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牺牲形象
要分辨在西方文明中留下深刻影响的牺牲形象时,就得重新找出在本书上一章中,那些用来确定由五个极所架构之模式的各种形象。去分辨这些形象,也就是承认它们(主要)在一神教范围里所占的位置,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因为一神教神话的活力中心乃是由这些形象构成的。就这点而言,它们实在太重要了,因为西方世界的思想、活动与风俗都深受犹太教最初的推动力所影响,因此变得更有活力而且大大进步。
我的意思是,面对这些有关牺牲的宗教神话,不能只看见其中属于人的幻想的一些变形,还得注意到它们的社会功效和它们带来的益处;若没有这些优点,我们很难解释它们为何历经历史长河的淘洗之后,还能留存至今,又为何对人类的心智一直起著作用。
我的讨论之所以针对一神教,首先是因为牺牲(如我上文说过的,从强烈的意义上说,是指把活人当作祭品,献为燔祭)是一神教体系结构的要素之一,而且绝对不可被简化。其次是因为西方的历史与文化,即我们现在生活于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和一神教都是分不开的。不论目前人们的信仰情况如何,有关各种宗教的讯息,经由教育、生活习俗、艺术作品和书籍传给下一代;有的时候,则是由父母教给的,即使父母本身是无神论者。人类的信仰经常变成古老或新兴的意识形态,例如各式教派林立,在现代人们深信星相学、预知未来的能力或者特异功能学。一神教神话至少留下足迹,甚至在民间迷信里都有它们的痕迹,当然这些迷信对有批判精神的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一般说来,与科学一样,乃发源于西方世界,并且在西方世界得以充分发展,因此与一神教及其影响密切。今日的西方和其它地方的人,实际上都与精神分析有关联,所以精神分析不可忽略人类的社会现象和团体对牺牲的反应,也不可忽视每个一神教──后者以一种典范的方式,对牺牲所定出的明确形象。
鉴于此,我将先讨论三个一神教中的牺牲结构,之后再讨论出现在它们之后的第四个牺牲例子,最后这个例子虽然在历史上离我们较近,其实际行动中所包含的牺牲的重要性,一点也没有减损。
所以,我所关注的是每一种牺牲结构的功效。我提出的模式所包含的五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当适用于每一种特殊的牺牲结构:
一、处理已被利用且被缓和了的罪咎感;
二、团体内部的凝结和盟约对社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