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用来描述的话,乍看之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但是它们究竟有没有掩盖关系的本质,甚至伤害到亲密关系呢?
No.1 最美好?
解读:一见钟情可能是满足了彼此对理想对象的一个幻想,也有可能是被对方身上自己所缺乏的某种气质吸引,它的确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未必能在亲密关系中带来好的结果。
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相互协作的过程,伴侣双方的最好相对一致,否则差距会带来冲突,感也随之而来,一旦负面相互传染,攻击性、指责性的东西就会冒出来破坏关系。
No.2 找一个像爸爸/像妈妈的伴侣最?
解读:在内心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当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期望他/她像爸爸或妈妈一样照顾自己,积极关注自己,这是一种对对方的理想化。当伴侣真的如我们所愿那样做了,我们会感到婴儿一般的幸福,像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这时候,亲密关系就处在浪漫期。
然而丈夫终究不是爸爸,妻子终归不是妈妈,当他们逐渐呈现出更完整的个体时,我们会痛苦地发现一个完美的照料者正在慢慢离开我们。我们会试图用各种方式挽留,改造、控制、威胁、否认都是常用的手段,亲密关系开始陷入权力斗争期。当一切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的时候,斗争便升级到很混乱的状态,亲密关系中的权利保卫也到了你死我活的状态中,挫折太多,由爱生恨,敌对、仇恨、成长中在原始家庭中的体验等都会展现无遗。
No.3 转化为亲情最稳定?
解读:中的亲密关系,每个年龄阶段的诉求都在不断变化:二十岁时向往激情、性的和谐;三十岁时双方在相互合作中追求稳定感和价值;四五十岁时,追求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相依相伴,相互照料;六七十岁空巢期的时候,希望在夕阳下携手相行、相濡以沫,最终在漫漫人生路上将爱情转化为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应该说,对于中国式婚姻来讲,爱情最终变成亲情的确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但这其中有一个判别亲密关系还存不存在的标准,即亲密关系的“三股绳索”:一是,指身心的依恋,比如两个人在家里,并不需要腻在一起,只是你上网我看书,但偶尔抬头相对一笑,内心就有无限的满足;二是欣赏,毫不怀疑地欣赏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丈夫认为妻子能生孩子真是了不起,妻子觉得丈夫能换灯泡真是厉害;三是尊重,真心地尊重对方,包括他/她的行为言谈与内心世界。
只要这三股绳索紧紧拧在一起,亲密关系就会和谐发展,即便是转化为亲情也永远存在。如果三股绳索断了,那么亲密关系事实上已经丧失殆尽,此时“平淡如水的亲情”无非是一句聊以自慰的托词,反而将关系的裂痕掩饰过去。
No.4 “一次不忠终身不用”最干脆?
解读:遭遇出轨,很多人的痛苦其实来源于受损的感觉——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你的身体和心灵都不是专属于我的。这种挫败感让有的人选择逃避,因为他无法面对;有的人则选择恨,用充满力量的恨来掩盖自己面对关系时的无力感。
如果能借出轨事件重新审视亲密关系背后的问题,反倒有可能是个契机,用以打破、结束一段不合理的旧的关系,建立一种可能更好的新的关系。
No.5 合二为一是最高境界?
解读:亲密关系是在拥有健全的独立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的亲密互动。两个人成天腻在一起并不等于亲密;两个相对保持独立的人,并不代表他们不相爱和不亲密。换句话说,紧密不等于亲密,亲密是独立的两个自我和谐相处的状态,我和你的一部分是融合的,但不是全部。没有独立自我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件颇为艰难的事。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我们一直讲求“忠孝礼义”,恪守君臣父子间的等级关系,而不是讲“心”,但亲密关系恰恰是用心来营建的一种对等的关系。文革的十年浩劫,更是对人们心灵带来毁灭性的侵蚀,就连枕边人也可能是告密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感丧失殆尽。这种创伤性的破坏通过代际传承蔓延,缺乏信任与安全成了一种全社会的集体。
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追寻亲密关系的路途都注定不容易。人们向往和谐美好,便需要不断地学习与修行,提高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简单来说,即“相互满足不贪心”:相互,是互动沟通的能力;满足,满足他人的能力,被满足的体验,和自我满足的能力;不贪心,能分辩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的能力。
婚姻是亲密关系最好的代表,它就像是一座关系花园,需要阳光、土壤、水分和空气,而关系双方就是园丁。没有浇灌和肥料的滋养,花园会枯萎凋零以至满目创痍,让人一刻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关系花园中留恋;懂得整理花园,那花园带给我们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满眼缤纷的色彩,让人身处其中,幸福快乐、充满爱意、意味深长地生活。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