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9-04-06 15:40:05   来源:admin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学空间km?m&~a5r

心理学内蒙古心理网]`4D dS"wZ|o

8N |Sl3T E"]V0类型:流派介绍 作者:中国网内蒙古心理网R1`r#Jz%Kq,?
内蒙古心理网A!Ht$M!yi:]&L
海因兹.柯胡,1913年生于维也纳,1938年得到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学位。之后他来到美国并把他大部分活跃的专业生涯都耗在芝加哥学院,在那里他是一位训练分析师及教师。1964到1965年他成为美国精神分析学会的会长。虽然他拥有这些正统的分析凭证,柯胡后期的著作却在精神分析学界挑起强烈的反应和批评,由于他的理论越过了传统的精神分析驱力模式。 
Xy+b;g0M oE*Z"DP0内蒙古心理网 k-O6kL8ZeO
和费尔邦、温尼可及玛勒的工作有很多相似性,柯胡的工作和理论共同享有一种对关系的强调以及对弗洛依德驱力模式的一种撤离。这项对驱力模式的撤离以及他对自体的看法挑起了许多来自传统(精神分析)作者们的抗议。他关于自体的心理学标定出新的理论和临床基石,不同于客体关系理论并且指出精神分析一个重大的新方向。柯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展出他关于自体的理念并继续不断修正他的理论。到了1977年,他完全不再谈及力比多,只偶而提到和超我。 
#@ZhEb/J$AG0
fNa;@)G EW5?c!R Bk0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同意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柯胡并未彻底排斥该理论,而是赞同把它放在清晰界定的区域中来使用,诸如具完整的人的精神官能冲突上。然而,由于家庭互动形式上的变迁,他觉得新的问题出来了而许多关于心理的领域并未被古典模式加以阐明(1977,pp.xviii,269)。他的自体心理学解说了某些古典驱力模式未能加以解说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且对柯胡而言最是重要的是,人格的领域。他关于自恋人格的研究所做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就像康伯格,柯胡把精神分析应用在比精神官能症更为宽广的领域中,并且拓展了它的范围(cf.London,1985,p.96)。 
_.zs3o"t#v}N1u9C0
[9K BBE2~ _t0然而,不只取代古典精神分析的驱力模式,柯胡还提出\"两种\"模式。第一个提出的是广义的自体心理学,把自体放在中心地位。他最根本的贡献即在此处。较狭窄的是他所提的第二个取径,即保有基本的传统模式但稍微加以扩张,把自体含括在自我中而为其一结构(,1977,p.xv),类似于艾蒂.贾克生所发展的模式,也类似于当前美国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所接受的概念。 
3L7ytl,G.X@O L0
g^(bCuu+N%L0本章将把柯胡模式和古典模式加以对照;界定他的关键概念;检视他有关连贯自体(cohesiveself)正常发展的相关理论、自体的病理学、以及;呈现一研究以及对柯胡的评价和批判。 内蒙古心理网Y1p~\8FF9o b

W(\H,_}f&O S Q1X0柯胡和古典驱力模式:
/~0z'X S0FR1|4mHOiF0内蒙古心理网+o? n@!S?ixO8M
柯胡的整合陈述大部分是从他对自恋型人格疾患所做分析工作而来的。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他根据的是对他病人内在生命的内省及同理溶入(introspectiveand empathicimmersion)来做观察。因为精神分析的主题材料是复杂的心智状态,柯胡说它的科学方法学无法是冷酷的客观,远离病人的体验。因此柯胡把其理论整合陈述以解说那些同理并主动积极介入病人经验而得来的资料。 内蒙古心理网6S6U \l1l7W4k/s

%z^}n"Sk0古典驱力理论视精神官能症病人为具有一完整结构的人,其结构是以原我、自我及超我还有所有各种不同的适应及防卫性功能等言词来加以了解的。精神官能症是在各种相当完整结构(彼此)之间的一项冲突。因此,古典的弗洛依德驱力理论对病理学是以某一伊底帕斯本性所潜抑的、未解决的冲突之方式来加以了解。成功的治疗意味能克服本能的介入而达到相对的免于冲突(Kohut,1977,p.2)。 
$j4g[n#N G @.C0
4G&\^o$xJ0对照来看,自恋和自体疾患意味人格的最中心结构是匮乏的(defective)。柯胡把自恋解说为涉及孩童期即得到(chldhood-acquired)的自体心理结构的匮乏以及续发性的防卫或补偿结构之建立(1977,p.3)。成功的治疗包括藉由获取新结构来治愈该缺陷(deficits)。如果驱力经验及本能是有问题的,那么当它没有被支持时,就会产生自体的崩解。  内蒙古心理网AsS a6L3Qv

P+i2N3QSCp*_0关键概念:内蒙古心理网Ny'w&q U8ae5h
内蒙古心理网!_9V?H*Z2_Bm
自恋:内蒙古心理网u2Trr!^$e'v8M _,u

(C? c:m9Qo}0(1914/1957)曾从驱力模式和力比多观点来描述自恋。自恋因此涉及本能能量从外在客体的一种抽退以及力比多在自我中的一种投注。这个在自我中的投注意味该人无法去爱他人或和他人关联,是自体吸收(陷溺)的(self-absorbed)。古典精神分析模式视自恋疾患的人们为不可分析,因为他们无法投注在某一关系上,特别是治疗关系。是分析情境中转移现象的建立、诠释及解决构成了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 
[0^0rp,h0内蒙古心理网voP|Yl$n
弗洛伊德(1914/1957,p.109)曾比较过自恋和一正睡眠中或生病中的人,后者抽退了所有对外在事物的投注,结果是这样的人对所有外在于他或她本身的事物均无动于衷,因为所有的能量及注意力均集中在自体上面。 内蒙古心理网9D$RhHQ0BU+{#M
内蒙古心理网 ?.{%B IQ
弗洛伊德模式,是一种驱力及客体模式,本质上视自恋为病态,唯一例外是原初性的自恋,那是自我所具有一早期的全能意识感,而成长中的孩童会逐渐藉精神集注到一客体时将之转化成客体爱(objectlove)。一个把自体视为爱的客体的人就是自恋。 内蒙古心理网@$g+kw_~0Rnr
内蒙古心理网'yp mP8n ~kA } A`
海因兹.哈特曼(1964,p.127)改变了自恋的定义致自体而非自我成了力比多的标的或客体。因此,哈特曼对正常自恋的定义是力比多在自体上的投注。这保有了驱力模式但却因引入自体概念而产生更多问题。艾蒂.贾克生(1964,p.19)从哈特曼处建立起来,把自恋说成是力比多对自体的\"再现\"(representation)的一种投注。 内蒙古心理网6ii AG"ph3\g6@ e

