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震区不同人群的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3-05-17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给幸存者及救援人员带来了无法磨灭的痛苦回忆。地震也许会过去,但这些心理是时间无法抹平的,这需要有序、有效、长期、专业地进行心理干预。本文拟从震区普通人群、及救援人员这3类特殊人群的角度来阐述震后心理干预的相关内容。
案例
主诉 患者,6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8个月,再发1个月”就诊。
现病史 近8个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心悸、气促;且发作与运动无关,无明显规律,数日1次或1日数次不等,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有时伴胸痛,服“救心丸”或自然缓解。曾多次就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患者时感乏力,有时出现背痛、腹痛、进食后右上腹饱胀不适、手臂痛、头晕、畏寒、手指发麻、肢体颤抖等症状。曾在外院行腹部超声,头颅、胸部、腹部CT和胃镜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患者近日胃纳下降,小便如常,有时便秘,体重下降4 kg。入睡困难,时常半夜醒后难入眠,常做噩梦。易发脾气,感不安。
既往史 血压有时达140/90 mmHg,有时正常。血糖、血脂均正常。自感身体较差,常患病,感多处疼痛,但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 神清,交谈切题。血压140/80 mmHg;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 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
心理干预过程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可除外急诊情况,应了解心理社会因素情况。询问患者遭遇的生活事件,获知其丈夫在1个月前死于肝癌。启动心理危机评估程序后,得知患者1年前曾经历地震,现旅居外地。
起初,患者未到症状与生活事件的。通过绘制时间轴(图),患者开始意识到二者的关系,并同意取消全面检查,仅行促甲状腺激素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检查以鉴别甲状腺疾病。
通过绘制生态图(由家系谱和目前患者周围环境中人与社区资源构成),确定医师和患者女儿可予以患者强烈的支持。
此外,通过绘制轮轴规划,可针对患者的急性危机及相关问题或症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给予抗药;对患者澄清,返回家乡不会发生令其恐惧的情况等。
患者经上述心理干预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后,情况稳定,返回家乡。
概述
急性应激障碍(ASD)
ASD又称急性应激反应,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个小时之内)发病。
其中,急性应激性是ASD的一种亚型,指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该病以妄想、严重障碍为主,症状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此类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一般无缺陷。
ASD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是理想的干预时间,但在灾难发生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PTSD与ASD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病程不同(表)。
治疗PTSD的关键是处理创伤性的和与之相关的想法、信念。
PTSD的治疗方法包括和药物治疗两类。对于病情不甚严重的PTSD患者,医师可仅使用心理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伴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起初就应使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其他
震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抑郁障碍和哀伤等。
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此类患者均可采用心理治疗。对于轻性和慢性创伤性的抑郁障碍患者,心理治疗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此外,可根据患者、治疗师及临床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
哀伤是经历失去亲人或财产丧失后的一段心理修复过程。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般心理援助和哀伤心理治疗。其中,哀伤心理治疗是处理丧亲的重要途径,协助丧亲者在合理的时间内,引发正常哀伤以顺利度过哀伤期。
表 ASD和PTSD的诊断标准[摘自《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
ASD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②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ASD.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ASD.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ASD.排除标准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
--------------------------------------
PTSD.症状标准
①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②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
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③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地担惊受怕。
④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
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
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
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PTSD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PTSD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
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
震区普通人群
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障碍和哀伤等。
心理需求 寻求确定感、控制感、安全感及获得社会支持。
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对症治疗,采取短期、低剂量用药。对于被诊断有精神障碍者,应由医师定期观察及随访。
随访 由接受过培训的基层医师和非精神科医师采用书信、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随访。发现疑似病例,须及时向精神科医师报告,由精神科医师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由基层医师执行治疗计划并随访。
震区儿童
临床表现 灾难发生后,大多数儿童出现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只有少数出现ASD或其他心理障碍。
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抑郁、、易激惹等情绪问题,以及攻击、破坏、自伤等行为问题。
学龄前分离焦虑障碍患儿可表现为不能与主要照护者分离,严重者甚至不能短暂离开主要照护者的怀抱。而年长的分离焦虑障碍患儿可表现为在主要照护者离开后过分担心照护者安全,不能正常学习与生活。
儿童抑郁症可表现为2周以上的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缺乏既往的好奇与探索;与人接触被动,行为迟缓或呆板;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对过去曾经喜欢的活动也索然无趣;或变得郁闷、易激惹或不开心。
此外,儿童也可出现与成人类似的PTSD,表现为警觉性增高、持续回避创伤情境及闪回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