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辅导,鼓励“忘却”还是“存留”?——当

发布时间:2019-04-06 16:04:56   来源:admin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学空间_6t"~A [\"C

面对丧亲者的悲伤,我们该怎么去帮助他?是劝说他尽可能地“忘却”与去世亲人有关的一切联系,还是劝慰他“亲人并没有离去,而在你的心里”?内蒙古心理网-Kf"\&D@

-k\/T/v@ |*j4vK\H-Li0  传统上人们总是鼓励丧亲者走出悲伤,尽快地“忘却”以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然而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办法并不是“忘却”亲人,相反他们认为,重建构筑与亲人之间的心理联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丧亲者更好地适应。内蒙古心理网B9T3A2}F

3U+u;y6]2a7u _ C}uV0  何种方式更好呢?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在实际的操作用又如何把握呢?荷兰Utrecht大学的心理学家Margaret Stroebe等人依据理论提出了一个颇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同时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内蒙古心理网4efHFO7k3Hs spy/{
 内蒙古心理网5eu!jM`"sIe

依恋类型和情感表达

内蒙古心理网c i)AN:ff-nx,QE

  上期介绍了人们在幼年时期形成了不同依恋类型,分别为安全依恋型、不安全-回避型、不安全-矛盾型和不安全-不规则型,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内在工作模型”,即内在的对自我和他人的不同感受和预期。如安全依恋型的由于受到父母及时良好的照料,他们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同时认为他人是可信任的(“爸爸妈妈很爱我!”),跟踪研究也表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往往会表现的更自信和开放,也更愿意和他人合作;而不安全依恋型的儿童由于没有得到良好而及时的照料而缺乏内在的安全感,但由于不同的照料方式他们表现出的三种不同依恋类型:不安全-回避型的儿童对父母持有负面的看法(“他们总是不管我”)但肯定自我的价值(“我很强,他们不管我我也可以自己玩”),他们回避内在的情感要求,用冷漠和自足来应对外界。在成年期他们往往情感较为淡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拥有的“力量”,很难相信他人,也不愿意与他人有着过于紧密的联系;不安全-矛盾型的儿童怀疑自己的价值,但试图紧紧地抓住父母的爱,他们常常通过无休止的哭闹不让父母亲离开,但真的回到身边时他们又在生气(“刚才你们怎么不管我!”),在不在父母身边他们似乎都难于真正安心。成年期后的他们往往渴求他人的关爱,但又缺乏内在的自信,因此表现出对情感的过度依赖和苛求。而不安全-不一致型的儿童则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行为,他们在成年期后自我描述常常是混乱的,有时似乎很相信自我的能力和价值,有时又似乎全无信心,完全依赖于他人对他的情感。内蒙古心理网g$P\uRe!VG x

Oz9BWb&X `x N0   许多研究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对丧亲的情感表达也各不相同。安全依恋型的人为失去的亲人而悲伤,也愿意把内心中的悲痛和怀念向自己亲友述说。他们心中仍然保有逝去者的位置,但会渐渐地有所弱化,而逐渐地把生活重心转移到现实生活上来。不安全-回避型的人或表现为忙于处理具体事务而“无暇”悲伤,或表现为压抑甚至否认自己有悲伤的情绪。不安全-矛盾型的人则是另一类表现,他们似乎被悲伤完全压垮了,无法接受一个没有亲人的陌生的世界。他们报告说自己脑海里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亲人和过去的生活,即便在亲人逝去很久后,有些人也仍然沉湎于过去而难于自拔。不安全-不一致类型的人对去世者的陈述则常常混乱而缺乏一致性,似乎有时候他们被某种想法抑制,而有时候又被突如其来的某种想法所控制。内蒙古心理网'w1K7sExg:ch

丧失导向和恢复导向

&y!VH.s'WHF0  区分丧亲后的两类生活经历对分析丧亲者的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类称为丧失导向的经历,包括悼念、不时感到的悲痛和否认生活需要改变等等;另一称为恢复导向的经历,包括接受生活中出现的变化、尝试做一些新事情、转移注意力、否认或逃避悲伤和接受生活中出现的新角色和新的关系。
?MB j6F-o5AW.y0   丧失导向的经历和丧亲直接相关。恢复导向的经历则是处理丧亲带来的间接影响,如身份或角色的改变(如从“妻子”变为“寡妇”),又如过去有人操持家务和管理家庭的费用开支,亲人亡故后,丧亲者得努力学会这些技能。
L}'vn S,je/U)R;f$i0
S Q+a^hI uH0   回到上节描述的依恋类型和情感表达关系,我们这时能够用更简洁明晰的话进行总结:丧亲者的日常生活经历一般包含丧失导向和恢复导向这两类生活经历。安全依恋型的人能够往复于丧失导向和恢复导向的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灵活变通性(flexibility);而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则往往偏执于其中一端,或完全被丧失的体验所淹没(不安全-矛盾型),或表现得漠不关己似乎自己“刀枪不入”完全不受影响(不安全-逃避型),或同时出现两种矛盾的体验(不安全-不一致型)。(见图一)

au2t$xB3l%b0

 

3h }S A&o&FI0

区分不同类型 分别给予辅导

内蒙古心理网qaR.h:L5b"X8I

  既然丧亲者表现的种种症状往往与其依恋类型相关,学者Stroebe等人提出,在悲伤辅导中应根据丧亲者的不同的依恋类型,采用相应的悲伤辅导方式。内蒙古心理网J9`#}-t]
  由于安全依恋型的丧亲者并不偏执于一段,因而他们在一段时间后一般能够“自愈”,逐步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因此不需要过多地进行干预,而只需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内蒙古心理网W8px7s_,w~
   心理学家Penebaker等人的研究表明,内在的情感适度表达有益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参见笔者去年文章《说出你的难过与思念》)。由于不安全-逃避型的丧亲者往往逃避、压抑甚至否认与逝去者之间的内在情感,因而可能在将来影响他们的健康。心理咨询师在辅导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解除其看似“刀枪不入”的“盔甲”,促其直面内心的情感,从而适当地宣泄其内在的积郁或是悲伤。内蒙古心理网"p Bm C3e N

o*Z"U\j0   与之相反,丧亲中不安全-矛盾型的人常常会沉入“无尽”的悲伤中,他们终日闷坐茶不思饭不想,生活似乎在亲人去世之时就结束了。这时,心理咨询师在辅导中应当促使他们尽量离开与丧亡者相关的事物,更多地参与一些新的社会活动,如鼓励他们参加集体运动或参与一些社区团体和公益活动。这样慢慢地,通过适当的恢复导向经历,他们也许能够在生活中重新找回生命的“重心”,回归到生活的正常轨道来。
^$N+|yN/G0DXV0而面对不安全-不一致型的丧亲者,由于他们表现出自我描述的不一致,心理咨询师在悲伤辅导中应让他们有更多的倾诉机会,以帮助他们出关于逝去者的一致性陈述。
XDeP h:o2d0  
6| d j$k @g3m"G+RH0   悲伤辅导,鼓励“忘却”或者“留存”?答案是应该依据不同的情形分别对待,这又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当代依恋理论的新视角下,丧亲者的心理图景的描绘更趋完整,对于悲伤辅导咨询师们也有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原则。

%Zmk&S v Ed4y0内蒙古心理网@+E5? L2ya8}8k C

内蒙古心理网 g*wr ]Z.Y D#? C%p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