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
郭德俊
【摘要】:James J. Gross提出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之中。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改变、反应调整等五个方面。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有两种普遍的具体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两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系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基金】: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专—09)资助 北京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资助(KZ200310028011)。
【分类号】:B842
情绪调节是近年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重要问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Gross等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理论。以此为指导,Gross等做了大量实验与测量研究,得出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对情绪调节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他获得了2001年“美国心理科学青年科学家杰出贡献奖”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early career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y)。本文对Gross的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理论及有关研究予以述评。
1 情绪调节
情绪(emotion)是不断被个体所唤起和体验的一种状态,情绪的唤起有时是显意识的,有时是的。个体的情绪反应有时候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协调一致,但有时候则与个体的生活环境与社会交往产生矛盾与冲突,与特定的生活情景不相适应,这就需要个体经常进行情绪调节以适应生活环境。
Gross认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1~4]简单地说,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情绪调节涉及对情绪的潜伏期、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行为表达、心理体验、生理反应等的改变,是一个动态过程。Thompson[5]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情绪调节与社会交往、社会能力、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的发展结果相联系。
Gross[1]指出对于情绪调节的理解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情绪调节不仅仅是降低负情绪,实际上情绪调节包括负情绪和正情绪的增强、维持、降低等多个方面。二是与情绪的唤起一样情绪调节有时是显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三是情绪调节没有必然的好与坏,在一种情景中是好的,在另一种情景中则可能是差的。
2 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
2.1 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据此,他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见图1)[1,6,7]。
依据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情景修正 (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 )、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反应调整(response modulation)。
选择情景是指个体趋近或避开某些人、事件与场合以调节情绪,这是人们经常或者首先使用的一种情绪调节策略,个体经常使用这种策略来避免或降低负情绪的发生,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的机会。如具有社交的个体会努力避开社交场合以减少焦虑的发生就属于选择情景的范畴。情景修正是指应对问题或对情绪事件进行初步的控制,努力改变情景。如当个体处于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时,会努力改变令人尴尬的事情等。注意分配是关注于情景中许多方面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包括努力使注意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任务,注意离开原来话题或任务。如当谈到令人不愉快的话题时,个体会忽视这些话题,转而注意别的事情。认知改变是选择对情绪事件意义的可能解释,情绪事件的个人意义解释对特定情景中情绪发生的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会产生强大的影响。认知改变经常被用来减低或增大情绪反应,或者改变情绪的性质。如当别人踩了你的脚,你解释为不是故意的,则会避免生气。反应调整是指情绪已经被激发以后,对情绪反应趋势如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施加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情绪反应的行为表达。如别人踩了你的脚,他没有表示歉意,尽管你很生气,但你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属于反应调整。
2.2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
从上述情绪调节模型可以看出,Gross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情绪反应产生之后,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两个方面。由于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发生在情绪反应激活之前,因此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而反应调整发生在情绪已经形成、情绪反应激活之后,因此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
Gross提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降低情绪反应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如安慰自己不要生气,是小事情,无关紧要等。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调动了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Gross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测量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和社会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情感、认知与社会行为的不同影响
