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能量的觀點
柯赫在此轉而討論精神能量的觀點,這是值極有興趣的前瞻性探討,我相信這個觀點扮演著他的理論概要與臨床經驗之間的橋樣。柯赫極為關心人們的心靈能力如何在經驗強烈的之後還能保持完整;也對於心理會因為遭遇無法處理的情感而崩解的傾向有所感受。他敏銳地覺察到這個傾向是相對性的概念,和創傷的性質、發生時所處的發展階段、受創時的心靈強度,及當時所處的環境,都有關係。
精神能量討論的主題是情感的處理及壓力調節的問題,重點不在潛意識的灌輸,也不是討論感覺強度或情緒的本質。"創傷" (trauma) 是精神能量討論的中心主題,它發生在過強的情感來襲,超過個體所能維持心靈平衡的能力時。柯赫的教學內容指出,創傷所指的不是事件本身的內容,而是此事件帶來的情感強度。创傷與心靈的本質及成熟度有關,而時機(timing)也很重要,因為創傷的強度和遭遇創傷當時心靈結構的脆弱程度(弱點)有關;這個道理不管在兒讓時期或在接受分析的過程當中,都是如此。柯赫教導道:
一個不成熱、脆弱的,很容易因過度的刺激而受到創傷。在生命早期,當時一個不成熟、脆弱,而自我又容易受到過渡刺激的階段,幼兒時期強烈的原發過程必須為許多最原始的潛抑作用的產生而負責。創傷總是和事件當時心靈的成熟度(或不成熟度)有關的。 ( and Seitz, 1960, p. 22)
他堅持創傷無法客觀的定義,因為創傷與否是相對於個人的主觀經驗;由此觀之,觀察者不可能瞭解創傷,一是要藉著受創者自我報告或經由觀察者能設身處地的神入創傷經驗中來感受,以此為證,柯赫對"神入"的強調,成為他臨床研究方法的基石。
柯赫再回溯的地誌學模型,藉曲創傷經驗來解釋地誌學模觀是如何連作。他堅信,因為創傷的強度難以處理,受創傷的經驗因而無法在前意識系統中整合,必得壓抑到潛意識系統之中;將強大無法處理的創傷防堵在潛意識中,稱為潛抑作用(repression)。
柯輯用他教導學生的語彙,擴展創傷與潛抑的觀念。他描述原發及次發過程的精神能量,並解釋一般情形下,次發過程盡力控制原發過程;次發過程處理的是小量的能量,但是原發過程處理的是大量的能量。這些大量的能量來自於享樂取向的嬰兒式原欲的殘餘,它存在於潛意識系統中,催促著慾求得到即刻的滿足。然而,因為它的本質太具殺傷力,會造成傷害,因此幼兒性慾無法被整合進入次發過程;相對地,他們被潛抑作用的力量所堵著,以原始的形式存在於潛意識系統之中。
《漢斯柯赫與自體心理學》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