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丢东西,那么丢东西真的是因为记性不好么?
打车去我姐家的路上,出租车司机的电话一再响起。
司机无奈地回答着:“大哥,真的不在车上,不信我一会儿给你拍照。现在有客人,一会儿就给你拍。真的不在,如果在我肯定告诉您了……”他打了五分钟,然后挂了电话。
我笑着问师傅,“是不是乘客丢东西了?”
师傅说:“是的,一个耳机。”
我说:“不在车上?”
师傅说:“我从早上一直帮他找,找遍了所有地方都没有,他一会儿还让我给他发张车里的照片。”
我笑了笑,说:“您最好别发了,因为您再发下去也没用,一会儿,他会认为你故意不给他的。”
下车前,师傅对我说:“现在的乘客记忆力真的不好啊,您一定注意自己的东西。”说完,他开车离开。
看着车渐渐离开,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丢东西真的是因为记性不好吗?还是另有原因?
我妈妈有个习惯:东西丢了,就一定是有小偷,或者谁到家里把东西藏起来了,再不成,就是我拿走了。
后来我长大了,才发现妈妈还有一个习惯:只要是贵重物品,永远是到处藏,有的时候藏的地方连自己都忘记了。但她不记得自己忘记了,只知道东西丢了,还是贵重物品,那一定是被人拿走了。
这种现象,叫归因谬误。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深陷其中。
他成绩好,因为他聪明。
这道题错了,哎,怪自己粗心。
每个结果,其实都是一系列的原因构成,而不是一个单一原因发生而导致的。
曾经一位朋友写了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有的人只看了开头,就说了句:“肯定又是一篇鸡汤文。”
单一的归因谬误,很容易让自己越来越狭隘,从而让自己世界的色调越来越单一,这样的人,十分容易走向偏激。
这种偏激的状态,往往不是故意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人为了更方便理解世界,很容易简化一些复杂的认知,甚至喜欢用标签去评价一些人,从而方便得出一个结论。
他们却忘了,越简化思考问题,越从单一角度分析问题,人越容易增强偏见,越容易变得狭隘。
你会发现,当你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问题时,总能有更多收获。
就好比我曾经问过一个孩子这道题为什么会做错,每次发问,他永远归因于自己粗心。结果下一次,同样的问题,他还是错了。
为什么?因为当他总是把自己的错误归因于粗心,根本没有真正了解错误原因。
粗心是因为基础不过关?还是开小差了?是因为单词不认识?还是你不知道它的另外意思?
你会发现,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确切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而不是用一个“粗心”就可以概括的。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大家看问题的角度:有的人会从多个角度解析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有的人对世界的理解是单一的。当无法归因时,他们索性归因于运气好坏。
就像成功学故事一样,这些故事,可以当参考,但一定不要照本宣科,一字一句地学习。毕竟,许多成功学的故事都只是个例,这些案例的背后逻辑,其实复杂得多。
学会多角度思考,深度归因,以这样的思维逻辑养成习惯,假以时日,你看世界的角度,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