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心理学 > 诊断与技能 >

自闭症儿童是心灵盲吗?——Gallagher的互动理论

发布时间:2019-04-09 18:09:22   来源:心理科学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学空间K9BLt~a

儿童是心灵盲吗?——Gallagher的述评
 心理科学    2015,38(6):1519-1524
 许秀芬  陈巍

J8qq2[ I.F'@ Sf0空间H ^5dc.o/a-P'@

内蒙古心理网%^vg{eHDu

@c!W Yi0摘   要   在自闭症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建立在心灵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基础上的。这两个假设将他人的心理视为封闭的、隐藏在行为后面的,且我们主要使用读心的方式理解他人。互动理论拒绝这两个基本假设,并整合来自和现象学的研究证据将人类社会互动的形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原初、次级交互主体性与叙事能力。在个体发生学层面上三者前后相继,在成熟个体的社会互动层面上,三者互为补益,但基于感觉-运动的直觉式社会互动是理解他人心理的主要方式。自闭症儿童在原初与次级交互主体性上存在障碍。目前,互动理论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具有较大的发展与完善空间。

rMJ7P[0内蒙古心理网 s-a-\3NOU`f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心灵盲理论    互动理论    交互主体性    感觉-运动

*H C)aE,H,Ml{n#w$G0内蒙古心理网,Yp i7FM

/o&V"GFd+r q0

-FoS%R(qM;g'oK01    引言

k?LX#Fpsh d0内蒙古心理网2]$R@ b"yXc#sd6bZk

自闭症(Autism)即症,是一类广泛性发育障碍,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就是社交困难、沟通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其中又以社交困难为其核心症状表现(Frith, 2012)。目前,在自闭症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的解释理论是由Baron-Cohen 等提出的“心灵盲”理论(Mind-Blindness Theory)。该理论假设,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出现了发育迟滞或缺损(Baron-Cohen, Leslie, & Frith, 1985)。然而,“如果心理理论不能作为正常个人社会认知的主导理论,那么心理理论的缺损也就不能恰当解释自闭症患者的社会性特征缺陷”(Gallagher, 2008)。近十年来,当代美国家与哲学家Shaun Gallagher等人整合了来自发展心理学、现象学和具身-生成(Embodied-Enactive)认知科学关于社会互动的诸多观点,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假说——互动理论(Interaction Theory)用于对自闭症人际交往问题的解释。

9\*??K9s.[/\1d0内蒙古心理网dv N x&pp$F-w

2    心灵盲理论在自闭症人际交往解释上的问题

Fs:[YDd7@g0内蒙古心理网n1T$xA%y

Frith(2008)认为,在认知科学中,“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是指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我们通常是如何理解彼此的。关于如何精确解释这一能力,传统观点集中在读心或心智化(Mentalizing)的使用上。按照心理理论的观点,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一般想要理解他人只能依赖于基于“常识心理学”(Folk Psychology)的信念-愿望推理。相应地,我们通常要顺利地跟他人进行交往也只能靠对他人行为的推理与预测。可见,心理理论关于个体社会交往的解释是建立在心灵主义假设(Mentalistic Supposition)和普遍性假设(Supposition of Universality)基础上的。心灵主义假设认为,他人的心理是隐藏的、封闭的、掩盖在我们所能看见的外显行为后面的;普遍性假设则主张,我们对于理论的信赖是近乎普遍的,即有关理解和与他人交流的这种常识心理学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内蒙古心理网n D0f~ QAf D8?f

