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学生中心临床督导。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l学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6年,具有非常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及的经验;从事家庭治疗7年,擅长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现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德中研究院委员,中德高级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以及全国结构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中方教员。
大家好我是刘丹,今天晚上由我来跟大家一起共度一个小时的微课时间。这次是由大学糖主办大型主题微课“生病的中国家庭”,一共分为四期。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分别去分析中国家庭中出现的离婚、拒学、网瘾、婆媳等四个问题。主办这次线上主题微课是因为亚洲家庭治疗大会即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也是第一次亚洲家庭治疗大会来到中国大陆。希望借由这次大会能够推广普及家庭治疗这个流派。
“亚洲家庭治疗联盟”是亚洲国家的家庭治疗工作者共同创建的一个专业团体。旨在推动亚洲地区家庭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造福家庭和社会,提升民众的指数。
今晚由我跟您分享网瘾少年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故事。我会先用一段时间跟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思考,之后邀请大家提问,和大家互动。
首先,我想说网瘾这个事情已经在社会上讨论了很久,讨论了很多,甚至有一段已经热度降低了不少。最近在舆论当中有很大一次反弹,很多人最近也在热议。不管是最初网瘾概念的出现,网瘾话题的出现,还是中间有一段看似平静,事实上在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人受它的影响,关注这个现象。很多人说不清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很无奈,算了,放弃了,不谈了,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在心理学业界,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学习心理学很多年,做心理学临床实践工作也很多年,我希望借今天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感受,还有看法。
面对舆论里各种各样的态度,我其实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自己的看法,但是心理学的训练让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并且我愿意把不同角度看待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今天的讨论,也许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个小时的交流下来,如果你们多了一点点不同的思考,对我来讲,目的就达到了。
今天晚上交流当中,我会谈到一些个案,一些经验。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作为心理学工作者,谈到的故事全部是经过改写的,对真实的人和事有一定的改编,隐匿具体信息,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或者针对个人去做过多的连接。
说到网瘾少年和他们的故事,我想先讲一个自己的故事。今天为了上这个课,我需要挑战自己。因为要进入微信新的账号,这对我来讲有挑战和,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我不知道退了自己微信帐号再进到一个新帐号还回不回得到自己的微信帐号里。这个焦虑让我找了不同的人来帮我。
可是,很多成年人热情的帮助并没有让我变得不那么焦虑。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不经意间跟我的女儿讲,“我好焦虑,怎么办呢”?女儿把我的手机拿来,听到我说的具体担忧,她用了大概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帮我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消除了我的恐惧。所以我现在很放心,当我退出了我的微信号,不记得我的密码,我仍然可以用我女儿帮助我的方式回去,非常简单的方法回去。这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
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我跟我的女儿差距。我只会用一种方法上微信,我上了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它,当我要退出登陆的时候变得很惶恐,而我的女儿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处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之间现在的差距。我想告诉你另外一个差距,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8岁上大学,而我女儿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出生以后没几天的时间,我抱着她在电脑上写我的文章。
