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杂志2006年第l4卷第2期 197
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7)
【摘要】近年来依恋研究已由亲子依恋、依恋表征拓展到婚恋依恋 婚恋依恋是成
人与情侣间的依恋情感联结。该文介绍了婚恋依恋提}}{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婚恋依恋类型及测量方法、有关婚恋依恋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婚恋依恋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依恋;婚恋依恋;进展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6)02-0197—03
Advances of Researches on Romantic Attachment xu Xing-jian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Jinhua 32 1007,China
【Abstract】Recently,research on attachment had been extended to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 and romantic attachment.Romantic attachment is adult’S emotional
bond with partner.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and major
point of view,classific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romantic attachment,and latest
advances of researches on romantic attachment.Finally。several issues which
needed further clarific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Attachment;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Advance
1 婚恋依恋理论的提出及主要观点
虽然依恋理论最早提出时是用以解释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的.但Bowlby相信依恋是人类从“摇篮到坟墓”所有经验中的一个重要成份,他认为依恋会对成
人的情感生活中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保持、破裂及恢复期间会有许多强烈的情感产生。许多研究提示,早期依恋史影响着成年人孤独的程度及形式 。
家及人类学家已经观察到成年人在处理与婚恋伴侣关系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的是过分沉迷其中.有的则尽量回避。于是对成年人的婚恋关系做出了一些分类,尽管对于婚恋关系的分类有许多描述,但并没有找到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个体间婚恋关系的差异。
为能很好地满足这种理论上的需要,Hazan和Shaver在《婚恋关系是一种依恋关系》一文中提出了婚恋依恋这一概念。并且认为成
人的婚恋依恋有着亲子依恋一样的类型。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 成人婚恋关系与母婴关系的情感和行为动力由相同的生物系统所控制:根据Bowlby观点,婴儿依恋行为由先天的动机系统所调控,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有助于婴儿的安全和生存。依恋系统的内部动力类似于那些平衡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目标通过对内生与外生信号的持续监控及对行为的不断调整而得以保持。在依恋系统中,其目标是对依恋对象身体及心理上的接近。
Hazan和shaver注意到成
人婚恋关系也是这样的,例如.当他们的伴侣就在他附近,随时能给他提供帮助,就能带给他安全感。他会把伴侣视为“安全基地”,由此出发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当个体感到痛苦、身体不好或受到威胁时,伴侣就成了一个“避风港”。
2) 在婚恋关系上观察到的个体差异与亲子关系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是相似的:Hazan和Shaver认为,
在理论上看,Ainsworth提出的几种主要依恋模式与Lee及其他人在成年人身上所观察到的几种“爱的类型”是相似的。他们采用了Ainsworth的三分法作为框架来组织成年人在婚恋关系中情感和行为的差异。他们认为。存在着三种具有质的差异的依恋类型:安全型、一矛盾型及回避型。并编制了一套简短的问卷来测定这i种婚恋依恋类型。Hazan和Shaver发现,运用三分法所得到的成
人婚恋依恋分布结果与早期婴儿依恋的分布大致相同,安全型的占60% ,回避型的占20%,焦虑型的占20%。
3) 成 人依恋行为存在个体差异:成
人依恋行为之所以存在个体差异,是因为人们在不同依恋史基础上形成了对亲密关系不同的期望与信念,或者说形成了一套“内部工作模式”。
根据依恋理论。婴儿在生命早期几个月体验到的安全感程度主要依赖于外生信号。如主要抚养者的可利用性favailability),反应性(responsiveness)等。通过不断相互作用,孩子形成了一套内部工作模式,它能使依恋行为系统做出内生的调整。按照Hazan和Shaver的说法,依恋工作模式会对个体一生的亲密关系都会有一种导向和成形作用。当个体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时,他们部分依赖于以前的有关他人很可能会怎样行为的期望,他们运用这一模式去解释同伴的目的和意图。据信这一模式改变相当不容易。他们更可能去同化新的关系信息,而不是改变这一模式去适应新的关系信息。
2 依恋的测量及类型
Hazan和Shaver的“成 人依恋问卷”在成
人婚恋依恋的测量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但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受传统期望的影响,调查者倾向于把自己描述成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另外,虽然这一问卷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但它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三种依恋类型中每一种类型的描述其实都含有多个维度的内容,
因此,每一凋查者不得不接受一个总体的描述,内部一致性无法得到保证.因为心理测量学方面的限 制.Simpson把Hazan和Shaver的三段叙述式的依恋测评方法改为禽有13个条目的量表,设计成了“成
人依恋量表”(AduIt Attachment Scale)
Bartholomew在前人的基础上,和Horowitz一起设计了两种类型的量表,一种是问卷式的.如“关系问卷”(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另一种是访谈式的.如“同伴依恋访谈”Peer Attachment Interview) 。
Brennan等从十四个有关婚恋依恋的问卷中挑选了300个条目对1000名大学生作了测量,
在这基础上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婚恋依恋存在两个基本维度:焦虑程度(测量个体对可能与伴侣的分离或者被伴侣抛弃的担心程度)及回避程度(测量个体所选择的与情侣的亲密程度及个体在心理和情感上的独立程度)。据此,Brennan等人设计了“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cale)。该量表包括了两个维度.分别是回避和焦虑,每一维度含有19道题目。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目前看来是最理想的一种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