内蒙古心理网l1d7?j6_8l&^X,K)O,N

然而,当前来自发展心理学的实验证据和现象学分析表明心理理论对于正常个体的交互主体性经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第一,他人的心理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不可获知的。已有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已经可以依赖于他人跟自己相同的认知与他人进行互动性的模拟,这种模拟是设身处地的,而无需借助复杂的推理机制(Mitchell, Currie, & Ziegler, 2009)。他们除了在视觉上被面孔所吸引、在听觉上被某种类型的声音(如母亲的声音)所吸引以外,他们也会使用面部姿态引起别人的反应(Senju, Southgate, Snape, Leonard, & Csibra, 2011)。到13个月大时,婴儿已经可以根据他人的表情来断定其是否值得信任,18个月大时已完全能够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是否与其行为表现相匹配(Chiarella & Poulin-Dubois, 2013)。这意味着,即使是新生儿,对其他人的心理就有一个无需理论调节的、更直接的感知(Gallagher & Hutto, 2008),推理并非是必须的。第二,我们并不仅仅是他人行为的观察员。我们对他人的日常立场并不仅是观众,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与他人在一些事情或交往实践或预定关系中产生互动。第三,心智化并不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普遍采用的形式。按照心理理论的假设,当我们解读他人心理时,我们不仅理解了他人行为的原因,还会想象出一整套心理状态并进一步预测接下来他将要做什么,这种过程即是心智化,而个体在实现该过程中借助的就是一种基于规则或逻辑的推理能力。在日常人际互动中,心智化是相对较少采用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更多依赖于在某种情境中的特定方式去感知和理解他人,而后者才是更为主要和普遍的社会交往方式(, 2013; Zahavi, 2011)。内蒙古心理网oP2M |8g7D6Q f3g

N x0?)p1E5~p"y7aw"U0从这些方面考虑,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不是在一旁简单地思考或试图推测出他们正在做什么,相反,“我”会用一种具身(Embodied)的方式对它们作出回应,并且“我”的看法是交互的:“我”对他人的理解由感觉-运动的循环构成,而社会理解依赖并通过社会互动实现(Jaegher, Paolo, & Gallagher, 2010)。这样,对于未被知觉到的隐藏信念或心理状态的推理就没必要了。可见,基于心灵主义和普遍性假设的心理理论在对正常个体社会互动的解释上存在问题。

u*u/zJ]~0

9p*qj#nzO+q wZ0另外,互动理论还对Baron-Cohen 等人将新生儿时期及1岁左右婴儿具有的各种社会互动能力(包括婴儿与他人之间互动匹配的基本能力、共享注意机制和)视为成熟的心理理论的前体(Precursors)的观点持否定的立场。Gallagher(2008)指出,如果将“前体”理解为当社会认知的“真正的”现象或可能性出现时就消失的东西,那么这些能力并不是前体,而是社会交往和理解的基础和持续。内蒙古心理网T.G%wJ(p7G(J\

r[ s;qh|AS.w03    互动理论的内涵与论据

7nS$ttgNFeFW8q0

OJnL.w'?H0与心理理论不同,互动理论拒绝心灵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为了给社会认知和交往提供一个完整的解释,互动理论侧重于三套能力:第一套能力体现在从早期婴儿身上显示出来的具身交互主体性的知觉上;第二套能力开始发展的年龄大概出现在1岁左右,以共同注意现象为信号,与它一起显现的是背景的重要性;第三套是叙事能力,它在儿童获得语言和理解故事时获得了它的发展开端。前两种能力在发展心理学里面对应于著名发展心理学家Trevarthen(1979)提出的原初交互主体性和次级交互主体性概念。主要包括意图、信念、视线追踪、共情以及共同注意等成分。依据这些成分出现的先后顺序,Gallagher(2008)将完整的交互主体性互动理论区分为三个层次:原初交互主体性(Primary Intersubjectivity)、次级交互主体性(Secondary Intersubjectivity)和叙事能力(Narrative Competency)。

kJd;I/A!H W5T0

}$i#`$cV'SL ~)d4zg n03.1    原初交互主体性

&ge&W| v8Z4B"H i0

F$Tj6U:X)?&L)CK H0原初交互主体性包含由Baron-Cohen等人提出的“意图探测”(Intentionality Detector, ID)和“视线方向检测”(Eye-Direction Detector, EDD)以及其他促进婴儿与他人之间复杂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不断证实,新生儿的模仿是互动式的:这种互动并不仅仅依赖于对与非自我的区分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本体感觉,而是依赖于他人跟自己相同的认知,即经验共享(Trevarthen & Delafield-Butt, 2013)。婴儿早在5-7个月大时就能够检测出带有表达特性的视觉和听觉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Senju, Johnson, & Csibra, 2006)。最近,Yamakoshi(2012)等的研究也发现,婴儿从8个月开始就会“看人脸色”,他们可以追随他人的目光并且开始将头部、嘴巴、手的各种动作以及更多的一般身体运动知觉为有意义的、目标导向的动作(Goal-Directed Action)。内蒙古心理网0Wi HbC3gI}