3.1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情绪调节的主要目标是修正情绪反应,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的具体策略对后继的情绪情感本身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依据情绪调节过程模型,Gross假定通过认知重评调节情绪,会改变整个情绪反应的轨迹,降低情绪的心理体验、行为表达和生理反应。而表达抑制会降低情绪表达行为,但不会降低情绪的心理体验,甚至还会由于抑制情绪行为表达而增强情绪的生理反应。
Gross等进行的大量实验与测量研究为上述假设提供了支持。Gross[1,6,7]创设了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实验情景与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厌恶情绪,抑制(suppression)降低了厌恶情绪的行为表达,增强了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但对厌恶体验没有明显的影响;重评(reappraisal)降低了厌恶情绪的行为表达,降低了厌恶的体验,但对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没有明显的影响。
Gross与 Levenson等[8,9]也曾检验了抑制正、负不同性质的情绪行为表达产生的不同结果,研究发现对于负情绪如悲伤与正情绪如快乐的抑制均会增强心血管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但抑制负情绪(如悲伤、厌恶等)的表达行为,对负情绪体验无显著影响,而抑制正情绪(如快乐、自豪等)的行为表达会对正情绪体验产生显著影响,即抑制正情绪的行为表达,导致被试报告的正情绪体验降低。
如果抑制情绪行为表达会产生心理体验与生理反应上的变化,那么抑制非情绪行为,则不会发生这种结果。为了验证这一点,Gross等让抑制组和控制组被试观看引起低的情绪体验和非情绪表达行为的中性影片,结果表明[8,9],抑制降低了非情绪行为,但在心理体验与生理反应上,抑制组和控制组没有差异。因此,Gross认为抑制情绪行为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的增强是因为个体抑制强烈的表达冲动所导致,因为在非情绪情景中,没有这种强烈的情绪表达的冲动,就不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的增强。
为了验证实验研究的结论,Gross等对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策略所产生的情感结果也进行了测量学研究。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Gross等假定习惯于抑制的个体,具有低的正、负情绪表达行为。同时由于正、负情绪抑制引起的情绪体验变化有所不同,Gross等也假定习惯于抑制的个体具有相对高水平的负情绪体验,而具有较少的正情绪体验。
Gross等编制了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1],用来评定个体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方面的差异。测量结果发现[1],倾向于抑制的个体具有低的正情绪体验、少的正情绪表达行为。倾向于抑制的个体也具有较少的负情绪表达行为,但抑制与负情绪体验的是复杂的。倾向于重评的个体,具有更大的正情绪体验与更多的正情绪表达行为,具有更低的负情绪体验与更少的负情绪表达行为。
另外,Gross等也测量研究了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达抑制与消极的结果相联系,认知重评与积极的结果相联系。
3.2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认知的影响
Gross认为抑制是一种在情绪事件全过程中需要自我监视、自我纠正活动的情绪调节形式,由于自我监视本身需要消耗认知资源以加工情绪信息,这就会影响完成任务的认知资源的可利用性,从而影响记忆任务完成的质量。而重评是在情绪发生之前进行,不需要持续的自我调节,不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管理情绪信息,因此不会影响记忆任务完成的质量。Gross等对此进行了实验与测量研究。
Richards与Gross[10]等实验研究发现,抑制会降低客观记忆的水平,会影响被试的记忆自信,但重评不会对记忆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表明,抑制只对语言记忆产生影响,对非语言记忆不会产生影响。在实验中,表达抑制组对语言记忆任务完成的水平显著地比控制组差,但在非语言记忆任务方面,两组完成水平没有显著差异。Gross认为抑制只对语言记忆产生影响,对非语言记忆不会产生影响,这说明在抑制的过程中,个体要持续加工自我指导的语言要求,如我要保持平静,从而消耗了认知资源。
Richards与Gross用情绪调节测量问卷(ERQ)进行的个体差异测量研究发现,抑制上得分高的被试比得分低的被试报告他们的记忆力差,同时在客观记忆测试中,抑制量表上得分高的被试比得分低的被试的记忆任务完成水平差。但重评方面的个体差异对报告的记忆自信和客观记忆水平都不存在显著效应。
这些研究初步支持了Gross的观点,即抑制本身需要耗费认知资源,会对其他认知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而重评则不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则不会对其他认知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
3.3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情绪表达行为对促进社会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互动会产生什么影响?基于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和认知影响的研究,Gross认为对于正、负情绪行为表达的抑制,掩盖了重要的社会互动的信息,同时由于监视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声音信号而分散了对交流伙伴情绪信息的注意,因此抑制会对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产生消极影响。重评只降低了负情绪的心理体验与行为表达,对于正情绪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表达不产生影响,实际上还会增强正情绪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表达,因此会对社会沟通和社会互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Butler与 Gross[1,6]等设计的一个实验研究,让互不熟悉的妇女搭伴观看令人不愉快的,然后讨论她们对电影的反应。由于互不熟悉,要求在讨论过程中其中的一个同伴或抑制,或重评,或自然的反应。结果表明,要求同伴抑制的被试的血压比要求同伴重评或自然反应被试的血压增高,要求同伴重评的被试的血压和要求自然反应的被试的血压没有差异。因此由于对情绪表达行为的抑制,减低了重要的社会支持信息,导致了互动同伴强烈地生理反应的激活。由于抑制掩饰了许多社会互动所需要的信息,对社会沟通产生了消极影响。
Gross等用情绪调节测量问卷(ERQ)进行的个体差异测量研究发现[1],倾向于抑制的个体比倾向重评的个体与他人共享正、负情绪可能性减小,有差的社会支持,很少运用工具性的社会应对。倾向于重评的个体比倾向抑制的个体更可能受到喜欢和接纳。
