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兹·柯胡特 自体心理学 & 自恋

发布时间:2019-04-06 15:40:06   来源:admin    
字号: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
Heinz Kohut Self Psychology & Narcissism
銘嘉、璐琍98/11/06 
【投影片製作參考洪惠嘉、張珈瑋、張牧軒】学空间 gp(f}4s

K%] X(dxmj0
Heinz 簡介
1913 5/3生於維也納。猶太人後裔。
1937 父親(49歲)淋巴癌過世。尋求Walter Marseilles短期治療,不滿意而投入心理治療。
1938 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接受August Aichhorn分析。
1939 受納粹壓迫,前往倫敦。
1940 前往美國芝加哥。
1946 接受完Ruth Eissler 四年的分析,再度申請芝加哥機構(1942被拒)
1947 擔任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助理教授
1948 與社工師Betty Meyer結婚。
Heinz Kohut 生平簡介(續)
1949 開始全時間以精神分析方式看個案。
1950 兒子Thomas August出生。芝加哥分析機構訓練結束。
1953 成為精神分析機構訓練師與督導分析師。
1957 芝加哥分析機構25週年會發表〈Introspection, Empathy, and Psychoanalysis 〉
1963-4 擔任芝加哥分析協會主席。
1965-73 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副主席。
1968 發表〈 The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
1971 出版《Analysis of the self》。診斷出淋巴癌。
1971 母親過世
1974 選定Arnold Goldberg為自體心理學接班人
1977 出版《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
1979 出版自傳式分析之《The Two Analyses of Mr. Z》
1981自體心理學第四屆年會發表〈On Empathy〉。10/8病逝。
2k"`}B-T0{0内蒙古心理网O*v0AS$q/h;Rb6y9c
Kohut與古典驅力模式内蒙古心理网,LtS+O"?k?'h t8X

_"Jk(w^M)V0内蒙古心理网g%R-Q\4O]f!N
自體心理學與客體關係
相同處:皆強調照顧者重要性
       自體:強調照顧者恰當的失敗回應
    =客體: :「Good enough mothering」
相異處
   客體關係理論:重自體與客體表徵之關係的內化
    自體心理學:強調外在關係如何維持自尊與自體
                          的凝聚内蒙古心理网g,ur4H-gn

:a/K*gSY"^8lG0内蒙古心理网S d5Npx:o
重要概念:1.自體(self)
d!S``nw |T `R0内蒙古心理网,po0d|b_ Y
Kohut─「一種單元,空間上連貫且時間上持久,它是內在的中心以及對(各種外在)印象的一個接收者 →「自體」專注在關係上、且主動執行功能,與人格結構的ego較無關。
三極自體:誇大表現自體、理想化父母意象、孿生自體
重要概念:2.自戀(Narcissism)
Freud
      自戀看作病態。自戀是libido對的投注,把自己當作一個
愛戀的客體。
内蒙古心理网'K.\$G7J$e
Kohut
1.其認為自戀是一種人格的正常發展。自戀有其發展的軸線。
2.自戀經驗始於嬰兒的狀態(blissful state),然而父母無可避免會無法滿足嬰兒期待的照顧。故嬰兒會創造兩種新的自戀完美系統(雙極性自體),以恢復完美感的狀態:誇大─表現性、理想化的父母意象
3.他主張人終其一生皆有自戀的需求内蒙古心理网 e,tj|t
内蒙古心理网9DZmS;c(Ha
重要概念:3.自體客體(selfobject)
能滿足自體鏡映、理想化與孿生體等需求的「他人」。「他人」不被當作是獨立的個人,而是滿足自體這些需求的客體=>只有當和經驗中的人有關聯時才有意義。
自體客體被視為是一種功能(如:撫慰、認可等功能),更勝於被看待為「人」本身
u$?2W7K&M-a3N.We0内蒙古心理网!l4Af%{ M:l|`
※蔡老師─自體客體就是「貴人」自體客體經驗又叫作「貴人經驗」

