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早期采用过一种方法是试验分析(trialanalysis)。试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定病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条件接受精神分析的方法。这种精神分析的条件可以总结为“四有”--有钱、有时间、有心理学头脑,有病又没有病到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不好的程度。
可以想象,大量的病人在接受了试验分析后是被判断为不适合精神分析的,而当时精神分析又是唯一的一种方法,所以这些病人得不到任何的帮助。(Fenichel1930,
p. 14)
试验分析的冷酷性使分析家们最终放弃了它。试验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是初始访谈的前身,这主要体现在试验分析的主要目的--评估--现在仍然是初始访谈的主要目的。
1950年代以后,很多动力学家开始尝试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和精神病学的方法结合,逐渐有一些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出现。一位对精神分析的初始访谈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Balint。Balint认为,分析式心理治疗的任务在于,激发“病人发展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潜能。”(Balint
and Balint 1961,
p.183),他提出,成功的访谈的必要条件有:(1)对访谈者适当而充分的介绍;(2)创造和维持一种合适的氛围,让病人在这种氛围中能足够地开放,以便于医生理解她。(3)关于病人的陈述要总是包含访谈者创造的环境因素。(4)分析师要对治疗关系有未来指向的观念。具体的治疗计划取决于分析师是否能够预见到访谈关系的发展,并把这种关系转化为治疗关系。(5)对心理治疗的新手来说,保持访谈的结构化程度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避免分析师因为自身的问题而影响治疗流程。(6)对不同的病人要采取不同的访谈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诊断工具。
而根据Balint的理论建立起来的Tavistock模型至今仍然是很多从业者(特别是心身医学)进行初始访谈的理论框架。Tavistock模型提出,初始访谈中要注意三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 医患关系的发展
1.病人是怎么对待医生的?病人的这种态度在访谈中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或态度是否指出了其行为习惯或其与疾病的关系?
2.医生是如何对待病人的?这种态度在访谈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变化?
a)医生对病人的问题关注吗?
b)医生是否感觉到她可以为病人做些什么?
c)虽然病人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医生是否感觉到病人有些人性特点是他喜欢的?
1.病人令人吃惊的表述或流露,比如说口误,特别是对她生命中特殊时期或特别人物的排斥。
2.在访谈过程中提供了什么样的解释,病人对这些解释的反应如何?
第三, 结果和评估
1.障碍在病人的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列出访谈中发现的症状,已经治疗师感到暧昧不明的地方)
2.假定的症状的意义,用精神动力学的术语表达。
3.选择治疗
a)短程治疗(焦点治疗)的适应性,原因
b)潜在的反对上述治疗的论点
c) 精神分析的适应性,原因
d)任何心理治疗形式都不适合,原因
e)其他可能适合的治疗形式
4.下一步目标:医生认为主要的症状是什么,哪一个症状是首先要处理的?对此症状的治疗会如何影响到其他症状?考虑治疗的频度和疗程。
到 1970年代,精神分析取向的精神病学初始访谈的第二代代表人物Kernberg提出了结构性访谈(structuralinterview) (1977,
1981)。他提出精神分析的初始访谈目的在于澄清同一性的整合性(theintegration of ego identity)或同一性混乱(identitydiffusion),评定的质量,和现实检验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强调了初始访谈中“
此时此地”的重要性。在对结构性访谈的研究中,Kernberg把结构分成了4类,其中一类是边缘性人格(borderlinepersonalities),这是他后期的主要理论成就。
在整个精神分析初始访发展的过程中,其访谈技术既影响了精神病学、现象学、、行为疗法等各个相关领域,又吸收了来自这些领域的成就。总的来看,从精神分析早期到现代,在从实验分析到初始访谈的过程中,有以下变化:
一,访谈的目的由医生单向的评估病人是否适合精神分析变成了评估病人状态、建立治疗关系、强化治疗动机。
二,访谈的结构化程度逐渐增加。
三,访谈技术中开始注重医生使用反移情。
也就是说,访谈由单纯的判断病人的适应性和预后变为适应病人人格列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由以治疗方法为中心变成了以病人为中心。
初始访谈的任务
初始访谈有三大任务:评估病人状态、建立治疗关系、强化治疗动机。
评估病人状态主要是建立在收集病史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初始访谈要收集的病史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