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那样,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追求一些“自觉的欲望”,比如挣大钱、买房子、拿户口、找对象结婚生孩子……同时也可能有一些“不自觉的欲望”,比如“人生幸福”“活得有意义”。
这两种欲望常常彼此冲突,甚至背道而驰。有些人想尽一切办法都没能实现某个“自觉的欲望”,最终很不甘心;也有的人想尽一切办法,不惜牺牲不自觉的欲望,实现了某个自觉的欲望,却在某个时刻开始感到很不快乐。
我们习以为常的、寄托了希望和价值的东西得来极为不易,失去却超乎想象地快。
总之,我们总有可能忽然陷入一种“ 熟悉的东西被夺走 ”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危机”。
面对危机,我们最常产生的感觉就是失落和空虚。当珍视的东西瞬间被自己不可抗的因素夺走时,人们很容易陷入失落和空虚,质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们用这样的话问自己又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想说,那个叫做“ 空心病 ”的东西,就来了。
没有人能说自己是绝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
天总会塌。当它终于塌掉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在濒临崩溃的时候再去考虑“怎样让自己强大起来”也就太迟了。我们需要在看上去“岁月静好”的时候做好准备,抵御可能出现的危机和丧失。努力积攒一些直观的、可量化的资源(比如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学识……)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在面对危机和丧失的时候,资源充裕的人总是比资源匮乏的人更有优势,更不容易被彻底打垮。
但这里也有一个潜在的矛盾:我们可能越是积攒资源,就越是害怕失去;越是劝说自己“有了很多很多的钱我就不会再害怕、再担心、再不快乐……”就越是不信。于是变成了“ 我们有越来越多物质的满足,却开始越来越多地失去自我 ”——而这不就是“空心病”本身吗?
哪里出了问题?
有钱有资源难道错了么?
错的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这个问题
当我们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一些基础(物质,地位,能力……)之上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这些基础是有可能坍塌的。不论我们多么努力地巩固这个基础,也很难以自己的能力保证永远不出意外,不发生任何“人力不可抗”的事情。
佛教中有所谓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七苦有哪一样是个人能左右的呢?有哪一样是“只要我有足够的钱(或者有足够的任何资源)就一定不会发生”的呢?
既然如此,用堆砌外在现实资源的做法去应对内在世界的焦虑和担忧,似乎本身就是在制造问题。这就像一台硬件配置豪华的计算机出现了软件bug一样,靠升级硬件是修不好的。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该如何动脑,如何升级自己的软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精神世界呢?
这是一个很难用一篇文章(或者它的最后一部分)说清楚的问题。我不知道你的手里有哪些牌,我也不知道你想利用这些牌实现什么目标。然而你总有些事情可以做的。第一可以做的就是想办法善用你的资源和你的时间。
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时间为自己创造更多财富”的时候,李笑来是这样做出决策的:
像一个专家(比如医生)那样出卖自己的时间,每一份时间只能卖一次,那么无论单价多高都很难赚到大钱。更好的办法是把一份时间卖很多次。那么,如何把一份时间卖很多次?一种做法是写书。花一份时间写书,把这本书卖出去很多遍,就等于把时间卖掉很多次,于是就可以躺着挣钱。
于是李笑来写了一本书,又写了一本书……然后开始了他自己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至于比特币,那绝不是他在无知状态下做出的豪赌,更像是他应得的结果。你懂的。不过,我并不是说要大家都去模仿李笑来,争相写出自己的书拿去卖——书也不是你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如果你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你就不应该做同样的事。
然而你总有一些想做又感兴趣的事吧?这些事里总有一些是你能挤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吧(比如说,取得某种职业资格,培养某项职场技能)?那么就去做好了。如果连这样的事都没有呢?那么找些时间来读书,像刚入大学的老俞那样,“四年里读八百本书”,或者去健身、运动……总可以吧?
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起点在哪,总有一些事可以做,可以现在就开始做,可以持续地做下去,这便是“打好你手里拿着的那些牌”。
也许还是有人会问
我这样做能保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吗?
我这样做就一定不会得“空心病”吗?
这还是在要求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我们要做的不正是“ 学会忍受没有答案 ”吗?
所以我还是只能回答“不知道”。
如果你对此不满,我最后再提供一个小建议给你:准备一个B计划。
所谓Plan B,就是“万一我想做的那件事(也就是Plan A)没做成该怎么办”。比如说,我写了一本书,希望它可以大卖,但希望落空了,那我的B计划也许就是“开始写第二本书”,或者“意识到自己没有写书的才能,放弃写作,去找其他的生财之道”,诸如此类。当然,B计划也可以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接纳和安慰。B计划并不能增加A计划成功的概率,但能够增加A计划失败时我们的幸存概率。这会为我们增加一点儿安全感,让我们更有勇气放手一搏。因为家里还有钱,在赌场输光了也不会死。既然如此,拼尽全力搏一搏,说不定还能做成些什么。
对啊,“说不定”还能做成些什么。
最后,最后,最后,请你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整天忙着去思考和实施这些事,你还有余力去得“空心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