0j.Qr3~1G hVM0柯胡改变有关力比多的观念从而也改变了哈特曼的定义。他说自恋不是由本能或力比多投注的\"标的\"(target)来界定,而是由本能或力比多所带能量的\"本性\"(nature)或\"性质\"(quality)来界定(1971,p.26)。自我夸耀(self-aggrandizement)和理想化是自恋性力比多的特征。到了1977年,柯胡不再提及力比多,而以一新的理论理解来取代传统的本能理解。 
o/G&uPD#VCg$E0
(R#Mv Mc g0柯胡说,以自恋性力比多投注在他人身上的人们,是自恋性地在体验那些他人,也就是说,(把它)当成自体客体。对一位自恋的人,其自体客体即是无法和该为其自体需求服务的个体加以分化的一个客体或一个人。自恋的人幻想对他人有着一种控制,类似于一位成年人在控制他或她的身体般(Kohut,1971,p.27)。柯胡的理论协助说明了自恋病人的现象,即该病人并不必然抽退对外在世界中客体的兴致,而只是无法倚赖他们本身的内在资源,且因而创造出和他人间的强烈依附感(Teicholz,1978,p.836)。 内蒙古心理网Fq ^['^'B
内蒙古心理网t/k+Iv f?
柯胡在1970年代早期其作品中仍使用驱力模式的传统用语,到了1977年已经很明显地越过了驱力模式,这时他已宣称其不足以解说某些临床现象(1977,pp.128,224)。 
-p%NJ3Y@w/T)q0内蒙古心理网;lpr-MfY*nF,?
当传统精神分析视自恋为病态时,柯胡(1980b,p.453)重新整合陈述自恋的概念,所用的方式是看待它如何在心理健康上扮演其角色。弗洛伊德视自恋为客体爱的前身,然后客体爱取代了自恋。柯胡相信,自恋有它自己的发展轴线,以致终究并无(任一)个体成为独立于自体客体者,而它更需要终其一生有一能同理响应的自体客体的氛围以便能发挥其功能(Kohut,1980b,p.454;1980c,p.477)。 
,H M2Eb@!i'j0内蒙古心理网/R8D*|R V#R)wTW
自体:
r%ob~ Zwgb0
k$D ReW0x^$r0~0
[_r CUMg wBH0
-W n0e%L5]0\"自体\"(self)是个难以界定及概念化的词,部分是因为许多学门──神学、心理学、──从不同的经验和观点层面来看它。理论家看待和观察个体所用的特别方法会导致不同的见解而产生不同的对自体的界定方式(Shane&Shane,1980,p.27)。因此一个客观的自体势必衍生自系统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如玛格丽.玛勒的研究般。但柯胡(1980b,p.452)发现玛勒的整合陈述并不令人满意,因为观察的方式是客观的,远离孩童的经验。柯胡觉得一个不同的自体,比较靠近经验的一种,是在精神分析情境的架构下显现出来的,因为观察方法是对某人内在生命的一种同理溶入(empathicimmersion)。他强调一种内省及同理的方法学使分析师得以获取资料以便形成对该自体的整合陈述。 内蒙古心理网jULZ;`)u3|Z

{1J nA!BU(jY0然而,精神分析文献曾试图澄清自体以及该词所指涉的意识与经验到底是那一层级。例如:哈特曼曾分辨自体为一个人本身(one\'sownperson)而自我则是人格次结构(substructures)的一种。这让艾蒂.贾克生能进一步分辨自体为这个人以及自体为源自自我并且清楚地被嵌入(embedded)自我内的一个自体再现或一个内在心理结构之间的差别(1982,p.900)。这意指对自体的力比多投注即是对自体再现的力比多投注。柯胡在他的讨论中则改变了这个词的用法。他对自体的界定有狭义的及广义的,在他的自体心理学中所用的界定是广义的。 
kE Ur2z)@5ps0
-U!fs4M/F7\)A ?*H0只有在柯胡使用这个词的狭义下,他才坚守传统对自体的使用,理解它为一个特定的心灵或人格结构;亦即,指自我内的一个自体再现。柯胡使用这个词的较常见用法是广义:\"作为个体心理宇宙的中心\"(1977,p.311)。这个自体就其精华言是无法被知悉的,只能藉由对他人心理外显现象的内省和同理观察才能得知。对柯胡而言,自体并不是一个概念,他比较用觉察及体验这样的用语来宽广的界定自体,认为是\"一种单元,空间上连贯且时间上持久,它是开始激活的中心以及对(各种外在)印象的一个接收者\"(Kohut,1977,p.99)。这使得自体成为关系的中心点以及传统上归属于自我所执行功能的主动积极经理者(activeagent)。柯胡对自体的概念使他得以比较不须关联到自我。 
3_ i)s:\ |(v3Q{0内蒙古心理网X_oH;bcZ
柯胡的理论描述一个早期残遗(rudimentary)自体是如何从与环境中他人建立关联时浮现出来,而成为一连贯自体。此残遗自体同时具有一\"客体\",即理想化的父母意象,以及一\"主体\",即夸大自体。逐渐地,这夸大自体被驯服并融合成一完整、连贯的人格。孩童的成熟自体使它得以开始看待该理想化客体实为一分别独立客体,而理想化父母意象的各面向则被内射为超我(cf.1971,p.33)。 内蒙古心理网w&c@6kF$Or/Nk3zd#W
内蒙古心理网 e$?5QO)M*}
自体客体(selfobject):
Mp`%?7t;cR0
wC1vp5|;HX0 柯胡(1971,p.xiv)界定\"自体客体\"为那些被经验为自体部分的人们或客体或为自体服务而用来提供自体发挥功能的人们或客体。孩童的残遗自体和自体客体融合一起,参与在它那组识良好的经验中,藉由自体客体的作为而使其需要被满足(Kohut,1977,p.87)。\"自体客体\"一词只有当和经验中的人有关联时才具意义,它不是一个客观上的人或一个\"真实客体\"或一个\"完整客体\"(wholeobject)。 内蒙古心理网1u c0eVR I"w}B
内蒙古心理网T LV u-s
柯胡对\"客体\"一词的使用不同于标准的精神分析用法,其差别端视两个基本点:即他的发展模式,强调正常自恋而非本能;以及他的方法学,力求透过内省和同理性观察而非藉由有距离的客观观察来接近经验。他使用\"自体客体\"及\"真实客体\"来表达客体关系的经验本质而不是传统的用语如\"部分客体\"及\"完整客体\"(Ornstein,1978,p.67)。当客体被精神集注以自恋性的力比多──而非客体力比多时──它意味所感知或经验到的是把自体关联为自体的部分或用以服务自体,如此其功能乃成为一自体客体(Ornstein,1978,p.68)。 内蒙古心理网b8[#^W xUY"di

}_D;PAV4zE$l0  蜕变的内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l1FT},m)f3[0
;tU|j O;U0
0}A N2i"s_E0内蒙古心理网!QUC2O pY!J'N7M9y%J
精神分析常面临挣扎的问题是心理结构到底如何藉由内化概念的使用建立起来。例如:客体关系理论家们是藉采取客体的心理再现形式所呈现关系的各面向来谈建立和组织其内在世界(cf.Meissner,1980)。 
P!M;k*Q(@0内蒙古心理网Bn&H5}j,s-`
柯胡提到一个内化的类似过程,叫做\"蜕变的内化作用\",藉该过程自体客体各面向被吸收纳入孩童的自体中。正常的父母偶而会对孩童的需求未予符合或延迟给予满足,但这挫败是可承受的,不是性的,而满足并不是过度纵容放任的(overindulgent)。这种恰恰好的挫败迫使一个孩童以特定功能的形式采纳自体客体的各面向。孩童抽回了某些从自体客体来的神奇性、自恋性期望,并获得内在结构的某些微小成份(particle)。然后孩童的内在结构乃执行某些之前由客体为孩童所执行的功能,诸如:慰藉、镜射、控制紧张等等(Kohut,1971,pp.50,64)。蜕变的内化作用其蜕变的部分指的是去人化(或客观对待)(depersonalizing)那执行该功能的客体的人格而把它转换到功能本身 内蒙古心理网sEz7b H{3mnV8|2b

