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如何来到中国
17.02.2012 德国之声中文网
作者: Rebecca Hillauer
编译:李京慧
35年前,年轻的女大学生玛格丽特·哈斯·维泽嘉特(Margarete Haaß-Wiesegart)首次来到中国,自此之后,为推动中国心理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破裂的案例日益增多,给许多人造成心理,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和治疗。鉴于这种情况,德国心理学家玛格丽特·哈斯·维泽嘉特(Margarete Haaß-Wiesegart)于25年前成立了中德心理治疗研究院。2012年2月17日,玛格丽特被授予德国十字勋章,以表彰她为促进中德心理治疗研究所做的贡献。
德国心理学医生西蒙(Fritz B. Simon)说,在70年代,心理学在中国受到坚决抵制。理由是中国社会稳定,没有人患心理疾病。这也是玛格丽特为填补中国心理学领域这一空白而创建中德心理疾病研究院的初衷。如今,西蒙是该研究院的院长。维泽嘉特则担任名誉院长。两人在与中国学家赵旭东合写的《"中德班":心理治疗如何来到中国》一书中,描述了他们在心理治疗领域共同合作的经历。
毛逝世3天后初到中国
当年,年轻的左翼理想主义者玛格丽特获得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奖学金,于1976年9月12日来到北京。当时,正值中国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在3天前刚刚去世。文革期间,心里学在中国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科学",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科医生被送入劳改营接受改造或者被戴上高帽遭到批斗。直到修建毛泽东纪念堂时,他们才被召来为纪念堂的选色提出建议。1978年,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心理学讲座。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从单位负责到个人自己解决
从前负责职工所有生存问题的工作单位突然间失去了作用。其结果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己解决所有问题。此前给人以的社会结构如家庭,人民公社和合作社不是解体就是失去了重要性。每个人都必须尝试以任何一种形式和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很多人因此产生了从前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和疾病。
1988年在中国举办首次心理学研讨会
当时,中国的精神病科医生总共不超过60人。不仅这些中国医生承认,中国必须加强心理治疗领域。而且,玛格丽特·哈斯·维泽嘉特也认为有这个必要。因此,80年代中期返回德国之后,她立即组织中国同行前往德国进行专业考察。1988年,中德两国心理学家终于能够在中国西南部城市昆明共同举办了一次专业研讨会-。
西蒙还清晰地记得他1978年的首次中国之行。他所参加的德国旅游团,是中德建交后获准前往中国旅游的第二个旅行团。他在中国期间还获得了一本医学教科书:"其中只有两页谈到精神病--一个是精神分裂症,另一个是歇斯底里症"。
心理治疗逐渐被社会所接受
自此之后,玛格丽特·哈斯成功地避开文化和政治敏感点,与其同事一起,在中国的学术和社会领域建立起心理咨询和治疗体系。公众的讨论和宣传活动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蒙说:"参加我们讲座的学员中,有些人在广播电台负责与有个人苦闷的听众进行对话,给予心灵安慰的栏目。有些公众人物也讲述了他们接受心理治疗的情况。通过这些活动,社会对心理治疗的接受程度大大增加。但是西蒙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在中国如果有人说我去看心理医生,仍然会引起周围人的窃窃私语。
闯出来的路
Psychotherapie in China, Teilnehmer des ersten Fachkongresses in Kunming 1988. Copyright: Margarete Haaß-Wiesegart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
1996年,在玛格丽特·哈斯的倡议下,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分别在德国巴登 - 符腾堡州的海尔斯贝格和北京成立。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名中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接受了培训。 "中德班"在中国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西蒙说:"这并非像人们所说的是一个试验,而是真正闯出来的一条路。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当初的所有参与者都没有想到,25年后,我们会建立起包括研究机构,医院,组织和专业协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专业体系。"
为了表彰玛格丽特·哈斯为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所作的贡献,2012年2月17日,她将在斯图加特被授予联邦十字勋章。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