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友谊关系作为同伴关系的重要成分,对个体的人格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友谊关系研究及其人格适应功能的最新进展,然后作出评述,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以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友谊关系 人格适应
同伴关系对于个人人格的社会适应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很多,研究者把同伴关系分为两种:一是同伴接纳,一是友谊关系。同伴接纳是一种群体单向作用过程,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友谊关系则是朋友之间,一对一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对于同伴关系及其人格适应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同伴接纳及其发展功能这一方面。但是,近年来,对于友谊关系及其人格适应的研究渐渐增多,而且发现友谊关系有着与同伴接纳不同的人格适应和发展功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综述友谊关系及其人格适应研究的进展情况。
对于友谊关系的结构特征的研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往往发现不同的友谊关系结构特征。最近,从对友谊关系的发展功能的实验分析出发,提出了友谊的结构和维度模型(structure and dimension model)。采用元分析方法,对以前的友谊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概括,提出友谊关系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broad and categories and narrow categories model)。而且两位研究者都在自己的友谊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友谊关系对个体的人格适应功能和发展意义。这两种研究很有代表性。另外,我国的学者在对比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对我国的友谊关系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下面,分别予以介绍并作出评述。
一、Hartup的友谊关系结构与维度模型及其人格适应功能
(一)Hartup的友谊关系结构与维度模型
Hartup认为,友谊伴人一生,但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友谊的特征和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把友谊关系分为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朋友交往的方式和内容不同,友谊关系所面临的适应性发展任务不同,友谊关系表现为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譬如,学前期幼儿的友谊关系仅仅停留在共同活动和游戏上,青少年则强调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忠诚,成年人的友谊关系则与工作、社会活动和成就需要联系在一起。深层结构是指友谊关系双方的互惠性(reciprocity)。这种互惠性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一致性,是决定友谊关系本质的特征,也是友谊关系区别其他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的依据。
Hartup还认为,要理解友谊关系的人格适应功能,必须把友谊关系分为“有朋友”(having friend)、“朋友的一致性”(identity of one's friend)和“友谊质量”(friendship quality)三个维度。“有朋友”维度可以从是否拥有朋友、拥有朋友的数量、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和朋友关系的持续时间等几个方面的来考察。“朋友的一致性”即朋友之间的相似性,来源于形成朋友关系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共同的生活背景(如居住地、家庭背景、阶层种族等)、相似的生理特征(如年龄、性别、长相、身高等)、相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能力、学识、性格、行为习惯等)都是产生朋友一致性的条件。有人把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和害羞-退缩行为三种类型,发现行为类型相同的人容易成为朋友。Hartup认为,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影响朋友的一致性:相互选择和相互社会化。相互选择是指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相似性吸引力是友谊关系产生的动力性条件。相互社会化是指在朋友交往中,人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认同,从而渐渐在各方面趋于一致或相似。前者意味着相似性选择决定朋友关系,后者则认为朋友交往过程决定朋友的相似性,孰是孰非,孰因孰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友谊质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考察:(1)维度评估,即根据朋友交往的频率、特征和规律概括抽象出友谊质量的几种特质。譬如Windle通过因素分析,得到友谊质量的四个维度:亲密性、支持性、暴露和敌意性。Berndt等人认为可以从积极属性(如亲社会行为、亲密、信任)和消极属性(如竞争、冲突)以及交往频率等方面评价友谊质量。Parker等在编制友谊质量问卷时,则把友谊质量分为六个维度: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冲突解决策略。其中,亲密性和相互支持被大多数维度评估所认同。(2)类型评估。类型评估的初衷似乎是想建立与亲子关系相对应的友谊关系类型(亲子依恋关系可以分为安全型、排斥型和型)。结果没有成功。不过Shulman根据友谊质量中亲密依赖性-个人独立性维度,把友谊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相互依恋型(interdependent type),强调合作与自主的平衡;分离型(disengaged type),强调人际关系的距离;纠缠型(enmeshed type),强调朋友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融合。当然还有其它友谊关系类型。