这个小小的关于微信的故事,让我想到了15年前。我女儿7个月的时候刚刚开始会爬。她每天最喜欢爬去的地方,就是台式电脑桌下面。她会爬到电脑主机旁边,用手反复触动开关。她用她小小的食指按一下开机键,然后她就抬头看桌子上的电脑屏幕闪啊闪啊。屏幕闪动停止了,她就再按一下,再抬头看,等着屏幕变黑。那个时候我的女儿7个月,照顾她的姥姥60岁。60岁的姥姥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她每天跟电脑的关系就是绕着走。一旦她不小心收拾桌子的时候碰到了键盘或者鼠标,她会很紧张问我,有没有碰坏我的电脑。这个差距让我深刻。
姥姥跟外孙女的差距:外孙女在一出生,每天都碰到电脑。而姥姥在人生60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电脑。现在让我们把祖孙三代的差距重新理一理。我的女儿是00后,她出生的第一天她的妈妈抱着她走过电脑,满月的时候她妈妈每天在电脑上打字,也抱着她。她会爬的时候不断按电脑,她10岁的时候,家里不仅有台式机,还有笔记本,还有iPad,还有智能手机。她的妈妈是60后,18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30岁的时候写博士论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脑,主要是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用电脑。她的姥姥是40后,60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电脑,62岁开始学电脑。三代人之间跟电脑的关系,跟现在每天无处不接触的电脑关系如此不同。
三代人接触的时间早晚不同:有从一出生开始,有18岁开始,有60岁才开始。 接触程度不同:有的偶尔用一下,有的经常使用,有的频繁使用,每天面对电脑10个小时,这样的区别很大。我最想跟大家分享是第三个部分,就是态度的不同。
三代人接触电脑的态度真的不一样。我女儿每次碰电脑非常的自然,电脑好象是她生命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在18岁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我觉得它神奇。当我30岁第一次买电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觉得它有用。而我的妈妈,一个60岁的老人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时候,如此的紧张、焦虑,怀着惶恐不安,最后下了巨大决心去学它。这就是我们跟高科技、现代生活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态度和反映,有非常大的不同。
01
临床案例
案例一:小明的故事
我相信在很多家里也有类似的故事,我讲的故事与所谓的网瘾有关,但是,我觉得,这故事其实是跟我们在这样一个话题当中不同代的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路历程有关系。
小明的父母带着他来咨询的时候,小明是初三,他的父母跟他几乎没有办法沟通。他勉强上学,但是成绩不好,上课不注意。几乎是混日子,可是一旦坐在电脑前面打起游戏,他父母发现他全神贯注,神采奕奕,精力旺盛,通宵都没问题。
因为这个原因,父母多次把他从电脑前边拉开,希望他更多地看书、学习、写作业。可是当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变得没精打采,当他打电脑的时候,他就变得不同。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只能阻止他上网。与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故事相似,最后小明只好自己偷偷掏钱去网吧,甚至不回家,不上学。虽然爸爸很忙,但是也会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去网吧把他拖回来,打他,甚至踢他,父子俩在街上大打出手。当然因为小明个子还不够高,身体还不够壮,很多次会被拖回家。但是很有趣,小明因为失败被拖回家。可是更觉得失败的是他的爸爸妈妈,因为人回来了心却回不了。当小明不得不坐在桌子前写作业的时候,他会拖延,磨蹭,写得不好,甚至撒谎说没有这个作业、没有那个作业。甚至不讲话,直接拒绝跟父母交流。
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家里在不断上演。似乎在孩子眼里,父母强大不得不屈服;似乎在父母眼里,孩子完全不听话,自己完全无法控制,双方看起来都像是失败者。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那么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在这里,就要考虑到网络游戏,或者是电脑的其他一些功能。
