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宾斯万格吸收哲学思想,对进行了“改造”,创造了存在分析学。存在分析学强调人的,关注人的整体性。存在分析就是要引导病人形成多样的世界设计,理解自己的在世之在,去过本真的生活。人不仅是在世之在,而且还是超世之在。他的存在分析观开创了存在分析研究的新取向,凸显了积极自主的人性观,促进了美国存在心理学的发展,但也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关键词: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精神分析;在世之在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24608 (2008) 0520095206 收稿日期: 2008205217
作者:任其平,博士,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 246011
引言
所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曾一度成为治疗和的最有效方法。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弗洛伊德仍然坚持以性本能和理论来解释精神病和神经症的病因,这必然招致各方面的责难和抨击。20 世纪20、30年代,欧洲大陆一大批精神分析学家因怀疑精神分析疗法的整个理论基础而开始寻求一种更符合现代西方人实际心态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把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其中,瑞士著名的家路德维希·宾斯万格(LudwingBinswanger, 1881—1966)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欧洲存在分析学的创立者。他积极地将存在主义哲学引进精神病学,把海德格尔“此在分析”( da2seinsanalytik)概念与心理治疗的案例分析联系起来,将之改造为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存在分析”( daseinsanalysis) , 并以此取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1 ]627
存在分析又称存在精神分析,是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精神分析为技术前提,以心理治疗为手段的一种心理学研究和心理治疗方法。严格地说,存在分析学属于精神分析学阵营,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外部发展之一。本文拟对宾斯万格存在分析学基本观点加以述评。
一、论对“人”的解释
宾斯万格对“人”的解释深受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弗洛伊德对人的解释是生物还原论的。他认为,病人的经验世界是由本能驱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量的动力是人的最基本和最后的特征。宾斯万格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弗洛伊德的观点,但他反对完全用精神分析的术语对人进行解释,他说: 在弗洛伊德那里,“现象的真实性、唯一性和独立性,已经被假设的力量、欲望和支配它们的规律所湮没。”[ 2 ]157这说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使人失去人性化,因而不能解释人,更不能解释完整的人。
于是,他接纳了海德格尔关于“人”的解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明确提出要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 3 ]509海德格尔把人解释为在世之在( being2in2the2world) ,在世之在把人和世界重新联系起来了,更好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的整体性。
那么,怎样保持人的整体性呢? 宾斯万格认为,人的存在是在生成变化之中,是在超越中超出自己的界限,走向世界。因此,人的存在应该具有多种存在样态。作为一个个体,如果不选择自己本身,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那么他的存在样态就变得单调、唯一,人就不具有完整性。宾斯万格还意识到存在与存在物之间的差异,他说:“人的存在的观点与存在物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或者换句话说,存在和存在物不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术语。”[ 4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的存在就是生存,是在世之在。
宾斯万格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决了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关于心理生理学问题的陈旧争论,人的躯体和精神不应被分开。人作为一个整体,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可是这些影响不是决定人行为的必然条件,仅仅是为人的选择和接受提供了可能性。“人所以自由,是因为他碰到唯一的必然性,即始终在选择;他是注定了自由的。”[ 5 ]127而这种自由选择必然促使人作为以整体性的形式、以此在的结构存在于世。所以,宾斯万格主张精神病学家要从整体性中看待人及其存在,否则就无法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对此,宾斯万格说道:“事实本身表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对于对精神病学家来说是何等重要。”[ 2 ]209宾斯万格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说:“海德格尔通过提出在世之在的此在的基本结构,为精神病学家提供了一把钥匙。借助这把钥匙,精神病学家就摆脱了任何科学理论的偏见,就能够在全部的现象学内涵和固有的情境中确定和描述他所研究的现象。”[ 2 ]206可见,宾斯万格在对人的解释上接受了海德格尔的影响,而基本摈弃了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人的整体性就是人的本质。而这种整体性就是人的在世之在。
二、论人的在世之在
海德格尔根据强加限制的领域来分析世界,认为此在(Dasein)或人的在世必须在周围世界和共同世界的背景下来理解。他理解世界的方法就是众所周知的此在分析。宾斯万格借用了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在世之在的概念。
宾斯万格阐述的“在世之在”概念包含着个体自身的世界以及与其他人和物的同时、同地的关系。人存在于世界中,始终与世界中的具体人或物打交道。但有些人却封闭自己。他在《梦与存在》中提到:“有些人并不关切自身是一个整体,就像生物学家只不过把人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那样把自己仅仅看作一个方面。”[ 2 ]223这显然指那些不关注在世之在的人。在世之在表达了人的基本、直接和必然的存在条件。离开了世界,人就不存在;离开了人,世界就不存在。在世之在克服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分裂,因而恢复了人与世界的统一性。
对“在世之在”的理解,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如果要真实地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人就必须主要研究他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与他的世界相分离的有机体和。
宾斯万格对在世之在的理解具有两个特点,即: ①他把在世之在主要理解为超越自身而趋向世界( transcend itself toward the world)的主体; ②他把在世之在描述为以实体的关注( onticself2concern)为特征的个体存在。[ 6 ]115
在世之在如何能超越自身而趋向世界呢? 宾斯万格认为,此在的固有结构表明在世之在是预设的。宾斯万格虽然与海德格尔都强调此在是作为“先验”而存在,但对“先验”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以澄明( clearing)或敞开( disclosedness)而存在,在世之在和先验是指最基本的此在之在状态。宾斯万格强调的是:“在世之在和先验具有同一性,正是通过这种同一性,我们能够理解在人类学应用中的‘在世之在’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7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