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者:他们会怎么看待我呢,好可怕!

发布时间:2019-04-19 22:14:59   来源:壹心理    
字号:

文章封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出自《诗经》里的这句,意思是:“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这句诗词很生动的展现出,一个男生在等待心爱姑娘到来时,内心的焦虑之感。不过男生最终如愿以偿,等到了心爱的姑娘,并且女生送男生一支红笔管,美好的姻缘便从此开始。

让我们回到现代。在一栋二十多层高的写字楼一处角落里,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手中捧着喷香的鲜花,正等着美丽的姑娘下楼,然后准备双膝跪地送给她。这好像又有一段美好的姻缘要开始啊。

但小伙子神情慌张,来回徘徊,嘴里念念有词,叨叨着:“哎呀,她要是不下楼怎么办。要是她下楼,不接受我的鲜花,在这么多人面前,岂不是丢死人了。对了,她父母好像对我有意见,她父母不接受我该如何是好……”

过了一会,姑娘内心无比激动的下楼,准备在万众瞩目下接受男友的鲜花。可下来之后才发现,小伙子早垂头丧气的走了。姑娘尴尬的转身跑向旁边公园,消失在夜色中。原来,小伙子由于想的太多,焦虑、紧张过度,于是拿着鲜花走掉了。

这份美好的感情在“焦虑”的阻挠下,随风而散。其实有很多事情或愿望本可以实现,只是因为我们内心羁绊太多,便把简单的事情看的很复杂。这就像一团毛线,它本是一根长长的线,很容易理出线头。但如果被外界打乱,或是内心烦躁,那么这根毛线便会纠缠为很多疙瘩,解也解不开。

而焦虑也会让我们把生活这根毛线打成好多结。

 

 

社交焦虑是什么?

自古至今,焦虑情绪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常客,让人欢喜让人忧。作为社会性动物,聚会、工作、面试、约会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但对于社交焦虑人群来说,这些场合和活动则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和折磨。

社交焦虑是指,当一个人处在被他人关注的社交或工作场合,比如公众演讲、面试或者向老板汇报业务时,会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怕,同时伴有脸红、出汗、颤栗、恶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行为。同时,社交焦虑者特别害怕外界对自己做出不好的评价,他们会将周围人看作潜在观众,由此便会刻意关注自己的外部行为(如面部表情、姿势、行为等)以及内部感受,表现出过度的自我关注。

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且会被其他人关注和注意时,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惧,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种焦虑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调节、缓解,就会慢慢发展为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人际交往。

社交焦虑会使你渐渐疏远和朋友们曾经亲密的关系,推辞掉老板对你的提拨,丢掉一份美好的爱情……更严重的是,随着社交焦虑程度的加深,个体还会出现抑郁、酒精成瘾、物质滥用等严重问题。

鉴于社交焦虑的这种负面影响,心理学家对它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人们发现,社交焦虑个体有着区别于一般人群处理外界刺激信息的方式,即认知偏差,主要包括注意偏差、解释偏差和记忆偏差。


社交焦虑者的注意特点

注意偏差是指焦虑个体对外界的负性信息很敏感,他们会优先对这些信息进行注意,而不是那些积极、美好的事物。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在职位晋升中,员工们对办公室里的悄悄话会比平时更加在意;相信你也接触过失恋的人儿,他们对那些与自己伴侣有关的东西特别敏感,格外注意。

正常的个体自然也会出现注意特点,但他们可以很好的调适自己,并作出行动去改变。而社交焦虑者会对自己和外在环境抱有负面的想法,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于负面的信息,尤其与自己相关的,并且这已经成为他们习惯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社交焦虑者会表现出自动化的自我关注,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不良表现会引起周围人的负性反馈,从而时刻在监控自己的外部表现。

心理学家们对此作了研究,实验中要求高低社交焦虑者注视屏幕中央的愤怒或中性面孔,然后对周围的目标字母做出反应。结果与实验者们的预期一致,人们发现高社交焦虑者在愤怒人脸条件下的目光停留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他们被愤怒人脸吸引,从而无法将注意力转移至当前的任务中, 而在低社交焦虑者中并没有发现此现象。