D{pV;W0F'B7g0连贯自体的正常发展:
]"U8m[(pwu0
@Pvmd9Ey-Py-v0柯胡是以自体和自体客体间的关系来看待发展,而非视之为一种包含各步骤的进行顺序。然而,并非所有他理论的要素都能以一连贯方式来加以完成。内蒙古心理网J p/^ c`9XNU

mf*EN xYz;`v_0柯胡是以在关系中形成自体的方式来看待发展,既非孤立的也不是从驱力来看待。婴儿是出生在一个人类环境中的。孩童尚未具有一自体,但父母对孩童的行为及响应像是它已经是一个自体。孩童自体的产生是关系的结果;亦即,婴儿天生的潜能和成年自体或自体客体的响应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交互运作。它多少有点像摄取外来蛋白质以建立自己本身的蛋白质(Kohut,1971,pp.50,64)。一个核心或中心的自体是透过自体客体的响应而形成,类似于温尼可的抱持环境及够好的母亲(的观念)。 
*zE*m0K|r,z0_0内蒙古心理网"K7EX c,d5R n
一个核心自体具有两个主要组成成份。一个是夸大──表现性(grandiose-exhibitionistic)的自体,是靠那个能够藉赞赏及镜射该夸大自体而给孩童同理性响应的自体客体,和其关联而建立起来的。核心自体的另一个成份是孩童理想化了的父母\\\"意象\\\"(imago)。这是靠那个能够藉准许及享受孩童对父母的理想化而给孩童同理性响应的自体客体,和其关联而建立起来的(Kohut,1977,p.185)。这两种成分都涉及和自体客体某种形式心醉神迷的融合经验(ecstaticmerging experience)。内蒙古心理网:J@}4r bE6z!` Fs5y5N

~k6X:mv+S0s,]9k0 夸大自体指的是孩童的自体中心世界观以及被赞赏的极度欣喜。(柯胡使用\\\"夸大自体\\\"一词来取代他以前所用的一词:自恋自体。)此体验可摘要如下:\\\"我太棒了,太完美了;看着我吧!\\\"被理想化的父母意象是和夸大自体互相对立或互为矛盾的,因它意味着某个他人是完美的。但孩童在认知上太不成熟以致无法注意且经验到一个和那理想化客体的融合者。对那理想化意象的体验或可以如下方式表达:“你是完美的,但我是你的一部分”。 内蒙古心理网.pa3L9IJ
内蒙古心理网(V S\x2[ |
以父母的形式来对环境产生种种期待而把浮现中的自体引导入特定的方向。透过无以计数的重复再重复,自体客体对孩童的镜射需求及理想化需求给予同理性响应;这些需求亦即,孩童表现出来的夸大自体各面向以及孩童欣羡的理想化意象各面向。此夸大自体即是对镜射的自体客体或父母所提供的接纳与愉悦加以响应。 
-|9GQ7~.??_0
A.`&c;L2di-Bd0柯胡意指此自体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透过对心理结构括入和排除的种种过程而有了一残遗自体的形成。也就是说,核心或中心自体经验到某些原始古老的心智内容是属于自体的,而其它内容或经验则被分派到非自体并且被排除掉。下一个阶段则是组织并强化那愈来愈连贯的自体。这牵连到强化并确保自体的各种界限。自体客体这部分如无法镜射该成长中的自体并促成理想化,则会导致自体的断裂或因不成熟自体而导致生命力的丧失(Tolpin,1978,p.174)。 内蒙古心理网%GGAkC;@8m
内蒙古心理网~%KJny&F(C lc
对自体的浮现产生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是孩童天生的潜能以及父母和孩童间的同理关系。婴儿开始时是没有自体但有它本身天生的潜能及从父母那儿来的希望和。父母或自体客体会对孩童的镜射及理想化需求给予响应。父母的响应如果是不具创伤的失败响应会有个力量推动核心自体的浮现。核心自体透过一个蜕变性的内化过程而浮现,藉此自体客体及其功能乃被该自体及其功能所取代(Kohut&Wolf,1978,p.416)。这个自体乃能增加它本身的连贯及整合性,而断裂的危险性就会逐渐褪去。在健康的人格中,自体的夸大性会有所修正并引导入符合现实的种种追求。该转化并整合过的夸大性供应了能量、抱负(ambition)及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Kohut,1971,p.107)。当孩童以愈来愈具现实感的方式看待理想化客体时,孩童抽掉从父母客体那儿来的理想化、自恋性投注。该理想化客体或父母意象被内射成为一理想化超我,接收了之前由理想化客体所执行的诸种功能(Kohut,1968/1978b,pp.86,89)。 
`)}?q1i#q0
.Nms)e)Oi3k'E0Gz_0如果孩童创伤及剥夺使得连贯、自恋性自体无法整合成为一健康人格,那么夸大自体及理想化客体便会以一种原封不动的形式及力争对它们的原始古老需求的应验而继续下去(Kohut,1968/1978b,p.87)。夸大自体及理想化客体可以依旧孤立存在而不和其它成长中的心灵一起,而以其原始古老的需求来造成困扰。 内蒙古心理网Nzu^c
内蒙古心理网 Uv/w.og]0hm+Gd
这些发展过程的时机是什么呢?自体的前身差不多是在第一年的后半部分或第二年的初期部分组合成为一连贯自体。此夸大自体及理想化父母意象的发展阶段即是\\\"以玛勒之意可能主要相对应于介在共生阶段的后期部分跟个体化阶段的早期部分之间的过渡期\\\"(Kohut,1971,p.220)。一旦连贯自体浮现出来,就会有进一步和自体客体间的关系,藉此孩童透过面对自体客体而强化其自体的诸种界限,以\\\"不\\\"的阶段(\\\"no\\\"period),把自体和环境划分清楚,等等不一而足(Wolf,1980,pp.123,125)。 内蒙古心理网TXFD(S,z ]p6E
内蒙古心理网ck u1j'wP-ZlB&[
挫败和心理结构:内蒙古心理网,_4Fh3p#c6Dk
内蒙古心理网WL4{hW'A$C;\+b
挫败在建造自体结构中扮演一中心角色。在原初自恋期,最早的发展阶段,婴儿因为和母亲融合一起而具有全能及完美感。然而,母亲的缺点却使孩童自恋性完美感的平静安宁及平衡受到干扰。在因应这个自恋性完美感的挫败以及为保有一部分原始完美经验,孩童乃建立起一种对他或她本身的夸大及表现性意象:此即夸大自体。孩童更进一步把自恋期的完美感归因于一受欣羡的、全能的自体客体:此即理想化父母意象。 内蒙古心理网`wizRn2@C$v {z
内蒙古心理网7p1~tk6Tg9G+Mw1^;E
夸大自体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所有愉悦的、好的事物都被视为婴儿的部分,而所有坏的、不完美的事物则都在婴儿之外。孩童借着分配给成年绝对权力及完美而来试图维系最原始的完美、极乐及全能;也就是说,藉以形成一理想化父母意象(一种心理再现)(Kohut,1966/1978a,p.430)。 
:F.RR-a S1f0内蒙古心理网/] \V_;Q VQ!E \
但事情并无法永远保留原样,既是极乐又能不被干扰。时间及成长带来微不足道的、不具创伤的失败的父母响应,即镜射的、理想化的自体客体。恰当的失败响应意味着一种以不具创伤的失败为其必要脉络的亲密且具同理性联结。母亲的注意力是不完美或会延宕的。孩童的心理组织试图藉由建造新结构来处理其自恋平衡上的障碍,并慢慢藉由那得以执行自体客体原曾执行的功能的内在结构以取代自体客体(Kohut,1966/1978c,p.416)。这个结构形成的过程称之为蜕变的内化作用。 内蒙古心理网d x6~ Fo VKL

