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在中国
石向实
思想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奥地利著名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 1856- 1939) 虽然一生从未来过中国, 但是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却于他的生前到达了中国, 在身后仍然持续地影响着中国的学术和文学。考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入过程和之后的境遇, 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曲折和复杂, 这对于我们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传入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在其名声鼎盛时期传入中国。1914 年5 月, 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刊登了《梦之研究》一文, 指出“梦的问题,其首先研究者, 为福留特博士, Dr.SigmundFreud”, 并对《梦的解析》做了介绍。
1919 年, 在美国攻读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汪敬熙在《新潮》第2 卷第4 期撰文介绍了1919 年7 月英国伦敦大学的六位心理学家关于弗洛伊德的本能和理论的大辩论。接着在《新潮》第2 卷第5 期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学之最近的趋势》的文章, 肯定了精神分析治疗战时的经验, 指出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重大影响。
1920 年,《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发表《论精神分析》, 介绍弗洛伊德与布雷尔( Josef Breuer, 1842- 1925) 共同研究的安娜O 的病例和“谈话疗法”, 介绍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等精神分析学说特有的概念, 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理论做了简要的介绍。
1921 年, 朱光潜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福鲁德的隐意识与》一文, 对福鲁德( 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说做了高度的评价。1933 年, 他出版了《变态心理学》, 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 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心理逻辑。
潘光旦在清华学校读书时, 阅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开始关注的性欲理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他对明末女子冯小青做了精神分析评论, 于1924 年发表《冯小青考》, 后来又出书《冯小青之分析》。
章士钊1923 年从欧洲回国后, 对精神分析发生兴趣, 详尽地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 还为《精神分析引论》中文版拟名《解心术》, 全文翻译了《弗洛伊德自传》, 并与弗洛伊德通过信。
高觉敷在20 世纪20 年代中期翻译了弗洛伊德1909 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的演讲《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连载于《教育杂志》第17 卷。他还在《教育杂志》《学生杂志》《中学生》等刊物上, 撰文介绍精神分析学说。30 年代, 他翻译出版了弗洛伊德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引论》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这一时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 一条渠道是上面介绍的从欧洲直接传入, 主要是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种新思潮向国内引进, 虽然这些学者也察觉到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些缺陷, 但是他们基本上是以客观的态度加以介绍, 这条渠道基本是科学主义倾向的。另一条渠道是经日本传入中国, 传播者主要是文艺人士, 在向国内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时,偏重于精神分析学说的社会意义和对文学艺术的指导价值, 这条渠道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920 年, 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了《生命底文学》, 阐述了他基于精神分析的文学观点,“生命是文学底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1921 年, 他发表了《〈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 将精神分析的观点用于文艺批评, 指出《西厢记》“是有生命的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 纪念塔。”“数千年来以礼教自豪的堂堂中华, 实不过是变态性欲者一个庞大的病院! ”
1921 年, 罗迪先翻译了日本文学批评家厨川白村的《近代文学十讲》, 由学术研究会出版, 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厨川白村是日本的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他对精神分析的介绍是有所取舍和经过改造的,这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兴趣, 但是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1922 年12 月, 仲云翻译了日本松村武雄的《精神分析学与文艺》, 在《文学周报》连载。之后, 仲云又翻译和介绍了《文艺思潮论》《病的性欲与文艺》《文艺与性欲》等,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文艺现象。
1924 年, 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另一部著作《苦闷的象征》出版, 这部书鲁迅只用了20 天就翻译完毕, 立即付印。鲁迅之所以这么看重厨川白村的著作,是因为他感到厨川白村说出了他自己的创作心态———“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在译完《苦闷的象征》之后三天, 鲁迅又开始翻译厨川白村《走出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1925 年, 鲁迅撰写了《寡妇主义》一文, 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揭露封建社会正人君子的虚伪外衣。
1927 年, 郁达夫出版了《文学概说》, 书中提出“‘生’就是使无意识的活动变为有意识的, 有意识的活动变为反省的, 反省的活动变为道德的活动。”这个观点, 显然来源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1934 年, 他在《戏剧论》中指出, 在种种情欲中, 直接动摇我们内部生命的,是爱欲之情。诸本能之中, 对我们生命最危险而又最重要的, 是性的本能。
在20 世纪20~30 年代, 中国的一些文学家,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创作文学作品, 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文学作品的方式传播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比如, 鲁迅的小说《不周山》《高老夫子》《肥皂》中就有不少对无意识性心理的描绘, 郭沫若的小说《残春》运用精神分析的思想构思创作了曲折起伏的情节, 郁达夫的《沉沦》描写了性的苦闷, 曹禺的《雷雨》隐晦地表现了中的乱伦和情结( 亦称恋母情结) , 施蛰存的《将军底头》使用了一些具有精神分析象征意味的象征物, 穆时英的《公墓》描述了恋母情结和自恋情结冲突, 等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由于其独特的本能理论和性欲理论, 惊世骇俗, 在欧美引起轰动。德国在希特勒统治期间, 禁止传播弗洛伊德的理论, 焚烧弗洛伊德的书籍, 弗洛伊德为逃避迫害而迁居伦敦。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要平静得多, 基本上只限于知识界, 既未引起轰动, 也未遭受迫害。然而,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弗洛伊德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形象开始在中国学人中间逐渐深入人心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境遇弗洛伊德是以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成名的, 成名之后, 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广泛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伦理学、学、美学、语言学、人类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特别在文学艺术领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更为巨大, 许多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都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为分析和创作的灵感源泉, 带有精神分析痕迹的文艺作品直到今天仍然一直绵绵不绝。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境遇受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很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的渠道之一,就是由中国的文学家从日本介绍到中国的。这些文学家中有不少人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名人, 有他们的宣传和介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20 世纪20- 30 年代的中国, 作为西方的一种新思想受到人们的关注。当时, 中国出版了一些弗洛伊德的著作, 发表了不少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文章, 出现了一批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创作的文艺作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学术界和文艺界都是很受重视的。