第一,对于人来讲,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电脑游戏很简单,很可控,可以反复重复,可以获得成就感。当我说这里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里也有成就感?就像我的一个学生说“打游戏带来的那点可怜”的成就感。但从孩子心里来看,成就感是孩子们打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之所以愿意打游戏,我们可以从家庭角度来看处在矛盾另一面的父母。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很多家庭甚至在治疗室都有这样的景象:父母会说孩子写的太慢,字写的不好,写的很乱,数字总是算错。还会说我希望他学奥数,学钢琴,学更多的东西。父母可能常常会觉得书上就那么点东西,别的同学都会,你也应该会。但是实际上小明作为一个初三的学生,作为一个生活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只是被父母期待着有更好的学习成绩的人来讲,他要很快战胜那些数学题,物理题,英语题,成为班级上的头几名,或者至少是前十几名,是有一定难度的。
很多家长就说,为什么他不能够克服一些困难。当生活实在没有选择的话,人们更加愿意通过克服困难获得资源,获得成绩。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生活的环境跟以前有很大不同,我们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我们从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生活其他方方面面都制造出生活更加容易的一种景象,比如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当所有其他的方面都变得更容易的时候,在学习上却希望他攀登高峰,克服困难。这里面的难度就很大,比我们成年人小时候在学校里面遇到的困难要难的多,因为孩子们应对困难处境的训练太少太少,在这个方面的能力,远不如从前的人。而这个时候,游戏以它突出的特点会让青少年,少年人,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获得学乐趣,轻松感,成就感,而这些,是在他们的学习中不容易得到的。
以网络游戏为例,它具有以下特点:
1.打游戏非常简单,对成年人来讲也许不简单,因为成年人接触电脑太晚,对电脑、高科技有恐惧感。但是对从比较小就开始接触电脑的人来说,电脑的操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人性化。简单,就会吸引孩子。
2.电脑是可控的,在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控制到达你想要的结果。
3.电脑游戏可以反复重来。这意味着我可以犯错误,我犯错误的代价是非常小的,我犯了错误可以立刻再来一遍。就这一点,我要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在生活里有多少事情是可以重来呢?,当你犯错误了,你改一遍,改两遍,改三遍的时候,你的老师和家长可能都不耐烦。你错了好几遍,大家就不太容易允许你继续错了。很多小孩,一遍两遍写错字,父母就会吼出来了。在本子上写字,写错格子父母就会有严厉的批评,或者不耐烦的提醒。可是在电脑和网络游戏里,孩子犯错误,重复无数次,没有人会不高兴,没有人不允许。你可以重新再来。
4.打游戏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只要你参与到游戏中,你就可以得到分数。只要你努力玩一会儿,你就可以过关。打通几关之后,你会得到更多的分数,好的装备。这些成就感很重要。为什么我说这个成就感很重要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面成就感很差,很缺乏成就感。有多缺乏?有一个咨询的家长跟我说,我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孩子来做,他只要把考试考好就可以了。家长说的是孩子很轻松,什么都不用干,她很自豪可以让孩子没有所谓的生活负担或者压力。可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什么都不用做,也意味着他什么功劳、苦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都没有,他的价值感太低了。也因此有的大学生会说,打游戏的那点可怜成就感吸引着我。对,虽然打游戏的成就感很低,但它很重要,几乎是孩子的唯一的、能够快速获得的、确定的成就感。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分数,成为了一定级别的玩手之后,会有人羡慕他,会有人向他请教,后续的成就感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来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跟孩子和他的父母探讨、分享了他玩游戏获得心理的收获。而实际上,在家庭里面,父母虽然做很多的努力,但在这些方面很难满足孩子。小明的父亲很忙,整天朝九晚九的生活。回到家里之后,手机里还会有几千个微信信息需要看,其中有一些还跟生意有关。妈妈呢?专职的家庭主妇,因为自己不在工作,所以对孩子有非常大的期待。这样的一对父母,从内心深处希望孩子发展的更好,可是从现实中他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却难给到小明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渴望心理上的一些支持,满足孩子心里对成就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在小明的父母看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小明看来这样的生活却不容易,甚至还很辛苦!这就是两代人的不同的处境,不同的理解也会导致不同的应对。
案例二:大伟的故事
另外一个故事。大伟今年5岁,他还没有到玩电脑的时候,可他每天玩的就是iPad。奶奶带着他,他最安静的时候就是玩iPad。奶奶一方面担心他眼睛看坏了,一方面又惊讶地发现孙子非常聪明,因为玩iPad特别溜,能够自己找到很多游戏,找到很多音频、视频自己去看。而他的父母,和小明的父母同样担忧,因为他那么小,是不是就网络成瘾了呢?