[sDx-l"n_0
自體客體是永遠被需要的,不過需求程度與其自體是否堅強有關,當內在精神結構越脆弱時,自體客體的需求就越強烈。
内蒙古心理网?*W!p6j*t
完整的統整自體之發展需要同理心的父母或照顧者做為自體客體的參與,父母執行這一角色的無能力或失敗,是嬰兒後來病理的原因。
内蒙古心理网?G/J_!S H.|
三個主要的自體客體轉移關係:鏡映、理想化、孿生(另我)

0~ |1s)qb0
重要概念:4.蛻變的內化作用                (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La? k+u+RrTW$JY/K0内蒙古心理网 Dd.I W!H8iG*f
心理結構是如何建構成呢!?
   藉由蛻變的內化作用建立起來的。一個核心或中心的自體
    是透過自體客體的回應而形成 ,而形成的機制即是經由內
    化作用而來。
 
何謂蛻變的內化作用!?
   將自體客體各面向吸收納入孩童的自體中。
内蒙古心理网([W!gK0bW;f$n9@3]
 
重要概念:4.蛻變的內化作用                (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正常的父母偶而會對孩童的需求未予符合或延遲給予滿
    足,但這挫敗是可承受的,不是創傷性的,而滿足並不是
    過度縱容放任的(overindulgent)。

8C*M aea b0
這種恰恰好的挫敗迫使一個孩童以特定功能的形式採納自
    體客體的各面向。孩童抽回了某些從自體客體來的神奇
    性、自戀性期望,並獲得內在結構的某些微小成份
  (particle)。然後孩童的內在結構乃執行某些之前由客體
   為孩童所執行的功能,諸如:慰藉、鏡射、控制緊張等等
内蒙古心理网 @"YCc|
蛻變的內化作用其蛻變的部分指的是去人化(或客觀對
    待)(depersonalizing)那執行該功能的客體的而把
    它轉換到功能本身。 
雙極性自體(Bipolar Self)
Kohut假設自戀經驗始於嬰兒的幸福狀態(blissful state),然而父母無可避免會無法滿足嬰兒期待的照顧。故嬰兒會創造兩種新的自戀完美系統/雙極自體,以恢復完美感的狀態:誇大─表現性、理想化的父母意象
雙極性自體(Bipolar Self)
誇大-表現性(grandioseexhibitionstic):
   1.嬰兒有想要達到完美的期望,故會「表演」給父母看, 
       以獲得他人對其自尊的讚賞與肯定。
    2.鏡映需求:想獲得他人的讚賞與肯定需求。
理想化的父母意象(idealized parental image):
   1.認為父母是全能的,故對父母充滿崇拜。
    2.理想化需求:有理想化他人形象的需求。
自體客體的回應
父母給予「鏡映」(Mirroring)回應:
    父母可藉讚賞及肯定來回應「誇大自體」的需求。
          =>母親眼中閃耀的光芒(gleam in the mother’s eye)
  1.成功的鏡映回應:
    可幫助小孩發展其自尊與自我肯定、健康的雄心與抱
     負。Ex:「我是完美的,且你是愛我的」
   2.失敗的鏡映回應:
    個體會發展出病態的誇大自體。病態的誇大自體其特
    徵包括對自己的優越感、獨特性、堅固性、和無限性帶著
    誇張自視不切實際的想法。(=自體疾患)
自體客體的回應
父母給予「理想家長的形象」回應
   1.理想與價值觀:幫助cl發展出能設定出一個具有
      挑戰性與實際目標的能力
   2.整合進入孩童的人格作為理想化的,調節
      緊張並歸給現實想法結構。
  
連貫自體(cohesive self)的正常發展
挫敗與心理結構
内蒙古心理网g$ROQ/^"v7|
正常的父母並非永遠都能夠給與嬰兒完美的回應(即鏡射的、理想化
     的自體客體),此時嬰兒就有挫敗產生。