20 世纪30 年代, 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兴起, 左翼文学开始批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传播和影响受到了压制。之后,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把知识界和文学界的注意都吸引到民族危亡和国家的命运上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冷落。
新中国成立后,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长时期被当作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受到了批判,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被视为伪科学, 在医学、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 除了作为批判的对象外, 弗洛伊德不再被人们提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 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推进,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20 世纪80 年代初, 开始有学者撰文介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80 年代中期, 弗洛伊德的著作再度在大陆陆续出版,《精神分析引论》( 商务印书馆出版) 、《少女杜拉的故事》( 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再版) 、《梦的解析》( 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心理学》( 作家出版社出版) 成了书店的畅销书, 弗洛伊德的著作甚至以不同的书名由不同的出版社重复出版。一时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颇有一些洛阳纸贵的味道,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在中国很快几乎都有了中译本。
许多匆匆购买了弗洛伊德著作的人很快发现, 阅读和理解弗洛伊德的著作实在是一件吃力的事情,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探讨的问题影响不到自己的生活。于是, 不少人把弗洛伊德的书束之高阁。他们知道弗洛伊德的名字, 却不真正懂得他的理论。这样, 几年后, 弗洛伊德热开始逐渐降温, 人们开始习惯以平常之心来对待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
目前, 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在三个领域。
第一个是文学领域。弗洛伊德和许多人都想不到的是, 弗洛伊德主要贡献于和成名于和心理学, 而影响最大和对其研究最多的却是文学领域。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家,不一定每个人仔细阅读过和真正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然而在时代文学氛围的感染下, 作家们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概念和术语, 受其影响,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神分析的影子。现在我们上网搜索一下, 在当代中国研究和论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文章和著作, 绝大部分产生于文学领域。
第二个是心理学领域。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大、心理压力也在加大, 社会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开始, 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咨询和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为重要的理论, 得到有关心理学工作者重视, 重新进行研究,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 当代的主流心理学是实证的科学主义心理学, 科学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 以研究程序、假设、方法控制、定量分析等来评价研究的水平和科学性。站在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立场上审视弗洛伊德及其理论, 自然会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出疑问, 许多持科学主义心理学立场的心理学学者拒绝研究精神分析。因此, 虽然弗洛伊德被公认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但是现在却很少有心理学学者去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心理学领域远没有在文学领域那样受到重视。第三个是性学领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性学研究开始起步。弗洛伊德的著作、概念、观点被作为重要的性学资料加以研究和传播, 一些性学专家也经常以谈论弗洛伊德来显示知识渊博。虽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大量讨论性的问题, 但是要真正科学地说明精神分析学说对于性学的意义, 中国的性学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上述三个领域之外, 近年来, 医学界在中国大陆举办过几期“中德精神分析培训项目”, 哲学界2007 年在南京召开了“( 精神分析学派的法国领军人物)精神文化理论的文化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我们可以看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现在已经有了广泛的影响。
友朋书信大多是讲“私房话”的地方。1920 年12 月, 弗洛伊德给好友普菲斯特尔写了一封信, 信中先是慨然自许:“吾到道不孤, 处处有进步”, 同时又悄然抱怨: 声称自己专业上“乐趣不再, 反而麻烦常有”。其实, 这封短信如同一个“谶语”, 死死缠绕着弗洛伊德一生, 岂止那一年“麻烦常有”, 弗洛伊德毕生的命运“马车”都在剧烈颠簸中穿行, 阳光和阴霾同时笼罩在他的头上。大凡天才, 其个人境遇注定不得安宁, 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英国漫画家斯迪曼颇有感叹, 1979年出版了一本图画书《弗洛伊德》, 有一幅代弗洛伊德自嘲的画面, 就是老弗满心的疑虑和懊恼, 并慨叹:“何苦呢?早知道就安分点, 当个医生就好了。”但是, 历史对弗洛伊德是慷慨的。一方面, 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20 世纪最显赫的思想“坚果”, 弗洛伊德本人也登上了20 世纪思想与学术“巨人”的圣殿。弗洛姆在《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1980 年) 一书中总结了弗洛伊德的“三大发现”: 一是无意识理论, 二是释梦的技术和对于的解释, 三是关于“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的揭示。或弗洛伊德的别样“复活”王一方专题23论文免费查重,论文格式一键规范,参考文献规范扫二维码:论文降重,论文修改,论文代写加微信:18086619247或QQ:516639237相关推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红字》“罪”与“罚”——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麦克白的心理论郭沫若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借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超现实主义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美国“迷茫一代”作家的影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拉康精神分析学说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改写概说郁达夫的情欲书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源氏心理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