刚刚说的小明故事,小明已经初三了。也许小明的5岁也是类似大伟这样一种生活。父母太忙,没有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那么对孩子来讲,怎么样能够更好发展呢?老人照顾吃,照顾穿,可是在玩的时候,老人就没有机会更好去照顾他们,因为还要作其他的事情。而老人照顾孩子的时候,又怕孩子跑丢了,又怕孩子摔倒了,又怕孩子登高摔下来,各种忧虑。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非常小心照顾。因此,无意当中给孩子拿起iPad的时候,孩子自己去玩的时候,安安静静、安安全全地玩时,这就变成了在辛苦生活当中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
我经常在飞机上会看到很多孩子,如果手上没有一些玩具或者书的话,他们会闹着大人,大人又希望孩子安静,不要干扰别人。最后不得已给了孩子手机和iPad的时候,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对于我们传统教育来说,我们很希望孩子安静,可是我们出门的时候不给孩子带他们喜欢的玩具,即便给孩子带喜欢的玩具,作为成人也害怕孩子到处拿着玩具去跑,失去控制。
现在人们有机会出行,带着孩子去旅行,见世面,怎么让孩子能够安安静静不影响外人,不给父母丢脸?iPad是一个选择,手机是一个选择,孩子玩游戏,看视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好的选择实际上更多的是照顾了社会,照顾了大人,而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的发展。
从大伟这个个案来讲,老人照顾孩子是我们社会一个常见的现象,而老人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跟得上爬高爬低的孩子,所以老人为了安全,也常常愿意孩子安静下来。跟电脑更多的接触,孩子就有机会安静下来。这也是一个很小的孩子更容易接触电脑、玩电脑一个外在的原因。尤其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和祖父母都会非常焦虑,其中一个主要焦虑就是不能让孩子出问题。
而到外面玩,到公园里、到一些器械上去玩,对孩子来讲危险会大一些。一些幼儿园有些小孩户外运动伤了胳膊,伤了腿,家长不依不饶地追究责任。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家长会非常焦虑,而幼儿园通常会采取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让孩子更多回到房间内去做各种小的运动。而对于小孩来讲,缺少了自由运动的机会,他的,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一般的玩具都没有那么长时间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办法,因为它的变化少。因此iPad,或者是手机这样的一些设备可以帮助孩子长时间安静,减少了运动伤害,减少了跟其他孩子在一起互相的意外一些伤害。会成为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通过两个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之所以孩子们可能会更容易接触网络,在网络上花更多的时间,是跟电脑或者网游等这些设备的特点有很大关系的。这些特点包括:
1.电脑操作是简单的;
2.电脑的操作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
3.电脑的操作是容易控制的,可以获得控制感;
4.在电脑当中会有及时的互动,也就是说你发出个刺激,对方就会有反应;
5.跟电脑游戏互动的时候,有很多及时的正反馈,也就是鼓励和强化;
6.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7.在网络和游戏当中孩子们会找到同伴的交流。
这些特点让我们的家庭花了很多的时间、心力,却好象很难把孩子争夺过来,眼睁睁看着孩子走向网络,走向游戏,走向手机,甚至是是抱着手机、iPad睡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我们的家庭状况。现在的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的很难应对的状况,人们对此缺乏经验和知识。
第一个特点是,家庭过于复杂。大家知道现在除了父母教育之外,很多祖父母会参与到教育当中。由于父母和祖父母受到不同的教育,在不同时代生活,教育理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常常会使家庭教育方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同、误解、争论甚至是吵架等等。该怎么样做,到底该听谁的,对于孩子来讲,都太过复杂。这和电脑游戏的简单刚好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
第二,家庭不太允许孩子犯错误。很多的时候,孩子,也包括成人,都是通过犯错误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在心理学这个叫做尝试错误,尝试很多错误之后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以前的孩子,经常在户外摔倒磕碰,跟小朋友争吵,甚至打架也没关系。可是现在,孩子主要在户内的活动,有更多成人在身边。很多时候不能摔倒,不能弄脏,不能把东西弄坏,生活里的约束特别多,频繁出现的约束让孩子没有机会通过犯错误来尝试和学习。如果你有机会去到一个家庭里面,去关注养育孩子过程,常常会发现家长对孩子说别动,别乱动,别吵等等。那么这样一种不允许犯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会让孩子有意无意地远离父母,而更加愿意去接近允许他犯错误,犯了错误不受到惩罚的一个替代品,那就是电脑游戏和网络的世界。
