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恩伯格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发布时间:2019-04-06 17:06:32   来源:《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克恩伯格研究》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学空间+{v2s#O bcx-O'S

内蒙古心理网 k g*Z#y,`?

(Bx/Z| z Gnc0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受克莱茵和玛勒的影响,他把结构形成视为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正常发展的失败会导致各种形式的精神疾病或心理病理。他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rJ[1o{+^0X(C[ V\0

1U2}&cb8L'`0一、正常“自闭”或原始未分化阶段内蒙古心理网.tq'}J)b5{ NR3P

`WhRv_a0心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指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这是最早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在与母亲互动中所体验到的满足和愉悦影响之下固化而成好的未分化的自体-客体单位还没出现。个体的发展停滞于这一阶段都会阻碍以后与母亲建立正常的“共生”关系所必衔的能力的形成。在这阶段发生的事件对以后发展的影响很小。在以后的阶段,未分化的自体意象和客体意象才开始逐渐分化。未分化是指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彼此融合一起,而自体和任何客体之间都没有有意义的区分。但克恩伯格在2000年代的著作中对此阶段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看法,他提出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婴儿处在自闭和共生的摇摆状态。内蒙古心理网T4vx fq?mu

内蒙古心理网!qf6T e,d"GSpW

二、原始的自体-客体表象未分化阶段内蒙古心理网 X]5J-u nW:h f @Z^

Ym$b-d!ow8e7D0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指从出生的第2个月到大约6或8个月大的期间。这一阶段包括玛勒提出的共生阶段和分离-个体化阶段的分化亚阶段。好的、愉悦的自体-客体意象的形成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建立并巩固“好”的自体-客体意象单位。在这个阶段中,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所获得的愉悦、满足的体验建构形成了自体意象,这些自体意象和母亲这个客体是融合在一起的,并且这些自体意象是经由愉悦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好”的、未分化的自体-客体单位构成了(ego)之中的自体系统(self system)的核心,并成为早期自我整合机能的组织者。

,Ugc x)uv-xengq0

1`0A+BYPWQ0克思伯格对该阶段心理发展的描述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在该阶段母子关系愉快的体验越多,越有利于“好的”自体意象的顺利形成,越有利于自我整合机能的发展,越有利于之后阶段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分化与整合。如果在该阶段遭遇过度的挫折,会阻碍自我整合机能的发展。

(k)\J2N X!?6\,i0内蒙古心理网X w*U!P2wn&X

婴儿在整合与母亲互动过程中愉悦的、满足的体验而建立起“好”的自体-客体意象的同时,也整合与母亲互动过程中挫败经验而建立起“坏”的、痛苦、令人挫败和愤怒感受的自体-客体意象。在此阶段“好”的意象和“坏”的意象在原始分裂机制的作用下而彼此分隔开来。内蒙古心理网$iG'L$s0`,^'mxYk

%w#{a.]iy7X+w0当自体意象在“好”的自体-客体意象中与客体意象分化开来时,第二阶段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在此时这些融合为一体的自体-客体意象分化为分裂开来的自体意象和客体意象;这些分裂开来的自体意象和客体意象偶尔会重新融合为自体-客体意象,然后再次分化。满足性的体验和适度的挫折性体验都能够促进婴儿在与母亲互动中所体验到的自体成分与客体成分的逐渐分化。原始的自主性的自我机能(如感知能力和能力)的成熟以及婴儿的发展也会促进自体和客体的分化。但在挫折和剥夺影响之下导致的坏的自体-客体表象的过度激活则会导致泛化的,由此进一步阻碍自体和客体意象的早期分化。在此阶段“坏”的自体-客体单位尚未分化,婴儿把它们推到心理经验的边缘,在那里,它们是最初意义中的一个“自体之外”的世界。

{^'QM/~*n X+PV`t0

o.CL%R~!sz&|'o0在未分化的自体客体表象的发展过程中,情感也随之发生分化。早期的未分化的愉悦情感将会演化为更加具体的愉悦情感,这些具体的愉悦情感是与口腔满足、各身体性欲区兴奋、探索行为的满足等相联系的。与此相同,原始的痛苦情感也渐渐分化为具体的焦虑、愤怒、恐惧等更精细的、缓和的不愉快的情感成分。内蒙古心理网&fE!\U"gj"E