内蒙古心理网+cLx;TZ;fg!y y&X/]

值得注意的是,婴儿的这种理解并没有理论的干预,并且是以一种非心智化的方式把身体运动看作是情绪的表达,而且是由目标导向的意向性行为。18个月大时婴儿能够自行完成所观察到的主体没能完成的目标导向动作,这表明他们意识到了其他人未完成的意图(Herrmann, Call, Hernandez-Lloreda, Hare, & Tomasello, 2007)。上述所有这些研究都很好地支持了“原初交互主体性”的设想,而质疑了隐藏信念或心理状态的推理在人际互动上的基础作用。

c'qs,G(N_%W6ipW0

t/`^fB-| q L)J |0通过原初交互主体性,与他人互动的先天就有的或早期发展起来的能力在感知经验水平上显现出来,即我们从他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方向等看出或更确切地说是感知到他们打算怎么做、他们感觉到什么。在婴儿早期的某些感觉-运动身体动作中就已经可以发现人类交往和理解他人的基础。互动理论认为,正是这些身体表现构成了我们理解他人的初步途径,即便在我们已经获得心理理论能力之后它们仍然在发挥作用。即在我们大部分日常交互主体性情况下,我们对其他人的意图有一个直接的、基于感知的理解,这种初步理解并不需要我们假设隐藏在他人心理后面的某些信念或愿望。在非常年幼的儿童身上就已经存在用于理解他人的、前理论化(Pre-Theoretical)的感觉-运动能力。婴儿已经从他们自己的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和运动中具备了一种意识,他们能够意识到环境中某些种类的实体的确是跟自己一样的主观自主体(Subject-Agent);这些实体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而又以其他方式与自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在新生儿的行为中这种意识是内隐的,至少是以一种原始的(原生的)方式存在的。

rCcx(B0内蒙古心理网7i$h1gjGJh*u&h

其中,感觉-运动能力在我们解释个体社会认知的某些基本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Soughgate等(2010)的EEG研究发现,9个月的婴儿对另外一个人动作意图的理解与预测取决于主体自身运动系统的活动。当个体观察别人执行某个行动或想象自己在做那个动作时与自己做那个动作时,其前运动皮层、辅助运动区等镜像系统(Mirror Neurons System)的激活模式极其相似。Skerry等(2013)的研究进一步发现,3个月的婴儿已经具备理解并预测他人目标导向动作(例如绕过障碍物抓取一个球)的能力,但是,他们只有在自己执行过类似动作的情况下才能正确理解或预测。内蒙古心理网V;@ pIJ2P

*d`.\%B9^0既然感觉-运动过程的发展对原初交互主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感觉-运动障碍是否会造成自闭症个体的社会认知缺陷呢?近期,一项关于2-6个月罹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高风险婴儿和低风险婴儿的长期对照实验对这些儿童3岁以前眼睛移动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那些最终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中早在2个月大左右,目光接触行为的数量便呈显著下降趋势(Jones & Klin, 2013)。MacDonald等(2014)的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在诸如握勺或抓握玩具等精细动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上学习要比同龄正常个体晚将近一年;而在诸如跑步和跳跃等粗糙运动技能(Gross Motor)的学习上要晚于同龄个体大约6个月。这些研究进一步佐证了自闭症儿童理解他人行为和意图的能力缺陷与感觉-运动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x7s[a8JIv{4K0内蒙古心理网;I$^e5n.iZ