总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后继的情绪情感反应、认知任务的完成和社会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认知重评更多地与积极的结果相联系,表达抑制更多地与消极的结果相联系。
4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4.1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的价值
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理论与研究对情绪调节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Gross把情绪调节与情绪发生过程结合起来,区分出情绪调节的先行关注调节和反应关注调节的两个阶段,即情绪调节可以在情绪发生前进行,也可以在情绪发生中或情绪发生后进行。指出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个体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Gross充分关注了状态性情绪调节,即情景性情绪调节,提出两种被普遍采用的状态性情绪调节策略即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些方面的理论分析为情绪调节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情绪调节研究的深入。实际上,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是两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状态性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认知重评,是进行状态性、过程性和情景性情绪调节、缓解不良情绪发生的重要方法和技术。
其次,Gross等实证研究了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认知和社会互动结果。研究发现表达抑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需要耗费认知资源。这就意味着表达抑制会对心理适应性产生不良影响,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这也为弗洛依德的精神压抑学说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说明情绪压抑会带来心理适应不良的后果。而认知重评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社会互动结果,不需要耗费许多认知资源,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方式。
再次,Gross等用实验与测量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情绪调节,这对情绪调节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他们试图从生理反应、心理体验、行为表达三个层面较为系统的研究情绪调节,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4.2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的局限
Gross等的情绪调节研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情绪调节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首先,情绪调节策略不仅是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个方面。情绪是复杂的,情绪调节也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不同的类型和方面,不同情绪调节的结果和意义不同,对个体的心理和社会互动影响是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多样性应该受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二,Gross主要研究了不良情绪反应的降低,而没有重视对不良情绪适应性表达问题。个体不仅需要控制冲动,抑制负性情绪的表达,也需要寻求正、负情绪的适应性表达,尤其是替代性表达。在一种情景中需要抑制的情绪,也需要找到另一方式的适应性表达或宣泄。
第三,Gross等关注状态性情绪调节多,而研究特质性情绪调节比较少,也就是研究主导心境(mood)调节的少。由情绪事件引发的状态性情绪如生气、冲动和激情需要调节,特质性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也需要调节。
第四,Gross等的研究主要关注了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外周植物性神经活动指标,如皮肤电、心率、血压、手指温度与振幅等交感神经激活的水平,而没有能够探讨情绪调节的脑机制和情绪调节的神经生化活动。随着研究的进展,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Psychophysiology, 2002,39: 281~291
[2]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in adulthood: Timing is everyth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1,10: 214~219
[3] Gross J J. Emotion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L A Pervin, O P John ed.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Guilford, 1999. 525~552
[4] Gross J.J. Emotion regulation: Past, present, future. Cognition & Emotion, 1999,13: 551~573
[5] Thompson R A.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1,3: 269~307
[6]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8, 2: 271~299
[7] Gross J J. Antecedent- 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4: 224~237
[8] Gross J J, Levenson R W. Hiding feelings: The acute effects of inhibi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97, 106: 95~103
[9] Gross J J, Levenson R W. Emotional suppression: Psychology, self-report, and expressive behavior.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93, 64: 970~986
[10] Richards J M, Gross J J. Emotion regulation and memory: the cognitive costs of keeping one’s coo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 79: 410~424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