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未来想像的研究正快速成长,科学家也逐渐形成了「前瞻性大脑」的概念,认为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储存讯息以供想像、模拟和预测未来事件。因此,记忆具有创造性,由过去经验加上新经验重复组装而成。
记忆是什么
还记得前天早餐吃了些什么?甚至上周五音乐会的曲目、前次到虎头埤健走的趣事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借着海马回不断地把生活经验储存在脑中,等到未来要用到相关资讯时再提取出来,这就是记忆。
然而,人类的记忆经常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讯息。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教授写了一本书《记忆七罪》(The Seven Sins of Memory),描述人类可能犯下的七种错误记忆类型,例如,随着时间逐渐褪色或消失的「遗忘」、忘东忘西的「没头神」,或误把妄想当作事实的「错认」等。这些错误提供了研究记忆非常重要的依据。
早在1932年,巴特里(Frederic C. Bartlett, 1886-1969)就认为「情节性记忆」可以让人回忆时间、地点及个人经验,这可能是经由片段的经验重新组合、建构而成,而非完全复制过去的经验。就像我们可以借着照片回忆小时候的样子,而对某个特定事件印象深刻,例如千禧年冬天,爸妈邀请了班上同学为自己庆生的热闹场面,却无法很仔细地描述当时来了多少人、收了哪些礼物。
为什么情节性记忆是透过类似拼图的过程,把过去的经验与讯息片段地拼凑起来,而非像播放光碟或影带般呢?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错误记忆很可能是其中的一个理由。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让受测者注视依次投影在墙上的字词:疲惫、床垫、作梦、棉被、床单、夜晚、打鼾、枕头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实验者问受测者方才是否出现过「打鼾」这个字词,大部分的人可以笃定地说:「有。」再问是否有「面包」,多数人会肯定地说:「没有。」
若再问是否出现「睡觉」时,受测者则开始出现困惑,并很可能说出错误的答案:「有。」这样的情形称为「错误再认」,因为他们相信「睡觉」与清单出现的一系列字词相关,睡觉在这里是一种语意诱标而产生的要旨记忆,因此造成误判。
用功能性脑部磁振造影术对健康成人进行类似的字词回忆研究发现,大脑的海马回与顶叶、额叶区,不论对「正确决策」或「错误再认」都出现相似的反应,显示这些脑区掌控了大脑能否正确提取过去记忆的功能。因此,重新确认字词是否出现在清单中,是大脑整合新旧记忆的运作过程。而且,仅记住过去事件的主轴是一种储存经验最便捷的方式,不需把繁杂细节且不相关的记忆也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