(I6t8^\J/?)dr0那被内化的是成年自体客体其成熟心理结构的某面向。出生在一个自体客体的具同理性且有响应的人类环境中,孩童的起始自体神奇地会期待这个环境能配合他或她的心理需求及愿望。(此时脑中呈现出温尼可的够好母亲,她是和她小孩配合良好。)当孩童变得紧张,父母亲,作为该自体客体,似乎会以两种步骤来响应。第一,会有融合性的响应,而第二则是会采取某些行动来满足孩童的需求。作为自体客体的成人会评估孩童的需求及情境,把孩童摄入他自己的成人心理组织中,然后采取行动去重建孩童恒定性方面的平衡。孩童的需求威胁到本身的崩解,而自体客体的响应则是跟小孩讲话、打点小孩并创造一个环境让小孩能经验到一种和全能自体客体间的融合。孩童的残遗心理可共享自体客体较为成熟的心理组织,把它当作像是孩童自己本身的。逐渐地,一点一滴地,孩童承担起那曾为孩童做过的慰藉性的、降低紧张的职责。就是这种形态的恰当失败才能透过蜕变的内化作用导致结构的建立(Kohut,1977,p.86)。 
k%TFUD0内蒙古心理网5G.K:hH1Z)q
这两种心理组态,即夸大自体和理想化父母意象,虽然彼此间互相对立,却从头开始即共同存在作为保有原初自恋经验的机制。正常情况下,逐渐地,夸大自体的表现性和夸大性被驯服,一旦整合进入人格结构中,其情绪的\\\"大贮柜\\\"(emotional\\\"tank\\\")就会满载接踵而至对自体的以及关于孩童的抱负和享受活动等等的好感觉(Kohut,1971,p.28)。理想化父母意象也同样会整合进入孩童的人格中作为理想化的超我,在那儿它可作为一个能调节紧张并供给现实想法的结构(Kohut,1971,p.28)。 内蒙古心理网j)X jZ*W K-fNa*E

0I e*n|8yxY0双极性自体:内蒙古心理网O^+v5pQb

Y1{/mt/wXV0柯胡提到两种自恋被分化的形式:即夸大自体(健康的自我肯定相对于镜射的自体客体)与理想化父母意象(对理想化自体客体的健康欣羡)。它就好象在这两极之间有个充满张力的圆弧,在夸大自体附近聚集着一堆抱负,而在理想化意象周遭则聚集着一堆理想。在自体的两极之间其张力和心理能量会引发行动,使得这个人会被他或她的抱负所\\\"驱使\\\",并被他或她的理想所\\\"带领\\\"(Kohut,1977,p.180)。 内蒙古心理网0vd ?Gz4et C_

&Prd P/z C%j|-^0这两个孩童所试图要建造的核心自体其基本组成分具有分岐的目标,但其中之一的力量却可补偿另一个的弱点(Kohut,1977,p.186)。亦即,孩童在迈向自体的巩固时具有两项选择。一方面,孩童借着和自体客体的关联而建立他或她连贯的、夸大─表现的自体,而该自体客体镜射并赞赏地给予孩童响应。另一方面,孩童借着和自体客体父母的关联而建立他或她连贯的、理想化的父母意象,而该父母的响应是充满同理且允许并享受孩童(对他们)的理想化及融合。常常男孩的发展是从把母亲当作镜射自体客体开始进展到把父亲当作自体客体,藉此提供被孩童理想化的功能。当然,特别是在女孩身上常会发生的是孩童对自体客体发展上的需求是朝着同性别的父母,譬如母亲,这个方向的(Kohut,1977,p.185)。 内蒙古心理网+Vc z2I2d

\b q6Q7S]03.一个自恋的发展轴线:内蒙古心理网Ppv4gV

O8]O.v5e3?aXGO-i,]0柯胡主张有一发展轴线是和弗洛伊德力比多的发展概念分别开来(1971,p.220)。弗洛伊德所理解的力比多是从自体色欲(autoeroticism)到自恋到客体爱一路发展来的。柯胡的独立发展轴线则从自体色欲到自恋到较高形式的自恋转化。这在基本上改变了弗洛伊德自恋的理念,即以不同的成熟度来看待自恋。 内蒙古心理网e@i5er7`,v J

^ Da.NKDof&u,H0正常成人有自恋需求,并终其一生透过自体客体继续其对自体镜射的需求。自体客体其始终不断的重要性可以从其处理某一不具响应性的人的困难上简短呈现出来。如果我们努力地想代表某位对我们漠不关心及不给响应的人,我们会感觉到无助及空虚,并带着低的自我价值感及自恋性愤怒(cf.Kohut,1971,p.187n)。我们也可以以一位作为自体客体的人的方式来概念化成人的爱,因为爱牵连到相互的镜射和理想化,这可增强所涉及双方人们的自我价值感(Kohut,1977,p.122n)。 内蒙古心理网 { G(Tz;N(a p1X;Rv[#w [

-q/do Al}6Zb0然后,自恋会终其一生继续不断地被转化为各种不同形式。成年期所显现的健康自恋有下面各种形式,如、幽默及同理心(Kohut,1966/1978a,p.446)。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特质风格的是自恋自体(即夸大-表现性自体)、自我和超我(带着其内化的种种理想)三者之间的互相运作(Kohut,1966/1978a,p.443)。 
-[!D2w[dq6Q.j0内蒙古心理网$X9`{l0d%_V.o
以柯胡的观点,发展远不只是驱力而已。柯胡的发展模式把重点从强调驱力转换到强调自体。传统精神分析对驱力的着重并不足以解说为何一位小孩可能在口欲期及肛门期被固着,举例来说。柯胡相信当脆弱自体并未被适度响应且开始失去其连贯性并断裂时,驱力会浮现。只要考虑到孩童口欲期及肛门期的自体就好了。对食物的需求及对大便的兴致并非原初性的。孩童所需要的是一个能给食物的自体客体,一个能接受大便礼物的自体客体。母亲对孩童驱力的响应并没有像对自体的响应那么多,该自体是透过从镜射自体客体的施与受中形成并寻求确证的一个自体。孩童会把对母亲的引以为傲或排斥会将之体验为对他或她的主动积极自体的接纳或排斥──而不仅只是对某一驱力的接纳或排斥(Kohut,1977,pp.76,81内蒙古心理网d GET)tV h

