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现在邀请第二位讲者Viviane Green!Viviane Green是英国伦敦安娜·中心培训部的主任,先任安娜弗洛伊德培训导师,是英国协会培训委员会的副主席,英国伦敦大学资深荣誉讲师,他也和首都医科大学王博士他们正在开始中英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英方负责人),也开始为中国培养第一批专业儿童精神分析师。有请!
Viviane Green:你好!谢谢!我对共情很感兴趣,因为精神分析跟理论是有关系,我们要理解人类是怎么发育起来的。所以我要说说共情是怎么成长的,这里面也有很多研究结果(都是从临床来的)。我们做了很多儿童,我们的视角叫做生物心理社会视角。有很多因素影响了我们的发育,很多人是生物影响更大,有的是心理影响更大,有的是社会影响更大一些。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外部世界因素如何影响内部因素。
不同流派
我想跟大家谈谈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大家看到在这一次大会里,有非常不同的精神分析流派。刚才谈到了欧洲精神分析师去到美国以后有些什么发展,在英国有很多儿童精神分析的发展,还有中间学派。另外一个是主体间性视角的流派。这些都和儿童发展研究综合在一起。还有理论,孩子是如何跟照顾者之间发展出关系,儿童是怎么样在他妈妈眼里呈现出自己的样子,这些都和传统精神分析稍稍有些区别。依恋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非常不同,因为客体关系理论强调的是可观察到的依恋模型是什么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区别,即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之间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到孩子当他跟父母分离时,他们是什么表现,但他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时,他是怎么跟父母打交道的。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新型理论非常重要,就是心智化的理论。大家的体验是如何在内心层面被表征,你是如何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体验和别人体验是不一样的,大家能够明白别人跟你是不同的,有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可以去解读出来别人和你有不同的内在活动,所以有一种能力叫做共情的能力。
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的角度。这是从生物学角度的基础性研究,让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依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Psychic life is around in embodied experience.
'It is the human connections which shape the neural connections form which the mind emerges'(Seigal 1999)
精神生活源于具身的体验
“正是人与人的链接塑造了神经系统的连接,由此心智得以浮现”(塞加儿 1999)
我们知道精神生活是源于具体的体验,正是人与人的连接塑造了神经系统的连接,使得心智得以出现。这是西格尔1999年的说法。大家知道,孩子跟他的照顾者之间互动可以使他的神经系统有极大的改变。所以这里出现的是一种复合型的心智模式,是多模板的特征,既有独立的特征,又有跨系统的特征,兼具理论与临床意义,只重视一两个系统,而忽视其他就无视当前的理念,提供的关于心智结构的狭隘视角,基于有限的可能。
左上是克莱因,她说心智有两种不同发育,一个是PS位置,一个是D位置,一生都会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她的看法是,你的脑子里面有一些自毁的想法,然后这样让你的内在关系发育了。在这种理论模型下,共情的能力是从D位置发展起来的。你在D位置的时候,才能够替别人着想。
右上是安娜·弗洛伊德,大家知道这两个人互相不同意对方的理论,安娜·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她非常明显地提出,儿童的发育很大程度是跟客体关系有关系的。通过儿童超我的发展,儿童从早期的经验当中,如果有足够好的客体关系,儿童就有为别人考虑的能力,慢慢发展起来共情的能力。
我们来看,我们刚刚完成了他全集的编辑工作,温尼科特说,所有的心智都从身体角度发育而来,照顾者对孩子身体照顾的质量怎么样,照顾者是孩子最早主体体验的来源。如果照顾者能够承受住的,那照顾者就是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这样婴儿就会发展出来真我,而不是假我。婴儿发展出真我之后就会慢慢发展出来对别人的共情能力。大家看照顾者如果足够好照顾了婴儿,他就会传递共情给婴儿。
下一排中间位置是比昂。心理活动可以使慢慢慢慢的发展出来,照顾者可以承受住婴儿投射给他的一些,这样婴儿和孩子慢慢地就可以把他的情感内化整合起来。
现在看鲍尔比的理论就是依恋理论,今天早上看到的录像,小鸭子跟着跑的录像,鲍尔比是从印刻理论发展出来他的理论。婴儿的第一需要是依恋的需要,这比他们吃喝需要来得更基本一点。