#bE&\6EzF9r0
父母恰恰好的挫敗回應是指一種在孩童能承受下,非創傷性的失敗之
     回應。( Winnicott的概念:Good enough mothering )
内蒙古心理网Fq j3rR-MJ:H9@
恰恰好的挫敗,會使孩童將抽回某些從自體客體來的神奇性、自戀性
     期望,經由蛻變的內化作用產生某些自我結構,以執行某些之前由自體客體為孩童所執行的功能,譬如:鏡映、慰藉、控制緊張。
     孩童的心理組織試圖建造新的自體結構來處理自戀平衡上的障礙
      →蛻變的內化作用。
内蒙古心理网8_i*D*~8s,eI
三極自體:孿生或另我 (4-0)
一、「孿生」的形成
二、「孿生關係」的本質 
三、代償架構
四、孿生的種類
五、健康的三極自體
三極自體:孿生或另我(4-1)
一、『孿生』的形成
˙當「鏡映」與「理想化需求」未被滿足,為補救主要缺陷,「孿生」因此形成。
˙是從那些好的自體客體所分享來的技巧、才能、經驗中產生。
˙為驗證其誇大自體的掙扎,會因此認為自己毋須對任何人有所依附。如:希特勒。
三極自體:孿生或另我(4-3)
二、孿生關係的本質
      在興趣與才能上的相似性,就如同好像被某個
      像自己一樣的他人所了解一般。
内蒙古心理网$l+ej/[{c
三、代償架構
˙治療師提供一個較不具創傷性的自體客體機會,個案在此自體客體的旁邊,得以嘗試去組織朝向健康的諸多努力。
˙這是第三個自戀(自體客體)的轉移關係,整個 核心自體發展的第三個機會。
三極自體:孿生或另我(4-4)
四、孿生的種類
  ˙「同性戀」的需求,每個伴侶都可能是
        另一個伴侶的孿生。
  ˙對相似目標或異性戀的需求。
  ˙藝術家「創造力轉移關係」的需求。
内蒙古心理网$b AK D7y j4x
五、健康的三極自體
     即:「鏡映」、「理想化需求」和「孿生需求」
             三者間各自獨立發展,並保持平衡。
 貴人經驗(2-1)
一、意涵
 ˙所謂『貴人經驗』,即「自體客體經驗」,是協助個體成為一個有功能自體的另一個外在客體。
 ˙在發展的早期,我們的自體通常是經由與貴人(如父母)互動過程,提供你我所需要安全感,造就每個人獨特的建立自我價值、人我知覺風格及人際互動模式。
˙人終其一生都需要貴人經驗的滋養,以發展出較健全、完整的自我, 維持連貫性的自體。
˙在成長過程中,有較多的貴人經驗,否則將導致不完全、甚至是破碎自體的產生(Clair,1996),甚而影響到日後的自我功能。
※ 貴人經驗(2-2)
二、評量:貴人經驗問卷
     鄭宇彣(92) 以Kohut(1971)自體心理學理論中「自體客體」,  Winnicott「有助於發展環境」與「夠好的母親」及Bion 「包容者與被包容者」及中國社會對於貴人的概念為基礎所編製而成。
      問卷包含三部分:
   1、貴人經驗的意義界定及解釋。
   2、詢問受試者是否有過貴人經驗。
   3、若受試者填寫有貴人經驗時,請其繼續填寫
         貴人經驗的內容。
     含:受試者和貴人間的關係、貴人的性別、及
             被幫助的事件經過等。 
※ 自戀的發展軸線(4-0)
一、何謂「自戀」
二、決定個體人格特質風格
三、健康的自戀 
四、自戀的種類
    含:原發自戀、次發自戀。
五、與「自戀」有關的相關名詞
    含:自戀客體、自戀傷痕、自戀供給、
            自戀失落、自戀的精神官能症、
            自戀的自我中心。
           
※ 自戀的發展軸線(4-1)
一、何謂「自戀」
     「自戀」是從Freud力比多的概念發展而來,但
      兩者有所不同。
(一)Freud
         自體色欲(autoeroticism)→自戀→客體愛
(二)Kohut
     ˙自體色欲(autoeroticism)→ 自戀
         → 較高形式的自戀轉化
     ˙以不同的成熟度來看待自戀。
     ˙發展模式的重點:「驅力」→「自體」
※ 自戀的發展軸線(4-2)
二、決定個體人格特質風格
     是自戀自體(即誇大-表現性自體)、自我和
     超我(種種內化的理想)三者之間的互相運作。