#[*Tk#LX i+M0五、自体的病理学:
4a,r1cA2? QI0
'iTLCR'wkds0自恋的经验
i$_ Uq*O m3} F8G:e:Zg0
5X)Gh?'EWA5_4j-B0柯胡对亲近病人的主观经验是很感兴趣的,而其模式所寻求的是能清晰解说自恋的经验。对现实的自恋感知牵涉到一种全知的(omniscient)、完美的自体客体以及一个具有无限权力、夸大及知识的原始古老自体。在自恋世界里,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是自体的延伸或为服务自体而存在,如果有任何挫败,就会被体验为该完美世界里的一个瑕疵,这个瑕疵或自恋性的伤害(narcissisticinjury)会引发一种永不满足的愤怒而无法体认该侵犯者是和自体各自分开的。该侵犯者或敌人被体验为该延伸自体的一个顽抗不驯部分,而该部分是自恋病人所曾预期能完全控制的(Kohut,1966/1978c,p.644)。之后,对并未达到自恋型人们非现实预期的某一自体或客体其响应的是自恋性的愤怒(narcissisticrage)。如果,绝对控制的幻想被干扰了,这类自恋型人格就会经历到强烈的羞愧和暴力性的愤怒。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的自体本身,端赖那容许融合的镜射自体客体或理想化客体无条件随时提供服务(Kohut,1966/1978c,p.645)。
5h WY,@1Yc4X`n L|0内蒙古心理网LY5bL5vC$|5s2r
自恋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婴儿或幼童的自恋性发怒并非和他们的发展阶段不相称。但如果病人在这个阶段卡住了,而自体没有被镜射且没有和剩余的成长自体整合一起,那么某些经验和行为也就会愈来愈不适切和病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病态经验所常发生的种种型态(Kohut&Wolf,1978,pp.418-419)。刺激过少的自体,由于缺乏对自体的响应,也就缺乏生机活力。这个人是索然无味且没精打采的。孩童可能会藉撞头或强迫性手淫来和痛苦的死寂感抗衡。成人则会试图藉杂交、赌博或某些其它强迫性行为来刺激自体并掩护那空虚的忧郁情绪。断裂的自体可能在一位到达时是不修边幅却穿著打扮整齐的人身上稍微呈现出来而已。断裂是指涉到结构性退化的另一种说法,是一种转换到较原始古老心理组织层级的现象。比较严重的断裂则被经验为一种分开来的感觉(asense of comingapart),一种自体连续性上的丧失或一种可能出现在虑病性沉思的连续性上的丧失。由于在过度刺激或不当刺激的形式有不当的镜射作用,被过度刺激的自体及被不符现实的伟大和灌力之幻想所淹没。一个有着未被镜射、原始古老自体的人可能被描述为一位渴求镜射的人格,他渴望某人会作为一自体客体以确保并喂食那挨饿(famished)自体。原始古老(archaic)指的是在成人身上持续存在的正常前伊底帕斯或前语言期行为(London,1985,p.96)。这类渴求镜射的人被迫展现他们自身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并对抗他们内在自我价值感的欠缺。某些自恋人格可能是渴求理想,寻求他但可欣羡其权能或美丽的人们。这些人格只有当他们和这样的自体客体在一起时才能认为自身是有价值的。由于这内在的空虚无法轻易填满,自恋人格乃继续他们无止尽的寻求。柯胡及沃夫(KohutandWolf)(1978,p.421)对另类自我人格的描述是一个需要和某位与他们相同外表及价值观的人建立关系的人,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的自体客体来确认自体的现实及存在。渴望融合(merger-hungry)的人格,由于他们匮乏的自体以及流动性的自体界限,导致困难去分辨他们自身的想法和感受与作为他们的自体客体的人的想法和感受。渴望融合的人格会要求有其它人的存在,因为他们对他者的经验是将之体验为他们本身的自体(Kohut&Wolf,1978,p.422)。此型态的相反是逃避接触的人格,这类人畏避社会接触以否认其对他者的强烈需求。 内蒙古心理网 xp,@ic9d

Ny:QA~-X0自恋和自体疾患:
4G1r9Y7uw@0
'H(V(\'ed&[lO"n0通常有自恋人格障碍的病人一开始所呈现的是难以界定的症状。他们可能模模糊糊地抱怨有工作上的困难、错置变态的性幻想或缺乏性兴趣。其它呈现的症状包括形成关系的困难、虑病症的抱怨以及暴怒发作的倾向(Kohut,1971,pp.16,23)。然而,当进行分析时,意义最重大的诊断特征是以自恋转移作用之形式浮现。是这个自恋转移作用的呈现确定其诊断为自恋疾患或自体疾患。 
9VG#~L7S`N0xT0内蒙古心理网$W%?7A5]n
自恋转移作用可以是一种镜射转移作用或理想化转移作用。这些转移作用是孩童期的治疗性重生或孩童期的关键性发展阶段。镜射转移作用会动用到夸大自体。也就是说,病患重现(revives)那个早期发展阶段,在那阶段中,孩童试图藉集中完美于夸大自体上并把所有不完美配送到外在(世界)以坚守一部分的原初自恋(Kohut,1968/1978b,p.96)。 
e:sV ~1aw*i^0内蒙古心理网.K)z&GjP7_Hg!y o
镜射转移作用会以各种不同方式来显现。在最原始的显现上,病人的自体经验将包括治疗师,几乎就好象治疗师并没有一各别分开的存在。柯胡称此为透过夸大自体的扩展而来的融合者(1968/1978b,p.96)。在比较不那么严重的转移作用形式中,病人假定治疗师就像是病人本身一样──此过程柯胡称之为\\\"双生或另类自我转移作用\\\"(twinshipor alter egotransference)(1968/1978b,p.96)。柯胡以狭义方式使用\\\"镜射转移作用\\\"(mirrortransference)这个词来代表第三种转移作用的形式,病人在认知知道治疗师是各别分开的,但治疗师只在病人需求的脉络情境下有其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此时治疗师方应验了病人对称许及确认其夸大及表现性等的个体需求(1971,p.204)。 
#CSnn;E1d vV0内蒙古心理网:m)F[W8R8pEmr
另一种自恋转移作用,即理想化转移作用(idealizingtransference),也动员了被理想化的父母意象。亦即,病人把早期阶段重现了,而该阶段孩童试图借着一古老客体,即理想化父母意象,且力求和该客体保持融合而坚守住它那全面性的自恋完美性(narcissisticperfection)。和完美客体分开意味着大权旁落与空虚(Kohut,1968/1978b,p.88;1971,p.37)。 
V`_?6f0内蒙古心理网C:h*Em kX bG
理想化转移作用在发展上可以是较原始古老的或较成熟的,端赖其固著作用在发展上所据的位置(Kohut,1971,p.55)。一旦理想化转移作用建立了(亦即,当个体的自体经验把被理想化的治疗师包括进来时),病人会感受到有力量、有能力及我是好的(Kohut,1971,p.90)。任何(心理)障碍致掠夺掉这类病人的理想化治疗师将会减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且让他们感觉不值得。 内蒙古心理网,hR'u|s8So @)U
内蒙古心理网PC&_mH6~
自恋性自体疾患其基本特征是自体结构上的缺陷,是没有完成整合夸大自体及理想化客体的过程以进入现实取向自我结构的结果。当然病人并未自觉或充分觉察到他或她自己的病理,这也是为何他或她在开始时只呈现出模糊的空虚感或没有充满生气感。此疾患的前意识中心最重要的是自体的不完全现实感,其次则是外在世界的不完全现实感(Kohut,1971,p.210)。还有一种原始古老的、未镜射过的、夸大的自体以及一经自恋性地投注的理想化客体。这些索求可以在某一关系中或以不符合受创程度的暴怒表达方式中显示出来。只有富同理心的观察者会从似乎是很小的刺激中理解伤口的深度(Kohut,1966/1978c,p.645)。 内蒙古心理网2z!b @8f]

w0N{Xjk6[$_I0困扰的原因:
S&Ha eF m#A'c0
|O!Dg6PW x![0 因此,自恋人格疾患包含的是自体结构上的缺陷──亦即,一寻求理想化客体的未镜射自体。自体结构上的缺陷源自孩童期的匮乏(deficits)。续发性结构是在孩童期建立的,是为掩护该缺陷或补偿该缺陷。 内蒙古心理网4yNC1g;d"~

e5P,_'a#L0自恋病理是来自父母对孩童被镜射以及想找到一理想化标的的需求没有给予同理响应所致(Kohut,1977,p.187)。造成问题的并非那自体客体的偶而失误,而是长期慢性无能适当响应所致。这种长期慢性的无能最可能是源自父母本身的自体病理(Kohut1977p.187n)。柯胡不强调创伤事件的角色。只要有健康的环境,小孩是能够处理偶发的创伤事件(Kohut,1971,p.65;Kohut& Wolf,1978,p.417)。
h9p.V @*w0
1MM9^3|0t~0更清楚地讲,在发展阶段中,因自体和自体客体的同理性融合上的障碍所导致的病理是在自体坚定建立起来之前(Kohut,1977,pp.88,89)。当自体客体没有对孩童产生同理响应或该响应严重迟钝或只是选择性地觉察到孩童经验时,就会产生障碍。父母可能无法带着对孩童成就的骄傲去仔细聆听孩童,或父母可能转移注意力不看小孩而没有去应验小孩对适当崇颂(admiration)的需求。长期的无响应剥夺了小孩和全能自体客体间的融合。这样的剥夺使孩童无法建立能够处理等等的心理结构。孩童无法建立起能调节紧张及驯服情感的结构,要不孩童就建立起比如虚假的结构,这更易造成情感的加剧或产生恐慌。驱力(性与攻击)变得愈来愈显现出来,而当自体末获支持时,就会有崩解的感觉(Kohut,1977,p.171)。 内蒙古心理网{DR%Cu4@