我们知道提供的关键因素就是一个安全的基地。你要好好呆在那里,照顾到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年龄向十一的需要,成为分离个体化过程中适当地满足需求那个。还要呆在那里,要具有可预测性,你要呆在那里,可以离开,也可以返回。这样你就可以允许分离,你要呆在那里,跟一个人相处得方式可以引发另一个加工、涵容各种情绪、心理状态的感觉,以及沟通情感的方式。给孩子带来一种他能够被人理解的感受。这个感受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那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实际上是提供了感的发育,还提供了相信别人的能力,还提供了安全感,逐渐展开令人满意关系的内在模式,在内隐的程序当中建立起怎么做的关系手册,还有逐渐加强的共情理解能力,他人是具有独立思想感受愿望的独立个体。
大家看到我们不总是在谈论,我们是在谈论一个人是怎么跟另个人打交道,是跟另外一个人传递了哪些信息。作为治疗师,我们要观察到病人、儿童带到治疗师哪些东西,你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如果所有这些都有了的话,意识到和控制好自己情绪的能力,一个孩子就可以在他的一生中具备了迎接发展任务的能力。这就是在认同过程当中孩子发展出了很多能力,他们也会发展出一个自我感。所以我们要有能力意识到别人的一些经历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好的痛苦的感受。
足够好的父母
What does good enough parenting look like?
足够好的为人父母是怎样的?
- Most parents (whether they are able to manage it or not) hope to be able to be 'good enough' parents
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成为“足够好”的父母(无论他们是否能做到)- According to attachment research most children are securely attached. Most parents are 'good enough'. they have the capacity to offer themselves as safe person who can be both loved and hated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he chil's level of development
依恋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孩子都是安全依恋的,大多数父母都是“足够好”的。他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安全的人,以适合孩子发育水平的不同方式,既可以爱,也可以恨。
什么叫做足够好的为人父母,足够好的为人父母是什么样的?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成为足够好的父母,不管他们是否有能力做到。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成为足够好的父母,足够好的父母是说可以允许你的孩子以他自己的步伐慢慢发展起来,而不是强迫他。研究表明,大多数孩子都是安全依恋的,大多数父母也都是足够好的父母,他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安全的人,以适合自己孩子发育水平不同的方式,既可以被爱,也可以被孩子恨。所以在跨文化研究当中显示,大多数孩子都是安全依恋,超过50%以上。
同调或者同步,在文学作品中同步会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能力,但这到底是指什么,理解婴儿、孩子的需求与情绪状态的能力。另外回馈这种状态的能力,传递共情而不是淹没在同一种状态之中。妈妈不能够跟孩子一样被一种情绪淹没了,妈妈不能够自己就慌乱起来了,如果那孩子哭妈也哭,情况就混乱了。作为一个足够好的父母,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满足每一个需求,而是允许与年龄相适应的挫折时刻的存在,用这种方式帮助你孩子获得掌控感。
所以关系之舞非常重要。你们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彼此理解,但有一点点时刻,你就不能理解他,但这没关系,不理解的时刻还会自动修复。
In the literature, attunement is seen as a vital capacity. But what does it mean? The capacity to 'understand' the infant and child's needs and emotional states.
在文学作品中,‘协调’被视为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但这是什么意思呢?理解婴儿和孩子需求与情绪状态能力。The capacity to 'reflect back' the state, convey empathy whilst not being 'drowned' in the same state
“回馈”这种状态的能力,传递共情而不是“淹没”在同一种状态之中。Being a good enough does not mean meeting every need immediately but allowing age approprate moments of frustration in order to help mastery.
成为足够好的父母并不是即时满足每一个需求,而是允许适合年龄的挫折的时刻,以帮助孩子获得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