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爱自己”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午在婆家吃饭,突然来了个阿姨,我看着陌生,她却人来熟,自创话题聊了起来,谈话节奏是她十句,婆婆一句。
我直觉这个人有点问题。吃好饭我们鸟兽散,唯婆婆一人留下继续陪聊。
原以为没有主题的闲聊顶多一小时就结束,没想到两个半小时我回到餐厅,那人还在放连珠炮。我见婆婆困得不行,就故意打岔,终于把那人请走了。
人前脚刚走,婆婆就抱怨开来:这人真过分,让我午觉都没睡成。
我说:你这么不喜欢她,居然还陪她两小时多,我实在是佩服!
婆婆回复:那有什么办法,我也不能赶她走啊。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当我们不忍心拒绝别人,就只能伤害自己咯。
换句话说,你自己都不能保护自己,他人又怎能能替你体贴你,关心你呢?
很多抱怨 都来自于不够爱自己
关于“爱自己”这个话题,我们经常聊到,但具体如何操作,很多人并不了解。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绿皮书》,里面充分的说明了,一个人如果不爱他自己,会活的多憋屈。
内容是围绕一个黑人钢琴家和一个白人司机兼保镖展开,这样的组合本身就有讽刺的意味,因为在人们惯性的思维里,白人的成就相对比黑人高,
而这里面的黑人,不仅是成就首屈一指的钢琴家,还是双博士,可谓是天才。
而白人不仅没有什么文化,还在酒吧里沾染了粗俗的习气,和黑人的高贵优雅形成强烈的反比。
但越到后来,越会发现,这个反差的根源,并非两人的文化差异,而是两人对世界,以及对自己接纳程度的差异。
黑人看到白人在车上抽烟和吃东西的时候,表现出反感,他认为做人应该正襟危坐,彬彬有礼,人前人后都要遵守礼仪。
而白人认为:人应该活在当下,工作就好好工作,玩就好好玩,吃饭就当是吃最后一顿,尽情地吃。
起初黑人顶着天才的光环,不敢“越市井雷池”半步。可他发现,往日里他借以护身的绅士范在旅途中毫无用处,在遭到抢劫,遭到围攻,遭到意外的时候,唯有白人的拳头和巧嘴,可以救他于水火。
白人问:你那么有钱有地位,干嘛要绷着自己啊,你可以更快乐。
黑人说:你不懂,我再有钱,钢琴谈得再好,也改变不了国家的制度,他人的歧视。
原以为白人会为此愤然政策的不公,然后加倍理解他。没想到白人通透地说:你不应该等着国家和别人为你做什么,而是主动为自己做些什么。
黑人顿悟。在巡演最后一站,当主办方以“此餐厅仅限白人用餐”为由拒绝黑人入内时,白人当场拉起黑人扬长而去:他们不让你吃饭,你就不给他们演出。
头一次爽约,头一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黑人突然觉得纵使过去博览群书,都没有今天上的这一课重要:
那就是替自己保护好自己,真正爱自己。
艾默生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保护,他也是不可真正交往,因为一旦你靠近他,就有侵占和欺负他的嫌疑。
电影里的黑人就是如此,他荣誉等身,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没有完整的家庭,直到白人出现,他才好似从蒙昧中醒来,开始好好的对待自己,开始有了真正的友谊。
爱自己的人,都有点“小自私”。
过去和朋友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呢?有些人说“吃好喝好,玩好”,用物质来滋养自己。
这其实是表浅的部分。
真正的爱自己,是我既与世界有着很深的连接,又在人群里设立了明显的边界,不对他人委曲求全。
而这一点,我的父亲是我的榜样,他就是凭借两个中心点,不仅自己活得轻松自在,而且人际关系还特别好。
1、我很重要
我曾写过我父亲童年很惨,被忽视,被虐待等等,只读了三个月书,这要按照精神分析的逻辑,他长大以后不得抑郁症就不错,更遑论活出生命质量了。
可我父亲偏不,在他的一大堆兄弟姐妹里,他属于活得最幸福的那种,原因是他从来都重视自己,不会委屈自己。
小时候母亲认为父亲体弱多病工作辛苦,所以默认好东西都先给爸爸吃,久而久之我们有了默契:父亲有特权的,有吃营养品和好东西特权,我们几个姐妹受母亲的影响,都不和父亲“抢东西”吃。
其实父亲并不贪吃,但遇到自己喜欢的,也当仁不让。是的,比起那些牺牲自我去宠溺孩子的父母,我父亲独树一帜。
2、我的习惯不能为任何人改变
我父亲在单位里就养成睡午觉的习惯,退休后延续至今,哪怕家里来客,午饭后都必须等待他一小时再说。当然,等他睡好,他就会精神抖擞来招待大家。
这个习惯一度让我妈妈受不了,认为爸爸不懂待客之道,爸爸也不反驳,仍旧我行我素。
几十年过去,所有亲朋都了解了父亲的习惯,无人进行任何评判。
而在照顾好自己以后,父亲又特别乐于助人,和委曲求全所不同的是,父亲对他人的帮助都心甘情愿,不计回报,因此他真正做到了爱自己的终极状态:既保持了和他人良好的连接,又守住了自己的边界,因此进入轻松无忧和长寿的康庄大道。
真正爱自己的人,人生有多赚?
主持人汪涵自称不喜欢网络的嘈杂,除了至今未开微博,连微信都用得很少,去年号称把很多娱乐圈大咖的微信都取关了,只留了自己家人的微信,这一度让圈内炸开了锅。
为什么呢?因为他爱清静,工作之余就是回家看书写字和陪家人。
而在娱乐圈里,如果你不懂拒绝,即使有心保持清静,也免不了他人的叨扰,而汪涵做到了,他宣告自己的边界,并十年如一日对外“立规矩”,因此他得以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开辟一方净土,休养生息,然后又把好状态回馈给观众。
而我的父亲,儿时营养不良,年轻时体弱多病,中年经历脊椎粉碎性骨折,有一次足底大动脉破裂进入抢救……
可如今他八十多岁,还能偶尔下地劳作,自己做饭吃,这有赖于他足够把自己看得重,用我妈的话说,是把自己每个零部件都看得像珍珠,所以他那部老机器才能至今正常运转,寿命超过很多算命先生的预算。
因为在他心里,他就是自己世界的中心点。
是的,当我们把自己视作世界的中心点,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需求,并竭力去自我满足,而当我们满足了自己需求,我们就不需要外求,更无须抱怨。
而后,我们不仅能在独处时安享欢乐,还有可能成为人群里的一道光源,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甚至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