J N8]5Az2J(q0分辨自恋和其它疾患:内蒙古心理网 \5x&Y%y)Q;L'c

ph!C)h&c7H0自恋人格疾患可能和其它心理障碍共有某些特征,但自恋和转移现象精神官能症、边缘疾患及之间却有重大的差异。内蒙古心理网a,zVg;g{x.uU

+c$bxuX0转移现象精神官能症所涉及的人格通常是具有一连贯自体以及完整心理结构。其障碍集中于某一冲突上,即其力比多和攻击力争是从小孩时期即朝向客体。这些客体和自体是区分开来的。该人在面对精神官能性的危险时感觉焦虑不安──亦即对本能力争的害怕会进到意识层面上来(Kohut,1971,p.19)。对照而言,自恋人格疾患集中在自体及原始古老自体客体上(依定义这是和自体并不分别开来的)。这些原始古老的夸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形态结构并未被整合到人格的其余部分中,所以人格乃被剥夺掉自我价值感以及健康的自恋活力。自体疾患的焦虑从觉察到自体脆弱性处开始进展;该不舒服来自其无能调节自我价值感(Kohut,1971,p.21)。边缘及精神病的人格并未发展出一稳定、自恋的形态架构;也就是说,一个具有连贯、理想化客体的连贯自体。他们有困难把本身护持在一块儿,他们甚至使用妄想及幻觉来保护自己免于令人无法承受的断裂及理想化客体的丧失。他们的内在客体常是严厉而带迫害性的。此一内在崩解及严苛常造成边缘性及精神病性患者严重的关系问题以及之后和治疗师建立关系上的问题。要呈现边缘及精神病人格的症状通常是一目了然且富戏剧性的,而那些自恋人格违常的病人则开始都是模糊不清的症状。 内蒙古心理网?v9M5i*y

c e8a$UtH9J-f0对照于边缘性人格疾患,自恋人格具备着一让病人和治疗师建立关系的连贯自体和连贯原始古老客体,并且在治疗情境下(柯胡毫不含糊地称之为精神分析)建立起稳定的自恋性转移现象。该转移现象容许早期自恋结构的重新激活以及在治疗中修通那些结构的过程(Kohut,1971,pp.8,16)。理想化客体比较是全能的、令人慰藉的父母意象,在转移现象中被激活起来,有助于缓解自恋病人一开始呈现出来的空虚及忧郁感觉。这点和边缘疾患的治疗经验可相对照,后者通常是一种严重的情绪摆荡经验。 内蒙古心理网 blNcC6||9Z

Kx\P;m$cf0自体障碍的分类:内蒙古心理网z5d0~O l6?
内蒙古心理网z5vCHs
柯胡认为他的自体心理学所阐释的是正常、巩固自体对生命起伏的响应所产生的种种反应。这类暴怒和忧郁、希望和自我价值感的正常反应,当然不是病理性的(Kohut,1977,p.192)。 
zKfpAHjNE8C)O0
n&L.]:jA J0针对自体的障碍,柯胡发现某些自体疾患是不可分析的,虽然是有可能和治疗师建立某种融洽关系(rapport)。在此他含括了精神病(即自体有一种断裂、衰弱无力或严重扭曲)、边缘状态(其自体的断裂和扭曲可藉防卫性组织加以掩护)以及类分裂和妄想(偏执)人格(使用间距作用为其防卫性组织)(Kohut,1977,p.192)。 内蒙古心理网_*\ frg*\sw9N`(Mv

l'N%mi4t%S%\;zN0柯胡(1977,p.193)相信有两种型态的自体疾患是可分析的,因为他们容许和治疗师建立一和谐关系及转移现象的浮现,让治疗师可以成为一治疗性的自体客体。自恋人格疾患及自恋行为疾患两者代表了自体暂时性的断裂或严重扭曲。这些自体疾患共通地都有一困扰的、未镜射的自体,被种种为寻求一未镜射自体客体的响应而产生的防卫(机制)所掩护。自恋行为疾患不同于自恋人格疾患,基本上在杂交或反社会的自恋行为上,藉此该困扰的、未镜射的自体被掩护着。因此,一个男人可能和许多女人睡过,且以一种要命的、类似唐璜式的试图得到一能对他的古老原始,未镜射自体满意的镜射响应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虐待特性。另一方面而言,防卫性的幻想(phantasies)掩护了自恋人格疾患的未镜射自体,而这样的人基本上会限制本身在虐待幻想而不是实际性的虐待行为 内蒙古心理网"FuXR#A;K f Y
内蒙古心理网4s{p'I j!Iq
治疗
7B {4r1kWo J0
nI@7}l0柯胡的自体心理学强调对病人主观经验的一种同理感受之敏感度,特别是病人从治疗师身上的体验。自体心理学也力争对自我组织层级的各种差异应有所警觉且把已经达到伊底帕斯或更完整组织层级的病人分配到传统的精神分析去。自体心理学针对其自体组织有早期缺陷的病人并特别注意到这些病人如何去体验他们的治疗师。 内蒙古心理网R/l-Jf J
内蒙古心理网*f{N&{ CGZP
治疗(柯胡通常称之为分析)所要求的是病人能够有一个用来观察的人格片断(segment)能和治疗师合作并承受起治疗重担。精神分析治疗的工作涉及的是某种修通过程;亦即,自我必须重复触及人格被潜抑的种种力争(strivings)以及对那些童年期的种种力争所产生的防卫性响应。治疗师将会提供一符合现实的自我来协助病人承受延迟和焦虑。当病人内化治疗师的特质时,病人那符合现实的自我乃逐渐能驾御或主宰(gainsdominance over)童年期的种种力争(Kohut,1971,p.143)。内蒙古心理网:GHO5D*@Jy U