3.2    次级交互主体性

#\)d:Z(e/]6Q f!Lo4|l0内蒙古心理网,_p;wIj"c| O%xV1R]_B

按照Trevarthan 的看法,次级交互主体性包含共享注意机制和共情成分。在1岁左右婴儿超越了原初交互主体性的人对人直接性,并进入到一种共享注意-共享情境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境中他们学习某一个物体是什么,它们是干什么的。可见,次级交互主体性的限定性特征就是一个对象或事件可以成为两人之间的一个焦点(Hobson & Meyer, 2005)。在此过程中,儿童不是被动的观察者,相反,他们会跟其他人互动,并且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了更强的能力。Gallagher(2004)借用Baron-Cohen“共享注意机制”(Shared Attention Mechanism, SAM)的概念,认为婴儿在大概9-14个月大时共同注意的典型行为开始发展。儿童在监测他人的视线和他人凝视的对象之间切换用以验证他们正继续盯着该事物,同时他们也会学习解决这个同时问题。很明显,这种理解依赖于共同注意和实际背景。正如我们在现实背景环境中理解自己的行为,我们也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别人的行为。

]q[Kj2?H4]0

uPwWk@{-{0可见,远早于心理理论机制的发展之前,儿童就从观察别人的身体和表现出的运动中来辨别他人的意图或找出一些事件的含义。到两岁左右,儿童就能识别出假装的行为,例如妈妈将香蕉假装成是一个电话(Baillargeon, Scott, & He, 2009)。作为对心理理论的补充,Frith(2012)认为,自闭症涉及信息整合——尤其是整合部分和整体信息时的不平衡。她把这个称为“中央统合”(Central Coherence)的问题。知觉和理解通常是由原理塑造的,但在自闭症儿童身上,这些格式塔原则看起来似乎被打破了。Williams 和Happé(2010)强调自闭症的认知集中在部分而不是为部分提供意义更广泛的背景上。因此,自闭症患者在一定背景下看到物体存在困难。例如,与正常被试相比,自闭症儿童能够更好地在复杂的背景中找到嵌入的数字——对于他们来说,背景环境并没有干扰他们搜寻的能力,而对非自闭症主体来说背景却起到了干扰作用。

"|,|1A/BP0

:Y6UD+R1sv0如果我们把这些关于中央统合的格式塔问题描述为涉及背景理解的问题,那么这可能就会干扰弥补次级交互主体性的能力——依赖于理解他人并在一定背景下与他人互动的交互主体性的能力。因为即使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如果没有背景,对于任何一个看着“我”或打算与“我”互动的人来讲,“我”的意图都是含糊不清的。内蒙古心理网$X${!j2]{M$h%o7T@\

{4s6Ez D d ?#qs03.3    从原初交互主体性到叙事实践

;v({8T3uB Vw2j wf0

@ [.dV6c3Z r0Gallagher(2009)认为叙事能力在2~4岁左右得到发展,包括获取交互主体性交往、动机与原因的叙事实践。这种能力可以等同于心灵盲理论所预设的心理理论。但是,与心理理论支持者所倡导的原初和次级交互主体性是成熟心理理论的前体的观点相反,来自成人社会互动的方式证明了原初和次级交互主体性在我们日常对他人的理解和交往中持续发挥的作用。互动理论认为,在个体发生学层面上,原初交互主体性、次级交互主体性和叙事能力三者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前后相继;从成熟个体的社会互动层面来看,三者互为补益。按照互动理论的观点,我们在交往中发现的他人意图并不是任何个人心理的孤立的特性,而是作为具身社会交互的一个产物出现的(Gallagher, 2004)。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对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主体的知觉获得的理解就已经足够丰富且复杂,通常不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即,处于某种环境中的主体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人的所思所为。