,o-f._n ~n O$K0三、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的分化

-p2zYv\0内蒙古心理网:Z}(U a,P+}A6B%UU

心理发展的第三阶段大约对应于玛勒所描述的分离-个体化阶段中除分化亚阶段之外的三个亚阶段,即从出生后的第6~8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18~36个月。当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在核心的“好的”自体客体表象内分化完成时,此阶段就开始了。当好的自体表象和坏的自体表象逐渐向一个整体的自体概念整合、好的客体表象和坏的客体表象向一个整体的客体表象整合时,则意味着这一阶段的结束。在第三阶段,幼儿能辨认出母亲,这就标志着自体与非自体之间、自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的边界的形成。边界的形成有利于被力比多投注的各种自体表象的聚合。在带有愉悦情感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形成过程中,早期的自体概念以及相应的客体表象也随之得以修改。这种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分化能强力促进直觉和认知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区分自体和非自体。自我的边界在最初是不稳定的、易破碎的。在遭遇挫折或导致焦虑的情境中易于导致好的自体意象和好的客体意象的再融合。严重的挫折以及坏的自体-客体表象占据主导都会阻碍自我边界的形成。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好与坏的自体表象、好与坏的客体表象是共存的,而并没有被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自体概念和整体的客体概念。所以,这一阶段仍然是一个“部分”的阶段。内在的客体关系固着在这一阶段或者病理性退行到这个阶段就会导致边缘性人格组织的形成。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导致挫折、焦虑或敌意的人际相互作用也会促进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分化。随着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进一步分化,自我的边界就会进一步扩展和整固。

)y0h C)z ["YL^;V0

5f n;a{4w&{ w0在此阶段,好的自体表象与坏的自体表象、好的客体表象与坏的客体表象的分离受到分裂积极作用的强化。分裂机制的目的是要保护与母亲的好的、理想化的关系不受坏的自体表碍象和坏的母亲表象的污染。利用分裂机制使“好”与“坏”相分离是正常的。这就是儿童保护他和母亲之间的理想的、好的关系不被令人挫败和坏的(东西)所污染的一种方式。正常儿童会渐渐减少使用分裂机制,但边缘人格的人则继续会利用分裂机制以保护他们的脆弱自我而免于产生令其混乱的焦虑。

P b.`5aXN|0S0内蒙古心理网$PVQg,b

内蒙古心理网 Ah QG.~ G,y7|
图3-1是克恩伯格关于心理结构发展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图示,好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单位(被愉快和奖励性情感连结的)逐渐分化,坏的自体和客体表象也存在,它们是由痛苦的攻击性情感联结着的。好和坏的自体表象、好和坏的客体表象需要逐渐整合。边缘性人格障碍和多重人格在实现整体性、内聚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单位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内蒙古心理网EnjBv7Q,`,ZZ!i

内蒙古心理网2rB3gz;_hXWQ

四、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整合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发展内蒙古心理网$wp-t#sP~2H}

-Yn:u0zD0心理发展的第四阶段开始于3岁末并一直持续到整个期,大约在6岁时结束。此阶段的特征是把力比多投注的自体表象与攻击性投注的自体表象整合为明晰的自体系统,把投注力比多的客体意象与投注攻击性的客体意象整合为完整的客体表象。由客体关系基本单位构成的自我、超我和伊底被分别整固成为稳定有序的内部心理结构。伴有愉快感的好的自体意象与伴有攻击性情感的坏的自体意象合并成为一个完整自体系统。相似地,伴有愤怒感的坏的客体意象也与伴有愉快感的好的客体意象(母亲)结合在一起。儿童现在有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现实的母亲表象。内蒙古心理网 K9G"ze~T$H(I

OYs"J4[-a0克恩伯格指出,将带有负性情感体验的自体表象与带有正性情感体验的自体表象整合为一个自体系统,将带有正性情感体验的客体表象与带有负性情感体验的客体表象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客体表象,完成这些整合任务的关键是认知成熟。在这一阶段,尽管对外部客体已经实现了足够的认知整合,但客体关系的正常整合还是会破裂。其原因在于严重的前俄狄浦斯期冲突所引起的原始防御,特别是分裂防御机制的持续作用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整合过程的进行。所有的整合都会减少分裂防御机制的使用,在3岁时,受隔离、抵消、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的强化,压抑就会成为自我的主要防御机制。从这时起,在压抑的作用下,伊底就从自我中分离出来,伊底作为一个内部心理结构从自我和伊底的共同基质(cornrnon matrix)中诞生。诞生后的伊底整合了原先由早期相互分裂的内部客体关系系统所承担的部分功能。总而言之,超越早期的原始防御机制(围绕分裂而组织起来的几种防御,如投射认同、原始理想化、原始贬低、原始否认等)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压抑作用就将伊底整固成为一个整体的内在心理结构,该心理结构包含了大量的不被接受的内在客体关系,因为这些客体关系含有会引起焦虑和内疚的危险经验,这些经验是在心理和人际互动中所产生的,所以,这些客体关系被压抑,迸而就阻碍整体人格的整合。于是,在伊底之中的原始、非现实的自体一客体意象以及联络这些自体-客体意象的强烈原始情感倾向都保持相对不变。随着压抑变得越来越普遍,伊底越来越有序,那些曾经接近儿童意识的原始成分就被压抑到伊底之中,成为伊底的成分。在这里,克恩伯格对经典的人格结构理论提出了激进的修正,认为自我先于伊底出现,伊底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这是由于在自我结构的形成中,克恩伯格更强调客体关系以及环境的重要影响。

