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六字,是高中最喜欢的历史老师所给予的经典告诫,我在这句话的鞭策下走过三年高中时光,迎来活。现在看来,“小步走,勤回头”足以一生用在学习任何事物上,包括我此时此刻在校新闻中心的学生记者工作。
(刘凡/摄)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如是说。我一直渴求一个可以在原则框架内自由思考的美好资格,那种即使栉风沐雨却仍然甘之如饴的快感,校园新闻传媒工作即如此。学生记者工作带给我的,除了看似焦头烂额的采访前期流程,还有逐步增长的策划筹备能力;除了起初采访报道过程中紧张慌乱,还有每次与被采访对象采访时间摩擦交流的超额收获;除了写稿的深夜点灯,还有定稿合上电脑后瞥眼间泼墨夜空的安慰满足。
学生记者工作中,我似猛虎,却迷恋细嗅蔷薇。我一点一点啃食新闻工作中的方法细则,感悟总结其中的奥妙欣喜。
虽然进入校学生新闻中心接到的工作任务不多,但仍有我记忆犹新津津有味的工作经历。“理工师说”可以是学校官网的王牌栏目之一,对话优秀师者,分享他们的故事经历给重理工莘莘学子,是栏目的最主要目的。有幸负责并参与到“理工师说”的栏目制作中,收获颇多。在采访报道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小川教授时,那种近距离接触对话优秀师者的巨额收获,是我在真正采访前没有想到的。身穿印着“重理工新闻”的蓝马甲,耳边伴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与老师的眼神交汇,笔尖迅速记录那些虽然质朴但掷地有声的话语。张老师自豪地分享着他实验室学生的历年比赛成绩和优秀毕业生故事,发亮的眼神似乎也呼应着在人工智能研究路上落下的滴滴汗水。在后续“理工师说”稿件创作中,我边写边回味,深感对话精英极如饮茗茶,是越品越香醇。说是为了栏目的稿件,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极佳的学习机会,体悟巨人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能力并发掘潜能。
沈从文有言:“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服了日头。”目标仍在,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裹着对新闻工作一腔热爱的行囊,回头看看代表着曾付诸的努力的路,走在学生记者工作的旅途中。
感谢收获,并继续贪婪着祈求获得更多。我仍然可以感受到来到花溪校区的第一次出任务学生记者工作的忐忑,任务是要了解报道经济金融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的成立。一天数十次地在校园里奔跑着联系相关负责人员,线上线下交替策划梳理着如何采访和写稿才可以充分展示其中内涵。现在回味起来才发现,表面上的埋怨抓狂不是真,作品成功发表时的雀跃才是我对这段辛苦工作的真实内心写照。还有对话校园优秀志愿者,听着被采访的女生微笑着讲述她的志愿经历和内心感触时,内心的柔情之花倏然开放,仿佛这不是一次采访,而是心与心对照的真情对话。
小步走,不代表慢慢吞吞;勤回头,不代表止于成绩。我希望自己擎着这或许会影响一生的六个字,热情洋溢地走在校学生新闻中心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