*s(M SN$A$I;E\}0内蒙古心理网7lS7aMf7ES0br |

当然,他人的行为有时是模糊的,或其他人并不总是通过他们的表情、动作、行为等来透露他们的思想或。这时,我们就要转向其他手段——如叙事练习,以更深入地来解释某人。这也印证了前文所述心理理论所主张的“读心”的观点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当个体依靠基于感觉-运动的原初和次级交互主体性不能理解并与他人进行互动时就会采用叙事实践的形式进行补充。当然,即便是进入这样的过程,我们首先也必须通过知觉和背景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或表达是不合常理的,这将能够激励我们作出进一步的猜测或推理。然而,这种场景在日常社会互动中并不是最基本的,我们并不总是遭遇这种社会互动难题。内蒙古心理网cJ)t dB

内蒙古心理网E3}Bg9kx

在大部分情况下,由感觉-运动形式存在的原初与次级交互主体性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理解并与他人互动所需要的东西。在自闭症的形成上,互动理论同时考虑感觉-运动与中央统合问题在原初交互主体性和次级交互主体性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发展出一个相对更完善的理论。例如,感觉-运动问题可能会导致在原初交互主体性水平上的社会症状,中央统合问题可能也会导致在原初和次级交互主体性水平上的社会症状。

6L0Q&fTZ$T2@0内蒙古心理网t4MrHk

4    互动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g Loyf`0内蒙古心理网Zt D7x"Q"W*U D

4.1     互动理论在解释自闭症儿童社会认知特征上的进步

z%d$ay la0

;|)z3w9c!Wg0首先,弥补了心理理论关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解释的不足。按照心理理论的观点,拥有一套心理理论就是为了能够划分自我和他人的独立心理状态以解释和预测行为。这个理论或我们运用它的能力最初表现出来大概在4岁左右,而自闭症就是人类的基本“读心”能力的一种缺损。然而,上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在早期婴儿身上就存在着与外界的体现式互动。这些暗示了心灵盲理论所预设的心灵主义假设与普遍性假设可能并不成立,虽然自闭症儿童也具备一定心理理论,但这并没有帮助其实现有效的社会互动。因此,完全使用心灵盲来解释自闭症的社会认知障碍似乎就有失偏颇。内蒙古心理网nIY+c!M8l`.j

)[ w+aA h&Zl0其次,相对心灵盲理论,互动理论将个体社会认知的发展比喻为一条由诸多影响因素组成的长线,并认为与心理理论相关的特定认知功能问题出现在这条长线的末尾,是在影响感觉-运动过程的神经系统干扰中形成的。换言之,以前理论(Pretheoretical)形态(例如感觉-运动能力)存在的社会性理解比以理论形态(Theoretical)(例如心智化能力)为基础的社会性理解在个体社会认知中发挥着更基础的作用。婴儿已经从他们自己的本体感觉运动中具备了一种意识,他们能够觉知到环境中某些种类的实体的确是跟他们自己一样的主观自主体(Subject-Agent)。在新生儿的行为中这种意识是内隐的,至少是以一种原始的方式存在的。沿着这条线进一步发展,原初交互主体性的缺陷干扰了次级交互主体性的形成,这又进一步诱发了以心理理论为代表的叙事能力在社会互动上的过度代偿。换言之,如果自闭症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身体运动中知觉到其意图或情绪等心理状态,那么他们可能会完全求助于一种纯粹基于因果规则的心智化过程对上述心理状态做出解释。

8b1}?.sg(Ix0

O$qPj yf04.2    互动理论的局限

.Tm-T+]ECG0内蒙古心理网m$] u8By0E5D

首先,关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的发生机制问题仍有待进一步阐释。互动理论对读心的两个基本原则的缺陷批判目前更多地停留在认识论层面上,而缺少直接的实验科学证据来论证诸如原初与次级交互主体、叙事能力的具体发生机制,尤其是脑与神经机制。例如,自闭症儿童的原初交互主体性障碍的产生机制与影响因素究竟有哪些?导致低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感觉-运动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虽然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功能特征为原初交互主体性提供了部分神经生物学基础,但目前已有一系列研究给出了相反的证据。即,自闭症个体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本身是完好的,但是其内侧前额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的高级调控出现了问题。因此,该系统的功能障碍不能被视为自闭症的病因,更可能是其他病因所导致的次级结果(Vivanti & Rogers, 2014)。由于内侧前额皮层本身就是经典心智化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理论不得不重新反思原初交互主体的“原初”地位。