第三个特点,家庭生活通常是由成人控制的。比如说有一个家庭,孩子何时起床、何时上厕所,何时吃饭,何时写作业,何时运动,都在一个时间表里面安排好,这是时间上孩子没有决定权。孩子小的时候也没有花钱的决定权,在空间上可以跑出去多远,也受到很多的控制。还有跟谁交往的决定权也是家长决定,现在的都市生活,很多时候家长没有办法让孩子更多跟同龄人交往。这个过程中,孩子对生活的控制感是非常弱的。
第四个特点,在家庭中,成人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常常缺乏及时的反馈,或者没有及时的具体的反馈。有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说,我从小到大,我爸爸妈妈就没有表扬过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因为爸爸妈妈总是告诉他这不对,批评他做的不好,但是不会告诉他怎么样做对。
第五个特点,家长给孩子的反馈通常比较笼统,比如说你做的挺好,请继续努力,挺好到底是多好?继续努力,是向什么方向努力,该怎么努力都不明确。现在很多家长缺少一种能力,还没有学会更有效地指导孩子的方法。跟电脑游戏比起来,这样一种反馈方式很容易败下阵,因为电脑游戏会很精准告诉你,你刚才的动作做的很棒,加十分,甚至是给你一个大礼包,还会放一些烟花让你感觉开心。
第六点,现在孩子在家里通常没有什么成就感,什么也不用干,没有权也没有钱在家里的控制感就会很差,成就感很低。
第七点,在家里缺少同辈。在家庭中,更多是孩子跟长辈,甚至祖父母辈沟通。同辈间的互动很缺乏,这也是对成年人来讲,也许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对青少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刚刚我说到家庭的教育和网络之间互相对应这些关系,现在的家庭状况使得孩子更愿意驱近于网游,更多使用网络,而回避比较难以处理、获得不了成就感的家庭、回避父母的教育、回避学校的教育。
我分享这些,不是想责怪父母。我不认为这是父母有太多的选择的。父母处在这样的情况中,也是尽了心,努了力。我更想分享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观察,理解和我的看法。
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社会层面的原因:
1.社会变迁过快带来的不适应。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像我或者我的母亲在成人以后才接触到电子科技,会对网络、电游、高科技有一些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生怕出了问题,生怕弄坏了东西。我们带着恐惧、带着焦虑跟孩子打交道,而孩子在游戏里面如鱼得水,这两者可以说相映成趣,也可以说剑拔弩张。成人害怕孩子在网络里失去控制,事实有一部分是成人自己对于网络,对于高科技无法掌握的那种失控感的投射,那种恐惧的投射。
我听说过很多家长把电脑藏起来,把网线藏起来,把密码改了。但是最终会发现,孩子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个社会因素可以说我们的成人进入到现代化社会比较晚,掌握起来会有难度,所以常常处在一个失控的状态,而我们又那么想对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掌握他们的生活,把握他们的未来。在失控与掌控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一个张力。
2.现在成人的压力非常大。我想说有太多的压力来源,只要我们提到现在的房市、现在的股市、现在的政策,就会发现,整个中国社会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很多政策一个月前和今天不一样,也许三天以后又会不同,这些都会给成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当人经受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他的焦虑可能向周围人扩散。而容易感受到,承接到成人焦虑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孩子。当孩子承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后,可能出现压力与反抗之间的现象。
3.天然的管教者和被管教者之间的代沟问题。父母试图去管教而孩子处在,必然会逆反。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以前会有青年人一定要穿喇叭裤,一定要梳大背头,一定要听靡靡之音,或者飞车党,或者打架斗殴,或者欺负同学,或者像西方社会的吸毒,性自由,纹身等,逆反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只不过在我们这个时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影响我们整个生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的时候,管教者与被管教者之间的冲突,征战的战场可能有一大部分转移到了网络或者电子科技上面,这并不是哪一个家庭主动愿意做的。