2k9i#VU+`0
三、健康的自戀
  ˙正常成人有自戀需求,並終其一生透過自體客體
      繼續對自體鏡射的需求。
  ˙自戀終其一生繼續不斷被轉化為各種不同形式。
  ˙成年期所顯現的健康自戀
      如:創造力、幽默及同理心。
自戀的發展軸線(4-3)
四、自戀的種類
(一)原發自戀 (Primary Narcissism )
    ˙先於愛他人的自體愛。
  ˙嬰孩對母親及其輔育經驗你我未分化的心理狀態。 
    ˙分化形式:誇大自體、理想化的雙親影像。
内蒙古心理网S'r%Q2H8s
 (二)次發自戀 (Secondary Narcissism)  
         ˙ 對客體內射和認同的自戀愛。
     ˙客體原欲被轉化成自我原欲。
     ˙為防衛態度,讓主體可否認已失去的內射客體。
         如:當精神分裂病患退化時,其由現實撤回
                 原欲,原欲依附到其病態宏偉的意念上。
※ 自戀的發展軸線 (4-4) 
五、與「自戀」有關的相關名詞
(一)自戀的客體
           選擇是基於客體對主體的相似性。
(二)自戀的傷痕
           對自尊的傷害。
(三)自戀的供給
           指情感、諂媚、讚美等可強化自尊。
(四)自戀的失落
           當發現自己不是唯一,世界非單為其利益而組成時。
(五)自戀的精神的官能症
           指個案無能力形成轉移關係。
(六)自戀的自我中心   
            以自己做為一切經驗的參考點。 
自體對致病環境的反應(2-1) 
一、自體崩解(Self fragmentation)
 ˙身心自我一體感的喪失
 ˙自體未被適當映鏡的部份無法整合的結果
二、自戀暴怒(Narcissistic rage)
 ˙取代攻擊本能的觀點,認為其為後天產物。
 ˙為健康原始的自我肯定受創時的防衛反應。
 ˙在成年個案的表現為看似不可理喻的過度反應,
     情感與關係上的撤離,各類殘酷、暴力、虐待或
     攻擊性的行為或意念。
自體對致病環境的反應(2-2) 

~;p:q)}B\0
三、代償性心理結構(Compensatory structure)