SD8]BY8Q9uwqY Ql0  治疗师建立一情境以鼓舞最原始发展种种倾向的重新激活(reactivation)。对自恋人格而言,这些未完成的发展上的任务会在自恋转移现象中显现出来,并让治疗师得以确认诊断。而那特定的发展上的任务则是未镜射自体为获取理想化自体客体的响应及肯定而有的需求(Kohut,1977,p.130)。因此,镜射转移现象激活了夸大自体以寻求来自自体客体以及理想化转移现象的肯定性的注意,而该理想化转移现象则是自体所寻求以便和理想的、全能的客体融合(的东西)。对自恋病人而言,治疗的职责是去面质理想化及镜射的转移现象,而这是病人开始时所未曾觉察到的。当然,病人并没有想被镜射的愿望,但除非该镜射现象发生,否则病人是无法发挥良好功能的(London,1985,p.98)。
j }-[6?0@%`&hD0内蒙古心理网"[_Uiu5Pl
这些转移现象会让治疗师知道的,透过病人所需求的注意、欣羡以及各式各样对他或她所动员出来夸大自体的镜射性、回音性的响应(Kohut,1971,p.176)。借着治疗师的协助,病人的观察自我必得面对及了解其夸大自体与把治疗师理想化的需索。逐渐地,当病人内化治疗师的各面向而建立新的内在结构时,乃有了当掌理的能力。借着病人对治疗师个人存在与完美功能的需求所出现尚可应付的挫败乃促成了此一内化过程──几乎和孩童藉由蜕变内化作用建立内在结构的过程完全相同。最后,病人乃能驯服并放弃那原始的需索(Kohut,1971,p.207)。成功的治疗可导致建立一基础坚固、功能建全的重建过的自体(Kohut,1977,p.173)。 内蒙古心理网,[w0Y2Gm9Z hq
内蒙古心理网/^i-ECI
当治疗师某种方式下无法同理性地响应时,病人可能会防卫性地撤退掉这些婴儿式的需索。当和分析师间关系出现困扰时(例如治疗师休假或治疗师在感知及同理性内识感受上稍有疏漏差错时),自恋病人乃开始感觉他或她不是完全真实的,而病人的情绪是迟钝的。这些抱怨显示出自我的枯竭,因为它必得在它本身和那需索之间筑起一道墙,那是不切实际的对古老夸大自体的需索或是对那强有力提供外在自我价值感提供者的需索(Kohut,1971,p.16)。正常的情况下,健康自我是能够在内里发现情绪的供给;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它把自体的各夸大面向整合入它的整体。 内蒙古心理网2PCn1p ]O1^)U
内蒙古心理网d{ n)ARq+w@ @?#O7[
在自恋性转移现象中,夸大自体尚未和以现实为取向的自我组织整合在一起。自恋病人,在孩童时,被剥夺掉使自体免于自恋性搅混(narcissisticenme-shment)的机会,那是一种逐渐撤出自恋性精神集注过程的自由解放现象。当这个过程被父母的病理问题所中断或因为父母之一的死亡或离开出走,孩童可能继续理想化比方说──父亲,如果他没有机会发现其现实上的缺点或如果他没有透过正常互动逐渐让那理想破灭的话。这样的一个人或会继续求一外在全能人物,因为没有对该需求的修正,没有和那现实自我间的整合(Kohut,1971,pp.83,84)。同样的,夸大自体会需要来自自体客体的某种肯定也是真的。孩童期未镜射的自体会继续不断其卖命的寻索。治疗师的职责是向病人指出那内在未镜射旳孩孩童仍感受到那无望的需要。当病人更能同理他或她自身而各种防卫和潜抑豁然开朗时,病人的观察自我便开始看到那潜在的无助及无望(Kohut& Wolf,1978,p.423)。虽然柯胡常描述别人已经注意到的现象,他却对治疗技巧做了些新的且有益的贡献。特定地说,治疗师已注意到病人显现出对主体(夸大性)及客体及治疗师(理想化转移现象)的强烈理想化作用。柯胡鼓舞对这些合理化作用采取一中立的立场,而不要视它们为治疗的拌脚石;他同时也主张它们都是分析的材料。中立的立场也常允许病人以适合于治疗的方式去表达这些夸大的及理想化的幻想(London,1985,p.95)。欧托.康伯格,相对于柯胡,他视理想化为病人将其自身的夸大自体病态性的投射到分析师身上(Kernberg,1975,p.278)。例如,他视镜射转移现象为一病理性的防卫过程,藉此病人试图强迫治疗师的所作所为正如病人需要他做的般。由于康伯格视此为一种防卫而非柯胡所认为是正常发展过程的固著作用,康伯格比较倾向主动地去面对该防卫。 内蒙古心理网7uT P7OQ'GE-h
内蒙古心理网5LFR,t.w4g#]z4`
垂直的分裂:
-vt}$V$s9an#m0
i9e:Tt6fc w0根据柯胡的说法,心灵的分裂作用可有两种方式。潜抑作用通常的了解是介于意识与间的一种水平分裂。有时,夸大自体透过水平分裂而能继续保有和现实自我间的不相整合。因此该现实自我乃被剥夺其自恋能量而使其自信及热望(zest)被减弱(Kohut,1971,p.177)。有水平分裂的病人具自恋匮乏的症状--即模糊的忧郁情绪、缺乏自信等等。 
ce| xEN"c0
"B6X1P,M0@4v0另一方面,垂直自体所涉及的是在不兼容的各心理态度之心灵中并肩而立的自觉存在(consciou***istence)(Kohut,1971,p.176)。因此,现实自我可能藉由拒绝接受或孤立作用的方式来围堵掉那不符现实的种种自恋面向。未修正的夸大自体经过一垂直分裂方式而被排除在心灵的现实领域外,隐隐地侵入到许多活动中,譬如藉由一些徒劳无功及自吹自擂的行为(Kohut,1971,p.178)。垂直分裂比单单水平分裂来得常见。水平分裂存在于大部分的自恋病人身上,通常会合并有一些垂直分裂(Kohut,1971,p.240)。 
7pQ:{6a]k0
8{Qo6Q"V Bf0治疗所寻求的是藉由自恋性转移作用来重新动员那被分裂或潜抑的夸大及理想化自体,为的是驯服那夸大及爱现的需求,并且把它们带到现实自我的影响之下(Kohut,1971,p.108)。修通(workingthrough)则牵涉到完成那孩童期因创伤而被停止的种种过程。 
'M%Q(PDsm _ E.U0内蒙古心理网)T u3Ja^2[
案例研究内蒙古心理网"U&xyB.MV-g:kj6X