(二)Hartup的友谊关系结构模型与人格适应
如前所述,友谊的深层结构即朋友关系的互惠性,是代表友谊关系本质的东西,是友谊区别其他关系的依据。因此,其人格适应的功能表现在于“有朋友”与“没有朋友”之间存在哪些人格适应上的差异。跨情景的比较研究表明,有朋友的儿童比没有朋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更高的合作精神、利他主义、水平等人格特质,没有朋友的儿童更容易体验到感,而有朋友的儿童更容易体验到主观感。
友谊关系的表层结构是友谊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因此其人格适应功能表现在于,在人生发展的各种转换时期,友谊关系表现出人格适应上的优势,或者说,友谊关系使个人顺利地适应人生发展的各个转换时期。譬如,朋友的陪伴使入学儿童更容易适应学校环境,朋友交往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机。也有研究表明青春前期的朋友关系可以预测青年期的两性情爱关系。
“朋友的一致性”的适应功能是复杂的。朋友的相似性吸引力导致朋友之间进一步类化和同化。首先,亲社会类型的朋友关系具有保护功能。有朋友陪伴的儿童更少受到其他儿童的欺侮和攻击,更少成为竞争关系中的牺牲品。其次反社会类型的朋友关系可能是危险因素,他们聚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Mathes等用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概念解释这种现象。所谓去个性化,就是个人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暂时丧失自知能力,丧失自己的身份,匿名地与群体合为一体的心理状态。
“友谊质量”的人格适应功能是明显的。在青少年学生中,朋友的支持性与学生对学校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学校活动的成就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学生的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朋友的亲密性特征与学生的受欢迎程度、社会声誉、自尊等呈显著正相关。在成年人当中,朋友的支持性和亲密性与工作成就感、社会满意感、对上司的态度等呈显著正相关。在老年人中,朋友的支持性和亲密性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二、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及其人格适应功能
(一)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
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对友谊关系结构特征的探讨有两点令人信服的依据:一是它建立在对过去所有研究的元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二是它建立在朋友关系与非朋友关系的比较的基础之上。Newcomb认为友谊关系可以分为积极参与(positive engagement)、冲突管理(conflict management)、任务活动(task activity)和关系特征(relationship properties)四种宽类型。每种宽类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窄类型。
1.积极参与朋友交往
与非朋友交往相比,人们的共同活动和相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显著差异又分为以下四种窄类型:(1)社会接触,包括共同学习和工作、共同娱乐、生活接触等;(2)交谈,即通过语言表达建立情感联系;(3)合作,即在社会责任基础上的合作、分享、帮助、给予、关注等;(4)积极情感表达,即通过微笑、注视、身体接触等形式表达社会一致性和亲和倾向的情感。
2.冲突管理
在友谊关系中,就像在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中一样,冲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冲突的管理和矛盾的解决对友谊关系的维持和发展相当重要。根据冲突管理的过程,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冲突引起和冲突解决。这两个阶段都可以看出朋友关系和非朋友关系的显著差异。
3.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作一个社会发展变量,在朋友关系中和非朋友关系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任务活动有两个窄类型:(1)任务交流,围绕任务或目标而进行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2)任务执行,即实际任务的操作过程。
4.关系特征
如果上述三种类型是从客观行为水平考察友谊关系,那么关系特征类型就是从主观心理的水平考察友谊关系。关系特征类型可以分为六个窄类型:(1)相似性,包括活动、兴趣、价值、人格等方面的相似性;(2)平等性,包括共同参与、相互信任、相互影响等;(3)控制性,包括竞争、攻击行为、单向的要求和服从等;(4)相互喜欢,既彼此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恋;(5)亲近性,指朋友之间的自我暴露;(6)忠诚性,指彼此的联盟和相互支持。许多研究都显示,前三种类型可能是友谊关系和伙伴关系所共有的关系特征,而后三种类型则是友谊关系的独有的特征,是衡量友谊质量的关键指标。
(二)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与人格适应