|-D"f#u u j0E _#v/dn0内蒙古心理网 P%z;O&[r l#G

其次,互动理论尚需扩大对自闭症儿童认知与行为特征的解释范围。虽然互动理论一直强调其解释力主要在于精致刻画人类社会互动的普遍方式,并以此在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上给出了与心灵盲理论截然不同的解释。不过,未来所有自闭症解释理论的发展方向是全面、系统地回答该群体在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的认知或行为异常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Frith, 2008)。这种解释范围的扩大并非是仅仅对某个理论的苛求,因为同时考察自闭症儿童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的认知或行为特征可以帮助研究者澄清一些单一维度分析所忽视的问题。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即是由心灵盲理论拓展而来的共情-系统化(Empathizing-Systemizing, E-S)理论,它将自闭症个体的非社会性特征(系统化)与社会性特征(共情)整合到了同一维度上(齐星亮, 陈巍, 2013)。如果互动理论希望整合甚至超越后者就必须系统厘清感觉-运动障碍与系统化之间在功能上的因果关系。例如,论证系统化能力是感觉-运动功能紊乱的代偿性衍生产物。这些设想亟待来自跨学科实验证据的多维支持。内蒙古心理网:mPUs%@

内蒙古心理网6h-U.N'x/S V(q

参考文献内蒙古心理网/Tf\+xr]

内蒙古心理网9Ta:E"FV"hC3Pm8e

陈巍. (2013). 具身交互主体性: 神经现象学的审视. 哲学动态, 4, 76-82.内蒙古心理网;k*A]I W%r6S/j

内蒙古心理网e*S{5}'j#kD

齐星亮, 陈巍. (2013). 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述评. 心理科学, 36(5), 1261-1266.内蒙古心理网j+K5N&l)~-Rl

内蒙古心理网q0F[f*H

Baillargeon, R., Scott, R. M., & He, Z. J. (2009). False-belief understanding in infant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4(3), 110-118.内蒙古心理网$N9CO@q:X

内蒙古心理网2w0|.K"KKa

Baron-Cohen, S., Leslie, A. M., & Frith, U. (1985). 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 21, 37-46.内蒙古心理网3f#t^8eg8h

内蒙古心理网&NDR!nI9Q

Boucher, J. (2012). Putting theory of mind in its place: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s of the socio-emotional-communicative impairments in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utism, 16(3), 226-246.内蒙古心理网9T,b"i mq*g!Me

9R/dj(YZ+x0Chiarella, S. S., & Poulin-Dubois, D. (2013). Cry babies and Pollyannas: Infants can detect unjustified emotional reactions. Infancy, 18(S1), E81-E96.

D6K1p6wt0~Z0x"|0

:Pw-@ K%R6hn0Frith, C. D. (2008). Social cogni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3, 2033-2039.

UQ%WaXg0s0内蒙古心理网*[s:kQ:oT

Frith, U. (2012). Why we need cognitive explanations of autis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5(11), 2073-2092.内蒙古心理网+LN]1~1V7@ gm$I

内蒙古心理网w,Y7S@J#CgOY%b

Gallagher, S. (2004). Understanding problems in autism interaction theory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ory of mind. Philosophy,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11(3), 199-217.

p1_$Z;u(r^9T%sj0内蒙古心理网 f?1o o|$w

Gallagher, S. (2008). Inference or interaction: Social cognition without precursors.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s, 11(3), 163-174.

$~fMmV5w W,S,s0内蒙古心理网 r9f3q3D[Hf"Z1f!X g#O

Gallagher, S. (2009). Two problems of intersubjectivity.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6, 289-308.