.H8G ]i$N6S&g#\0卡先生是一位有自恋人格障碍的个案,他说明了许多特别是柯胡的有关主题,即治疗中夸大自体的重新激活以及各式各样的自恋性转移作用。
"EG+BP#^*ur"tw0内蒙古心理网0d2xKt!us6\:]:Do
卡先生是位四十出头的产业工程师。外在所呈现的病理,而非潜在的自恋病理,是关乎他是否有能力持续不断地、有意义地在岗位上工作,并且投入到长期的目标上。他确实非常成功地投入在体育活动上,特别是关乎速度及冒险性。他所呈现的问题是社交上的冲突,同时他也有忧郁感受及内在匮乏(innerdepletion)感。 内蒙古心理网O0va&k!@
内蒙古心理网7{ NgU;n.s }?L'O2B
在他的分析过程中正显现出其有障碍的心理结构过程(Kohut,1971,p.257)。分析开始时很快地建立了一个持续好几周的理想化转移现象。这可在病人对分析师所表达出巨大的对其外表和能力(capabilities)的自觉意识上的钦佩崇颂(admiration)中显现出来(Kohut,1971,p.139)。随之而来的是其夸大自体的激活,开始是以一融合-双生性转移现象的形式出现,他觉得和分析师融合一起或把分析师经验为一就像他本人的替代自我(alterego)。置换该融合-双生性转移现象即是狭义上的镜射转移现象,他能强烈感受到自恋需求,特别是在身体的高超技能领域中其爱现及夸大性的需求。当由于安排会谈或休假而产生和分析师间分离的可能性时,分析的工作停止了,卡先生的情感会抽退而表浅,带着较低的自我价值感(Kohut,1971,p.243)。在这些分离的时光中,他提到一些以机器、交通工具和电线为焦点而不是人物的梦。 内蒙古心理网b'r9P7Q[q8B;t!J
内蒙古心理网 [(XK(ZS f
在分析过程中似乎所发生的是正常自恋过程中固着点的重新动员(Kohut,1971,p.258)。卡先生在孩童期和他母亲间有一种病态混乱夹杂不清(enmeshed)的关系,母亲在生第二个孩子时突然对他失去兴致。当他大约三岁半时,他试着藉转向其父亲,把他设计成一他可依附的最佳对象──也就是说,贮存他那自恋性平衡,来协助处理其强烈的自恋性挫败。此一对治疗师的短暂理想化似乎重现了他孩童期想要理想化其父亲的企图。他父亲无法接受男孩需要他成为的人,因此他拒绝该男孩想要理想化他及依附他的企图(Kohut,1971,p.139)。 
R9{"O8L8fM\1yl0
#T2SC&V3k"Cg9n5P0在和父亲的关系失败后,这个男孩做了两项企图想重建其自恋平衡并强化其自我价值感。首先,他退化至重新激活其夸大自体上,而它如今是一个正常自恋发展步骤的病态置换,这是在他母亲离开他转向她第二个孩子身上时。在初期的理想化转移现象之后于分析中重现的这个夸大自体,采取的是一种狭义的镜射转移现象的形式,而病人本身相当察觉到他对被分析师肯定的种种需要与需索。卡先生的第二项孩童期为重建其自恋性平衡的企图是比较成功的。他能够透过体育活动释放出自恋性紧张,而那些活动多少有些是夸大及冒险的,但也同时提供某些符合他潜在的夸大幻想及爱现感的现实满足(Kohut,1971,p.248)。这些活动代表的是身体自体(是连贯性夸大自体的前身)的古老爱现感;某些是被潜抑的,其它则是升华的,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期而为表现性的运动员活动。 
F5J0r(r3b0
s"^`BSk5GD8p0当卡先生孩童期被忽略或抛弃时,他有着自恋性的自我沉浸(preoccupa-tions)并且担心他的身体各部分。他能够使用机械性玩具、脚踏车及雪橇作为克服这些自恋及自体爱欲性的紧张及对身体的忧虑等的方法。在分析中,卡先生的梦,当他害怕和分析师分离时,从人物改变为机器,这表现出他退化性的对身体部分的沉浸;也就是说,退化到古老的、断裂的身体自体上去,而该身体自体则是连贯、夸大自体一个比较少分化的前身(Kohut,1971,pp.244--245)。他做为一滑翔机驾驶员的成年技巧及竞赛能力维系了他在成年期的自我价值感且成为他成年期自我影像的一重要部分。他关于机器的梦代表着当前的及古老的自体再现之间的合并及妥协。 内蒙古心理网3wM#DzqJ

f"Q n*z&_i$c0弟弟的诞生实际上并不导致卡先生的自恋疾患。比较像是,由于和母亲间的病态关系以及她从他身上抽退,造成形塑其人格的自恋性固著作用成为焦点并且成为他对分析师产生转移反应的核心。纵使他的弟弟未出生,卡先生也可能自恋地被固着,那是因为母亲的过度涉入所致(Kohut,1971,pp.247,254)。 内蒙古心理网6}l xT%B A\$H
内蒙古心理网n#p3R0q(V q&oS]Z9M
对柯胡的评价与批判
7fb,T|].c*J0内蒙古心理网;e2`1G!c y
柯胡觉得自恋基本上是正常及健康的,有它自己的发展或转化轴线,可以在某个特定点上固着住,因此有其自身的病理形式而需要自身的治疗形式。柯胡把驱力及传统的自我-原我模式移转出心灵阶段的中心。他临床上的识见是很扎实有力的,而他的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做出了很正向的贡献。然而,概念并非都是很清澈或界定分明的,譬如自体的概念。但即使有其缺陷,柯胡的自体心理学有了长足的进展,虽然是和精神分析传统的其它部分并无相关联。 内蒙古心理网 P,mV!`8l _#x

Xsmw7HCTl c0欧托.康伯格(1980)花了很大力气去和精神分析传统里的他人连结一起,特别是玛格丽.玛勒、艾蒂.贾克生、W.R.D.费尔邦以及梅兰尼.克莱茵。对照而言,柯胡说他对任何试图和其它精神分析理论家在一起做整合没兴趣(1977,p.xx)。或许他会对他的工作和其它人某些地方类似而加以致意,但他从未系统性地去经营或致意那些类似处。在一封给玛勒的信中,柯胡写道他们只是在同一座山中从不同旳方向挖掘隧道罢了(Kohut,1980c,p.477)。此一和玛勒之间的比较乃产生柯胡的方法学及其证据的效度等课题。柯胡唯一的资料数据来源是治疗中的成年病人(cf.Eagle,1984,p.50)。柯胡的共感性、内省性方法学可和玛勒的观察孩童和父母亲在一个非治疗性环境中互动结果做对照。有人或会问及到底柯胡精神分析学的共感、内省式方法学是否足以获取供科学理论建构的数据。 内蒙古心理网P#Ea[-le9c

A"b"m*c,c `tk0柯胡记得在1960年代末期和康伯格间的闲聊而摘要其和康伯格之间的差异,他说康伯格把自恋看成基本上是病态的,而他则视为健康(Kohut,1980c,p.477)。康伯格和柯胡确实对自恋及其疾患所采取的路径互别苗头。由于康伯格试图仍维系客体关系和传统驱力理论间的综合,他觉得讨论和治疗自恋疾患而不包括性与攻击驱力以及客体关系(间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Kohut,1975,p.271)。柯胡放弃了传统对驱力的强调,而只有在当自体是断裂及破碎时才加以提及(Kohut,1977,pp.xv,77)。在其自体心理学中,柯胡设定对自恋症的讨论是要在不同于驱力的脉络下讨论;也就是说,指自恋疾患及其转化的分开各别发展。 内蒙古心理网3h^/Q#R&]w[

d/C%^9U&fZ-Y v0康伯格把自恋人格放在比较宽广的边缘型人格类别下,而柯胡则并不总是很清楚地分辨出自恋与边缘疾患。因此,这两位理论家并不都是在讨论同一群病人(cf.Kernberg,1975,p.334;Meissner1984,p.104)。对康伯格而言,自恋型及边缘型人格间的差异涉及是否存在一整合好但病态的夸大自体。康伯格和柯胡有关自恋人格看法上的重要差异是康伯格发现病态自体的\"存在\"(presence),而柯胡则发现完满自体(fullself)的不存在(absence),或更正确地说,未完成或固着而正常的、古老且连贯的自体的存在,其发展被阻断掉。 内蒙古心理网 D6o({"|m:A rx
内蒙古心理网8R {6T9]J7a
康伯格同意柯胡说自恋型人格可藉分析加以协助,但他们对自恋本质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谈治疗过程。康伯格似乎较倾向视柯胡为满足性或放任性的,虽然柯胡视他自己的促进镜射或理想转移现象为导致一种根基于内识的掌理能力。康伯格(1975,p.285)会去挑战他所相信病人的防卫机制以及病人的失望。 内蒙古心理网 B ^%p6O N d

1^ Nl8]1w j0毫无疑问柯胡在许多方面是雷同于客体关系理论家的:如远离驱力模式、发现一原我-自我模式的替代、发现因缺乏自体意识感而非本能冲突所产生的病理等。其重要旨意是他所提关于自恋的一种各别不同的发展轴线,不同于驱力的轴线。有些理论家发现此一强调自体的重要性大于驱力是一种对传统精神分析的基进全面改革,且显然和传统精神分析模式不一致,意味着以自体模式取代原我-自我模式(Eagle,1984,pp.35,44,75)。藉由移转到前伊底帕斯期的发展,柯胡的自体心理学及客体关系理论家们已罢黜了伊底帕斯情结在精神分析里的中心位置。
2H.bK.PH%B4sK0
;Pu:v$y#c1^%k8`.d0 内蒙古心理网;S1x8CT%G)]!?/sE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