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在努力让孩子和自己有更好的关系,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更多回头看一看我们作为成人自己身上受到的社会影响。看到我们的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分子,承受的各种各样的影响的话,也许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张力就会变得小一点,因为有些事既不全是孩子的错,也不全是我们的错。
我先分享到这里,下面欢迎听众朋友分享你的意见、问题、想法。
02
Question & Answer
问题1: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答:岁月静好,你好,你的问题是很多父母的问题。第一个,我想说,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解决。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很长时间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个人问题的积累。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点就是,要耐心!也许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需要花长一点的时间才有可能解决或者缓解。第二,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想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刚刚我提到网络游戏的那些特点。如果能够你的家庭教育也能发展出这些特点,那么,你的孩子也许更加愿意接近你,而远离游戏。比如说“简单”,我们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的时候,给出的信息常常太复杂了。如果你回家把你对孩子说的话录一下音,你会发现经常给他提了一大串的要求,而且每个要求可能都会很高。怎么样简单呢?一次只对孩子说一个小的要求,所以要提简单的要求,一次只提一个,这就是一个办法。
另外比如说成就感。网游可以带给孩子成就感,我们在生活里面也给孩子一些成就感。比如说他参与了一项家庭活动“倒垃圾”或者“洗碗”就可以赚3块钱。比如,我刚才说到,网游中的反馈会很及时,很具体。而我们常常反馈很笼统,那么作为家长请你反馈的时候具体一些,比如对孩子说,“请把这个书放到那个书架第三层”,“你再看5分钟的书就可以休息”,而不是说“赶快去看书”,这就有些笼统了。还有及时的互动是网络一个特点,而我们在家庭里面,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反馈,并不及时。所以也许你需要拿一段时间,非常关注地跟孩子在一起。而不是一边陪孩子玩,一边自己打电话,或者刷微信。这也就是另外一个家长问的怎么样高质量的陪伴,要有及时的互动,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问题2:高质量的陪伴是什么?
答:如果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既作为父母的身份去照顾他,同时又让他体会像同辈交流一样,你的质量就会比原来有所提高。什么叫像同辈一样,在有些事情上跟他平等,比如说有时候跟他讲,你也难过,你也有一些犯错误的事情,通常父母不会跟孩子讲这些,当你这样讲的时候,你的孩子就跟你有了同辈的感觉,你陪伴他的质量就跟从前不一样了。
问题3:有什么好的办法控制网瘾?
答:我想说没有办法控制网瘾,如果用中国的传统智慧就叫做釜底抽薪,孩子追逐的是我刚才谈到的那些特点,简单的、可控的、有成就感、能及时获得反馈的、有同辈交流的这种生活。当你不去控制网游,而给他提供类似的有这些特征的生活的时候,你的孩子就更愿意接近你而不是网络。
问题4:网瘾父母该怎么做?
答: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为我相信网瘾父母也会非常爱孩子,希望他走出来,也会很努力。如果你们有这样的孩子,我希望你们想一想,看看尝试一下用不同的方式,比如说也许在生活里可以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也许可以先允许孩子有一段先按照他的节奏走,也许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打一个游戏,试试看跟他一起打游戏有什么感觉。
问题5:“我的儿子说网瘾毁了他的生活。”
答: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话。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毁了一个人的时候,这是很夸张的。如果把一件事情推到极处,也许它就会反弹。当你特别不想玩游戏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你会忍不住要去玩。我们对网络态度有的时候太极端了。放轻松一点,看看可以不可以一起玩,看看有没有不同的用法,看看可以不可以请你的孩子帮你,让他通过玩游戏在你身上获得一些成就感。
“从此再不玩游戏”,这个态度是很极端的,任何极端事情都蕴含着很大的风险。所以请你跟孩子一起,当然你们可以尝试再也不玩游戏,但是我希望还有不同的可能性,比如说看看怎么样把网络用在对你生活、对你的学习更加有帮助方式上,比如查一些资料,比如出去旅游之前让你的孩子做攻略,比如说家里的对帐单让你的孩子去打印。他用网络的方式发生改变,会获得不同的成就感。
问题6:孩子上完大学,毕业了不上班,整天呆在家里,整天迷上QQ,没有手机就坐不住。
