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 ( 1965)
A) 基本信念:
1. 包括理性和感性两部份,每个人均有独特的思想行为反应模式。
2. 在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人学习如何去满足需求 (need),满足需求的程度或情况决定个人能否运用适当的行动。
3. 每人都有一种健康的成长力量。每人都想心满意足,而且追救一个成功的自我认同,有能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和发展和谐的。
4. 个人只要愿意努力,任何时间均可修改其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以改变个人思想、及行为。
5. 否定「宿命论」,而确立个人独立自主概念。
6. 个人行为旨在追求自我认同,并依据自我认同的形象 (identity image)采取相应的行动,而发展出成功﹙需救被满足﹚或失败认同﹙需救未被满足﹚。
7. 每个人都想有所作为并追求成功及负责的行为。
8. 每个人必须经过个人学习﹙非教导﹚,方可发展相关行为以满足个人需求,因而每个人满足需求的方式都各不相同。
B) 满足需求的(1I3R):
「满足需求」只能在共融的社群(involvement)中,以负责任 (responsibility),正确 (right),及合符现实 (reality) 的行为获得肩。
1. 共融关系 (involvement):
每个人至少需要有一个自己所关心的,重视的伙伴;建立一个强烈的认同关系。这关系给予个人适应环境的力量和勇气,否则个人将会以不合现实的方式追求所需,因而引致不良后果,最终仍不能满足个人需求。
2. 负责任 (responsibility)
「负责」是指个人在不妨碍或侵害他人需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负责任的人能爱人,也能接受他人的爱。人并非天生就懂得以负责任的行为来满足需求,这能力必须靠学习得来,多数人均能从相互关爱的经验中学习这能力。
3. 合符现实 (reality)
认清个人需求时,才能以合符现实的有效行为来满足需求。以不合符现实及可行的途径是不被接受的,反而会引致种痛苦。
4. 正确 (right)
个人如欲获得需求的满足,必须有一套切合现实的道德标准,藉此标准纠正错误的行为,因错误行为不能达致需求的满足。
C) 辅导目标:
协助学生面对现实,选择以合理的手法做合理的事,以解决个人困难,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且导向成功的认同。主要辅导目标是:
a. 减少当事人不负责任和自我破坏的行为
b. 协助学生发展一成功认同的自我形象
D) 辅导过程:
1. 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交往
2. 然后协助他澄清和界定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