如上所述,Newcomb认为,朋友关系与非朋友关系在积极参与、冲突管理、任务活动和关系特征等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友谊关系的人格适应和发展角度来看,积极参与类型意味着个人深入地投入社会活动,并且在分享、合作和相互帮助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冲突管理类型表明朋友之间比非朋友之间更关注冲突问题的解决,因而朋友之间更容易保持和谐一致的状态。在友谊关系中,人们交流更频繁,合作更密切,因此共同任务的操作更有效率。友谊关系特征分为相似性、平等性、控制性、相互喜欢、亲密性和忠诚性六个方面,其中后三个特征是友谊关系的关键特征,在朋友关系和伙伴关系中存在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朋友之间的密切、忠诚和相互喜欢的关系可使个人获得自我价值感、社会和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人在生活适应上更容易得到帮助和指导。综合起来,友谊关系作为人格适应发展的背景因素在个人的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作为个人的社会背景因素,友谊关系是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使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奠定基础。(2)作为情感发展的背景因素,友谊关系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友谊关系提供情感表达的途径,使个人获得情感表达和情感控制的经验;其二,友好情感促进积极行为,朋友之间共同分享、彼此合作、互相帮助;其三,友谊关系比伙伴关系提供更深入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积极情感的发展。(3)作为认知发展的背景因素,友谊关系的功能表现在:其一,友谊关系促进人们交流思想、分享情感、相互合作,因此为个人的社会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提供独特的机会;其二,在冲突解决和共同任务活动中,友谊关系使人们更容易交流信息、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因而使问题解决和共同任务活动更有效率,从而促进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我国对友谊关系结构特征的研究
友谊关系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友谊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我国学者在参照Parker和Asher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友谊特性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友谊特性结构有5个维度,按重要性顺序为:共同活动和相互帮助、个人交流和冲突解决、榜样和竞争、互相欣赏、亲密交往。另外,通过与Parker等人对美国儿童研究的结果相比较,发现相同之处在于,两国儿童都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有亲密交流、交往和娱乐、互相帮助、互相有用(有效性);不同之处表现在,美国儿童更强调互相之间的竞争和同伴之间发生的不忠诚,而中国儿童更强调相互交流和合作。
目前,我国对友谊的探讨仅仅停留在对儿童友谊结构特性和友谊观念的研究上。对于友谊与人格适应的关系,似乎还很少有人研究。这是一片有待开拓的处女地。
四、评述
Hartup的结构和维度模型,一方面从宏观上,即从人们的毕生发展过程来考察友谊关系,既揭示了友谊关系终生不变的本质特征,即互惠性,又揭示了友谊关系的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即从个体友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友谊关系,揭示了友谊关系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以及友谊产生的条件。总之,他基本上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友谊关系的。相应地,他在探讨友谊关系的适应功能时,既考察了友谊关系的一般人格适应功能,也考察了友谊关系在人生发展各种转换时期的特殊意义;既考察了友谊关系数量特征的人格适应功能,也考察了友谊关系的质量特征的人格适应功能。尽管其中的研究有一些交叉和重叠的地方,但是从总体上说,这种研究无疑是合理的。
如果说Hartup的结构和维度模型基本上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友谊关系,那么,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则基本上是从横向解剖的角度来考察友谊关系的。Newcomb一方面从外在的行为活动水平,既从积极参与、冲突管理和任务活动三个领域考察友谊关系,另一方面又从内在的心理特征水平,即从关系特征领域来考察友谊关系。相应地,他就从社会的、认知的和情感的三个方面来探讨友谊关系的人格适应功能和发展意义。这种研究既考虑了友谊关系的社会定向(social oriented)的适应,即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结果的达成,又考虑了友谊关系的个人定向(personal oriented)的适应,即情感满足和认知成就的获得。无疑这种研究也是合理的。
我国学者对友谊关系的研究不多。但是仅有的研究能够在与国外研究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使这种研究带有跨文化研究的特点,这是相当可取的。
遗憾的是,对友谊关系的实证研究很多,但是迄今还没有能够提出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友谊关系理论,这是以后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许多研究都表明友谊关系与人格适应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友谊关系与人格适应之间存在着多通道的相互反馈关系。而且,影响人格适应的因素除了友谊关系,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气质类型等,友谊关系可能与其他因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把友谊关系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其对人格适应的作用,可能更有意义。
www.nmgpsy.com内蒙古心理网