答:我想说这些孩子是需要我们坐下来,一起慢慢去看他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很好奇他整天什么都不做,是怎么活下来。也许父母并没有对他们提其他的要求,在生活中让他们承担责任。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起来的。但是父母需要反思,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丰富的生活,让他有可能做更多的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说很多小孩喜欢玩水,父母不让他玩,会对孩子说,“别玩水啦,弄的地下很湿,衣服也湿了,容易感冒”。有的孩子喜欢用纸、剪刀做一些手工,或者胡乱剪一些东西,父母会怕他伤到手。因为他没有太多可以做,所以选择了安全的网络游戏。让孩子一天什么都不做,只玩电脑,你自己可以试试看,这个想法可以做一个实验,整天什么都不做,会不会烦。如果是我,早就烦了。人再好的生活,再好的食物都是需要变换的。可是我不会觉得你需要做这样的实验,要主动让自己,让家庭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生活很无聊的时候,人才会去打游戏,生活里没有乐趣,没有互动,没有成就感,人们才会去找这些东西。你看有些孩子不怎么上网,他们每天跑出去在街上轮滑,骑自行车,很酷炫地跳街舞。
如果大家关心怎么去治疗网瘾。我觉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允许孩子更多地参与到生活里,哪怕把东西打坏,哪怕浪费了一些钱,哪怕犯了一些错误。如果生活敞开了大门,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的话,更多的孩子会远离网络,而回到父母身边,回到生活中。
很多家长提问的共同点是,都希望找到一个很快的、立竿见影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我想重复说:没有那么容易。这个现象是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的。那么如果说有什么可做的话,我刚才说的第一个把你的生活变得丰富一点,让你自己,让孩子都有机会享受到丰富的生活。第二个承认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的压力,有很多的焦虑,有很多的不足,允许我们对未来有很高的期待,也允许我们在生活里犯很多的错误。
心理学有一个实验,当一个小孩子把一个碗打碎在地上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哭,不是笑。你们猜是什么?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看向他的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如何反应。如果父母很紧张,孩子就会哭起来。如果父母很放松,脸上有笑容,说没关系,孩子就会放松。也就是说他对生活的态度,是受父母对生活态度影响的,父母对生活的态度是他的榜样。如果我们过于对生活紧张,孩子也会无形中感到特别紧张,因为孩子年幼,因为经验不足,孩子可能会躲避。所以我们承认自己有压力,承认自己有不足,承认生活有很多不完美,会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压力和挫败。
我想这只是开始。请各位家长稍微调整自己,深呼吸,放松一下,看看你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一点一点来,有一点一点的改变都可以,如果你期待一蹴而就,期待一下子有巨大的变化,这种强大的期待很可能会令事情的解决适得其反,因为你的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并不仅有这一份期待,整个社会对我们都有大的压力,我们生活在一个看起来生活富足,可是变化特别快的压力巨大的社会中。
问题7:可以不可以从孩子视角去看这个问题?
答: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的原因,我们常常从成人的角度去探讨,这依然是成人在掌握着话语权,孩子们就只能用行动来反抗,发出他们最强烈的、无声的声音。也因此如果有谁愿意跟孩子一起从孩子角度来探讨网络的问题,从孩子的角度去设想一个网络的世界,怎么样可以帮助现实生活更好,也许就是孩子们获得成就感的一个方法。
问题8:孩子总是打游戏怎么办?
答:我想告诉你,我能做的,跟你们分享的就是不是眼睛总盯着孩子,盯着游戏,而是调整我们自己。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很慢。如果你有快速有效的方法,我也愿意听。对我来讲,也许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耐心的发生改变。而改变从我们成人开始,从家长开始。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很高兴有那么多的家长,愿意分享自己的家里的状况,我也想告诉大家,如果大家有机会见面的话,我也会愿意更加深入了解你的生活。但是在这里面我想再次重申,不要把网络问题想的那么简单,不要期待那么快的就能够解决。
有一个作业,可以仔细想想,再去试着去做的,作为最后建议给大家。所有有这份苦恼的家长,今天晚上回去的时候,可以想一想,网瘾或者网瘾带来的冲突给我们的生活,给家庭,给夫妻,给祖父母,给孩子带来这么多不愉快,这些我们都看到了。假如今天可以做一点什么不一样的事情的话,我们可以不可以去稍微想一下,因为网瘾这样一个事情,我们对生活,对自己,对孩子有没有可能有一点一点新的认识,有一点新的想法,跟以前不同的新的想法。假设你能找到这份不同,祝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