x5P2uM1nF u9~0
四、防衛性心理結構(Defensive structure)
内蒙古心理网;VUa:^/S
五、臨床表現上的差異
   ˙對神入和神入失敗之反應
   ˙隨治療進展之變化
 自戀型人格疾患(NPD)(5-0)
一、定義
(一)DSM-Ⅳ的陳述
(二)Kohut理論:過度警覺型
二、形成原因
(一)自體結構上的缺陷
(二)續發性結構上的缺陷
三、呈現症狀
(一)症狀界定
(二)普遍症狀 
自戀型人格疾患(NPD) (5-1) 
一、定義
(一)DSM-Ⅳ的陳述
   ˙整體特徵
       誇大感、獨一感,和被贊賞需求。
   ˙基本特徵
      過度敏感,誇大感,認爲自己的問題是唯一且會被特定
      的人所了解,需要持久的注意與欽佩。
    ˙其他相關特徵
       權力或無限成功的潛意識幻想,當被批評時暴怒、羞恥和
       屈辱的感受,對他人的嫉羨和過度理想化的感受偏見,
      人際利用的,缺乏同理心。
自戀型人格疾患(NPD)(5-2) 
一、定義
(二)Kohut理論:過度警覺型
   ˙對他人的反應高度敏感。
   ˙壓抑、害羞,甚至是刻意躲避他人的注意。
   ˙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甚於自己。
   ˙避免成為注意的焦點。
   ˙仔細聆聽他人,尋找自己被冒犯或批評的
       證據。
    ˙情感上容易受傷,容易感到羞愧或被羞辱。
自戀型人格疾患(NPD)(5-3)
二、形成原因
(一)自體結構上的缺陷
    1、長期缺乏「適當同理回應」的創傷性環境
       ˙源自孩童期的匱乏
           父母對孩童被鏡射以及想找到理想化標的的需求給予
           太少、太多或不可預測的回應。
       ˙缺少「恰恰好挫折經驗」來刺激轉變的內化作用。
     2、企圖心、理想和技能的張力弧發展受損
          是自體結構上的缺陷,沒有完成整合「誇大自體」、
        「理想化客體」及缺乏「攣生自體客體」所致。
自戀型人格疾患(NPD)(5-4) 
(二)續發性結構上的缺陷
    1、長期性的環境氣氛之影響大於單一創傷事件
      ˙只要有健康環境,小孩是能處理偶發的創傷
         事件。
      ˙在孩童期建立的,是為掩護或補償該缺陷;
         長期無回應剝奪小孩和全能自體客體間融合。
   2、長期剝奪影響健康心理結構的建立
      ˙長期剝奪使孩童無法建立處理焦慮、緊張及
          馴服情感的心理結構。
      ˙孩童就建立起虛假結構,造成負向情感的
         加劇或產生恐慌。
自戀型人格疾患(NPD(5-5) 
三、呈現症狀
(一)症狀界定
   ˙ NPD個案一開始所呈現症狀很難以界定。
   ˙開始症狀只呈現模糊空虛感或沒有生氣感,抱怨
      工作困難,錯置變態的性幻想或缺乏性興趣。
   ˙其它症狀:含形成關係困難,慮病症的抱怨,及
                         暴怒發作的傾向
(二)普遍症狀
   ˙ NPD個案普遍缺乏現實感。
       包括「自體本身」和對「外在世界」。     
   ˙ NPD個案共通都有困擾的、未鏡映的自體,以
      「自戀轉移作用」之形式浮現。 
自體心理學看伊底帕斯情結(2-0)
一、伊底帕斯情結的形成

7]j?2wX f;u Td0
二、病理的產生
内蒙古心理网Xk4F N6G;|@&D
三、伊底帕斯病理 vs. 自體病理
(一)悲劇人(Tragic Man):自體病理
(二)罪疚人(Guilty Man):伊底帕斯病理
内蒙古心理网 z"g7{:\7v bj5a4}*Bo
自體心理學看伊底帕斯情結(2-1)
一、伊底帕斯情結的形成
       來自健康父母的回應 ,是健康發展的歷程。
内蒙古心理网Ce F{CK N#`
二、病理的產生
 ˙是自體客體回應不當所造成的「心理死亡」、「自體碎裂」的狀態。
 ˙其產生性和攻擊的行為主要是來自於母親回應的失敗所造成的「崩潰焦慮」(dis-integration anxiety)。
自體心理學看伊底帕斯情結(2-2)
三、伊底帕斯病理 vs. 自體病理
(一)悲劇人(Tragic Man):自體病理
   ˙無法成為人的悲劇,因此無罪。
   ˙解決: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並進入人的世界。
   ˙未解決:在充滿敵意的世界絕望地尋找自己。 
(二)罪疚人(Guilty Man):伊底帕斯病理
    ˙已經成為人,會對另一個人的欲求和殺意而負罪
    ˙解決:去欲求(愛)和競爭(成就)是好的,
                   甚至是令人愉悅的。
    ˙未解決:欲求和競爭是有罪且可恥的(neurosis) 
自戀的轉移(4-0)
一、自戀轉移的意涵
内蒙古心理网)eM'OOV4| g$Gp
二、Kohut(1971)三種轉移作用的形式
(一)鏡射轉移作用
(二)理想化轉移作用
(三)雙生或另類自我轉移作用
内蒙古心理网4z9ux7uF"} A/w
三、Wolf(1988)兩種「自體客體轉移」
(一)有效能的(Efficacy)
(二)敵對的(Adversarial) 
 