&j#RV!]6YF+m0

3TQkh8A6gl }2\0Gallagher, S. (2012). In defense of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es to social cognition: Interacting with the critics.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3(2), 187-212.内蒙古心理网BSp|w(?w0WU%m

P8lW.M/o W#V g0Gallagher, S., & Hutto, D. D. (2008). Understanding others through primary interaction and narrative practice. In  J. Zlatev, T. Racine, C. Sinha, &  E. Itkonen (Eds.), The shared mind: Perspectives on intersubjectivity (pp. 17-38).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ress.内蒙古心理网 Yt~&[v#R4R

:k1J \$k;}.w2bT0Herrmann, E., Call, J., Hernandez-Lloreda, M. V., Hare, B., & Tomasello, M. (2007). Humans have evolved specialized skills of social cognition: The cultural intelligence hypothesis. Science, 317(5843), 1360-1366.

#WQaa3}(|-H0

+Wu&DB0dAW)sL(d0Hobson, P., & Meyer, J. (2005). Foundations for self and other: A study in autism. Developmental Science, 8(6), 481-491.

2ic[ XO Ab0内蒙古心理网r%Ah7N&Y{2s,U}l S;k d

Jaegher, H. D., Paolo, E D., & Gallagher, S. (2010). Can social interaction constitute social cogni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4(10), 441-447.内蒙古心理网t%E"?UF"|

fT5[*J:_u!TKd0Jones, W., & Klin, A. (2013). Attention to eyes is present but in decline in 2-6-month-old infants later diagnosed with autism. Nature, 504, 427-431.

n(uI\6Z OA}0内蒙古心理网+iR4H P3s}$jf C

Lind, S. E., & Bowler, D. M. (2009). Language and theory of mind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lement syntax and false belief tas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9, 929-937.

bnt@y2X0

5[9e il k,P0MacDonald, M., Lord, C., & Ulrich, D. A. (2014). Motor skills and calibrated autism severity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 31(2), 95-105.

.]_&X&_x j'p.p0内蒙古心理网Dv$Z1``y(kX.I

Mitchell, P., Currie, G., & Ziegler, F. (2009). Two routes to perspective: Simulation and rule-use as approaches to mentalizing.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7(3), 513-543.内蒙古心理网7`hs\3wA%h0`(O*D

内蒙古心理网@*t XzU7~l&^

Senju, A., Johnson, M. H., & Csibra, G. (2006). The development and neural basis of referential gaze perception. Social Neuroscience, 1(3-4), 220-234.内蒙古心理网/p%m [(e#`-ea+x

B+y4c6}EMN&H`0Senju, A., Southgate, V., Snape, C., Leonard, M., & Csibra, G. (2011). Do 18-month-olds really attribute mental states to others? A critical tes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7), 878-880.

;O:dTx!I3kc4q0

0PfS l RL9L0Skerry, A. E., Carey, S. E., & Spelke, E. S. (2013). First-person action experience reveals sensitivity to action efficiency in prereaching inf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10, 18728-18733.内蒙古心理网P A-ZH]

kc4?#SCz0Trevarthen, C. (1979).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early infancy. A description of primary intersubjectivity. In M. Bullowa (Ed.), Before speech: The beginning of human communication (pp. 321-347).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a$E$cv9dH;_0内蒙古心理网3iAL:f5Z_2^lv*b

Trevarthen, C., & Delafield-Butt, J. (2013). Biology of shared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for the intersubjective life of narratives. In M. Legerstee, D. Haley, & M. Bornstein (Eds.), The infant mind: Origins of the social brain (pp. 167-199). New York: Guildford Press.内蒙古心理网^`Ue1h,T&W u

内蒙古心理网W ^ rCZe?pn4~j

Vivanti, G, & Rogers, S. J. (2014). Autism and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 Insights from learning and teaching.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9.内蒙古心理网K3@CS]!]K,^|7h

1L2s V$r xt/@0Williams, D., & Happé, F. (2010). Representing intentions in self and other: Studies of autism and typic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Science, 13(2), 307-319.内蒙古心理网 t2@x{*c

]K,e@5PK0Zahavi, D. J. (2011). Empathy and direct social perception: A phenomenological proposal.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2(3), 541-558.内蒙古心理网 ?8W6y$s_B9n Ki5G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