0g {&cjn$ie0内蒙古心理网n4Xb CE o

超我整合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在心理结构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克恩伯格继承了雅可布森的观点,提出了超我发展的三层次图式。最早的超我结构是施虐性超我前身,它源于对敌意、不现实的客体意象的整合。施虐性超我前身相当于克莱茵提出的原始施虐性超我及费尔贝恩的反力比多客体。一个经历过强烈早期挫折和攻击的儿童就会形成更强烈、更具施虑性的超我前身。超我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源于自我中理想化的自体表象和理想化的客体表象。把这些神奇的愉快表象与更具攻击性和施虐性的超我前身整合起来是儿童的超我正常发展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种整合就会改变和缓和那些绝对性、幻想性、施虐性的超我前身。在这种整合进行过程的同时,自我已经开始对原始的力比多和攻击性质的客体关系进行改变和整合。超我结构的第三个层次是在俄狄浦斯期对父母的更现实要求和禁令进行内化和整合的产物。内蒙古心理网/_V Au-AS.w

OZO4c DQYhA0和较高层级的性格病理组织(如癌症、、受虐型性格等)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的心理病理表现。

+w"HH:\+Jcq0

]if^9yI0五、超我的整固和自我的整合内蒙古心理网)H {1}T\5lL

5r:K7yE5@0心理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在超我整合已经完成的儿童后期开始的。超我和自我间的尖锐对立就会逐渐减弱。当超我已经整合时,它就会进一步促进自我身份的整合与巩固。根据内部客体表象持续修改外部客体经验,根据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真实经验对这些内部客体表象进行持续的修改,从而使得自我身份的不断发展。以与外部客体相作用的真实经验和内部客体世界的经验为基础,自体概念就一直经历着持续不断的修改。一个整合的自体、一个整合稳定的内在客体世界和现实的自认识(sell-knowledge)之间相互促进。自体表象的整合程度愈高,儿童对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整体现实的自我认识就愈全面。在某个特殊情境的自我认识愈全面,就会愈符合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整体现实。客体表象愈整合,儿童依据现实评价来理解他人、重塑内部表象的能力就愈强。一个和谐的内部客体表象世界(包括亲友、社会团体和文化认同)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内部世界,这个内部世界可以提供爱、肯定、支持并在自我的客体关系系统中起着指导作用。这样一个内部世界反过来对当前与他人的互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当遭遇危机(如丧失、抛弃、分离、失败和孤独)时,个体可以暂时求助于自己的内部有世界,这样,内部世界和外部人际世界是相互关联、相互强化的。

XX!^,R O/dv `Z3t0

4y_DBt S(\R0在面对冲突或失败时,个体所拥有的内部资源总是与其内部客体关系世界的成熟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能够用成熟的方式爱他人,当他遭遇亲人突然意外死亡的情况时,他就可以将这死去的亲人的形象保留在自己内心,在遭遇危险、失败和丧失时,这个内在的亲人形象就能够提供爱和安慰。对自我有利的退行的一种表现就是激活幻想中过去内化的好的客体关系,给自体提供"基本的信任气基本的信任最终来源是早期好的(满足性的)母亲表象和好的(可爱的)自体表象的内化。一个人对自体和自己好的品质的信任程度取决于对内部好客体提供的爱的确认。

?8P%Xc8}G5P]0内蒙古心理网t6iU_*G{f)q]

型人格障碍是内部客体关系正常发展失败的最突出的例子。自恋性人格患者很难回忆起过去接触过的人,也很难回忆起与这些人接触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因为投注力比多的整合的自体表象和投注力比多的客体表象的双重缺乏导致边缘性人格患者尤其是自恋性人格患者产生空虚的体验。这种空虚的体验使得病人为了理解人际情挠,就必需只于当前人际经验。自恋性人格患者通常能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像其他人那样不依赖于实际互动中的当前行为线索来评价他人和自己。

Ac m.b1Pz$^0

:uM"u&`"|(`*}0整合的过程、去个性化的过程和个体化的过程都是客体关系在超我和自我中内化的结果。自我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整合是构成自我身份的形成和巩固的部分材料。去个性化是指在需要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情况下,努力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相整合与融会的过程。个体化是指用整体的自体概念替代原始的内射和部分认同的过程。有能力辨别自体和他人的某个方面的微妙变化以及在接受和内化他人特质的过程中选择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都是情绪成熟的表现。内蒙古心理网w$Ao,?(E9m j cR}a

内蒙古心理网 ei~_y4a

人格结构代表自我身份中的自动化的行为成分。自体概念和人格结构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自体概念越整合,人格结构就越一致、越和谐;反之亦然,人格结构越整合,自体概念、实际行为和被别人所认识的人格之间就越一致。人格结构也受与他人的内在心理关系和外部真实关系的影响。内蒙古心理网 ~zZK%J

2RNL&DN L h?#`0总之,内部世界不仅影响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也通过人格结构影响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的人能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更好,有些人在人际情境中表现得很差。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根据外部的人际经验修改自己的内部世界。对自体的了解越深入,对他人的了解就会越深入。内蒙古心理网 hh+a:zLnU3M7i Q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