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提到精神分析常常就会想到的是它的有关精神化区理论、精神结构理论、压抑理论、心理性欲阶段论、还有心理决定论、决定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能量守衡理论、等等。但是不知到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里想着重在临床运用中的一些概念做以和讨论。这些概念可能会有、、、、、、、解释与干预、和,等等。过去,20年,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扩张。治疗角色已不是从前的“镜子”角色,而更提倡是“搭档”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澄清这些概念。这些概念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许多的临床经验,就很难真正的理解它。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比较深透的理解其涵义。从来就是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精神分析学的有关临床的概念对于临床医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曾经试图加入中德班学员们的qq群,后来被他们拒绝了,我想他们拒绝的理由可能就是拒绝象我们这些没有学过精神分析治疗性技术的人,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和治疗性技术还不是一回事。所以,要想成为分析治疗师,就必须学习精神分析的治疗性技术。很欣喜地看到这本书,个人认为,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真正出版过精神分析临床技术方面的书。因此,得到这本书时,感到爱不释手。很快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中的治疗性概念,对于临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试着将其精华记录下来。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一定会在记载上,与原作真正的含义有出入,但为了学习,就一定要做。水平也是可以逐渐地提高吗。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1、分析情景或
所谓分析情景是指对于精神分析的治疗性设置而言的。在精神分析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治疗性的设置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里就精神分析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设置特点加以简单的阐述。
第一阶段(前精神分析阶段)是指1897年以前。那时,以对癔病的催眠治疗为主要特征。当然,也用这种治疗方法治疗其他。这个阶段的治疗性设置,主要是在治疗室内,诱导催眠。此时,已认识到神经症为所至。后来,Freud对以催眠方法治疗的效果感到不理想,后来他想了许多方法让病人回忆过去的事件。
第二阶段:(经典精神分析阶段)
Freud进一步认识到了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在表达时导致冲突。在此阶段的早期,分析师对梦的解释非常重视。梦对于分析师显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后,Freud又发展了自由联想技术。建立治疗联盟,分析移情和阻抗并解释之。分析师尽可能地保持一种“节制”、“中立”的态度,以使病人减少从其症状中获得利益。分析师收集资料,给予解释、对峙和重建。病人在此过程中,不会以言语方式叙述其难忘的过去事件与现实感情的关系,而总是通过发生于治疗时间以外的行动及各种举动加以表达,这就是常说的“见诸行动”。分析师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在分析过程中,从意识层面理解分析病人的资料而进行分析。在此还有几个术语要提及。反移情--即在治疗中分析师对病人所产生的反应。分析师对这种情感反应的回顾,可以帮助分析师进一步恰如其分地审视即将与病人发生的关系。内省--若病人能够具备逐渐理解其意识与潜意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修通--分析师对病人反复解释,并且解释与进一步衍生的资料相互渗透。负性治疗反应--在反复地修通的过程中,病人发生明显的变化,随后,他可能会表现为矛盾性回避,会在明显出现疗效之后,病情复又加重。负性治疗反应,可追查到其潜意识中的负疚感。这些概念在此只做简单的介绍,待到以后再做详细解释。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的治疗性设置主要为,梦的解释,自由联想,阻抗、移情的发现与解决。在治疗中,分析师充当“镜子”,讲求分析师的“中立”原则。
第三阶段(新精神分析阶段)个人不大清楚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设置,固将其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