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在我们中德班平行B班的晚间演讲中,作为第一位出场的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荣幸。“心理治疗师的成长”这个主题,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这个选题范围比较广,好在今天以及以后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心理治疗师成长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心理治疗师的成长,毫无疑问跟我们做精神分析的目标、取向、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有关系。
这句话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有点的味道:当人们在别人身上再度找到自己的时候,便开始知道到自己的存在——歌德。
我们的成长或许是跟别人互动当中感觉到的,中,和当中把握。一个人自己跟自己玩,可以成长吗?一代高僧、大师,一定要跟别人互动才能成长吗?还是,你自己也能成长?
禅修过程是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而咨询是两个人共同做两个人的事。当然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选择的方式。有时候要跟别人折腾蛮累的,当然不折腾也可以,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在折腾,我们成为治疗师过程,看一个个同道精神分析学成啥样了,不单单看他呈现案例时如何精彩,还要看他和家里重要亲密关系、和单位、和同道、和小组相处得如何,要全方位来看待。一个人与一个人对话,可能自己从小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个重要他人留在内心。说明一个人外在的东西并不很重要,内在的聚焦在某些方面的一些东西,才显得尤为珍贵。
我认为最重要是察觉自身感受。把咨询工作放在对移情、反移情的觉察上。虽然这种觉察是必然的倾向,然而精神分析把它放在首要位置。换句话说,你对任何一个人分析得再透彻,早年也好、分析你在什么期也罢,来访者可能很认同,但,这不是精神分析,关键在于:你们两个人在现场,重复着什么模式?功力体现在最后,理论也好,技术也罢,只要有智商、肯花精力,那都不是事。
在座有不少人参加IPA候选人、CAPA等,最后要靠这个功夫,要靠自己觉察对自己的反移情,非常重要!很多治疗走不下去,大多可能是这里出了问题。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动物,有时即便体验,盲点也不尽然能被扫除干净。这一点通过自身感受的察觉可能会看到。
精神分析不一定是分析自己,有些更多在个人体验中,有时察觉反移情可能更多地是为了来访者考量。在与病人互动中,通过自己的感受,很好地、理解Ta。做来访者不容易,Ta的成长环境和你不同,刚开始又不熟悉,那要如何是好呢?此时,千万谨记,现场呈现的一手资料,已经被Ta激发起很多感受,都是有利的工具,去更好的理解对方。这种敏感性蛮考验咨询师的自我功能的。关于诊断,你很难放开走向自己内心感受。这一点在自我成长当中越来越重视,大家都蛮有经验的,都能体验到。最近五年、十年里常提到的,我认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治疗室里移情、反移情的互动,现在有些讲的是新的、时髦的方式,可能究其本质是一致的。
案例
被养父母带来咨询的17岁
初始访谈:嘲笑心理治疗浪费钱、无用、无能、可笑,只为了应付大人才来的……
治疗师:如果你不愿接受治疗会如何?肯定不是中山医院这类,肯定是宛平南路这一带的(笑)。两害相较取其轻。这时候咨询师很容易恼怒,自我介绍之后,很共情地去理解他。内心里想拒绝,让他自作自受,但又不会见诸行动,而是试图理解……因为你已经察觉出来了,你会做的是不断地用热脸贴他的冷屁股……你再不断地说,还是不断地被他拒绝。所以咨询师站在察觉自身感受的角度,去理解和帮助他。
说到心理治疗,很多人觉得要有动机才行,否则治疗没有效果。“你回去想想,想好了动机再来。”如果你这样说,做父母的肯定投诉你,好不容易劝他来,动机嘛你要启发的呀,你如果不做点啥,你是没尽到责任。因为人已经来了!当然如果人不来,你也可以说没办法看。不做么没尽到责任,做了么又被他拒绝,这是一种两难境地,跟来访者一样一样的。
青少年是反叛的,明明你们造成的,偏偏要我来?内心里说不出的苦,不想被送到医院住院。华师大梁宁建教授经常说三条路理论:一条宛平南路(院),一条沪青平公路(监狱),一条自寻绝路,我感觉有道理。当事人不断把感受传达给你,让你也很矛盾。
当提到来访者三岁被亲戚领养,很多咨询师第一反应:哎哟早年创伤!十四岁反叛行为被学校处理,治疗2年后平稳,和女友分手后学业下降,沉迷网吧。至少有一点,女友分手,分离是比较敏感的,因为原来治疗也蛮平稳,为什么女友分手就这么自暴自弃呢?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劝:天下何处无芳草,谁要是没了芳草,日子都不好过。这些和他早年创伤被激活也有关系,所以他不断用激烈的行动来掩盖内心的东西。自暴自弃,其实是强烈的拒绝,我们也害怕被拒绝。他从小到大无法面对被拒绝的痛苦,所以主动拒绝别人。因此我们说从小的经历决定了他总是以更强硬的方式先离开别人,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掌握了反移情的模式,那么采取措施不会太过激。
精神分析的一些视角,来理解自身感受,这是成长非常重要的。我自己感触也蛮深,心理治疗容易吗?不容易!光精神分析就有十几种流派,主体、客体、,还有认知行为、ACT、……几百种都有,我们不可能学这么多。作为治疗师,平行对待来访者,父母对孩子成长当中回应如何,其实说容易也不容易,人性当中最基本的部分,当然要察觉到潜意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可能在很多时候,不多做什么。
我做了很多危机干预,其中也包括孩子,越来越发现,有时候不多做什么就是最正确的。往往有些问题就出在多做的时候,我们要Hold得住,这个词也经常被提到,其实就是以恰当的方式去抱持和包容。来访者刚开始跟你不合作,你不要太当真,人家花了钱花了时间,不是故意来跟你过不去的,重要的是去理解他背后的含义。
当然有理性的、有感性的,有潜意识等方面的要求。一个治疗师的技巧和自我对潜意识运用的程度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心所有层面与来访者的互动当中,比较容易体验到的是“我的认知、想法是什么”,特别要体验的是平时不太容易激发出来的一些。目的是要理解他们、帮助他领悟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不是智商高低的问题。高智商和高文化水平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可触及的、可理解的头脑更为重要。
从广义角度来说,精神分析认为我们对别人的任何判断、感受都是我们的投射。而治疗到最后寻求达到的目标是,一个人对于自身重要的无意识欲望、防御和幻想,对于自己时期的冲突以及以后的衍生物,能够在意识层面得以理解。当然这个境界很难全然达到,有人天天做精神分析,也做了很多案例,也做自我体验,却越做越糟!我们希望自身达到完全自我掌控,所谓领悟上升到一个层次,对命运完全了然于心、很通透的……这是很吸引人的目标,这当然很不容易,特别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
大概没有问题的人是不存在。我们做治疗师,自己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吗?这不可能。但治疗师本身至少要知道:我有什么类型的问题没被解决,也要知道来访者有什么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只能将自身问题修正一下,更加接受现实,这已经很不容易。
谁都希望涅槃重生,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大家看到有一些培训活动,有些“邪乎”的心理方法似乎有奇特效果。比如什么班,进去一个礼拜,也许你会觉得:哦,我的大小周天打通了!发现自己像被打鸡血一样,但是过了一两个月又回到原型。当然,当人类去探索某些领域时会有这样的效果,会有几天回归到原生状态,把最原始的东西都激发出来,其实这不是太困难。但每个人从小到大性格由来已久,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被冲击一次就完全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