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Erich Fromm,),美籍德国犹太人。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後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弗氏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後来从德国移居美国後仍然保持与学派的联系。
生平与经历
弗洛姆1900年生於一个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师承阿尔弗雷德·韦伯 (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至1930年间,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后,在1943年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又组建了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出任教授,并在那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另一方面,他从1957年到1961年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又从1962年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1965年弗洛姆退休,然後在1974年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弗在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於家中去世。弗洛姆一生坚持临床实践,出版了一系列着作。
学说内容
弗洛姆的作品以纪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著名。
弗洛姆於1941年发表他的第一本重大着作《逃避自由》。1947年出版其续集——《为自己的人》。这两本着作概述了弗洛姆的人的本性理论中人的性格理论。弗洛姆最流行的着作是1956年出版的《爱的艺术》,他在这着作中概括并补充了《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及其他着作中的人性理论。
弗洛姆从小学习《塔木德经》(犹太教的法典),人生观受深远的影响。年轻时跟随犹太教祭司J. Horowitz学习圣经,後来在海德堡大学修读社会学博士时跟随祭司Salman Baruch Rabinkow学习 。在法兰克福读书时又跟随过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祭司,一个舅公是着名的塔木德经学者。可是在1926年,弗洛姆离开正统犹太教,转向以人本主义解释圣经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