵他人、谋取利益这种人格特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厚黑学在中国蔚然成风,也与当前社会中制度失范、规则缺乏,利益诱惑增多等宏观大背景分不开。
本研究试图从模拟情境中寻找个体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无序背后的有序,为了考察特质和情境对中国人厚黑行为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将厚黑人格作为特质性因素,而将制度环境、利益诱惑作为情境型因素,将被试置于模拟情境中,探讨道德与名利博弈之下,特质与情境对被试厚黑行为抉择的影响。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假设如下:
H1:厚黑人格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高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倾向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低厚黑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H2:制度环境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制度失范、行为无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制度规范、行为有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H3:利益诱惑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利益诱惑大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利益诱惑下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H4:厚黑人格与制度环境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
H5: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
H6:制度环境与利益诱惑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
H7:厚黑人格、制度环境和利益诱惑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模拟情境实验法,即在一个模拟的现实情境中对自变量实施操作,考察被试的反映。研究采用2×2×2实验设计,包含三个自变量,第一个自变量为被试的厚黑人格,分为高厚黑人格和低厚黑人格两个水平;第二个自变量为制度环境,分为好制度环境和差制度环境两个水平;第三个自变量为利益诱惑,分为有利可图和无利可图两个水平。本研究的因变量是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的厚黑行为意向。
(二)研究被试
被试来自于湖北某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264名大学生,经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测试筛选其中的140名,[5]平均年龄为20.56岁(SD=0.873),其中男生77人,女生63人。
(三)实验材料与程序
1.实验材料的生成。
本研究针对典型被试设计典型情境,由于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在校大学生,因而实验的情境材料也必须是大学生非常熟悉且易于理解的故事。为此,研究者专门对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当中厚黑行为出现可能性最大的情境包括入党、评优、评奖和恋爱拍拖等,最终选择评选“三好学生”作为实验情境,将制度环境和利益诱惑两个变量揉合进实验中,提炼出三好学生评定情景中好制度环境/差制度环境、有利可图/无利可图的典型事例,组合成四种三好学生评定情景。
运用情景故事(scenarios)的方法,通过对三好学生评定情景的描述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制度环境被操作为学院的评优制度存在并公开、公平、公正地运作或学院的评优制度形同虚设,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地运作。利益诱惑被操作为“三好学生”是保研的必要条件,利益很大或“三好学生”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并无实质性好处。
2.实验程序。首先使用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区分高低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特质,对264名大学生施测(M=20.87,SD=0.62),将被试按照总分由高到低排列,取得分前27%的被试(70名)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70名)为低分组,共140名大学生被试。
实验过程为集体施测,高低厚黑人格的两组被试分别集中到两间教室,在发放实验材料之前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并强调注意事项,告诉被试本调查不记名,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尽量投入到故事情景中,然后随机发放四种实验材料,对所有实验材料统一回收。
每名被试随机接受一种刺激情境,通过指导语告诉被试,他们会读到一则关于优秀学生评定的描述,假设他们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要求他们首先认真阅读这则故事,尽量将自己投入到故事情景中,然后根据自己经历故事情景后的感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四)实验测量及反应的设计
1.对实验中因变量的测量。鉴于国外研究者建议在模拟情境中对因变量的测验采用单个项目,[6]因为被试对于测量题目会很快感到厌倦。[7]本研究对因变量(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的测量采用单个项目,即:
我会收买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