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微笑型抑郁症

发布时间:2019-04-19 22:15:12   来源:56度中南    
字号: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我很好”的反面竟是“救救我”

2017年6月,英国东米德兰兹的诺丁汉郡的16岁的姑娘Maisie。在周围人眼中,Maisie外向活泼、学习优秀,悲剧发生前没人觉得有任何不对。谁知清晨那声再平常不过的再见却成为女儿对妈妈永远的道别。

然而Maisie的家人朋友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凶手是潜藏在微笑之下的抑郁症。

在整理遗物时,姐姐发现了一张写有“I’m fine”的字条,但将其倒过来后纸条上的字竟变成了“help me”!快乐只不过是保护色,而心中的压抑绝望与缺失感却无处诉说,这就是微笑抑郁症患者的真实写照。

《小丑》中有这么一句话:“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著名的喜剧大师金凯瑞、憨豆先生和卓别林都被这个无形的杀手荼毒,他们用表演来给观众们带来欢乐,自己却饱受微笑抑郁症的折磨。

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大致知道什么是微笑抑郁症了。

“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他们表面微笑,内心痛苦。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一些人由于职业需要或其他原因,把愤怒、焦虑、忧郁等真实情感隐藏起来,时刻表现出微笑的表情,表面微笑,内心悲伤,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微笑抑郁症”。

这也是一种压力过大带来的影响。这种精神性疾病的压力来源于社交工作压力,初期表现不明显,因为微笑抑郁患者们习惯了在人们面前表演欢乐,总是给人们带去欢乐,如果承认自己有“抑郁”情绪,也许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此时微笑便不再是真实感情的流露,而转变成了一种防御机制,来掩饰内心的疲惫、焦虑和痛苦,这也就导致了这种心理疾病的难以及时发现。等到后期爆发,可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了,也加大了治疗难度。轻度反应包括:容易产生自责等消极思想,有时会自主性神经性失调,对生活失去兴趣或者感到迷茫,甚至可能导致自我放弃。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微笑抑郁症呢?

1.内向者,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向他人阐述自己的情绪,常常用微笑遮挡内心的忧伤。

2.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多,努力向他人展示完美的自己,因此遇到悲伤时会选择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3.幽默者,乐观幽默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他们不愿意去承认和表达自己悲伤的情绪。

4.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其他人往往认为这类人不会出现抑郁情况,因此也就不去关心。

可是,如今多数人对一些心理疾病的了解并不深入,更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一些主观的联想和判断。在日常生活中“我自闭了”“我不但焦虑还有强迫症”之类的言论随处可见,爱给自己贴心理疾病标签既是被生活所困的自嘲与调侃,也是在特定文化交际圈层表现自己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这就让人想起了Papi酱的那句“这年头你没个心理疾病,还好意思出门吗?好意思上网吗?好意思自称Fashion吗?”

可是,这些“不大不小”的标签,可能使人们对心理疾病及正确应对方式的理解产生偏差,最终,真正需要被关爱的人却背负着这些玩笑的代价。

我们该怎么做

有需求时,跟别人沟通,就能够让需求得到满足或者缓解;与人发生冲突时,如果可以表达愤怒和不满,那么消极的情绪就会消解大半。学会正确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至关重要。

乐观来看,心理问题的浪漫化、简单化、随意化,是人们愿意去了解它的表现。但这些标签代表的是真的疾病,也代表着心理疾病患者所承受的痛苦,理应且值得被严肃对待。

如果发现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处在抑郁之中,不要强迫他们告诉你他们的情况,这会让他们更加封闭自己;也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给出一些建议,不加评判的聆听永远比不合适的建议要好得多。

请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到安全,让他们知道自己被看见,被需要,被认可,被尊重。

最后,一定要及时用正确的方式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愿微笑不再是面具

愿所有的生命

都可以被温暖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