人类的注意力其实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可以用菜篮子比喻。如果你在里面放了过多的坏蔬菜,那还能放多少新鲜的蔬菜呢?很显然,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任务无关的消极信息时,则很难再有精力去接收积极的、有益的信息,这必然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提升我们的焦虑水平,更不用说那些社交焦虑的人了。


社交焦虑者对模糊事件的解释风格

我们来假设一些生活中会经常面临的场景,来看看你会如何解释人们那样的行为。

你到朋友家去玩,看到一群人在聊天,这群人停止了谈话,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样?

你是班上的班干部,一次班主任找你谈话,你觉得他会批评你还是表扬你?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模糊的场景,不同的人对此会有大相径庭的解释。与正常个体相比,社交焦虑者更可能以负面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模糊性的社交事件,即负性解释偏差。如上面提到的社交情景,他们更倾向于解释众人停止谈话是因为大家不喜欢自己,老师找自己谈话是因为要批评自己等等。

社交焦虑者的这种负性思考方式,会极大歪曲外界的真实情形,并倾向以消极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工作、聚会或者会议中的不明确信息。这不利于他们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自己,会进一步提高焦虑水平,最终引起各种矛盾和失误。

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会形成恶性循环。社交焦虑者这种负性看待外界事物的思维,会让他们在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中表现的消极和不受欢迎,人们自然会用不好的方式去回应他们。这就反过来证实了他们大脑中的负性想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实现预言”,指的是使自己的预期成真的预言,比如,你抱着这些人肯定不好接触的想法去和他们接触,那么你就会找出证实你的想法的细节。

 

社交焦虑者的记忆特点

在生活中,社交焦虑者会选择性注意负性的外界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差,并且倾向于以负性方式来解释社交情景,这必然会促进焦虑者对负性事件的记忆社交焦虑个体这种更易回忆和记忆负性事件的特点称为负性记忆偏差。这很像我们背英语单词,你看的多,对它的意义解释的多、强化的多,那么这个单词你定会记忆深刻。心理学研究早已发现,人类对那些威胁性刺激或事件记忆尤其深刻,并且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这些事件的困扰。

社交焦虑者以负性的方式来解释周围的社交信息,在脑中不断回忆各种细节以及随之而来的羞耻、恐惧和各种难受的生理反应,加之自己的主观预期又被经验所证实,这会给社交焦虑个体带来巨大的压力,即使以后遇到相似的社交场景也会自动回忆起那难受的经历,从而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更严重的是社交焦虑者,在以后会回避类似的社交情景,宅在家中,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这很像乌龟在遇到危险时自动把头缩进壳内,进行自我防卫。

社交恐惧让正常的交流变成了折磨,让美好的因缘随风而散,使自我提升的机会让给他人……我们所知道的是,社交焦虑的核心是对外界负面评价的恐惧,甚至是正性评价也会引起社交焦虑个体的不适。


如何缓解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作为一类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情绪,心理学家们已经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干预,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方式:一种是从生理上干预的药物治疗;另一类是从心理和行为上的努力来改变社交焦虑的不利影响。

药物治疗是基于社交焦虑是由于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如果运用某类药物来调节平衡,那么个体的症状就会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寻求药物治疗必须在医师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才能进行,不要自己购买或是请不专业的医师或治疗师来指导自己。

而心理治疗一般会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在这种疗法中:我们需要学会分辨焦虑线索并为它“贴标签”;进行放松疗法;评估自己的焦虑水平;辨别自己的负性内部对话;以积极的自我对话取代焦虑性的自我对话;采取富有建设性的行动和计划。当然,还有其他疗法,比如,暴露疗法、情境疗法和催眠疗法等。

有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其实指的是一种处事态度,一种心理调适。走自己的路,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要勇于让别人去说,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勇于恰当表达自己的看法。社交焦虑者也要主动抓住生活中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来提升能力,而不是消极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