自戀的轉移(4-1)
一、自戀轉移的意涵
˙藉自戀性轉移作用來重新動員那被分裂或潛抑的誇大及理想化自體,為的是馴服那誇大及愛現的需求,並且把它們帶到現實自我的影響之下。
˙治療師應該對於自戀給予適當的回應,而不是當成是自我中心或不成熟的加以拒絕。
˙採中立立場,允許病人以合適方式表達這些誇大的及理想化的幻想。
˙藉著治療師協助,病人內化治療師各面向,建立新的內在結構時,且有掌理能力。 
自戀的轉移(4-2)
二、Kohut(1971)三種轉移作用的形式
(一)鏡射轉移作用
    ˙治療師如同母親般能肯定、驗證個案,對其誇大
        的自我表現慾給予回應。      
    ˙治療師應驗個案對稱許、誇大及表現性的需求。 

LWgu1s+`4Al0
(二)理想化轉移作用
    ˙個案會理想化治療師,將之視為全能的父母親,
        能安撫及治療他,是值得模仿和理想化對象。
    ˙治療師扮演被理想化的父母意象,力求和該客體
        保持融合,以堅守住它那全面性的自戀完美性。

4HDy`3{o2_I+T5o0
        
自戀的轉移(4-3)
二、Kohut(1971)三種轉移作用的形式
(三)雙生或另類自我轉移作用
    ˙個案假定治療師就像是個案本身一樣。
    ˙Freud主張:「個案應克服自戀需求,成長到
        較能關心別人的需求」。 
    ˙Kohut認為這種治療方式會對個案造成傷害,  
       提出雙軸理論(double-axis theory)
       即:「自戀需求」和「尋求客體的愛」是
              兩條平行發展的線。
自戀的轉移(4-4)
二、Wolf(1988)兩種「自體客體轉移」
(一)有效能的(Efficacy)
         認為治療師容許病人促成治療師出現許多需要
         的自體客體行為,類似鏡映的轉移關係。
(二)敵對的(Adversarial)
     ˙個案認為治療師是個反對他的人,一點支持性
         都沒有。
     ˙治療師鼓勵個案趕快獨立。
心 理 治 療(3-0)

nHzO#on2M+a0
一、治療目的
二、治療的關鍵
三、治療歷程
四、成功治療之成果
五、治療的阻礙:阻抗
心 理 治 療(3-1)
一、治療目的
 ˙隨著成熟,古老自體客體的需求就會逐漸轉化成 
    更成熟、有能力選擇、更適當的自體客體。
 ˙協助個案有更好的自體功能,即使沒有得到自體
    客體足夠的滿足下,仍不會失去自我凝聚感。

9]4oIf v0
二、治療的關鍵
 ˙個案如何去體驗他們的治療師。
 ˙治療師對對個案主觀經驗要有「同理的瞭解」之 
     敏感度,作最適當回應,給個案最適當挫折,
    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個案必須能觀察人格片斷(segment),願和
     治療師合作,並承受起治療重擔。
内蒙古心理网+Z4s@Jz;Qj
心 理 治 療(3-2)
三、治療歷程
˙治療是要修通(working through)孩童期因創傷而被停止的力爭(strivings)及產生的防衛性回應。
˙個案從治療師身上體驗:轉移關係的形成和修通,轉移內化作用,代償結構之復健。
˙治療歷程由當事人之病理結構帶領之,在當事人可承受的程度內盡量深入。
˙治療的職責是去面質理想化及鏡射的轉移現象,而這是病人開始時所未曾覺察到的。
四、成功治療之成果
       企圖心和理想的整合與才能的發展,有意義
       關係的形成、情感接觸。 
心 理 治 療(3-3)
五、治療的阻礙:阻抗
   ˙看似不可理喻的自戀暴怒和情感撤離,會
       呈現疏離。
   ˙ Kohut認為:這是種防衛,這種防衛是有
                            心理上的價值。
  ˙當治療無法同理性孩子回應時,個案可能
      會防衛性地撤退掉這些嬰兒式的需求。
内蒙古心理网/sq\1po#G6Pg

[oO4@Gb-k0
http://140.122.69.164/download.php?filename=347_8a0575ce.ppt&dir=archive&title=File
内蒙古心理网 } S ^ F'^8W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